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1800000023

第23章 镇压叛乱(2)

捻军的首领是杰出的。李鸿章证实:赖文光、任化邦、张宗禹和其他捻军首领是勇敢的、有能力的。据说,他们比太平军的首领更富有战斗力。他们在反映人民的需要和愿望方面所表现出的敏锐的洞察力,是他们的力量的巨大源泉。在夺取某一城镇之前,他们总是先劝诱和争取当地居民的“自然”领袖,在攻取之后,他们总是小心地避免打扰居民,而去打开监狱,凌辱可恨的地方官。一旦控制一个地方,他们就把重点放在筹集粮食给养上,因为仅靠打劫清军的粮草是不够的。他们很重视粮食生产,并派遣从前线返回的小分队去帮助保卫和收割庄稼。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捻军不像太平天国那样有自己的纲领和教义。[4]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也倾向这种观点,认为民众起义如果没有一种学说作指导是必然要失败的。[5]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捻军不仅有政治纲领(如上面已经指出的),而且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和学说:“相反,捻社会所继承的白莲教的遗产提供了一种明显可辨的意识,它把捻军与普通土匪分离开来,而士绅的参加又使捻军初期的鼓动具有更广泛的政治意识和组织能力,这种政治意识和组织能力使它成为真正的起义。”[6]但是很遗憾,这个结论还缺乏来自捻军方面的文献证明。

在1865年以前,清政府对捻作战,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失败了。官员们报告说乡下人都支持捻军而不支持清军,可是他们似乎不明白这到底为什么。甚至有一次,清军因偶然的胜利而进入到捻军的根据地中心,但由于民众的敌视,还是失败了。

僧格林沁之死使清廷第一次真正感到震惊,结果导致了一个新政策——实行曾扑灭太平天国的那种政策。1865年5月27日,清廷任命曾国藩指挥山东、河南和直隶的全部帝国军队,他以前担任的两江总督一职暂时改由李鸿章署理。最精锐的神机营也被派去保卫通往北京的道路。如果起义军在此以前能够越过黄河,那么它通向首都的道路将几乎是没有阻挡的。正在清廷加紧调动布防的时候,它接到了关于捻军在直隶南部、山东和苏北取得了令人惊恐的胜利的报告。

在1865年夏季这一紧要时刻,曾国藩制定了新的消灭捻军的基本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政策(后来由曾国藩的继承者李鸿章继续执行)在中国以后消灭“土匪”的努力中起了重要作用。

曾国藩的计划本质上是防御性的,它可以概括为这样四个字:“画河圈地”。曾国藩认为清军企图像捻军那样“流动”作战,那是自杀性的,因为在流动中,捻军能够获得大量的粮食给养,而清军却不能。因此他在安徽临淮、山东济宁、河南周家口和江苏徐州设立四镇重兵。起初,曾国藩是以传统的方式来运用这四镇重兵的;当一个地区受到威胁时,其他三镇即派兵增援。以这样的策略来对付流动的捻军是无用的,因此它为残酷无情的“画河圈地”策略所取代。三年以后,这一策略获得了成功,它限制了捻军的流动。

清政府调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捻军:在苏豫皖鲁四省建起9支辅助部队,沿着运河和黄河筑起堤坎、长墙,开挖壕沟。而在所有的力量中,最重要的是中兴诸臣的政治洞察力。

曾国藩十分清楚,关键在于争取捻军地区人民的忠诚。当他北上就职时,他首先视察了捻军地区。他认识到许多“良民”跟随捻军是由于贫苦,因此他试图把他们划分开来,争取过来,用奖赏和身份证制度来使他们保持忠诚。然而,“人民”和“叛乱者”完全混合在一起,这使“剿抚并重”的政策遇到很大困难。因此曾国藩在这一地区实行“筑城清乡”政策比在太平天国地区无疑遇到更大的阻碍。但是,他还是能够切断乡民与捻军首领间的联系和重建地方政府。他向当地提供紧急救济,实施开荒计划,征募当地人入淮军,并给予较好的报酬,同时对军队严密控制。由于这些措施,到1867年,士绅和平民重又归顺大清,并重新构筑工事以防范土匪。

当然,在最初几年中,曾国藩的策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不是完全成功的。在1865年下半年和1866年,捻军运用运动战继续取得胜利。曾国藩“失败”了。1867年初,显然是由于他自己的请求,他又返回两江总督任上。李鸿章接替了他,继续实行他的总政策。

1866—1867年冬天,捻军在东西两路都取得了进一步胜利。[7]在西安附近的十字坡战役中,经过一天战斗,西捻军击溃了陕西省清军的主力。在湖北罗家集战役中,清军提督郭松林被俘(译者注:1867年1月,在罗家集战役中,郭松林兵败负伤,但未被捻军俘获)。

1867年初,第一个真正的危险是捻军对北京展开钳形包围运动。西捻军跨过大运河干旱的河床,击败前去阻截的清军,从南面威胁北京。如果湖北和陕西的捻军能够强行进入山西,那么它就能够从西面威胁北京。2月,朝廷连日发布谕令,表明清廷对于陕西、湖北和河南的形势十分惊恐。它任命李鸿章为湖广总督,负责制止捻军在湖北的进军,命令曾国藩和湖南巡抚李鹤年前往徐州,左宗棠立即去接管陕西。对这些著名指挥官的任命,反映出局势的严重性。

1867年6月,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当时东捻军主力向战略要地徐州运动,然后进入山东。它希望在那里得到长期沉寂的山东捻军的帮助。1867年6月14日,清廷谕令各路军队守住山东省界,但是捻军还是突破了运河防线,进入山东。

这时,山东成为关键地区。丁宝桢打算从南、北同时进攻,而奉命赶到山东的李鸿章则打算把捻军驱赶到山东半岛的顶端,然后再行剿杀。

1867年7月,增援的清军涌入山东和苏北,围剿计划最终付诸实施了。清军把黄河和大运河之间地带分割成几个部分,以防止捻军流动。李鸿章在距山东海滨40里处筑起封锁线,并派人去南京请水师派船队北上山东,炮击捻军营地。据农村逃出的难民说,沿海村庄被烧毁,芝罘一片恐慌。李鸿章受命全权指挥山东军队。清军捷报频传。

1867年8月初,清军显然已控制了局势。李鸿章开掘了一条从莱州到牟平县100英里的壕沟,把捻军困在山东半岛的顶端。沿黄河、胶莱河、大运河的防御准备工作似乎已经就绪。因此李鸿章十分自信地抽派部分在山东的直隶部队返直隶去帮助镇压地方土匪。他自己则进入前线。捻军似乎不可能逃脱了,除非它从海上逃走,而官员们已接到命令,不得允许任何船只在海岸逗留。

然而,8月28日,3000捻军出人意料地安全地通过了清军的防线。而且,很明显,在此以前,捻军多次获胜的消息已经传到北京,因为8月27日李鸿章遭到谴责和降职处分,丁宝桢被摘去顶戴,至少有一个战场指挥官被处决。

在随后3个月中,东捻军似乎可以自由流动了。如果李鸿章往南追击它,它就可能同时向北和向西运动。然而,当一支从满洲调来的骑兵增援部队到来时,清方的形势有了稳定的改善,运河防线得到了加强,补给系统也恢复起来。

皇帝不相信关于政府军重新获胜的最初一些报告,但到1867年12月,对胜利已不再有任何怀疑了。清军在潍县附近获得了重大胜利,有三四千捻军被杀死,剩下的向东北逃去。在随后的几次战斗中,3万多捻军,其中包括赖文光,全部被清军俘获、斩首。至此,最富有战斗力的东捻军实际已被消灭了。

1867年秋冬,清廷认为东捻军已不再是威胁,便把注意力转向西捻军。其时,西捻军在陕北已立住脚跟,并威胁着山西。山西是北京的外围防线和钱粮的主要来源区。捻军通过袭击包头地区,把清军从黄河防线吸引过来,然后在张宗禹的率领下突破黄河防线,进入山西,迫使清军把主要防线退到山西和直隶交界处。

此时,清廷不得不全力保卫直隶。从西部尾追捻军的清军,已被捻军远远甩在后面,因此,清廷命令正在赶往陕西赴任的左宗棠立即到直隶来,从东边堵截正向京师逼近的捻军。左宗棠受命指挥直隶清军,恭亲王奕訢和神机营则负责保卫北京。

1868年1月底,由于西捻军的进展,东捻军(它在上年12月被“镇压”,在本年1月初被“肃清”)又重新大批出现,并从山东进入直隶。李鸿章被认为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因此被褫夺黄马褂、拔去双眼花翎、革去骑都尉世职。根据2月3日和5日的谕令,左宗棠、李鹤年、官文和其他一些人也受到了处罚。

现在形势危急。文祥描述1868年初北京紧张局势说:张宗禹率西捻从山西沿着太行山脉进入直隶,抵达卢沟桥,同时鲁南的捻军渗入到保定几英里内的地方。这局势并不比1853年或1860年更可怕,但是需要严厉的措施。保卫北京的方案已经制定出来,规定对一切出入这座城市的人进行检查。虽然除失败的消息之外,也有胜利的消息传来,但是捻军毕竟是逼近北京了。

到3月初,清军已经显然能够控制直隶了。到了月底,东西捻军已从直隶撤回到山西、河南和山东去了。

但是捻军仍在继续自由活动,而且其先头部队似乎很快就要降临。清廷于4月27日发出处罚李鸿章、李鹤年和左宗棠的上谕。5月1日,李和左两人受到警告:圣恩不能长久地保护他们不受严惩。5月9日,清廷命令李鸿章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全消灭捻军。

尽管有前面所说的回光返照,但是因为捻军的力量从1865年起就不断遭受损失,所以从1868年7月中旬起,清军的胜利已逐渐多起来。当张宗禹率领最后一小部分捻军试图游过徒骇河(按,“徒骇河”为译者所加)到安全的地方去时,溺水而亡,捻军完全失败了。

1868年8月27日,清廷正式宣告捻军大叛乱已被平息,谕令嘉奖所有的战斗指挥官、高级参赞以及每一个官员,并派一位亲王去祭告已故的咸丰皇帝。

虽然捻军从来没有过一次真正的机会去推翻清廷的统治,但是,如果没有中兴诸臣的新政策的话,那么它凭着地形的优势,凭着灵活性和战斗技巧,是能够继续在中国北方流动的。捻军的失败是因为它在与清廷竞争获取人民支持的斗争中失败了,也因为被封锁了西撤的去路,不能流动作战了。曾国藩在1865年所制定的两项策略到1868年被证明是成功的。而清军在1866年以后在武器上的优势并不是重要因素,向清军提供武器是外国援助的惟一形式。

镇压西北回民起义

19世纪中叶西北回族大起义有两个显而易见的根本原因:(1)清地方官吏对回族的歧视;(2)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狂热的穆斯林“新教”的影响。这两个原因,前一个更重要,清政府的官方政策是提倡汉回平等的,但是由于满清王朝的日益汉化,使它在汉回民族争端中很难保持中立。

中国本土的穆斯林比东突厥穆斯林更汉化。尽管他们坚奉伊斯兰教和宗教婚俗,戒食猪肉、酒和不洁净之物,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同汉人的关系比同玉门关外的同宗教的突厥穆斯林的关系更密切。然而,他们有着长期反抗中国地方政权的历史记录,在人民中一直流传着反清英雄的传奇故事,在这些英雄中,有不少人曾参加过明末李自成起义。不过,19世纪中叶爆发的这次回民大起义,除了坚持新教以外,很少反对儒教国家,它主要起因于对地方歧视的长期不满。

直到今天,人们也没有完全弄清楚新教是怎么回事,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它无论伸向哪里,总是同政治上的不妥协和反叛相联系的。它最初产生于黄河右岸中国的“麦加”——河州西边的十几个偏远的撒拉人村庄。这一地区在有清一代的穆斯林叛乱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西方学者对新教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有的说它与伊斯兰苏非教派有关,苏非教派在中国被修改,因为其鼓吹者并不完全理解伊斯兰神秘主义[8];有的说它与中亚逊尼派有关,其教义是正统逊尼派教义但省去了神秘的冥思[9];也有的说它与瓦哈比派有关。[10]日本学者对此一直摇摆不定[11],最近则根据中国清代有关史料证实,新教领导人是苏非派。[12]很明显,无论是中东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一直未涉及到这个题目。前兰州长官被认为是研究这次叛乱的主要权威,他后来谈到,老教和新教的冲突引起了这次麻烦,但是他未说明新老教之间的不同。[13]

新教最初引起注意是在1762年,当时在西宁附近撒拉地区的新教领袖和老教领袖在中国地方官面前互相指责,结果都被查明有罪,从这一地区给驱逐出去了。1769年,双方再次相互指控,而这一次对新教的惩罚比较重。

新教是马明心创立的,他曾游历过中亚,返回以后传布真信仰——新教,并领导新教进攻老教。1781年撒拉地区的难以遏制的骚动爆发为公开的起义。这导致了清政府派人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一次视察,在视察中,一个来自河州的官员谴责了新教,结果这个官员当天夜里就被劫持和杀害了。在兰州,许多老教信徒也被杀害了。一场反清起义已在进行中,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大镇压,并伴有肆无忌惮的掠夺。爆发于1783年的规模更大的第二次起义也被镇压下去了。清政府向这一地区增派了驻军,取缔了新教。

同类推荐
  • 大明小乞丐

    大明小乞丐

    向往的总是美好的世界,但生活让我们无法逃避,无论逃到哪里,都避不开一个永恒的真理: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英雄好汉。”
  • 逐鹿天下

    逐鹿天下

    公元六世纪初叶,曾威震天下的北魏帝国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最终彻底崩溃,只留下一堆华丽的历史碎片。千里北方大地上,狐兔狂奔,胡沙漫天,各路军阀势力为了获得北方天下的统治权,大打出手。真正从群雄中杀出重围的,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和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震撼历史的双雄争霸拉开了大幕。此后,河桥之战、沙苑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历史铭刻了属于他们的骄傲。
  • 铸圣唐

    铸圣唐

    贞观初年,海晏河清。朝堂之上名臣如云,四海之内百姓富足。长乐公主人比花娇,武家妹子未笄难言...当一个长孙家的年轻人苏醒了三世记忆后,这个世界还会如往昔一般运转吗?诗词歌赋,何以彰显我的风流!铁血男儿,不如你我一醉方休!
  •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最深入最独家最劲爆的中国历史悬案!正史的态度,野史的范儿,秘辛、传说、野史、杂闻,绝对满足你的好奇心!
  • 系统之逍遥三国

    系统之逍遥三国

    “滴滴,滴滴,周围发现有符合条件的未知人选,请问主人是否前往?”“很好!位置在哪?”“哎呀糟糕,主人,不好啦!对方的资料显示,此刻对某一势力的好感度正在急速飙升着。”“坏了,肯定是有人在我之前找到了他,不行!左右手下何在?立即准备好一切,随我急速前往目的地,希望时间还来得及。”刘背撞上狗屎运了,竟然能带着大能系统回到了三国时代,拥有金手指的刘背此生也注定了不会平凡。(此书为架空玄幻历史书,情节内容不一定符合史实,还望各位朋友周知。另外,本书有群啦!欢迎各位加入系统之逍遥三国群,群聊号码:827507602)
热门推荐
  • 我有一封长长的来信

    我有一封长长的来信

    三月十九,是一个人的出生,两个人大半生的纠缠。
  • 欢歌犹在意微醺

    欢歌犹在意微醺

    三个性格不同的女孩儿,拥有着各自不同的颠簸命运,在郁郁葱葱的明朗少女时光里,她们曾挽手并肩,甜蜜微笑,然而,时间化作冰凉的风雨,吹乱淋湿了每个人的头发……她们都曾遇见爱,却也同时被爱推下时间的阶梯。一部青春版的《霸王别姬》,绝美演绎戏词般幽婉的年华,青春作家雨微醺为你演绎几段无法回头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惊天秘密让一群人兵荒马乱?绝望的郁欢,又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空荡荡的世界?
  • 那些年,他们在五七干校

    那些年,他们在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从1968年开始,包括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在内的106个部委下放五七干校,各院校、学术、文艺机构各省级、地方级干校相继建立,一大批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下放干校,五七干校存在的历史共计11年。本书解读了李讷、张志新、范长江、钱钟书等20余位重要的干校人,解读了中央办公厅、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九所有代表性的重要干校,并且从流放、离别、与“反右”对比等角度解析了干校现象。
  • 来自地狱的男人

    来自地狱的男人

    星空魔帝,重生归来!我是魔,以神为奴,以仙为仆!!!
  • 美国精神的封闭(人文与社会译丛)

    美国精神的封闭(人文与社会译丛)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 临时婚姻:首席的弃爱老婆

    临时婚姻:首席的弃爱老婆

    她为爱舍弃自尊,换来的却是他的出轨和背叛。为了报复,她弃爱,逃婚,让他沦为上流社会的笑柄。三年再见,学生妹逆袭为女王。她勾勾手指,他顺势跟上。他说,“一个亿,做我的女人!”她冷笑,“我再加一个亿。来,少爷给姑奶奶笑一个!”
  •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瓦列里·波波夫怀着敬意创作的这部传记,“不虚美,不隐恶”:回顾俄罗斯著名学界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利哈乔夫的光辉一生,再现了他的种种优秀品德和他对俄罗斯民族的杰出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与其他学者的矛盾、与当局的妥协,对之做出了较为公正的判断;对他的家庭生活,也留下了忠实的纪录,让人动容和叹息。译者为翻译这部著作做了大量工作,字斟句酌,保证了译文的质量。
  • 第一正妻

    第一正妻

    推荐大米的新文:《婚有所图,男神独家爱》:http://m.pgsk.com/a/950686/———【这世上最可悲的是,当我已经心如死灰,而你却告诉我原来你爱我。】---那年温凉遇到一个俊美优雅的男人,她以为他会是她往后的明月,照亮她整个人生。却不料,恰恰是他,将她从天堂推到了地狱。她去做流产手术的那天,他上台,成为C国史上最年轻的首相阁下。在医院的大厅里看到电视直播,她连眼泪都忘记了要怎么流。---四年后,他依旧高高在上,而她是国民眼中声名狼藉,不知羞耻的女人。一件王室丑闻,一纸婚约,将他们绑牢。这是一场无爱也无性的婚姻。他有他藏在心尖的女人,而她只想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城池。人前,他宠她至极,会带她出席各种场合,风光无限,羡煞旁人。会牵着她的手,温柔而坚定的说,“我相信你。”人后,他呼喊的却是另一个女人的名字。---后来,她被他最爱的女人陷害,失去了孩子。他抱着浑身是血的她,在剧烈颤抖,他说,“我求你,不要出事。”她奄奄一息,痛到麻木,“容湛,如果我能活着走下手术台,那么我们离婚。”那一刻,他觉得世界都为之崩塌。他才明白,原来当爱情深入骨髓的时候,就像从没爱过一样。---请忽视我的简介,男女主皆深情专一,我的笔下没有渣男,更没有圣母,喜欢的请跳坑。推荐六月女王很好看很好看滴文文:《继承者私密爱》:http://m.pgsk.com/a/822873/
  • 假装是奶爸

    假装是奶爸

    我被导游系统绑架了,承接万界大佬来水蓝星旅游的任务。为了不惊世骇俗,我只能把他(她、它)们变成小萝莉的样子。“我抗议!我是孔武有力的帅神,拒绝变成小萝莉,我要变帅哥!”“签契约,变就来,不变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