登陆注册
3575400000056

第56章 去苏未归(5)

1979年,苏联莫斯科进步出版社用中文和俄文同时出版了《王明诗歌选集》(1913—1974)。这本496页的诗歌选集共收录了王明1913年到1974年写作的诗歌399首。孟庆树在为该书写的前言中说:王明“从9岁开始写诗,到15岁时,诗的内容已颇丰富优美”。

平心而论,王明的政论文章写得尚流畅,而王明的诗歌却缺少韵味。虽然偶尔也出佳作,但大多是干巴巴的说教或是一些打油诗类,使人感到这位有近400首诗作的作者颇缺少些诗人的气质。至于那些恶毒攻击党和毛泽东的“诗歌”,实际上是赤裸裸的谩骂。

王明的诗歌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到苏联以后,为发泄他对党和毛泽东的不满而写的。因此,人们看后总觉得里面有后造之作,不少是进行后期加工的,有的是蓄意提前诗歌写作时间,有的是重新修改了某些诗句,有的是在苏联写的却又标明是在国内写的。王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早就识透了毛泽东,而且从历史上就与毛泽东进行着斗争,自己确实是“正确路线的代表”。

因此,在研究王明一生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评价王明的言行时可以参考他的诗歌,但又不能不加分析的盲目运用。

按照《王明诗歌选集》中收录的诗歌,好像王明早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就开始反对毛泽东的主张。如《惊人之计》是王明1936年初写于莫斯科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写道:

喜能通电讯,阅报令人惊。

唯有悲观气,竟无抗日心。

红军争北上,指导要东征。

急电说原委,南旋计不成。

这首诗的注中说:“毛泽东等从瓦窑堡电国际称:吃不惯小米,决定红军向山西东征,以便回南方去。季米特洛夫和我均甚惊奇,急发电指明须坚持北上抗日政策,东征南旋,师出无名,政治不利,毛泽东等不听忠告,仍突然东征,直到黄河边为晋军所阻,不能渡河,刘志丹同志又被炮击牺牲,始放弃南旋计划。”

了解中共党史的人们都知道,红军东征并不是“吃不惯小米”和为了“回南方去”,而是为了发展革命根据地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为了逼蒋抗日;东征军也并不是“为晋军所阻,不能渡河”,而是于1936年2月20日从沟口、河口等地突破黄河天险,摧毁阎锡山晋军的三道封锁线,转战晋西、晋南、晋东南和晋西北的广大地区,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东征的结束也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被迫撤回,而是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商有了进展,阎锡山经与中共密谈,也发出了“守土抗战”、“迎共抗日”的表示。因此,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5月5日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结束东征,并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路线、方针与王明在共产国际期间的思想转变并不矛盾,1949年3月王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检查中也表示:“我在(莫斯科)确未反对毛”。联系到王明在《中共五十年》中对毛泽东在东征问题上的“错误”的“批判”(第32、第33页),人们就可以发现,所谓“写于1936年初”的《惊人之计》,实际上是为了配合《中共五十年》中对毛泽东的攻击,写于70年代。

人们可以不因为王明自己标明“写于1936年初”的这首诗,就否定他在共产国际期间对于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所作出的贡献,但人们倒可以从王明“后造诗歌”的行为,看出王明在晚年为了反对党和毛泽东,所采取的用心和手段。

《王明诗歌选集》中有标明写于1940年10月的《亲***的汉奸路线》一首诗,诗中说:

德意日苏盟何自?

联汪联日费疑猜。

座谈登报横行者,

国际中央安在哉?!

愿作汉奸缘底事,

策同托派胡乱来;

野心斗禹超斯季,

马列离开路线歪。

王明还在诗下注明说:“毛泽东主张在国际上实行德、意、日同盟路线,在中国实行联日联汪反蒋的统一战线,并宣布他‘不怕别人骂他实行亲***的汉奸路线,也不怕做汉奸’。”

当看到王明在这首诗中把毛泽东比作“汉奸”,称党中央的路线为“汉奸路线”时,人们或可重温一遍王明1940年5月3日作的《学习毛泽东》的讲演。人们无法相信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会如此相反。如果王明的这首诗果真写于1940年10月,那就表明王明很早就对党采取两面派手段。

在这首诗之前,《王明诗歌选集》中还有一首标明写于1939年底的五律:《新民主主义论》(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根本错误)。诗中说:

新民主主义,理论自托陈。

资革成功后,资行社不行。

苦心劝其改,怒意流于形。

列义被修正,前途迷雾存。

在《学习毛泽东》这篇讲演中,王明则称:“《新民主主义论》不仅是中国现阶段国家问题的指南,而且是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关于建立革命政权问题的指针,同时也就是对马列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新贡献。”

从《中共五十年》中大段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攻击和对毛泽东主张实行一条“亲***的汉奸路线”的谩骂来看,王明的这两首诗实际写作时间也极有可能是70年代。

《王明诗歌选集》中,也有一些是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诗作,如:1956年7月,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将祖国的西南地区和其他地区连成了一体,“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王明得知这一喜讯后,写了一首《蜀道不再难》:

犹忆当年过陕川,

剑门秦岭半青天。

宝成铁路通车日,

蜀道从此不再难。

西北西南近咫尺,

成渝成宝接苏联。

青山李白闻消息,

斗酒定将诗万篇。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线畅通无阻。王明闻讯,写了一首《三镇两山跨一桥》:

长江早已非天堑,

空有机航水有船。

陆运艰难三镇隔,

龟蛇武汉一桥连。

195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之际,王明写了一首七律《建国十年》:

创建新华已十年,

人民干劲直冲天。

誓将弱土变强国,

决把穷乡变乐园。

大计指挥凭共党。

无私援助首苏联。

帅旗四面迷途引,

荡产倾家亿众难。

中苏两党关系发生变化以后,王明的一些诗歌开始赤裸裸地攻击和诽谤毛泽东,那些谩骂性的语言,已经毫无诗意了。

有趣的是,王明在《中共五十年》中曾专列一节来批判毛泽东的诗词。他说:

“毛泽东在四十年内(从1920年到1960年)写了三十七首诗词,其中没有一首是歌颂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工人阶级的;没有一首是反映工农兵生活的;也没有一首是颂扬社会主义大家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帝民族解放运动和争取和平运动的;没有一首是用来纪念英勇牺牲的党内外无数革命者和民族英雄的。甚至在关于红军《长征》的诗中,他完全没有表达出长征的政治、军事和历史意义,完全没有反映出以下基本事实,即在长征期间英勇善战和克服重重困难的红军,是工农的红军,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他只不过是把《长征》描绘成了令人开心的游山玩水。”

王明还认为;“他的很多诗词的内容是不堪入目的:有一些诗词渗透着封建君主主义思想,如《沁园春·雪》一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和《北戴河·浪淘沙》一词。其他一些诗词,鼓吹神秘论和迷信,如《送瘟神》、《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讲述死者灵魂升天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等等。……至于艺术形式,应当指出,拙劣、生硬、空洞、牵强附会、脱离实际和缺乏美好感受等等,是毛泽东这些诗的特色。”

恐怕任何一个读过毛泽东诗词的人,都不会同意王明对毛泽东诗词的这种“评论”;也恐怕除了王明,不会有另外一个人,像他这样完全不顾事实地用四个“没有一首”,来全盘否定毛泽东四十年间的所有诗词。只有像毛泽东这样亲自率领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人,才能写出《长征》这种史诗般的作品;也只有像王明那样远在异国的洋楼里吃面包的人,才能把《长征》说成是在“描绘令人开心的游山玩水”。

至于王明对毛泽东诗词艺术形式的指责,这里也无须多加评论。我们不必列出王明那些“拙劣、生硬、空洞、牵强附会”的谩骂之作,我们仅列出毛泽东和王明共同看到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之后,俩人以这同一题材分别作的七律,来看看两者在诗词上的造诣,就会自有公论。

应当说明,王明的这首《消灭血吸虫的第一面红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在王明的400余首诗词中,都属上乘之作;而毛泽东的这首《送瘟神》,则被王明称为“鼓吹神秘论和迷信”。

《消灭血吸虫的第一面红旗》

(王明,1958年7月7日写于苏联)

人体寄生畜体窝,

中间宿主靠钉螺。

百年为患从无已,

万众蒙殃莫奈何。

即是江山归共党,

岂容水草染沉疴;

政民医护齐斗争,

三载余江奏凯歌。

《送瘟神》

(毛泽东1958年读6月30日《人民日报》,“夜不能寐”而作)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伦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两首同题材的诗,谁好谁劣,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这里无需多加评论。

《王明诗歌选集》的出版了结了孟庆树一桩心事。1983年9月5日她病逝于莫斯科,也安葬于新圣母公墓。

王明和孟庆树的两个儿子仍留在莫斯科。他们没有像父母那样一直保留中国国籍,都加入了苏联国籍。大儿子王丹芝是位军人,同一位俄罗斯姑娘结婚。二儿子王丹丁,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到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工作。他精通俄语,又会中文。苏联解体后,他辞职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远东研究所,弃文从武,开办了“天光中国文化中心”,教练俄国人学习中国武术。他一直未婚,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曾回国探亲。也算是一种缘分,他在我国哈尔滨游玩时,曾在书店买了一本我们1991年撰写的那本《王明传》。

当笔者结束这本《王明传》的时候,愿意引用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诗词中的两句话作为结语: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同类推荐
  •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她,林徽因,不再是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也不再是年少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武断冲动。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铿锵有力、热烈唯美、执着笃定,步步皆是令人尊敬的庄严,她是当今无数女子学习的榜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谨以此文,向一代才女林徽因女士致敬。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本书是描绘我国漫画大师华君武一生的传记式作品。作者从华君武的童年起笔,按照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著名漫画家从求学到参加革命,以及建国以后从参加工作到最终辞世的生命历程。作品图文并茂,在展现华君武一生经历的同时,也带领读者赏析了华君武的多幅漫画作品,使读者对这位漫画家的创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生平与思想。
  • 谋圣鬼谷子

    谋圣鬼谷子

    鬼谷子作为兵家的著名代表之一,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是战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显赫人物。是当下读者都比较感兴趣的人物之一,本书采用了大量纪实手法更全面和客观地观察鬼谷子。《谋圣鬼谷子》与大型历史谋略情节剧《谋圣鬼谷子》同名,是由著名导演郭宝昌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级电视盛宴。本剧由段奕宏、戚薇、倪大红、等著名演员联袂主演,号称2014年最好的战争史诗大篇,本书讲述了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历史。谋略家鬼谷子集儒、道、墨、法、兵、阴阳等思想于一身,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乱世中,用“奇计”创造奇迹,用谋略推动时代发展的传奇故事。
热门推荐
  • 凡人皆有一死

    凡人皆有一死

    清明将至,每年这个时节关于“死亡”的话题便显得不可回避。一名白事师傅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死亡故事。凡人皆有一死,但面对死亡的态度却不尽相同。“凡人皆有一死”,没错!这是《权力的游戏》里面一句经典台词。这句话太深奥不能细想,可能越是简单的道理,我们越是搞不明白吧……在死亡面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日子依旧会推搡着我们往前走。可经常走着走着会发现,这个地方不久之前好像走过了。有的人管这叫“迷路”,而我觉得是“领悟”。如果生命日常的继续是个催眠大师,那死亡他会时不时推醒在尘世间昏睡的人们。“大了”,在天津准确的读音,“了”是三声。是天津人对婚丧嫁娶组织者的一个称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学神请告白

    学神请告白

    双学神,高颜值,1v1,互宠。沈萃事业有成,美貌如花,却有遗憾在心头。一朝重生在花季,那时让她心折的萧群还好好的。他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还是她记忆里熟悉的模样,而她是唯一与萧群并驾年级榜前两名的校花级学神。沈萃微笑,既然回来,那她就抛却矜持赖定萧群身边不走了。上辈子没人爱他,她来;上辈子他没有的幸福,她给。爱情心语:世界上最美的爱情,是我喜欢你时,你刚好也喜欢我。
  •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中国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谋略家成长故事》自历史黄籍之中精选了一百二十篇权谋故事,我们以现代的观点,将西人的智慧重新诠释、赋予新意,并采颉古今中外名人的金句名言加以呼应,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古人如何振兴国家、统军作战?如何克敌制胜、赢得生存?
  • 腊月十五

    腊月十五

    岁月亏欠的一直都是那些记忆力好,有偏偏念旧的人。很早想写下这个故事,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最近每每想起心如刀绞。于是我冒着勇气去写下青葱时期人的坚持和爱的速朽的故事。
  • 错过风景错过你

    错过风景错过你

    安小小看着顾海的背影越来越模糊,好像从来都不属于她。她很孤独,很害怕,她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关系会冷的像块冰一样,而曾经的欢声笑语,仿佛从未出现过。
  •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在对美育普及情况的调查工作中,很多年轻人都反映说他们对美术的感动往往在把童年的画笔收进抽屉,预备应付一场又一场考试的过程中而逐渐终止,这种情况让人颇为担心,应试教育让太多人失去了通过美术这个途径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阔眼界的机会,而且由于各种现实原因,现在虽然幡然醒悟,却难有闲心和机会重拾画笔,况且随着年岁的增长,美术对于我们的意义,不仅是停留于亲自创作时释放的愉悦快感,还在于美术的品鉴意味。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 医妃盛宠,王爷请自重

    医妃盛宠,王爷请自重

    一朝重生,还是个丑八怪,没关系,一手毒术,杀得了恶人,斗了了庶妹,虐了的了渣爹,也救得了自己。什么?被未婚夫休了?明明是她休夫好不好。只是身边这个男人是是谁?说好的战神呢?说好的不近女色,狂傲高冷呢?
  • 异世种田录

    异世种田录

    《鲁滨逊漂流记》是白小凡重看次数最多的小说,可她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有一天会过上鲁滨逊的日子。不过,她比鲁滨逊的运气好多了,不仅有个几乎无所不有且变化随心的花生飞船,还好命的和一个超憨、超温柔的阳光少年做了邻居。那么打打猎、种种田、谈谈恋爱生生娃,也是蛮美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