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1800000011

第11章 合作政策(4)

虽然通商口岸的领事因他们工作的性质而比北京的外交官更同情商人,但是他们也经常显得是站在反对外国商人的中国人一边。领事许士裁定,九江的某些商品税是完全合法的。为此他受到英国商人的恶毒攻击。这些英国商人声称:“为防止被迫遭受以女王陛下代表资格自居的人借中国地方官员之手所加予的进一步的侮辱”,某些反抗措施是“绝对必要的”。上海领事文极司脱宣布他打算力阻“有意冒犯中国当局的”任何事情,甚至包括剧院关门的时间以及使用带有“英吉利”和“美利坚”字样的信号船这类事情。当侨界提出“施加压力”时,文极司脱答复说,他拒绝“成为全面诋毁中国当局的发泄渠道”。

对于外交官们来说,因为他们远离通商口岸,因此更易于支持按基本政策处理中国问题。正像上海总商会向英国本土的商会所解释的那样:“因为外国公使们不与外国商人联系而且不顾公众舆论的影响,所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中国排外主义的鼓吹者而不是扩大对外贸易的提倡者。”

此外,驻扎北京的外交官们比领事们更容易受到中国历史悠久的魅力的影响。在一位观察者看来:“北京对外国代表们施展了一种邪恶的魔力。他们已被迷住。一些人拜倒在中国的学术和历史传统面前;另外一些人把这座伟大的城市视为一件巨大的珍品;乐观主义在毒害着一切。”[37]

上海方面的外国人认为:“在中国长期居住并与该国人民的密切交往,绝对会使欧洲人成为中国人的拙劣仿效者。”阿礼国“像在北京内阁的魔法控制下冒险的每一位外国人一样。他逐渐相信,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诚实、最善良、最有教养的人民”。

“持有极端的中国天朝的观点和倾向”的威妥玛也许是外交人员中最迷恋中国文化的人。他自称他之所以从海关部门开始其生涯,主要是为了从事汉学研究。一位精细的英国评论家描述威妥玛的学术研究对其政策的影响:

透过中国不朽历史的闪光迷雾,在这个冥思的头脑中呈现出的中国,与任何其他现存的国家都不同,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对象这样一个庞大统一的古代文化会完全压倒这个政治人物。为了使他能把注意力集中于眼前的紧急事务上,他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掺杂急功近利的作风和观念。[38]

一幅香港的漫画提出了比较直露的批评,画上曾国藩在一面英国国旗上跳号角舞,而威妥玛和恭亲王在亲密会谈。

外交官们的这种中国文化癖比在友好政府的公使之间正常的热诚态度,比职业外交官之间常见的同志式友谊包含了更多的东西。它加强了政策上的考虑,并且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反对外国的过分干涉的额外保护。

中国人对合作政策的反应

中兴时期的中国官员始终不能确定在合作政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东西。看起来他们对赫德、阿礼国、威妥玛和蒲安臣的信任已达到了一定程度,而且他们迅速地抓住了这个新的外交气氛提供的策略上的机会。但是对于外国人最终意图的潜在怀疑一直存在着,并且在危机时刻这种怀疑迅速趋于表面化。

英国有关国内改革的善意劝告受到各种对待。例如:在已经开始研究西方并反省中国的中国学者中,对威妥玛和赫德呈递给中国政府的大胆奏折[39]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高级官员也研究那些奏折,但认为一些部分不够妥当。一些人认为他们所提出的劝告并非是出于诚意,而是通过引起争执去削弱中国。

结论

合作政策对于同治中兴的重要性是消极的:该政策提供了一个国际上和平和安全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里中兴的成败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中国本国的考虑。

在共产党学者中对于合作政策的解释存在一个有趣的歧异。根据范文澜的观点,西方列强从未打算真正加强中国中央政府,当“地方上的傀儡”李鸿章和曾国藩一为外国人效劳,西方列强就立即冷淡了恭亲王。[40]

相反,胡绳尖锐地批评了这种认为清政府如小媳妇一样经常受到帝国主义列强虐待的观点。他认为这种观点往往是“出发于单纯的民族情绪”的产物。他用相当的篇幅描述了在60年代,列强为帮助中国政府的自强运动所做的努力,并得出结论说,外国对于清政府的支持是真诚的,因为这样就等于支持列强的自身利益。但是,他坚持西方的终极目的是支配中国政治。[41]

然而,历史的证据显示的则是另一种情况。虽然历届英国外交大臣罗素、斯丹莱及克拉兰敦和历届英国驻华公使额尔金、卜鲁斯和威妥玛可能有时也怀疑中国政府是否具有生存和兴旺发达的能力,但是他们从未动摇地深信,中国政府应该获得最充分的自由,不仅应摆脱外国军事力量的压力,而且应摆脱外国劝告的过分压力、不受外国商人的需求以及外国传教士的活动的干扰。英国政府准备牺牲眼前利益,期望中国政府能够以其自己的步伐并依照自身的条件对近代问题作出必要的调整。

从整体上看,历史记载证实了中兴时期阿礼国关于英国政策的阐述:

既不希望也不打算对中国施加不友善的压力,以诱使其政府不顾安全和不尊重其臣民的情感而更快地发展与外国的交往。通过解除北京政府的种种忧虑,即担心在进行革新时外国列强想干涉或命令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或担心在进步的过程中列强想强加给他们某些他们认为不安全或不切实际的东西,将能诱导他们更心甘情愿地倾听主张实行新开端的论点。[42]

注释

[1]蒲安臣信函的原文及《北华捷报》编辑的评论,见1864年7月9日《北华捷报》。

[2]1867年11月15日阿礼国致斯丹莱,见《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5号(1871年),第57页。

[3]佩尔科维茨:《中国通和外交部》(纽约,1948年)一书的导言和第一部分生动地描述了在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同英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愿望之间长期存在的主要分歧。然而,就19世纪60年代的情况而言,需要对佩尔科维茨的基本描述作两点修正:(1)他认为,双方一致认为英国在华利益纯属商业性的,只是对这些利益的重要性意见相左。诚然,外交部在60年代的政策反映了对华贸易巨大幻想的破灭,因此不愿意采取一项代价高昂的急进政策。但是,英国外交部政策也是根据驻华代表的出色的政治分析而拟定的,由于这种分析的缘故,英国的政治家被中国可能自上而下地在中兴的框架中逐渐实现近代化的巨大历史意义强烈地吸引住。(2)在60年代,中国通偶尔也受到当时普遍对中国旧秩序的复原势力所持的乐观情绪的影响。

[4]博德尔森:《有关维多利亚中期帝国主义的研究》(纽约,1925年),第45页。

[5]《马克思论1853—1860年的中国》(伦敦,1951年),第20页。

[6]奥特韦1869年7月13日在下议院的发言,载《英国议会议事录》第197卷,第1798—1801页。

[7]见1861年2月16日《北华捷报》。

[8]见1868年11月28日《北华捷报》。

[9]我原来可能低估了普鲁斯在合作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墨尔本大学的J.S.乔治提示的档案资料表明,虽然英国外交部很快就接受了新政策,但该政策不是由它提出的;卜鲁斯和稍后的阿礼国不仅提供了真知灼见和对该政策的支持,而且提供了政策本身的基本内容。

[10]英国的政策被描述成“试图进行一项打掉烛花而不使(中国政府这根)蜡烛熄灭的精巧行动”(见1860年3月3日《北华捷报》),以及试图“以不伤害身体的方式迎头一击”(见1861年2月16日)《北华捷报》。

[11]关于外国对华的军事援助,见第九章。

[12]甚至有人认为,商人们由于不了解中国,甚至在涉及他们最直接利益的问题上也是拙劣的评判者。见1868年6月19日《北华捷报》中一封寄给编辑的未署名信中一针见血的分析。

[13]在这方面早已有由阿礼国本人开创的先例,他50年代初期在上海任领事时,因英国商人不申报纳税货物而对他们处以罚金,并试图为中国从英国商人手中征集帝国海关税收,而当时中国自身还做不到这点。魏尔特:《赫德与中国海关》,第81、93页;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马萨诸塞,坎布里奇,1953年)第1卷,第432页。

[14]见1868年1月31日《北华捷报》。

[15]见1868年9月25日《北华捷报》。

[16]1867年11月7日温彻斯特致阿礼国,见《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5号(1871年),第31页。

[17]有关这些照会之一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之间的一项比较研究强调,甚至在最有利的环境下,双方间建立任何真正的相互理解都是很困难的。英文原文表达了阿礼国的明确意图,给人留下了英国真正渴望帮助中国按自己的方式加强自身的印象。中文译文则使中国官员产生忧虑,按照中文译文,阿礼国煞费苦心地否认有任何干涉中国事务的意图,恰恰是在暗示,如果外国列强想干涉的话,那是轻而易举的。英文原文见《中国》第5号(1871年),第93—100页;中文原文见《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63卷,第10—22页。

[18]英国政策内部的这种渐变在汉口的一个事件中得以很好的说明。领事凯恩(译者注:原汉文名不详)希望有一艘炮舰长期停泊在汉口;阿礼国正打算同意为整个长江提供两艘炮舰;除了作为暂时措施外,海军部反对让任何炮舰进驻长江。见《中国》第8号(1869年),第1页,第2页。

[19]见1868年11月24日《北华捷报》。

[20]1869年1月14日克拉兰敦致阿礼国,见《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2号(1869年),第18页。

[21]《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3号(1869年),第24—26页。

[22]《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9号(1869年),第5页。

[23]1869年2月2日凯帕尔致罗伯逊,见《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7号(1869年),第7页。

[24]1869年3月24日哈蒙德致英国海军大臣,见《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7号(1869年),第110—112页。

[25]见1865年10月21日《北华捷报》。

[26]《政务及商务报告》,载《法国外交档案,1867年》第8号,第16页。

[27]例如,一位观察家报告说,1860年夏季,伊格那提耶夫对法国人表示鉴于中国的防御力量,他很为他们行动的安全担心(穆特里赛:《远征中国记》第1卷,第320页)。中国战败后,他殷勤地帮助法国解决教会财产的一些复杂问题。他声称,只有他能说服恭亲王去谈判(《远征中国记》第2卷,第46—47页)。

[28]克拉兰敦之所以支持在中国问题上的合作政策,是出于他对帝国收缩和殖民地分离的一般信念,而美国总统格兰特的国务卿费奚之所以奉行类似的对华政策则是由于他完全接受关于世界各个地区间自由贸易和分工的原则(例如:《费奚致蒲安臣,1869年12月24日》,见《美国对华事务档案原稿》,《函电》第9—11页)。

[29]卫三畏:《中国总论》(纽约,1907年版)第2卷,第699页。

[30]根据本书写成后看到的英国外交部文件,我确信,公使们在决策中的作用比我在此处指出的作用大得多。参见前注。

[31]用他们最主要辩护士之一的话来说,英国商人的政治态度基于三点考虑:“中国人是一个半野蛮民族,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不能信托给该国法律及司法;历史经验表明,中国政府是靠不住的,甚至最高官吏都有撒谎和背信弃义的习惯;中华帝国的体制与众不同。”(方根拔男爵:《蒲安臣使节真相》(上海,1872年),第303页。)

[32]《中华帝国及其命运》,载《孟买观察季刊》(1855年10月),第223页。

[33]1867年11月8日,《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5号(1871年),第63页。

[34]见1867年7月5日、1866年6月2日、1868年9月25日《北华捷报》。

[35]同上。

[36]同上。

[37]密福特:《使馆馆员在北京一书信集》(伦敦,1900年),第49页。

[38]宓吉:《阿礼国传》(伦敦,1900年)第2卷,第134页。

[39]见本书第十一章。

[40]范文澜:《中国近代史》(香港,1949年)第1卷,第207—208页。

[41]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上海,1948年;北京,1952年),第38、41—47、49、51—55、67页。

[42]1869年3月23日《阿礼国致梅德赫斯特》,见《英国议会档案》,《中国卷》第12号(1869年),第9页。

同类推荐
  • 秦汉逍遥王

    秦汉逍遥王

    你的农庄已遍布天下,这个王你不当也得当!天呐,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原本只想多种点田地,饿不死,能吃饱穿暖,仅此而已啊。
  •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她曾经历了长平之战,见证了数十万人的坑杀。她曾率领大秦铁骑,与六国逐鹿天下。她见过天下三分,山河破碎。也听过那袅袅的隆中琴音。贞观盛世她曾一醉今朝,那千古女帝又是如何芳华?她鲜衣怒马过,也曾羽扇纶巾。做过田舍农,也为过教书生。却没人知道,这么一个人,活了两千年。嘛,比较轻松悠哉的历史文吧,因为个人原因可能并不能做到完全符合历史,经得起考证。但我会尽力查全资料来写的。第一次写这种文章,我还是希望写的有趣一些,哈哈。最后,变身慎入哈,单身向的。书友群:239590070二群:256080940应援群:242771856
  • 中国历史文献选读

    中国历史文献选读

    《中国历史文献选读》是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凭编写的一部中国古代文献名篇选集。全书按照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即:唇亡齿寒、名士义行、求贤人才、苏武李陵、褒贬难定、芸芸众生、女性世界和初识西洋。所选文章都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人物与事件、制度与规律加以论说的文章。同一单元所选文章繁简互参加、难易相见。为降低阅读难度,各篇文章都有详尽的解读、注释和译文。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超强修真门派

    超强修真门派

    不要死,也不要孤独的活。我名为:李长生一人得永生,众人得永生。生生不息,是我永生派的宗旨。
  • 谋嫁之田园恶女很彪悍

    谋嫁之田园恶女很彪悍

    田氏集团万千宠爱的千金田真生日当天被同父异母推崖身亡穿越古代田园,一家子老的病的病,兄长自带拖油瓶,被休回家的大姐,自闭阴郁的二姐,田真狠狠崛起!遇上宿敌白莲花妹妹,使劲把她踩进烂泥去,让你永无翻身之地!遇上无敌战神的将军,一身热血和正义!这不正是自己从小最仰慕的军哥哥吗?……啥?竟是自己打小就欺负的黑小子?
  • 红线打个桃花结

    红线打个桃花结

    遇到他之前,卜椴没觉做个神仙有什么不一样。而遇到了他,让卜椴开始庆幸自己是个神仙,因为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有那么长……遇到她之前,凌显天君冷漠到视天地间法度之外再无它物。而遇到了她,让凌显天君的目光开始变得柔和……她不过是到人间旅游度假,却意外地,因为一条红线,系出了此生盛开的桃花。
  • 暴富

    暴富

    主人公“木棍”是一家停产国企的留守人员,因收入微薄而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终于,为生活所迫,他选择离开了单位,下海到了私企。原本想私企人际关系简单,没想到却是潭小水深,让他在其中深陷矛盾旋涡。
  • 我想用正确的方式来爱你

    我想用正确的方式来爱你

    防狼防盗,防学长!明靓万万没想到,防了未婚夫,却没防到未婚夫的好基友学长!明靓的妈妈当年与学姐暗恋的同学一见倾心,然后两人双双出国,过起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出于愧疚,在明靓儿时,当学姐提出让明靓和自己的儿子订下婚约,妈妈屈从了。为了培养两人的感情,妈妈还丧权辱国地让明靓和那位名义上的未婚夫上了同一所大学。明靓是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新时代女性,怎么能被这种三流剧情所束缚?她巧计退婚,获得自由之身。可是千里马也有失蹄之时,防了未婚夫,却没防到被她拉来做挡箭牌的男朋友……
  • 工作要有好心态

    工作要有好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诞生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没有好心态,工作如何有状态?工作的成败,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心态!
  • 修仙这件事

    修仙这件事

    (作者勤于改文……) 修仙修的是什么,是孤独。沈梦茵走上修仙这条路时,从来没想过,这条路走到最后时只剩她一人。这是一个小姑娘在修仙路上独自前行的故事。
  • 采兰赠药

    采兰赠药

    [苏甜苏甜的欧,基本无虐]与你一见如故,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因药与与君识,因君而忘伤”只为君,终其生“为夫人一笑间轮回甘堕”木槿因忘忧而忘忧
  • 这一刻如何让你遇见我

    这一刻如何让你遇见我

    前世她背弃了自己许下的承若,爱上了那个“他”,重来一世她绝不会再认错那个爱她爱到骨子里的男人。即便长得一摸一样又如何?只凭一眼她便能认出她的斯九祈,那个独一无二狠心绝情,唯独对她小心翼翼的斯九祈!斯九祈,“你会爱上与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吗?”“一模一样......”女子摸了摸下巴,装作思考状,“那是你吗?”“当然不是!”“可是我喜欢的就只有你呀,即便长得一样又如何?终究是一副皮囊,怎可与你相提并论!”
  • 三餐定终身

    三餐定终身

    “第一,我每周可以配合你参加一次活动,需要提前通知,其他的电话、文字配合也要提前交待。”“可以接受。”“第二,双方需要保持一年的契约,契约期间双方应该尽量保持对方的体面,不能在其他人面前露出破绽。”“那是当然。”“第三,契约需要保持到我离开国内,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我找到了男朋友,会和你协商。”“这不公平。”“嗯?”“成交!”周末被迫去相个亲,都能相中一个隐形富豪。对方还穷追不舍,第一句就是要处对象?男女主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独立有思想。前面可能有点铺垫,后面会比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