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6600000015

第15章 领导讲话水平自我训练(1)

讲话水平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有意识地训练出来的。绝大多数演说家都有台下自我历练的过程,包括对遣词造句的推敲、对语言风格的界定以及体态语言的运用……而后才走上了台前。领导讲话不是“耍嘴皮子”,而要讲出条理、讲出道理、讲出情理,讲得大家都爱听才行。而要学得这个“本事”,就必须从语言艺术、修辞艺术、逻辑艺术和形体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艰苦历练,多读书、多体会、多思考、多实践,这样坚持下去,讲话水平很快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一节语言艺术训练

话,人人会说,但要真正说到“点”子上,说话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领导讲话也是如此。有的领导讲话头头是道,有的领导讲话前言不搭后语;有的能口若悬河,有的却笨嘴拙舌。所以然者何?语言技巧运用的不同罢了。

由此可见,要提高领导讲话水平,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是领导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

怎样才能掌握这门学问呢?

首先,要努力学习语言技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技巧。我们可以在这个语言的天地里广读博取,“天机云锦为我用”。第二,要努力运用语言技巧,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技巧用得多了便能熟练了。那时便可以“等闲语言变瑰奇”。第三,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只要注意场合,考虑后果,把握分寸,就可以“短笛无腔信口吹”。

那么千头万绪,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为了帮助领导们尽快提高讲话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简洁:削繁去冗留清瘦

英国人波普说:“话犹如树叶,在树叶太茂盛的地方,很难见到智慧的果实。”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冗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当今语言大师们则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讲话的最基本要求。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词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2000年前,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远征印度,时值盛夏,将士们口干舌燥。国王无奈,派人四处找水,结果只找来一杯水。国王高举水杯,对将士们喊道:“现在已经找到一杯水,有水就有水源,为了找到水源,前进吧!”说完,便将那杯珍贵的水倒在地上。将士们受到鼓舞,群情激奋,顽强地向前线冲去,夺取了战斗的胜利。试想,倘若国王自己把水喝了,再发一通冗长的训示,恐怕是不会奏“群情激奋”之效的。

讲话语言简洁,可分以下两种类型。

1.长话短说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的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长话短说的。他用“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来比喻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他用“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来赞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说明妇女在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现在也有许多领导人善于长话短说。例如:

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最后一场中日之战,中国女排轻松地赢得了第一、第二局,实际上已经取得世界冠军。第一次荣获排球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被高度兴奋激动得不能自己,因失控而打得毫无章法,导致第三、第四局稀里糊涂地输给了日本。袁伟民一再暂停,面授机宜,却不见成效。怎样才能使女排姑娘镇定下来,获得全胜的真正冠军,不失中华民族之志呢?在第五局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主教练袁伟民说了几句话:“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姑娘们在这沉重的话语下,胜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袁伟民简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似喷泉,流淌出含义广阔、内容丰富的带血之言:中国人的风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尊严,祖国人民的期待,以及这场球的关键意义,姑娘们自身利害得失等,都在这几句话中或明或暗地展示着。袁伟民的这段话言简意赅,既节省时间又有成效。

2.直来直去

一次,诗人流沙河与剧作家苏叔阳聊天,苏叔阳问流沙河:“你可知道,审美主体作为审美客体的植物生殖器官的外缘进行观感产生生理上并使之上升为精神上的愉悦感,是什么意思?”流沙河听后,当即回答:“不知道。”接着,苏叔阳笑了笑,解释说:“闻到花香很愉快,就是这个意思。”流沙河听后,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苏叔阳的第一次提问,流沙河为什么不知其意呢?原因就在于苏叔阳的话没有做到通俗和简洁,不仅句子过长,而且运用了许多专业术语。流沙河无法理解,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而第二次,苏叔阳仅仅说了七个字,用了三个词语,“闻”“花香”“愉快”都是人们常用的、通俗易懂的词语,连在一起说,流沙河也就在明白不过了。所以,说话,既要说得好,又能让人听明白,就不能拐弯抹角,而要直来直去。

二、引用:他山之石可攻玉

引用,就是在讲话中通过引用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技巧。

成功的讲话,不仅立意新、针对性强、语言精美,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说服力。凡是讲话水平丰富的领导,大都善于运用引用,或举例,或讲故事,或说典故,或引用历史知识、名言警句,从多角度、多侧面论证观点,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是领导讲话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技巧。

通过引用生动的事例、有趣的典故、富有哲理的警句名言,既可以使讲话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又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激发听众的兴趣,达到认真听讲的目的。引用技巧可以有效地说服听众。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寓言故事,可以将一些不容易理解或讲清的道理,通俗、形象直观地道出,便于听众加深理解讲话意图,自觉接受领导的观点。尤其是通过引用反面材料进行反驳,可以达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作用。

讲话中引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善于举例

举例就是用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事实胜于雄辩,举例既能有效阐述问题,证明观点,又能使讲话的内容充实,形式活泼。

新东方科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在题为《态度决定未来》的演讲中讲了这样一段话: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他也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来就没有看到你。第二种是像树一样活着,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是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你依然能够吸收泥里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

俞总在此将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另一种是“像树一样成长”。前者“尽管活着”,但是“长不大”,即使被人“踩了”,也不会引起人的同情,因为人根本“没有看到”。后者即使被踩到泥土里,也能“自己成长起来”,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通过举例对比,二者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的巨大差异便不言而喻,人们听了以后不得不进行冷静的思考和认真的选择。演讲者通过鲜明的对照和比较,启示听众要秉持“活着死了都要有用”的做人“标准”,这一标准无疑会成为每一个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听众的精神坐标。

王选教授曾在北大做过一次题为《我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抉择》的演讲,演讲中同时用了举例和对比的方法。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

王教授在此通过设问,用具体的事例解析了名人和凡人的“差别”。如果分开来单独看,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许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此篇演讲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他把发生在名人和凡人身上这些相同的事情导致的不同结果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就像一组组引人发笑的漫画,二者之间巨大的反差引发的幽默感就鲜明地体现出来。并产生了针对盲目崇尚名人这一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效用,让人们进一步去思考和探寻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王教授同样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自我反省,并告诫像自己一样的“名人”,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此语重心长的表白,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

2.精选典故

讲话中巧妙地引用典故,可以达到叙事论理、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效果。

运用典故及历史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领导讲话中经常采用的技巧。特别是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是被无数事实和实践反复证明的,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本身可以作为论据来使用,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远古到现在,历朝历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像黄河、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它多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如大家熟悉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听起来真实自然,富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语言准确精练,生动活泼,不仅能为古代帝王所接受,也能被普通百姓所理解。再如,民间故事朴实动听,寓意深刻;神话传说丰美奇妙,幻境绚丽;童话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成语典故言简意赅,含义精深。这一切都给人启迪和教益。因此,在讲话中引用历史知识、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成语典故等,对于论证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听众具有很好的效果。

1930年时,松下电器公司想在金泽成立一个联络处。虽然金泽那个地方松下先生从来没有去过,但经过多次考虑,他发现在那里建立联络处很有必要,于是就将这件事决定下来。

不过,谁来负责这个联络处呢?到底派谁去最合适呢?接下来便是一大堆的问题。虽然公司里有人能胜任这项工作,他们经验丰富,对公司也十分了解,但他们离不开总公司,否则总公司就要蒙受损失。派别的人去,又不知谁有能力承担那里的工作,所以一时之间这事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同类推荐
  • 上海市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辅导书

    上海市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辅导书

    帮助HR从业人员学习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专用书籍。编者作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编写了本书,参加三级考试必备丛书;上海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师从2003年开考至今,每年参加人数都超过2万人,成为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参加人数最多的地区。2014年随着第二版教材的出版,考试进一步规范化,考试难度不断提高。因此,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有丰富翔实和具有针对性的资料,并加上学员本人认真地复习才可以实现一次性通过。
  • 极度效率

    极度效率

    时间管理是一种生活习惯,需要被无缝融入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阿米特·奥菲尔深谙其中之道。他从一位成功创业者的角度,分享了60个关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建议,正是这些技巧,让他每周硬生生多挤出了一天时间,达到了理想中的“极度效率”。这些技巧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分配和节约时间的,更传达了一种积极、勤奋、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他告诉我们,网络既可以成为拉低工作效率的绊脚石,又可以帮助我们利用起各种碎片时间,关键看你以何种心态,如何利用我们周围的事物。总之,极度效率的达成,需要你了解自己,优化习惯,并不懈努力。
  •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马云说:“做生意的第一要素是要用心。思考如何卖,也是一种快乐!”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会卖产品的人。钱是给内行人赚的!理顺销售脉络,打开销售思路,像天才销售一样活用套路,就开启了签单模式。从此,订单不再流失。《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以销售活动的一般流程为主线,从人性角度切入,精心锤炼出110个绝妙的成交秘诀,从挖掘需求到找准对策,从察言观色到攻心签单,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一般销售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销售问题及其应对建议与措施,对广大销售人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最有价值的忠告

    最有价值的忠告

    本书竭力收集“最有价值”的忠告,尽力使每一条忠告都能让人充满力量,有所收获。在书中,你会找到关于善良和真诚、雄心和谦逊、坚持和顽强的例子,也可以找到对抗消极的法宝。 这并不是一本迂腐说教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感受生活,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的书。
  • 看不懂的温州资本

    看不懂的温州资本

    本书与时俱进,探讨了民间资本拓展的路径和其所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作者用全景展现的笔法,让人们看蓟温州模式与资本市场接轨后的潮涨潮落,揭。示了炒房团等资本事件背后的真相,描绘了掌握巨大资本的“煤老板”众生群像,展现了他们沉浮游走于政策边缘的惊心动魄以及弱势草根突破成长瓶颈过程的波澜壮阔。同时,指出基于当前宏观政策下的企业和个人的出路。并大胆预测了未来财富的流向大趋势,告诉读者如何学会在危机中寻找转机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关于温州投资历史的碎片。碎片是零散的,将这些碎片捡起来,镶嵌在民营经济崛起的图景上。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资本狂欢的时代。
热门推荐
  • 巴比伦富豪:理财的十二条黄金定律

    巴比伦富豪:理财的十二条黄金定律

    本书是作者美国著名理财大师克拉森借用史上最富裕国家巴比伦的巨富小故事,传授脱贫致富之道,带出贯穿古今的理财智慧。书中讲述首富阿卡特受巴比伦王之命,将十二黄金定律传授给每位子民,例如有奴隶凭“还债十分二定律”脱贫成为骆驼商人;有被父亲勒令离家的富家子按照“钱生钱定律”,由一贫如洗到衣锦还乡。巴比伦巨富的智慧,是人人都可活用的分配钱财方程式,对困惑的现代人更是指路明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人就是要有气质

    女人就是要有气质

    本书从关注女性自我生存、生活状态入手,对现代女性培养自我气质、修养、内涵及品位的重要方面进行了总结。本书旨在告诉女性朋友们,如何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如何让自己在发挥自我性格优势的同时,拥有更出色的气质。它会让你无论何时都处变不惊、优雅贤淑,更能让你从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挣脱羁绊,走向从容自由。
  • 雅瑟思华年

    雅瑟思华年

    【欢迎入坑先虐后甜】初见,她因家族纷争遇见正弹琴入神的他。她不论自身安危要知道他是那家少年。再见,她父母双亡他竟成了她的大师兄护她周全。最后,她鼓足勇气向他告白结果却换来一句只是把你当作妹妹,我喜欢的人是你阿姐。如此,她偷了阿姐的琴,耗尽毕生修为阻挡了他与阿姐的缘分。无用。
  • 这个夜晚有点凶

    这个夜晚有点凶

    重生的他发现,这个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好像有点不一样了?!作为一个青铜选手,但是我有一颗王者的心!请看,重生归来的小人物在这个乱世如何浑水摸鱼,得过且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杯茶

    三杯茶

    “《三杯茶》是一本堪供借镜反躬自省的好书,我们能为我们的孩子做什么?我们能送给我们的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吗?我相信读了《三杯茶》,会让我们深思谦卑反省,“顽廉懦立”。是的,波斯俗谚: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到星辰。只要我们肯择善固执,“莫忘初衷,善爱善爱。《三杯茶》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三杯茶》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三杯茶》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 用脑打球

    用脑打球

    狐狸开了一个新马甲,发了一本新书《红色大导演》,还望各位能支持则个,多谢了。
  • 玄珠梦

    玄珠梦

    那来临的起源,谁造就了谁?那落下的帷幕,谁毁灭了谁?无尽轮回,扬起尘埃,所为的,又是谁?尘埃落定,是璀璨后的黯然,还是动荡后的平和?亦或者,谁又成了谁的谁?玄珠梦痕,追寻永恒记忆,诉求亘古思念,不离不弃,矢志不渝!
  • 吸血的血透

    吸血的血透

    说起肾病,人们也许觉得它不像感冒、咳嗽离自己那么近。但在中国,每10人就有1人得肾病,而肾病发展到终末期就是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尿毒症患者200万人,且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哪怕您仅仅只是关心自己和家人,也有权利和义务去关注肾病!良心维权医生陈晓兰简介女,61岁,上海退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