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5400000011

第11章 留苏受宠(6)

这种“辩证法”的运用,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矛盾认识:既看到了城市武装起义没有立即胜利的可能,又绝不放弃以“城市中心论”夺取革命胜利的模式。所以,即使城市武装起义没有立即实现的可能,党的任务也还是要准备暴动。而且,“必须反对对于游击战争的溺爱,反对沉溺于散乱的、不相关联的、必致失败的游击战争(这些危险在两湖等处曾经有过)”。仍然不是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到农村去开展土地革命。

斯大林、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这种认识自然也成为王明的观点,这反映在王明于1928年发表的两篇著作中。

进入1928年,王明不但成了中山大学的“无冠之王”,在理论上也开始崛起。1928年5月16日,王明为《武装暴动》这本小册子写了一篇长达万字的序言,表达了王明后来一贯坚持的以城市工人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城市中心论”思想。这篇序言发表在1929年4月1日出版的《布尔塞维克》第2卷第6期上。

王明在序言中首先说明:“序言的内容是想向读者说明下列两点的:(一)小册子中未曾充分说明的与暴动问题有关联的问题;(二)与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暴力问题有联系的问题。”

在第一点中,王明首先讲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然后讲述了总罢工和武装暴动的关系。他说:“总罢工的爆发,只有在工人阶级战斗情绪最高之时才有可能,所以总罢工是革命潮流高涨的具体表现;总罢工是动员工人群众到街上去的最灵活的动力,所以,总罢工是调动群众作战的动员命令;总罢工是工人阶级和平斗争的最高形式,所以总罢工是武装暴动的直接前提。总罢工能破坏敌人,恐吓敌人,沮丧敌人的意志,妨害敌人的力量,所以总罢工是武装暴动的序幕,是武装暴动胜利的保障。”

序言的第二点讲了五个问题:1.关于武装暴动本身的问题;2.关于游击战争问题;3.论土匪;4.在军队中的工作;5.关于党员军事化、武装工农建设红军的问题。这部分是序言的重点,但表述的是共产国际执委第九次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的观点。看过王明文章的读者都清楚,先引用共产国际决议或马、恩、列、斯的言论,然后再阐释这些经典是王明文章的一大特点。如果要追究中国文坛至今仍盛行的“引文风”,王明倒是可以占先。在这篇序言中,王明主要阐述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现群众的武装暴动。

王明是这样叙述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的:“‘党应准备应付新的广大的革命浪潮的高涨;党对这新高涨的革命浪潮必须的任务,便是组织、实现群众的武装暴动……’,这是1928年共产国际执委第九次扩大会议对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上特别指明的。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现群众的武装暴动。‘因为革命的任务,只有用武装暴动和推翻现存政权的方法才能解决’(同上决议)。”

为了实现这一主要任务,王明提出必须纠正下列三种“错误倾向”:

1.“原则上反对暴动的倾向”。“在目前状况之下,不仅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如‘民主社会党’或所谓‘中华革命党’……等)的领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这种倾向,也不仅一部分落后的农民和不觉悟的工人的心房里荡漾着这种思想,就是在我们共产党员的队伍中有很少数的分子也不免沾染了这种毒素。”“坚决的反对这种倾向是暴动的指导者,真正同情暴动者及每一个革命战士的基本任务!”

2.“儿戏暴动的倾向”。“一部分在农民区作指导工作的同志,迷恋着零碎的必遭失败的游击战争,而不注意把运动准备扩大到广大的范围(共产国际第九次扩大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决议)。这种儿戏暴动倾向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同志毫无忍耐的革命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对于客观环境的估计不正确,他们以为可以继续暴动到很久的岁月。”

3.“过于重视军事行动和不相信群众力量的倾向”。

(二)游击战争要服从于城市武装暴动。

共产国际执委第九次扩大会议对中国问题决议上有一条说:“党在指导各地农民自发的游击斗争时,应注意到:只有使这些斗争与无产阶级中心之新的革命高潮联结的条件之下,才能使这些单独的暴动变为总暴动的出发点。此处党应明了自身主要的任务,在准备使城市与乡村或邻近各省共同联络出动,并在一广大范围中组织与准备这种动作。因此,便须与过于重视散漫不相联络的必致失败之游击争斗的倾向奋斗(这种危险以见于湖北、湖南及其他等地)。”“我们应当把这种斗争与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联贯起来。”

对于王明在序言中表述的观点已经不必再加评论。因为序言中无论正确的观点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共产国际执委第九次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已经表述的意见。读者们倒是可以从王明的论述中看出,这位“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确实是“百分之百的”宣传共产国际的决议,确实是把共产国际决议作为绝对准则,这是我们这位传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行动上一贯表现的特点。

1928年,王明理论上的兴趣似乎主要集中在武装暴动问题上。继为《武装暴动》写了长篇序言后,11月17日下午5时,王明又完稿了一本四万多字的小册子:《广东暴动纪实》。

这本小册子分引言、暴动前的中国和广东、暴动经过、暴动后的白色恐怖与革命影响、结论五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王明开篇就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极富鼓动性地对广州起义进行了赞扬:“在共产党宣言公布的七十九年后,在‘巴黎公社’斗争的五十六年末,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同声庆祝‘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的欢欣鼓舞中,在以老大落后著名的中国的领土内,在帝国主义、买办、地主、资产阶级的老巢,同时又是民族革命及工农运动的策源地的广州城里,于1927年12月11日上午3时30分爆发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为创造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联合大暴动!这一暴动公开的告诉全世界人们:共产主义这个‘怪物’已经不仅是在欧洲徘徊着,他已吞噬了落后的远东大陆;夺取政权这种‘艺术’,已经不仅是巴黎工人具有决心去进行的事业,他已成为了‘文化落后’、‘还不够管理国家的程度的民族’的‘伙计’、‘苦力’们的直接行动;苏维埃这面旗帜已经不仅飘扬在占地球六分之一的面积的旧俄领土上,他已变成了几千万中国劳苦群众解放斗争的红色目标!”

这本《纪实》,主要的篇幅用来阐述广州暴动的过程及暴动前后的情况。王明在小册子最后的“附注”中写这:“本文的材料,虽是在半个多月之内,经过好几个朋友的帮助收集来的。但还总感觉到不充分,以后得到更多的和更精确的材料时,当再行将本文修改和补充。”但今天看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小册子收集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尽管某些材料不够确切,但仍可以看出王明对广州暴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王明对广州暴动的基本认识,体现在小册子的最后一部分结论之中。

王明提出如下的结论:

1.广东暴动是整个中国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广东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免的而且必要产物。

2.广东暴动在客观上虽然是中国革命失败过程中之退兵一时的战斗,但它是中国工农群众为保持革命胜利的必要的英勇的尝试,同时使革命深入到直接为创造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阶段。

3.广东暴动参加的社会基础虽比较不广阔,但暴发源于群众英勇斗争,群众为拥护它的胜利而争斗到最后一滴血;它毫无疑义的是群众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既不是什么“军事投机”,更不是什么“盲动”。

4.广东暴动在落后的殖民地国家中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使整个世界革命发展的过程,向前推进一步。

王明对广州暴动的四条结论,与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在广州暴动之后发表的决议和声明中阐明的原则是一致的。可是,王明在结论中关于广东暴动失败原因的阐述,也是当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广州暴动失败原因的总结观点,但这些总结中都一致的没有提到起义部队占领广州后,应当果断地撤出广州,到广大的乡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因为无论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还是王明,都坚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是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结论中最后宣称:“广东暴动是失败了!然而,它是中国苏维埃革命的第一幕:在最近将来新的革命高潮当中,中国工农一定能够体会巴黎公社广东暴动等失败的教训,和用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按照共产党宣言指示出的斗争方法——武装暴动以夺取政权,推翻中国的一切反动力量的统治而代之以工农兵代表会议的苏维埃政权!没有1927年12月广东苏维埃革命的大演习,便不会有最近将来全中国苏维埃革命的总胜利!失败的广东暴动,只是最近将来胜利的全中国大暴动的预演!”“中国革命不胜利则已,胜利一定是‘中国十月’的胜利!”

结论认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全中国大暴动”和“全中国苏维埃革命的总胜利”即将实现。这些“左”倾盲动的论调,发明权还不是王明。

1928年8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按照斯大林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正式提出了从1925年起就开始酝酿的“第三时期理论”,并把这个“左”倾盲动的理论写入了《共产国际纲领》之中,作为共产国际指挥世界革命的理论依据。

“第三时期”理论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革命划分为三个特定的时期:第一时期从1918年至1923年,是资本主义制度陷于严重危机,无产阶级采取直接行动的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23年至1928年,是资本主义局部稳定,资本主义经济恢复,无产阶级继续斗争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28年开始,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断尖锐化,无产阶级开始进行直接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是资本主义总危机增长,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基本矛盾迅速加剧,从而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导致大规模的阶级冲突,导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的革命高潮发展,导致殖民地伟大的反帝国主义革命的时期”。

“第三时期”理论虽然在当时对于动员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起来革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这一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及其矛盾尖锐化的程度,从而要求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及其各国反动统治阶级实行全面进攻。这样,共产国际在“第三时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左”倾的“进攻路线”,并要求各国党不顾本国实际情况一律贯彻执行。

同类推荐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此书是邵先生到1958年的自传,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那个时代。
  • 蒋经国传

    蒋经国传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点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世纪的中国。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毕大卫传

    毕大卫传

    本书是大思想家爱德华滋根据自己的好友毕大卫的日记为其编纂的传记,也是爱德华滋编纂的唯一一本传记。毕大卫(1718—1747年)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美土著印第安人中工作,是跨种族、跨文化交流的先驱和重要纽带。因他短暂的一生经历诸多苦难,他的传记和日志真实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失败之后的反思和蒙恩典之后的感激,朴实而真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此书1749年甫一出版,即广受赞誉,一版再版,经久不衰。毕大卫的生平不仅激励人心,对美国高等教育也影响颇深。因耶鲁大学开除毕大卫并拒绝再次接纳他,此事促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新泽西学院的成立。
热门推荐
  • 明无

    明无

    少年究竟是魔还是神?曾经的挚友会与他为敌人还是……朋友?
  • 枪神纪之附身系统

    枪神纪之附身系统

    他,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却颠覆了作战天赋,拥有了非人类的行动能力。一个从普通学生到世界主宰的过程,成为了枪神纪承人。
  • 狂武九霄

    狂武九霄

    赵宇穿越东极大陆,成为天玄宗的一名内门弟子。修行之路,一步一生死。强者主宰天下,弱者任人鱼肉。且看赵宇重活一世,携带超级生物智脑,如何问鼎武道至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立志做个丧尸花

    立志做个丧尸花

    新书《快穿:女配,苏上天》已发,求支持!唐映颜刚相完亲就穿了,穿就算了,炮灰她也忍了。但她看到镜子里这个‘憨厚’的丧尸之后……她是真的不能忍!很快她发现,不能忍也要忍,身为一个连哭都成问题的丧尸,她能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天天都有人拿枪追着她跑,所以唐映颜决定先活命要紧!丧尸也有想活命的好丧尸,以前没有?那就由她开创先河好了!只是这个相亲对象,他为什么也会在这里?而且他笑得这么好看做什么,是让自己咬他吗?
  • 杀我心上人,要加钱

    杀我心上人,要加钱

    戏精主上vs沙雕杀手连垣结城,一念为昀倾。血缘这种东西,不是你牵连无辜者,让无辜者去死的理由。
  • 青春风景线

    青春风景线

    我们一生当中,并不可能只爱一个人,但往往有一个人让你笑得最甜,让你痛得最深,往往有一处美丽的伤口,成为你身体上不能愈合的一部分!因为陌生,所以勇敢,因为距离,所以美丽。有好多东西喜欢也要放弃,即使留恋也要忘记!有些人,这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有一种感觉,却可以藏在心里守一辈子。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 自己看看

    自己看看

    全部文稿遴选于作者1990年中学时代至今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的,独立采写、创作和与朋友联合采写的新闻消息、新闻通讯、新闻评论,诗歌及随笔等。内容丰富,角度多元,文笔流畅,既有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报道,也有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思考,还有作者基于自己的人生感悟所创作的随笔。
  • 棉花糖下冉小姐

    棉花糖下冉小姐

    她,中学教师之女,仪态万千,一喜异想,二善做梦,是将来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他,南城靳家二子,矜贵清冷,不喜言语,不近女色,是将来南松集团的继承人。二十岁那年:面朝墙的冉语听到身后的脚步声,眼一闭心一横:靳一言,我喜欢你!……某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拥有梦神的冉语转头去了梦境里,把某人“掠待”了个千百八十回。怒气散尽,对着梦神发毒誓:我冉语,再喜欢你,就跟你姓!二十四岁那年:矜贵不可及的靳一言手捧鲜花立于阳下,唇角轻扬,魅惑万分:冉语小同学,天鹅肉还吃不吃?冉语:……满眼得意,转头去到梦神面前壮志豪言:我冉语,要答应吃他,就是压人的那个!二十五岁那年:听闻,靳家将于下个月将举办婚礼。得到消息的众人纷纷跑去市长家恭贺,市长大人一头雾水:我家姑娘什么时候要嫁人了?冉语侧头看身旁人,语调戏谑:“靳一言,你准未婚妻都不知道她要结婚了呢?”某人放下手中的红色本本,伸手环过冉语细腰,凑其耳边,嗓音低哑,“乖,叫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