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1800000004

第4章 绪论(1)

没人怀疑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一个异常稳定和保守的国家,但是关于“中国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加界定的说法却集中出现在多数有关中国近现代问题的讨论中。譬如,由于“保守势力”的强大,某种改革终未实现;外国列强为了维护现存秩序而支持“保守势力”,从而阻碍了进步并加剧了混乱;与表面迹象相反,中国依然存在着“潜在的保守主义”,如遇适当的鼓励,它能再度抬头;等等。

虽然“中国保守主义”不仅对研究近代中国,而且对比较政治研究都是很重要的课题,但是这个标签很容易被误解。如果“保守”是指“妥善地保存,防止伤害、腐烂或损失”,那么19和20世纪中华帝国的官吏和士人为维护儒家秩序所采取的一系列立场肯定是保守主义的,但是,其意义有别于西方近代的保守主义。

我们的政治术语“保守派”是在法国革命后由伯克的赞赏者们创造的。这些人力图保存启蒙运动前欧洲社会的基督教的、反理性主义的、贵族的和封建的世系。而中国的保守主义是在几十年后,在太平天国起义后独立形成的,其目的在于保存太平天国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儒教的、理性主义的、士绅的和非封建的世系。与中国的激进派不同,中国的保守派对西方的政治、哲学思想一直不感兴趣。[1]当他们最终对西方发生兴趣时,也完全遵循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著名准则。[2]他们从未读过伯克的著作。

19和20世纪西方保守主义的特点是,相信神的旨意支配历史,持有原罪观念,怀疑理性;相信“约定俗成与稳健的成见”;信仰私有财产的神圣性;钟爱乡土生活方式,怀疑世界主义。相形之下,中国的保守主义则是捍卫理性的世界主义秩序,并在很大程度上捍卫西方保守主义者视若仇敌的“根本错觉”,即认为人类历史是和谐而有理性的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主张私有财产服从集体利益;相信人性善,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可达到尽善尽美;尊崇习俗,认为习俗不是理性的障碍,而是理性的体现,并坚持大一统国家的理想。

因此,欧洲保守主义与中国保守主义的共同之点仅仅在于二者都有保守的意愿。这两种体系都尊崇固有的社会行为方式,都反对彻底的变革,都主张在充分考虑风俗习惯的前提下进行循序渐进的改良。对于中国的保守派而言,儒家的社会秩序、儒家的政治体制和儒家的伦理道德具有永恒的价值,放之四海而皆准。[3]它们是基本原则,稍加调整便能应付新环境,但从来不会被削弱或改变。

中国近代的保守主义发端于19世纪中叶。如同中国多数历史时期的情况一样,儒学总是以某种形式支配着清代政治思想。儒学的支持者们只是在不得不抵抗太平天国起义和西方的影响以维护自己的地位之后,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保守派。因为他们关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社会的性质的基本命题第一次不再被视为不证自明的真理。他们日益被迫申辩自己的理论,并探索用新的方式来证实儒家学说在政府的实际事务中的价值。最后,在真正的儒家保守派与一系列机会主义者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前者珍视儒家秩序的内在本质,因而尊崇儒家秩序;后者要么把儒家遗产作为激发中国民族主义的手段,要么把它当作遮掩***主义的面纱。由于在后者手中,儒学是一个粗钝无效的刺激手段或是一层难以遮羞的薄纱,因此成为一个笑柄。真正的儒家保守派的立场与之截然不同。[4]

近代儒学的基本教义是礼,即“社会习俗的准则”。儒家的世界模式是一种稳定而灵活的等级秩序,每个人都应据此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利,将它们视为理性的和普遍的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予以接受。礼为人们在这种等级秩序中的行为提供了规范法和习惯法。在前后三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保守主义的首要目标一直是维护这种礼教,而中国激进主义的首要目标则是摧毁这种礼教。陈独秀终其一生都将礼教视为头号敌人。不论是在早年作为一名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者,还是在身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期间,还是在与共产国际决裂后生命的最后十年,他都从未放弃对礼教的斗争。

一个儒教社会必然是一个农业社会,商业、工业及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都是与该社会格格不入的。历史被视为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秩序中的不断更新和调整的循环。在这种秩序中不可能形成根本性的冲突。通过妥协和退让解决小的冲突,从而便能达到完美和谐的目标。社会的精英是士人。他们指导社会生活并帮助维持社会本身的自然进程。他们顺其自然,无须创新。他们既不是狂热的宣传家、政治组织者、贵族、僧侣、富人,也不是任何行业的专家。他们是君子,即道德高尚、学识超群并训练有素的人,是人文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正如中国一位重要的人类学家所描述的:

如果一个人完全通过人际关系来观察世界,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守旧分子,因为在人际关系中最后的结局总是相互的调整。而一种经过调整的平衡只能建立在稳定不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然而,从纯技术的观点看,人对自然的控制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如果强调技术的进步,人就会投入一场斗争,人对自然的控制就会日新月异。但是,这些技术进步则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观察世界,由于他们缺乏技术知识,他们不可能赏识技术进步。而且他们认为,改变人际关系的愿望是毫无道理的。[5]

农民在中国保守派的观念中比在欧洲保守派的观念中具有重要得多的社会地位。首先,中国的保守派领袖们知道“农业是国家的基础”究竟意味着什么。农业的实际问题(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是一切政治家所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而且,虽然他们是关心自身利益的地主,但是他们受到的教育使他们将农民的事情视为自身利益的一部分。儒家的政治家们不可能像西方的许多政治家那样,从事工商业,过着都市生活,忙于国际事务,同时津津乐道那些有关农家生活其乐融融、农夫自古聪慧狡黠的陈词滥调。其次,按照中国保守派的教义,农民是有理性的可教化的人。凡是按照公认的准则指导农民行为的教诲便是理性的训令,其上级的特权是建立在理性原则上的。农民的不满受到重视。军官不断地受到谨言慎行的告诫,以免给农民士兵提供嘲笑和议论的口实。地方官员经常接到命令,要求他们纠正种种弊政以制止百姓的流言蜚语。

中国农民被认为生性善良,而并非天生邪恶。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保守派完全没有困扰着西方保守派的那种对大众教育的恐惧。儒家在教育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是经济方面的,即农民子弟很难从田间劳动中脱身。人们并不认为如果农民学会读书便会误入歧途。相反,人们认为,那样,农民将会更好地理解儒家教义并有助于宣传儒家学说。如果某个农民具有很强的能力,人们就充满信心地期待他成为一名官吏而不是成为一个异端。在理论上,如果他碰巧具有必要的个人能力,那么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最高官职都总是对他开放的,如果现有的皇帝违反了理性的道德原则从而丧失了以此为基础的统治权利,那么皇位本身也会向他开放。

中国保守派关于私有财产的观念与西方保守派的基本原则毫无共同之处。后者认为私有财产在某种意义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诚然,中国的绅士有土地方面的既得利益,也喜欢拥有财富。而且与欧洲的情况相同,私有财产和伴随而来的权力分散被视为制约专制皇帝恣意妄为的重要手段,因为如果皇帝的权力太大就可能被滥用。但是,在中国保守派看来,私有财产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社会责任网络的一部分。它并不赋予人以“天赋权利”。如果私有财产助长了失业、物价上涨、食品短缺或引起民众不满,从而威胁了社会稳定,那么予以剥夺是正当的。

当然,在这动乱频仍的一百年间,虽然中国的保守主义竭力保存、调整和恢复儒家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但是它的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一代保守派是平静的。他们确信儒家学说是普遍真理,它不仅会在中国继续流传而且会逐渐地在全世界流传和发扬光大。内忧外患迫使他们以在太平天国之前的著述中所罕见的敏锐来考察和重新阐述他们的立场,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产生自我怀疑。虽然他们在什么是实现共同坚持的目标的最佳方式上意见纷纷,但是他们无不受到大一统的儒家社会的传统价值观的激励,都将儒家学说视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和共同的前途所在。

正如利文森出色地描述的那样,第二代保守派就不那么平静了。由于处境维艰、思想困惑,因此他们长期艰苦地寻求一种方式,力求将他们在感情上所依恋的儒家原则与他们既仇视又不得不承认其效力的欧洲观念调和起来。到了第三代,人们的思想分歧扩大了。如果说在第二代,自信已被困惑所取代,那么由于中国的继续衰落预示了亡国亡种的危险,困惑则被恐慌所取代。通往一个富强的新中国的正确途径是什么呢?极少数的激进派主张全盘抛弃儒家体系,而保守派则寄希望于儒教的复兴。

中国的第一代保守派比欧洲任何时候的保守派更自信,而且他们能够比西方世界曾经可能使用的方法更充分地检验他们的原则。而中国的第三代保守派则比欧洲任何时候的保守派更失魂落魄、委靡不振,而且也确应如此。因为其他任何社会集团都不曾像他们那样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仅面对着生计和自尊的丧失,而且面对着一切道德和社会价值的丧失。他们视之为普遍真理的儒家原则不是那种可以由信徒恪守于内心中的宗教原则,而是在社会效用中才得以维系的社会原则。一旦它们成为了珍藏品或受宠爱的“流亡者”,它们就会逐渐失去生气,被人遗忘。

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保守派的抗议呐喊一直显得那样刺耳而愚蠢,一份伟大而丰富的社会政治遗产最后被简化成了一条反共口号,对此人们几乎是毫不惊异的。在20世纪的西方,艺术中的创造性生命力一直是与社会政治的保守主义相联系,而不是与自由主义相联系。相反,在中国,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家都摈弃儒家学说的仿制品而追随着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政治理论家。当然,这种决裂还不是彻底的。人们所断然抛弃的东西并没有彻底死亡。

同类推荐
  • 百流

    百流

    本小说灵感来自于战国学说三教九流,部分人物亦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但全文架空历史,不严谨之处还请见谅!
  • 清朝简史

    清朝简史

    《清朝简史》原书名《清史讲义》,是孟森先生1931年,在北大兼任主任,讲授清朝历史时的讲义稿,是当时印发给学生的教材,在当时颇受欢迎。全书共分两篇,第一篇总论,提纲挈领之用。第二篇各论,下面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这五章,对清朝历史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加以精准点评。孟森先生治史严谨,善于发现疑问,然后便大量查证史实,深入探索,求明真相原委。所以,这本《清朝简史》是比较贴近历史真相的,具有史料研究价值,是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清墟传

    清墟传

    究竟这是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还是穷途末路前的回光返照?
  • 亚特兰蒂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亚特兰蒂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自公元前355年柏拉图首次提出亚特兰蒂斯之后,这座湮没在洪水、时间和历史长河中的岛屿引起了人们长达几个世纪的不懈研究与探索。数以千计的文章、著作探讨着亚特兰蒂斯的历史与命运。这座岛屿是否真的存在过?是柏拉图真实的历史反映还是想象中的奥兹王国?它到底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现有的这些证据到底是历史还是伪历史?是什么激发了柏拉图创作出这样一座岛屿与文明?这一系列的问题推动着人们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渐渐揭开亚特兰蒂斯那神秘的面纱。
  •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日本帝国的速兴骤亡都有着太多的特殊性,这与日本历史发展和历史传统的特殊性不可分。日本帝国的某些速兴的原因也正是它骤亡的原因,其中包括历史传统的两重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日本帝国速兴骤亡的经验教训,有的很值得重视、学习,大多主要属于日本,不过多少还可以作为借鉴。而且通过这段兴亡史,也可更好地了、认识日本,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之一。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盏清酒花涧月

    一盏清酒花涧月

    花涧月的老板是个神秘的女子,常年一袭红衣,性情古怪,爱琴如痴,嗜酒如命。她被人以琴声从沉睡中将她唤醒,循着琴声来到九珑,遇见一些人,经过一些事,本来无情的她开始变得有情。不过,她这个人性格就是傲娇,便是喜欢也要把喜欢放在心里,偷偷藏着,不告诉任何人!
  • 华语电影传说

    华语电影传说

    历经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双周一成鼎盛时期、到21世纪初最后辉煌时期,利用个人影响力延续香港电影在亚洲的深远影响力,拓宽亚洲及全球发行渠道,立足香港背靠大陆,开创华语电影的黄金时代。
  • 怨灵迷城

    怨灵迷城

    我叫鬼冶,别人说我的姓氏不祥,清明节祭祖回来,我身边的怪事不断,纵使付出一切,我依旧没能猜到结局......
  • 太上清然宫白柳

    太上清然宫白柳

    星光如水,凉意如冰,皓月当空,蔚蓝翻涌!在时空尽头有一片混沌,真空虚无,雷霆翻滚,这是宇宙最初之地,神魔不可靠近,生灵无法到达!在这雷霆中央,却沉浮着一座残破不堪的小庙宇,不知多少万年,庙宇中没有一座神像,只有破乱的供台上陈放着一口黑色的不知什么材质的无盖棺材,其内躺着一具只有上半身的尸体,白衣胜雪,黑发披肩,脸部被灰色的混沌气笼罩!
  • 四分比丘尼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喵王妃之亲爱的铲屎官

    萌喵王妃之亲爱的铲屎官

    天灵国王爷在弱冠之年被皇上赐婚娶了一只小奶喵,震惊天灵国上下。然而,王爷很傲娇的表示,从今往后,咱就是有猫的人了,全府上下都要好好的对待本王的猫,啊,不对,是本王的王妃。喜提王妃喵一只,夜凌澜的生活开始美滋滋。但是,小家伙贪吃,竟然三四天就变成了人,夜凌澜强扯着笑脸,没什么不好,人形王妃就只是有点难撩,有点难撩而已。面对痴情王爷的献殷勤,小动作,葉喵喵表示,铲屎的,你休想本喵给你生猫崽子!不存在,不可能,你做梦!(否认三连,手动滑稽。)
  • 国民初恋她又甜又软

    国民初恋她又甜又软

    【简介不才,详情请看文~】盛少身为Z国相貌才情皆出众的大少爷,冷傲矜贵,不近女色是出了名的,可谁都不知,他把一个小姑娘放在心尖尖上十几年。不过是小时候见过她一面,不过是重遇时她对他笑了一下,心里的那只小鹿就像是喝醉了酒一般,扑通扑通的摔倒又爬起,一下一下的使他心中的感情越来越热烈。这样热烈的感情让他一不小心就干了一件错事,以至于吓得小姑娘躲在国外三年没回来。这次终于再见到她,盛少步步为营,不知不觉的将小姑娘引入名为喜欢的漩涡……【男主女主都有隐藏身份哦,女主不是一般的傻白甜,只是在熟人面前软萌,在陌生人面前简直不要太冷漠~】【表面清冷内心只想撩某人的校草大人VS表面冷漠实则软萌的国民初恋?】【甜死人不偿命系列√√√】(ps:封面有点混乱,这本书原来的名字是叫《国民初恋,有点甜》,但是现在不能用了T﹏T先将就一下吧,等等就换封面啦~)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卿如沐尘风

    卿如沐尘风

    ————新文《疏妆》已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崇吾山上,白雪苍茫。自沉睡千年的卿潇上仙睁开双眼那刻起,四海便不再安宁。女娲灵石,神女再世。冰境灵主,画族之后。妖族祸起,八荒战乱。散尽元神,以血为祭……一切尘埃落定,且问沉浮与谁,倾情亦与谁。只道是如沐尘风,不染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