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1800000012

第12章 中兴的思想(1)

朝代循环中的中兴阶段

在抵制制度变化方面,中国文明一直是独一无二的。在史书记载中占据大量篇幅的战争、起义和朝代更迭,看起来就像是在一个经久不衰的社会内部循环往复,而不是一个不断前进变化着的社会的里程碑。中国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从这种千年积累起来的证据中得出以下结论:在人、事方面存在一个自然的盛衰循环,在此循环中的支配力量是人的才能(人才)。就其哲学层面而言,这种学说是支配19世纪中国人思想的宋代新儒家学说的一部分。倭仁是19世纪中叶的一位主要哲学家兼官吏,在他选辑并呈给皇帝的文集中,把人类事务的循环比喻成阴与阳的交替。在其内部,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另一个阶段。当一个阶段到达顶点时,另一个阶段已发展起来并即将取代它了。在此过程中“心为万事之主,而用人行政得失因之,即天下之治乱安危系之此”[1]。

不太抽象地说,这种关于盛衰循环不可避免的概念乃是由于人们的天赋并通过人们的努力来加以改变。这一概念贯穿于整个19世纪中国人对于政治和社会事物的思考之中,无论其属于哪个学派。梅曾亮(卒于1856年)写道:“天下之患非事势盘根错节之为患也,非法令不素具之为患也,非财力不足之为患也。居官者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为大患。”[2]大臣左宗棠说:“窃维治乱安危虽系气数,而拨乱反治,扶危就安要则,必人事有以致之。”[3]

恰恰是抱有这种宇宙观的人,系统地提出朝代循环的理论。概括地讲,其理论是:最初一个新的朝代经历了充满巨大活力的时期,生机勃勃、富有才干的新官吏把帝国的行政与军务处理得秩序井然。在世代的历史进程中,继朝气蓬勃的新时期之后便出现一个黄金时代。虽然控制住了早期获取的领土,但没有征服新的土地。学术和艺术在优雅的气氛中得到繁荣。通过维持和平、注重公共建筑工程及限制税收以支持农业生产和确保百姓福祉。然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内部孕育着它自身衰败的种子。先是统治阶级丧失了热情,之后便失去了符合儒家政府的高标准的才干。他们日益奢侈造成国库匮乏。计划用来发展灌溉、控制水患、修造粮仓、发展交通、支付军饷的基金被中饱私囊。由于道德风尚遭到破坏,因此腐败公行。

虽然受到儒家社会哲学强化训练的官吏和百姓延缓了这一衰落进程,但是仍不能改变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统治阶级对惟一能够拯救其命运的那些改革视而不见,迟早会向农民征收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赋税,不顾民众的福利。各地分散的起义应运而生,这就必须加征税赋,并从日益不满的民众中招募部队。百姓与现有秩序已无利害关系,便以声势浩大的起义来表达他们的不满情绪[4]。如果起义成功,那么从历史的观点看,“蜂起的土匪”就会成为“正义的力量”。

通常这种声势浩大的起义会成功。起义首领之一会慢慢地巩固他的权力,其途径是:(1)保证军事上的优势。(2)保证来自文人学士的支持,他向文人学士提供一个将由他们管理的恢复儒教的国家。(3)保证来自农民的支持,至少是默认的支持,他给农民和平、土地,薄赋低税,以及一份保护农业经济的公共事业计划。因此新朝代始于它的前代起步的地点,而其命运同其前代如出一辙。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未能完成其使命便遭到镇压,旧的王朝在有限时间里恢复了它原有的地位。有关此问题的这种变化是由两种并存的情况引起的:(1)任何起义的领导者都不能采取使起义成功所必需的三个步骤。(2)现政府恢复活力,它通过显示军事上的优势,重新赢得知识界的支持,并稳定农业经济,来支持其暂时重新获得天命的企图。

这种重生的例外情况便被称作中兴。它不是一场武装政变,也不是一场革命或一个新时代,而是一种晚期的兴旺。在此期间,历史上不可避免的衰落过程由于整个贵族官僚们的才干和努力而被延缓了一段时期。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得以重建,但这不是由于发生了根本变化,而是由于紧急注入了和谐的关键成分,即受到儒家学说灌输的官员们竭诚尽职。

因为确切地讲,同治中兴是发生于1860年以后的数年中的事情,所以同治帝的统治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稀有中兴现象的一个范例。薛福成在《中兴叙略》中指出中兴的实质:“数年之间,区宇奠定如故,独非人事耶?《传》曰:‘得人者昌,岂不信哉?’”[5]

应该强调的是:中兴的概念是一个晚期繁盛的概念。在中国人看来,它是继“内乱和外患”时期之后的一个暂时稳定阶段。当然同治时期的官吏按常规宣称:中兴将是永恒的,太平盛世有了保证。然而,这仅仅是官样文章。忠诚的官方学者显然不会在他们的奏折中,甚至也许不会对他们自己,道出该朝代注定的厄运。重要的是他们把自己的时代看作是中兴,他们正确地不把它同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开创时期归为一类,而是把它归入成功地克服危机和最后的大灾难之间的时期之列。

中国的这种社会政治思想导向是类似思想在整个中国史的类似条件下一再明显出现的原因。同治时期的官方学者致力于这一历史的研究。当他们把自己所处的时代比喻成周宣王、汉光武、唐肃宗时代时,他们肯定了解其含义。所以对这些早期中兴进行一番考察应当有助于我们了解这次中兴的目的,并评价同治中兴时期政治家们的努力。

中国历史上的早期中兴

公元前827—782年周宣王的中兴。《诗经》中第一次对周宣王统治时期明确地使用了中兴这一术语。[6]19世纪的学者把同治时代比作同中国历史上前三次伟大中兴一样的中兴,而周宣王的统治时期是三次中兴的第一次。西周统治的衰落始于周穆王在位期间(传统年代是公元前1001—947年)的西北起义。在疏理国政的继任者统治时期,这种王室的衰败在继续。但宣王是一位有才干的统治者,他把敌对的蛮族——戎族人逐出中国从而阻止了外患,并通过检讨其前辈们的错误改善了国内条件,还找到一些有经验的官吏为自己出谋划策。经济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帝国疆域的南部扩展至长江。但是到了宣王统治的末期,戎人再次劫掠了陕西和山西。在他死后,西周很快就灭亡了。

在述及周宣王统治时,奥托·弗兰克概括了整个中兴的特点:“周王朝新的盛世持续时间很短,宣王留给他儿子即继承人的是一个不能阻止其衰落的王国,它再也战胜不了威胁其统治的内外危险。”[7]

公元25—57年东汉光武帝的中兴。东汉开国帝——光武帝的中兴,也许是中国四个伟大中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兴。在中兴的过程中,汉朝国家得以在王莽篡权后的废墟上重建。这一晚期的繁荣一直继续到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正值赤眉起义军与其他义军的皇帝们在长安和帝国其他地区称孤道寡时,光武帝于公元24年在洛阳建都。由于光武帝有计划、有步骤地击败了赤眉军,因此他才能在自己军队的成员中成为最有才干和能力的人物。随后他用慷慨的饷金打发了许多与他并肩战斗过的人,并且着手实施一项复兴计划。在三年之内,他降低赋税达三分之二,这便是而且仍然是消灭中国人起义的典型模式。

继镇压与肃清国内起义之后是重申中国对远方属国的统治权。安南暴动在公元42年遭到马援的镇压。汉朝收复了兴安地区。迄至光武帝末年,中国在远东的霸权已得以恢复,丧失的疆土不仅已被重新征服,而且已被汉化。

汉代中兴最重要的方面是巩固了儒家学说的体制与意识形态。公元25年之后的数年中,该朝曾显露出相当惊人的政治活力,很快便又衰落下去。由于中央权力为穷奢极欲、宦官专权及诸侯王子的无能所削弱,因此知识界人士的势力得以伸张。他们坚定地树立了儒家学说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并利用它去推迟不可避免的倾覆。直到20世纪,这一正统始终是中国保守主义力量的存储地。

东汉由于黄巾起义,更确切地说是公元184年的太平起义而告终结。黄巾起义在一个难以战胜的军事组织、公社生活以及通过当众认罪来维持纪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等口号。起义本身被封建贵族和文人学士的联合力量镇压了下去,但是时间太迟了。起义所造成的经济破坏有利于军阀的崛起,而不利于儒家政府的复活。

汉光武的中兴在恢复军事力量、官僚政治的政府和艺术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功,然而它仍然是一种晚年的兴旺,一个延缓衰落的时期而非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王符(约公元90—165年)在其《潜夫论》里哀悼了东汉的灭亡。他对强生弱、富生贫、中兴在王朝循环圈内的终极命运作了典型的描述。他大声斥责炫耀浮华奢侈和增加使用奇异珍品的风气。随着中间势力的兴起,农业衰败了;朝廷表现出的迟缓和尔虞我诈,证明它缺乏德治,需要严峻的法律控制。

这个时代被《后汉书》的编纂者正式分类为一次中兴。它始终为后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个在失败的起义和随后成功的起义之间的短期内能否恢复其王朝的典范。

公元756—762年唐肃宗的中兴。唐肃宗的中兴是早期几次中兴中与19世纪这场艰难的努力最为密切相关的一次中兴。在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走下坡路的数年间,起义已遍布各地。税收、徭役和兵役变得更加沉重,越来越多的农民由于负债累累而被迫出售土地。戍边通常由少数民族充任,东北省份(当时的直隶和山西)主张独立的情绪日益高涨。

已经遭到削弱的唐代财政机构随着安史之乱而垮台了。恰恰是在总动乱发生而需要增加军费时,国库空虚。由于税率上涨,所以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通过捐购头衔或进入寺院而逃避税收。而压在其余人口身上的重负变得不堪忍受。在肃宗的有生之年,收复大部分被起义者攻占的城镇,在他去世后的那年,起义终于被镇压下去。然而,帝国军事上的胜利是由于起义者内部出现分裂以及借用了外国(回纥)军队,并非根本恢复。在外部,中国丧失了除安南和东京湾地区以外的全部领土。在国内,地租仍然极为高昂,至少占农民收获物的一半,自耕农的状况也未得到改善。财富和人口日益减少,自耕农实际上已经消失。在大约持续了30年的内战中,物价上涨了3倍。连年的干旱及粮食歉收于公元785—786年酿成巨大的灾难。

至8世纪末叶,拥有土地的人仅仅占全国人口的5%。政府看出了不祥的预兆,给参加公元806年殿试的科举士人出的策试题目便是建议如何能制止这种衰落,恢复帝国以前的繁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用一直回响到19世纪后的言辞答复说:百姓贫困是由于沉重的税收,沉重的税收是由于兵力的日益扩充,兵力的扩充是由于起义的不断增多,而起义的增多则是由于政府的腐败。[8]

另一位科举士子兼诗人所作的具有更多独到见解的答复,预言了从冯桂芬到康有为这些19世纪伟大的改良主义者的观点。元稹建议,为了从社会各个阶层延揽具有更高的实际治国本领的人才,就要改革科举制度。[9]但是,这种衰落未能得到遏止。作为传统国家基础的自耕农已变成农业无产者,公元874年一次成功的起义摧垮了唐朝。

“中兴”一词对于同治时期的适用性

就19世纪60年代的政治家而言,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看上去可以同汉代镇压王莽和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相媲美。像唐朝利用回纥人的援助一样,清朝利用了欧洲人的援助,借师助剿实属援引前例。左宗棠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之举使人联想到周宣王远征戎族之业。胡林翼的成功可以与周朝中兴的业绩相匹敌。曾国藩指出:唐朝中兴时期的势力未扩展到黄河以北地区;宋代中兴(1127—1161年)的势力未扩展到长江以北地区;但是同治中兴囊括了整个帝国。[10]

随着同治帝的统治行将结束,历史记载作了这样的定论:同治统治时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四个伟大中兴之一。“中兴”不是一个政府在日常事务中轻率谈论的词,首先对此时代引用这个词是慎重的。到1869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已能够论及“中兴精神”,并三度拔高了中兴所具备的特征,这一事实表明这一专有名词具有庄严的意味。[11]1872年,接替马新贻职位的李宗羲在谈到“中兴”仍是一种未被世人充分认识的思想时,再次拔高了这个术语的含义。[12]这位总督写道:因为同治时期的混乱已超过了唐末时期,所以能够控制这种混乱是一次更伟大的成功。此时期的奏折汇纂作为中兴奏议而公布于世,收入了中兴名臣传记。编纂者之一陈弢于1875年把同治时期比作周宣王统治时期。

帝国大百科全书最后一部的编纂者站在1921年的高度,自鸣得意地回顾了作为一个“内乱与外患已被逐渐消灭”时代的同治时期。正确地说,穆宗——同治帝似乎已经效法了清朝的奠基人清世祖,更像汉代中兴皇帝——光武帝。因为无论是汉代还是清代,“一个时代是开创,而另一个时代便是中兴”[13]。

同类推荐
  • 大宋第一状元郎

    大宋第一状元郎

    靖康前夕,大宋歌舞升平,汴梁春风糜烂。穿越到一个远近闻名的守正君子身上,杨霖走到哪都是一片敬重的目光。可是他的本性已经快要掩盖不住了...书友群:518666494(已满)书友二群:1038612259全订群先进普通群,找管理员验证哈
  • 锦州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锦州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雄踞中国渤海北岸、关内外咽喉要地的锦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北方文化名城,本书从古代史略、百年风云、现代风貌、名胜古迹四个方面,对锦州的悠久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既有锦州历史上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明清松锦大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等)、重要历史人物(如耶律楚材、慕容廆、尹继善、张作霖等)、又有锦州的现代风貌,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锦州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底蕴。
  • 慈禧集权的秘密

    慈禧集权的秘密

    《慈禧集权的秘密》讲述的是慈禧一生在皇宫里执掌政治权利的秘密。
  • 唐朝网管

    唐朝网管

    自从穿越到唐朝,被要求开网吧之后,叶弈墨便经常看到李二陛下在与别人争亚索:“给我亚索,赏金十两,我亚索贼六~”顺便还召唤了英雄去打仗,吐蕃,突厥,敢造反?一个武器大师解决你们。
  • 简明匈奴史

    简明匈奴史

    匈奴一族究竟从何而来?秦国竟然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战国长城抵御匈奴!匈奴究竟强大到了何种地步?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山束手无策!如此强大的征战帝国为何又会一夜消亡?就好像人间蒸发,如今难以考证!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本书将通过7个大章的详细著述给你答案!
热门推荐
  •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王制

    王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寻宝档案之西域风云

    寻宝档案之西域风云

    高昌回鹘,是西域三十六国中高昌古城的最后一人主人。高昌古城在战乱中被破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是高昌回鹘王却留下了一个关于高昌回鹘和龟兹国的宝藏。民国年间,越来越多的外国探险队蜂涌而来,劫掠者我们的宝贝。为了不让高昌回鹘王的宝藏落入外国人的手里,马佳俊勇和文嘉明先生带领着一群人踏上了寻宝之旅。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南风未知我意

    南风未知我意

    这没想到这么好看的人竟然是个傻子,表示不能接受啊!明明他傻傻的,可是……(谨慎入坑)
  • 忧梦传

    忧梦传

    一曲忧梦,几缕思愁,飞刀幻影,天琴有梦,阴谋万载,问我不忧,江湖恩仇,唯剑守护,当龙不忧登上世界的巅峰,却发现还是无法守护在意的人,在无奈和困惑中,是音梦的温柔,抚慰不忧的伤口,就在当不忧打算好好爱护这名可爱的女孩的时候,却发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西游之雷行诸天

    西游之雷行诸天

    江汉珍死后得黑白无常指引,去泰山大帝那报道,去了泰山,被雷霆都司接走,修习雷法,才发现这不是原来的世界,而是西游记中的世界……书友群:652829486,欢迎书友加群交流
  •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是地球生态圈中的一个庞大群体,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本书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及人类认识植物的规律,囊括了植物的生活、植物的种类、植物的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以详尽的资料、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植物世界。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脚印,而且可以获得对各类植物的崭新认识。
  •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一个人如果总是对往事耿耿于怀,或者对未来忧心忡忡,或者对别人的话思前想后,陷入过度忧虑状态,将不利于身心健康。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卡耐基独辟蹊径地创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发于一体的教育方法,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人性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本书自1937年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译成58种文字,全球总销量已达九千余万册,成为持久畅销的人文励志书之一,数十年来,稳居成功励志类图书榜首。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中介绍的方法,不仅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