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4700000004

第4章 穹顶之忧(2)

是雾霾更是心霾

经过多年数轮的雾霾侵袭,再加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3年10月正式将污染的空气确认为“一类致癌物”,所有生活在雾霾笼罩区域的人都认识到了它对健康的威胁。然而,比雾霾给人们造成的生理危害更严重的,是心霾。

防霾口罩“罩”得住雾霾?

雾霾既非发端于中国,也非绝迹于中国。回顾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我们有理由相信雾霾是可以治愈的。展望亚非拉等一些发展中地区,我们同样有理由预判,大量的欠发达国家也即将出现雾霾天气,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雾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雾霾的积垢所导致的“心霾”。当下,雾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侵袭,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潜移默化成心霾,而且愈加浓郁,愈加难驱。例如,口罩、手机雾霾预警监测软件、空气净化器等和防霾有关的物品,已经成了当下不少人的标配。因为雾霾的发生,很多人改变了原来的习惯,以前每天开窗通风的人们,现在却很少这么做,室内空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空气净化器。以前从来不戴口罩的人们,现在也开始戴口罩,即使在闷热的暑天也不得不戴。然而,据权威调查,防霾口罩未必真能“罩”得住霾。市面上80%的口罩不合格,而且,很多口罩都不是针对防雾霾的,只有一些专业的、经过认证的口罩才有防霾效果,一般的口罩只能是心理安慰。而空气净化器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效果也有待考证。从防霾效果不佳的口罩的佩戴及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足可以看出人们对雾霾已经产生巨大的畏惧心理,谈霾色变。

不久前,国内某门户网站发起了一项关于雾霾对人们心理影响的在线健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有44.87%的人表示,在雾霾天气时会害怕和恐惧。此外,首尔延世大学的金昌苏带领的研究小组,对韩国7个城市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分析了4000多个自杀案例与PM10(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微粒)的数量关系,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自杀和空气中的微粒污染峰值有着明确的联系。他们还发现,在污染出现峰值后,自杀现象就会慢慢增多。同时,他们将PM10的数量根据历史最高和最低纪录设定在一个范围内,通过计算得出,当污染出现超过中间值的高峰时,人的自杀率就会增加9%。而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自杀风险的概率更是会增加19%。这些数据已充分证明,雾霾给人们造成的心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下是凤凰网上曾经做过的一个小调查:

呵护人们的“心态安全”

雾霾治理需要各方齐抓共管,科技治霾、法治治霾、制度治霾都是有效手段,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先从心霾入手,首先要从心理上消除人们对雾霾的恐惧,呵护人们的“心态安全”。只有当有难同当的责任在每一个人心中觉醒,并得以践行,像雾霾这样的“全民公敌”才能够被最终战胜。

虽然雾霾可以穿透口罩,无孔不入,但我们抵抗雾霾的可能途径却也几乎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是否行动。也许我们做不了力挽狂澜的大事,但从移风易俗、拾遗补阙的小事做起,每一个人都能够从我做起,所产生的影响力同样可以星火燎原。比如:在节日我们不放烟花爆竹,在农村的不要焚烧秸秆,在城市的少开汽车多走路,等等。这就需要媒体多宣传普及与雾霾有关的知识,让人们通过电视、手机、网络等多渠道了解与雾霾有关的知识,尤其是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历史,增强人们战胜雾霾的信心。同时,要在雾霾天气时,及时公开空气指标,指导人们合理地安排出行,将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消除人们的恐慌。要让人们科学认识雾霾,认识到雾霾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雾霾伤害我们的身体,但绝不能让我们的心灵也笼罩于雾霾之中。如果我们不看见自己的责任,一味地在虚拟的网络上挖苦讽刺别人,却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我们先要抗议和反讽的应当是自己。中国还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正在转型换挡的爬坡过坎时期,但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功后,雾霾将不再是问题。只要我们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动,心霾必消,雾霾必除。

树生态文明的正气,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地气,顺积极有为、众志成城、科学应对的人气,三气合一,就不会再生雾霾的浊气!

雾霾根治十年功

雾霾折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拷问着我国的治理策略,时刻警醒着我们,“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走到尽头,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独特的国际性机遇,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下,高消耗、高排放、高破坏的发展方式也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形成了严重的“生态赤字”,严重侵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发展的时代选择,守护“碧水蓝天”成为关系可持续发展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

西方发达国家的雾霾治理

自近代以来,雾霾在很多西方国家都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产生过,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始发地英国,最先实现了工业化,也最早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经历了当时最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都”也成为伦敦的代名词。1952年爆发的“伦敦烟雾事件”,成为伦敦历史上最惨痛的时刻之一,当时烟雾污染造成数千人死亡,市民呼吸困难,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为了消除雾霾,半个世纪以来,英国、美国、德国等国积极采取应对举措,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当前,伦敦雾霾已销声匿迹,摘掉了“雾都”的帽子,经济也成功转型,恢复了发展活力,并已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

国外的治霾经验充分表明,雾霾可治。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需要严明的政策、先进的监管技术,以及大量物力、人力及资金的投入,最终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落实到点滴的绿色行动中去。更重要的是国际层面的气候变化合作,这将有利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益。各有关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国家间关于各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双边、多边高层对话,加强务实合作,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森林碳汇、节能、能效和城镇化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合作。这样才能更快地跨越目前这个“雾霭沉沉”的失衡阶段。

雾霾治理的经济学视角

雾霾的生成与治理总是与经济息息相关。而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目前存在两种理论范式。一种是“增长极限”说,这是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该学说认为,经济增长受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制约而不可长期持续下去,所以应有意识地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目的。另一种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该曲线的内涵是,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但是一旦经济发展超越了某一临界点,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反而会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9]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雾霾治理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必须用市场的办法,通过经济的发展找到对雾霾问题的持续解决方案;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对污染宣战,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层级;必须认识到,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更要用改革的办法,积极探索,创新方式,着力构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机制,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和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确立推动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和考核评价机制,使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切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10]同时,建立健全政府目标责任制,以及包括环境质量在内的干部考核体系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要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核心,对污染严重的地区、行业、企业施以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和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国雾霾治理起步

无论如何,治霾工作已经提到国家层面,党和政府消除“心肺之患”的勇气和决心彰显无遗。但是,我们也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计,因为雾霾等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往往经过长期积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社会经济影响广泛,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强烈的政治意愿,也需要系统、长远的考量,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届政府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上不断出实招、动真格,“雾霾源解析”已成为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的环保部门最热门的工作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11]标志着中国经济的深刻转型已经开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生态红线,这都让人们透过浓浓雾霾看到了灿烂的阳光。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中国正在适应稳定增长、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的新局面,新常态可以说是对构建生态文明的宣誓。而2014年再次修订《环境保护法》,亦是中国过去25年来的最强有力的一次环境保护立法。

京津冀地区是雾霾重灾区。必须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要抓住治理工作的“牛鼻子”,通过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之时,就是雾霾治理成功之日。我们相信,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导下,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下,在政策的严格落实下,雾霾必将得到根治。多元视角下的雾霾治理,也必将推动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局面。

[1] 叶小文:《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光明日报》,2014年9月24日。

[2]姜振军《俄罗斯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6期。

[3]同上。

[4]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环境保护部网站,2014年4月17日。

[5] 储昭根:《雾霾折射中国生态安全问题》,《上海商报》,2013年2月20日。

[6] 武卫政:《生态论苑:面对雾霾,我们需要改变什么》,《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8日。

[7]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华网,2014年4月15日。

[8] 叶自成:《习近平总体安全观的中国意蕴》,人民网,2014年6月4日。

[9] 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世界经济》,2006年第11期。

[10] 《国务院决定建设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2013年12月19日。

[11] 习近平:《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搜狐财经,2013年10月8日。

同类推荐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围绕中东欧和独联体16个转型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和资本流动逆转与金融稳定性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为同处于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中的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1979年,她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已崛起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她的灵魂。这就是深圳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加上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让我们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
  •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本书客观实际出发,引用大量鲜活的事例,为逐步揭开工资和奖金来源的同时,更多地给出提升自身价值的思路与行动方略。
  • 2016至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6至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为全面研究上海典当行业的运行状况、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年度报告。报告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为典当业的稳定、繁荣和健康发展服务。具体内容主要由总报告《满怀行业信心迎发展拐点——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特稿纪念“中国典当业复兴30周年”》和6篇专题报告组成。《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为全面研究上海典当行业的运行状况、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年度报告。报告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为典当业的稳定、繁荣和健康发展服务。具体内容主要由总报告《满怀行业信心迎发展拐点——2016-2017年上海典当业发展》《特稿纪念“中国典当业复兴30周年”》和6篇专题报告组成。
热门推荐
  • 等你向阳时

    等你向阳时

    很久以前,她铁了心的要跟那个执着的男生分手的时候,同学兼室友兼闺蜜皮笑肉不笑的警告道:向阳,风水轮流转,以后你肯定会遭报应的。向阳当时觉得有道理,但并不相信,因为她觉得感情嘛,你情我愿,可能有不妥,但不能说谁对不起谁,谁又欠谁,既然这样,何来报应之说?但有些东西,不是你不信就没有的,老天爷可能一直在喝着一壶小酒,用嘲讽的姿态看着你得意的样子,然后在你最松懈的时候,稳狠准的…给你一刀…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承蒙关照,季先生

    承蒙关照,季先生

    一场算计,乔慕慕成为了季离的契约妻子。明明生下孩子,慕慕就可以脱离苦海,只是后来才发现,自己早已离不开他。意想不到的意外,才是意外。
  • No Water Cleaner than Tears 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

    No Water Cleaner than Tears 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

    “在云南红土高原的西北,有绵延千里的小凉山,奔腾喧嚣的金沙江,直剌青天的玉龙雪山,还有美丽动人的泸沽湖。我就出生在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诗人来自普米族,一个只有三万多人的民族,他的家在云南小凉山脉的斯布炯山下、泸沽湖边的一个叫果流的村庄里,他的父亲是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他的母亲是果流村里的“女王”,“她会唱的民歌如星星一样多”。他说,他是那片土地上千万个孩子中最普通的一个。他还说,作为行吟在那片土地上的歌者,他是幸运的宠儿。他幸运,是因为他深深爱着的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给了他生命,也给了他诗篇。
  • 故事会(2015年8月下)

    故事会(2015年8月下)

    《故事会》所说的故事,不仅高雅、高尚,而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并能始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尤为关键的是,其绝大多数故事,基本上都相当准确地切合着社会审美心理中三个最为关键的部位,即情感性、幽默性、传奇性。因此,尽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资讯时代,或各种各样文化快餐层出不穷的娱乐时代,其所提供的故事仍能从一片喧嚣的声浪中脱颖而出。其二是由《故事会》编辑部所营造的“《故事会》编辑部文化”。
  • 把困难留给谁

    把困难留给谁

    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逃避困难的人,永远是弱者;用微笑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人,将永远是强者。回顾新中国的建立,其实就是一部与困难抗争的历史,红军及其后继者一次次穿过重重困难的荆棘才摘取了胜利的果实。在敌人无情屠杀镇压的生死存亡的关头下,敢打敢拼的人民军队毅然决然地举起起义的大旗,打响了反抗的第一枪,从而缔造了伟大的红军;在面对百万敌军四面“围剿”的万分危急中……
  • 石心笔记

    石心笔记

    那些属于心的故事,在时间的隧道里,层层叠开。
  • 铁血霸三国

    铁血霸三国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当代历史系大学生刘威因车祸而穿越到群雄四起,逐鹿天下的三国乱世,看刘威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收能臣招猛将,夺美人,最终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误惹妖孽:极品废柴太嚣张

    误惹妖孽:极品废柴太嚣张

    当天才特工穿越成废物花痴之体,后果是……嚣张?纨绔?好色?还是枚吃货!!没事调戏调戏美男,虐虐人渣,这人生过得好不快活,反正天赋绝艳动天下,桃花朵朵遍地开!人生座右铭:节操下限皆浮云,美男快到锅里来!不过是误惹了腹黑霸气高冷帝?为毛从此她的人生,她不做主!?求破!新书《御宠狂妃:王爷有种单挑》火热连载中~~推荐留言收藏一个不能少哟~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