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400000004

第4章 出口成章(3)

后来,杜甫被任命为参军。“安史之乱”后他投奔唐肃宗,曾写下了《春望》一诗。不久,杜甫又去凤翔,被唐肃宗封为左拾遗,后又被派到华州做官。在这一时期,他前后写下了“三吏”(即《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名篇,受到高度评价,被冠以“诗史”的美誉。

以后,杜甫辞去官职,过了几年安定生活。这时期,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是他当时生活困境的真实写照,又显示了他崇高的情怀、感人的品质。

公元770年,穷困潦倒一生的杜甫,最终还是因为贫穷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他在艰难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估计有三千余首,现在留传下来的,只有一千四百余首,其他的可惜失传了。

刘晏现场吟诗

刘晏,字子安,出生于公元715年,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理财家,也是一代名相。他初为夏县县令,后补温县县令,又迁侍御史;唐代宗即位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他先后担任理财官二十余年,改革漕运,整顿税制。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极度困难,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他又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为恢复和发展唐代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代宗在谈到刘晏的才华时曾称赞说:“刘爱卿,你就是朕的赞阝侯啊!”西汉萧何被封侯,唐代宗把刘晏比做萧何,可见刘晏当时在朝中的威望。

刘晏的饱学多才,是他自幼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结果。本书所撰写的几个故事表明,他的卓越才华,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了。

呈《东封书》

刘晏出生在一般官员家中。他的父亲刘知海,出任过武功县丞,虽然官职不高,但酷爱读书,精通史籍,即使从政期间,也是手不释卷。他深深懂得,自古以来,凡是能干成大事业的,都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故此,他对刘晏的读书学习当然是抓得早,抓得紧。

刘晏刚会说话,父辈们就教他识数、认字,到三四岁时,便引导他背诗作文;到五六岁时,便开始教他读经典著作了。刘晏天资聪颖,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看到了读书的重要,也看到了长辈们对他的愿望。为此,刘晏心中非常感动,学习也很用功。他六岁时,和祖父住一个房间,晚上常常学习到深夜。为了不影响老人睡觉,他在书桌上放个凳子,把油灯放在凳子底下,四周用衣服挡住光线,把头伸进去读书、写文章。即便如此,由于老人睡觉轻,仍然常常被他惊醒。后来,他干脆提出自己住一个房间。开始,祖父担心他无人照料,后在他苦苦央求下,勉强同意了。

就这样,刘晏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春秋》、《国语》、《尚书》、《史记》和《汉书》。他的文章富有文采,在当地小有名气。公元722年春,刘晏以饱学多识和文才出众考中了“神童科”,时年七岁。

公元723年,也就是刘晏八岁那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五岳中泰山最高,古代帝王到这里所举行的祭祀活动叫封禅。筑坛祭天叫“封”,辟基祭地叫“禅”),当玄宗行至曹州作短暂停留时,刘晏特地写了一篇《东封书》,由他的父亲刘知海领着来到皇帝行营,亲手献给了唐玄宗。

这是一篇颂扬玄宗治国功德的礼赋,不仅立意新颖,文笔流畅,而且用词精当,文采出众。加之唐玄宗本人好大喜功,看后当然兴奋不已,连连称赞。但他回头一想,虽然早就听说有个叫刘晏的,年少有才,七岁考中“神童科”,却不相信这么一篇气势雄浑的礼赋,竟然会出自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之手。为了证实这篇礼赋是否真是刘晏所写,便吩咐宰相张说出个题目,当场进行测验。

张说知道刘晏是个神童,对其不免有些偏爱,不想把题目出得太难,以免在皇帝面前出丑,于是便出了个简单的题目让刘晏回答,谁知刘晏不假思索,张口便答了出来。张说见刘晏答得如此流利,不由大奇,于是,又出了一个较难的题目,刘晏仍流利地答了出来。接着,张说又出了质疑问难的题目,刘晏依然对答如流。

张说甚是高兴,遂向玄宗庆贺说:“我朝出了这样一个奇才童子,真是国家兴旺的好兆头啊!”

玄宗听了,越发高兴,在到泰山封禅之后,就把刘晏带回长安,封为秘书省正字官,负责图书文字的校正工作。

现场吟诗

刘晏当上了负责图书文字校对工作的文化官,即秘书省正字,官职虽然不高,却正中刘晏下怀:一是秘书省藏书丰富,正字官任务不重,可以有机会阅读平时所见不到的经书宝典,充实自己的学问;二是可以随便出入皇宫,所接触人员都是有学问的大臣,既能增长知识,自己的才华也不致被埋没。

刘晏展露才华的机会果然来了。

一天,唐玄宗带领后宫嫔妃在勤政殿举行大型娱乐活动,让教坊艺人表演戏剧、舞蹈和杂技等各种节目。杨贵妃听说刘晏年纪小,才气高,十分喜欢,便邀他来一块观看节目,并亲切地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最精彩的节目开始了,是教坊一个叫王大娘的艺人表演杂技。王大娘来到表演场,向唐玄宗报告说,她演的节目叫戴竿。经过皇帝批准后,只见她头上顶着一根长竿,竿顶架着两座木制假山,山上有一个小孩,手中拿着红色的彩绸,左旋右转地翩翩起舞;而王大娘则一边左挪右移,使竿保持平衡,一边抽机会来个急速旋转,更增加了节目的惊险性。

观众看了,齐声喝彩,掌声不断。刘晏看得高兴,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节目结束后,杨贵妃兴致未尽,便让刘晏以《戴竿》为题,赋诗一首。刘晏稍加思索,便吟出一首诗来,题目是:《咏王大娘戴竿》。其诗曰:

楼前百戏竞争新,

唯有长竿妙如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

犹自嫌轻更着人。

这首诗,写的是王大娘顶竿,却又先用“百戏竞争新”烘托,然后用了“唯有”二字,立即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王大娘的长竿上来;接着,用“妙如神”、“更着人”两个短语,点出了节目精彩的高峰,最后一句是说王大娘的头比男子还有力气,赞扬了她表演节目时轻松自如的神态。

短短四句七言诗,把王大娘精彩的杂技表演,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杨贵妃看后,连声叫好说:“好诗,好诗。刘晏,真有你的!”

唐玄宗看后,感到自己的眼力的确不错,选来了一个如此才华出众的人才,更是高兴万分,当场赐给他一件黄纹袍和上朝用的象牙笏板以及其他贵重物品,表示鼓励。

妙答“正”字

刘晏平时酷爱读书,得封秘书省正字后,官虽不大,任务不多,可以接触到平时见不到的经书宝典,很是心满意足。因此,他一到秘书省,便一头钻进书库,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皇宫中,有御花园,有假山绿水,他都无心游览;戏剧歌舞、杂耍表演经常举行,如不是皇帝和后妃亲自相邀,他决不去观看。刘晏作《咏王大娘戴竿》诗后,名声大震,一时间文武百官、社会名流,都争相拜访,想一览刘晏的神童风采。而刘晏,除了皇帝和皇帝身边心腹大臣亲自引荐,或者非见不可的以外,都以身体不适,或以回乡探亲为借口,令人代他婉言谢绝。因此,他来秘书省不到两年,便读完了经书上千卷,使他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写作能力上,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相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

刘晏任秘书省正字一年后,唐玄宗因外出巡视,政务繁忙,便无暇顾及他。这一日唐玄宗退朝之后,忽然心血来潮,在宰相张说等几位心腹大臣的陪同下,要去看看刘晏有什么进步。来到秘书省刘晏的住处一看,见刘晏正伏案读书,于是笑吟吟地问道:“小爱卿,你任秘书省正字已经一年多了,到现在究竟‘正’了多少字呢?”

刘晏见皇帝驾到,立即整衣跪地请安。就在这跪地请安的刹那间,刘晏的脑子飞快地转着:皇帝为什么要提这样的一个问题?自己负责图书文字的校正工作一年多了,究竟校正了多少字,难以统计,又如何回答?

刘晏忽地心中一亮,便风趣地回答说:“回陛下,天下所有的字都‘正了’了,唯有一个字没有‘正’得。”

唐玄宗见刘晏回答新奇,也来了兴致,又问道:“究竟是什么字未曾‘正’得?”

刘晏故意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回答说:“就是那个‘朋’字,请陛下看看。”

他一边说,一边把“朋”字写了好几遍。

他又说:“这个‘朋’是由两个‘月’旁组成的,无论怎么写,总有两撇向一边斜。为臣实在‘正’不得!”说罢还无奈地摇了摇头,出了口长气。

唐玄宗听后,觉得刘晏的回答不仅笼统巧妙无懈可击,而且动作更是幽默风趣,活泼可爱;还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他在文字研究方面的丰富知识,不由得哈哈大笑说:“答得好,答得好,如果你连‘朋’字都能‘正’,你就不是神童了。”

刘晏长大后,在唐玄宗时期任县令,后任侍御史等职;在唐肃宗期间,任户部度支郎中、彭原太守、陇华三州刺史,至京兆尹,成了首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后因受老官僚严庄诬告,被贬为通州刺史。代宗即位后,又把刘晏调回朝中复职,官至宰相,统管全国财政,在改革盐政和漕运制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但是到了德宗时期,刘晏又受到另一个宰相杨炎的诬陷,被贬为忠州刺史,并受监视;公元780年七月,杨炎又诬陷刘晏蓄谋作乱,唐德宗信以为真,遂派宦官将刘晏赐死。唐朝一代名相、杰出的理财专家,蒙冤而死,终年六十五岁。

刘晏死后,杨炎抄其家产,在财产登记册上,这样记载着:“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充分表明了刘晏一生为官的清正廉洁。

骆宾王七岁咏鹅

唐诗宋词,一直流传至今。我国唐宋时期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以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鹅》诗,名扬千古。今天我们能在《全唐诗》中谈到的这首活泼而清新的小诗,是骆宾王7岁所作。

骆宾王从小就喜欢诗词,酷爱文学而且才思敏捷,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观察得细致入微,然后抓住特征,咏诗作文。

小时候,骆宾王很喜欢玩耍,他家所在的村边有条小河,他常去那里看鱼儿戏水,听白鹅唱歌。有一天,他吃完午饭,来到河边,正在翻弄河边的小鹅卵石,一抬头,只见河旁小路上,摇摇摆摆地走来一群白鹅,伸着弯弯的脖子,昂头朝天,嘎嘎地叫唤不停,一只只都对着骆宾王引吭高歌。骆宾王被鹅群吸引住了,坐在河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们。

“扑通通”,一只只白鹅跳进了小河,轻松、自在、欢快。骆宾王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痴望着那碧绿的河水,上面辉映着洁白的鹅毛,红红的鹅掌,有节奏地激荡起碧亮的水波……他仿佛被这美妙的白鹅嬉水图迷住了。

骆宾王凝神注视,从鹅儿的欢快嬉水中好像捕捉到了一种灵感,于是信口咏出一首小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短短的四句诗,把这奇妙的白鹅嬉水图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朗朗上口,笔调清新,色彩鲜明,谁都喜欢读。杜甫曾高度赞扬其作品为“不废江河万古流”。

骆宾王一生坎坷。做过官,后来因罪遭贬郁郁不得志。弃官后,埋头作诗,他因广泛与社会各阶层接触,诗文中常有勃郁不平之感和积极进取之精神。后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造反,一篇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气势磅礴,语言辛辣,连武则天都盛赞其才学。武则天平定叛乱后,骆宾王下落不明,一位极有才华的文学家在一场政治动乱中消失了。

刘少逸人小才高

刘少逸,苏州人,小时候聪明好学,尤其爱读文学书。七八岁时,他就熟读了自两晋以来名家的经典著作,而且触景有诗,脱口能吟。宋朝中期著名诗人潘阆听到这个消息后,专程前往,要会会这个小诗人。

两人见面后,没有什么客套,立即就进入了诗歌领域的探讨。随后,潘阆便收其为徒。这年,刘少逸年只十一岁。

刘少逸拜师后,学习越发刻苦。在潘阆的指导下,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学完了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沈约的《四声切韵》和刘勰的《文心雕龙》;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重新研读了《楚辞》、《汉赋》、《乐府》,以及“初唐四杰”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的大量作品,使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潘阆为弟子的进步而高兴,更为收了个得意门生而自豪。于是,他便常带刘少逸外出,每逢机会,便对人炫耀一番。

有一次,潘阆带刘少逸去拜见长州太守王元之,恰好吴县县令罗思纯也在那里。因为这二人都懂些诗词,他便拿出刘少逸平时写的一些作品给他们看。王太守和罗县令看后,大为惊奇,这些作品难道真的出自一个年只十一岁的少年之手?于是,便笑着问刘少逸说:“这些诗真的是你自己写的吗?”

刘少逸以礼答道:“回大人的话,这是学生前几个月写的作品,请二位大人指教。”

王、罗二人听了,有些不悦,心想:这孩子倒不谦虚,今日非考考你,看看你到底有多大本事。

由于吃饭的时间未到,王、罗二人便利用这个空隙邀潘阆师徒外出散步。

刚一出州府,罗县令抬头一看,见远处炊烟袅袅,顺口来了一句:

无风烟焰直

不用县令点名,刘少逸遂接了一句:

有月竹枝寒

这两句诗,前一句是描写景色,后一句是触景抒情,对仗十分工整。罗县令感到满意,对刘少逸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赞许。

同类推荐
  • 我最想要的说话艺术大全集

    我最想要的说话艺术大全集

    韩焘编著的《我最想要的说话艺术大全集》特别收集了演讲战线上佼佼者的精彩发言,书中没有讲述玄妙高深的道理,而是引用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说话,说什么话进行了较全面而具体的说明。同时,我们还在附录中常用素材库中准备了经典警句、谚语等,将来遇到不同情景时,可随时查找需要的素材。不论你是静坐下来潜心研读,还是随意翻阅,本书都会带给你有益的启迪。《我最想要的说话艺术大全集》的最大目的,旨在使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够掌握说话技巧、修炼说话能力、提高说话水平,做到说话滴水不漏,来为成功插翅,为事业奠基,为幸福添彩。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生命的精彩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脚步,正如篱笆阻挡不了攀爬的牵牛花,山川阻挡不了奔流的江河,风雨阻挡不了展翅的雄鹰。生命的过程注定是从激越到安详,由灿烂到平淡。在浮躁而慌乱的世界,让自己活成一株山崖上迎风而立的花蕊,让生命吐露芬芳,你所追求的一切才会款款而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用从容而舒缓的语言,提醒世间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生活的人们,要用微笑来经营生活,用真诚来经营情感,用宽容来经营人际,用淡定来经营心灵。如果你爱生命,如果你相信自己,就请绽放自己,引徐徐清风,留岁月无痕。
  •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常人们说某某人“会来事儿”。大都是一种肯定性的评价。可以说,学会来事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门深谙人情世故的学问,是一门以精通实用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前提的大学问。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会使自己少吃亏。少碰壁。少栽跟头。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在社会上常立不倒和百战不败的人才。
  • 舍得

    舍得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和机遇可以获得。人世间的事情,总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该舍弃的时候应该果断舍弃。每个人生来只有两只手,而时间万物何其众多,就算我们竭尽所能,能够抓到手里的又能有多少呢?很多东西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往往抓得越紧,失去的也就越快。学会舍是一种大智慧,聪明的人,往往懂得舍得之道。舍不是损失,而是一种曲折前进的策略,是大步跃进的序曲,这样的舍比执着更为明智。不管我们是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心中藏着什么样的欲望,都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与其害怕失去而握紧双手,时刻处在禅精竭虑之中,反倒不如坦然地张开双手,平静地舍弃。
  • 赢在变通

    赢在变通

    学会变通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善于变通的人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变通成为习惯。本书引用大量的企业案例,加上精彩、深刻的哲理评析,为中国企业培养具有变通思维品质的人,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和培训方案。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意拳拳谱

    意拳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暴君抱抱

    暴君抱抱

    一场车祸让她穿越到古代,却让她发现自己拥有了未知的能力。在森林里过了十几年后,花与初出了森林,本想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但为什么总有人来找她茬儿。既然这样,她便成为这个大陆上最强的人。但这个总是跟在她屁股后面的暴君总是求抱抱。暴君,你的帝王风范哪儿去了?!你别过来啊!【男强女强】甜宠×虐渣
  • 教孩子成功成才故事全集

    教孩子成功成才故事全集

    一场短暂的春雨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它却能滋润并唤醒沉睡的土地,能催绿枝头,能催开鲜花。同样,一个简短的故事看似不起眼,或许也没有像给孩子报学习班那样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开拓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心智,并为孩子的成功成才奠定扎实的根基。
  • 南风知我意(全集)

    南风知我意(全集)

    十八岁的夏天,在暮云古镇过暑假的顾阮阮在河里游泳时,救下了车子坠河的傅西洲。高烧昏迷的傅西洲在三天后醒过来,却失去了记忆。善良的阮阮将他留下来照顾,相处的一个月里,她对他心生情愫,还来不及告白,他却不告而别。四年后,她在机场与他重逢,经年岁月,她对他的感情并未随着时间而流逝,而是如同陈酿,愈发酵愈浓烈。可恢复记忆的他,对她无比冷漠,同她记忆里那个内敛温柔的男人判若两人,诚然如此,她依旧爱得执著、掏心掏肺。她苦追半年后,他对她求婚,在她以为自己终于打动他时,婚礼上他的缺席,令她如坠迷雾深渊……
  • 天道传承之路

    天道传承之路

    大劫将至,万物应劫,天道传承,混沌圣体现!看他如何与鸿钧等4位创世神尊共同联手,对抗大劫,拯救天下苍生!
  • 铁血奇侠传

    铁血奇侠传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说到底不过是那些充满野心的少数人的游戏而已,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将大多数无辜的百姓当做草芥任意玩弄!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为了毫不相干的人挥洒热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化龙点金

    化龙点金

    画龙点睛,那….一定是打开的方式不对。龙的一身都是宝,时时刻刻都得提防着那群想要将宁缺剥皮、拆骨、喝血吃肉的混蛋!目前只有二两肉,尚属未成年,少侠你看等我两年可好?化身恶龙,睚眦必报。妖要是不能惑乱苍生,为祸天下,那活着还怎么好意思嘚瑟?这是一个羽化化龙的故事,且看他如何在这个吃人的修者社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点金圣手。
  •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侠骨仗剑济人困,长策御宇振汉魂。天赋奇脉,绝世谋略。王侯将相,任尔挑选。浙江一位大学生,意外魂穿至明末,附体辽东守将熊廷弼的儿子身上。他凭借一本复印机,网罗当世奇才,结交一帮铁杆兄弟,邂逅几位奇女子,三观正,气血足,偶有不正之风。演绎一回重振大明雄风的文韬武略!
  •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The Inn of Tranquilit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