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400000016

第16章 妙笔生花(4)

杨收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加之出生在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便养成了勤奋读书的良好习惯。到四五岁时,他便通读了《诗经》、《论语》等经典书籍,开口能诗,举止有礼,父母很是喜欢。但是,好景不长,在杨收七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长孙氏把希望寄托在几个儿子身上。特别是杨收,母亲见他少言寡语,博学强记,很有发展前途,便亲自教他读经书,学史籍。小杨收也很有志气,善解人意。他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更加发奋读书,刻苦钻研,除了学懂弄通母亲教的知识外,他还自己给自己定了些学习任务:早上一首诗,晚上一篇文,长年坚持,从不间断。因此,到他十三岁时,对当时流行于世的主要历史典籍都学了一遍,并能通晓其意。尤其在写诗作文方面,不仅触景能思,思能成文,而且文新词美,意境深远;又因他读书面广,掌故丰富,所以,他每成诗文,其中必含典故,更加使文生辉,寓意深刻,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有一天,他和哥哥杨发去田中散步,南风徐徐,稻浪起伏,蛙声阵阵,野花飘香,真是美景醉人,令人心旷神怡。杨发一时心血来潮,对弟弟说:“景色如此秀丽,何不来一首诗助兴?”

杨收说:“不知大哥愿以何为题?”

杨发道:“就以那青蛙的叫声,来首《咏蛙》如何?”

杨收稍做思考,便朗声念道: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该诗前三句的意思是说,在月宫,青蛙和白兔分列于玉一般的桂树两边;在地上,青蛙又显耀于铜仪的龙嘴之下(指张衡的地动仪);第三句用“会当同鼓吹”,把天上的、地上的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最后一句,是用一个典故,结合前三句说:当天上的、地上的蛙声汇成一个声音时,就不要再问它们是属官家还是属私家的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不复问官私”,就引用了发生在晋朝的一个有趣的典故。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呆傻愚蠢,不堪造就。还是在他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皇家花园里玩耍,听到蛤蟆叫,就问左右:“这是什么在叫?”

左右回答说:“是蛤蟆叫。”

司马衷又问:“它这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

对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问话,左右早已司空见惯,想笑又不敢笑,于是也像往常一样糊弄他说:“在官家地里的是为官叫,在私家地里的是为私叫,今在皇家花园,当然是为太子而叫了!”

杨发对杨收作诗引典故很感兴趣,随后,又让他以毛笔作一首诗,以为这次定然是引不出什么典故来了。不料,杨收竟又以《咏笔》为题吟道:

虽非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事,定使冠三端。

这里的囊中物,是指尖锐锋利、无不可透的锥子,也是一个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大臣叫赵胜,是惠文王的弟弟,称平原君,常把门客的才能比做装在兜中的一把锥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显露出来,这就是锥子被称为“囊中物”的来历。有一次,平原君为解邯郸之围(秦军围困邯郸),去楚国求救,需挑选文武全才之人一同前往。当时,门客毛遂自荐前往。他对平原君说:“现在就请您把我装进囊中,看看是否能破囊而出吧!”平原君见毛遂如此自信,便带他去了楚国。结果,说服了楚王,同意与赵联合,出兵抗秦,解了邯郸之围。

杨收在这首诗中是说:笔尖虽然不像锥子那么锋利,但又有什么钻不透的呢?文士一旦在朝靠笔端辅政,其笔端的作用,却常常超过武士的箭端和辩士的舌端,一定能成为“三端”之冠。杨收在这里暗示了自己的宏伟志向。

杨收二十六岁及第,任校书郎,后为太常博士;不久,拜侍御史、长安令、吏部员外郎。懿宗即位后,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于登上了相位。

杨收任相之初,整军募士,屯兵积粮,抵御外侵,功绩卓著。但是,随着职务的不断升高,权力日重,便贪赃枉法起来,且越滑越远,广收贿赂。公元867年,他被罢去相信,贬为宣歙观察使;第二年,又被贬为端州司马;又过一年后,被削去一切职务,流放州,不久赐死。

杨收以才华横溢、飞黄腾达开始,至贪赃枉法、身败名裂而终,杨收的经历,令人痛心,发人深思。

林杰诗震观察使

林杰,字知周,出生于公元836年,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自幼刻苦读书,勤于思考,博学多识;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十多岁的时候,便提笔成文,出口成诗,被世人称为“神童”。

著名诗人郑立和他接触后,感到他才华实在出众,是一个罕见的奇才,所以特地为他作了《神童传》;著名学者刘重自荐为《神童传》作序,其名声随之大震。

林杰的父亲林肃,在福建观察使唐扶府中做一名偏将。他年近四十,膝下已有四个女儿,唯独缺少儿子。公元836年二月,林杰诞生,其喜悦心情可想而知。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不管怎么说,我这一身武艺,总算有了传人了!”

在林杰满一周岁“抓彩”时,林肃瞪大眼睛,恨不得拿着林杰的小手去抓那支箭,可是,他失望了:小林杰望了望“彩盘”,伸手竟抓起一本书来。林杰的母亲出身书香世家,精通诗书,见儿子抓了一本书,心中自然高兴,见丈夫闷闷不乐,知道他的心事,于是打圆场说:“这不很好吗?你是武将,儿子将来是文官,咱们家岂不是文武全才了吗?”

林肃听妻子这样一说,也觉有理,心中稍感安慰。

从林杰两岁开始,母亲就教他识字背诗。林杰生来才思敏捷,对母亲所教的知识一学就会。半年后,母亲改变了教他的方法,不再把识字和背诗分开,而是把诗写在纸上,教林杰边读、边写、边背,结果,到林杰三岁时,他不仅背下了二百多首诗,同时也认下了近三千字。母亲见儿子如此聪明强记,很是高兴。但她知道,自古以来的大诗人,没有一个是只读诗而成为诗人的,必须广学博览,知识雄厚。于是,便找来《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左传》)让他读。

小林杰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好书,兴奋不已,没等母亲给他讲完为何要他读这些书的道理,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到他五岁的时候,这六部经书他已经读了四遍,而且还读了曹植、左思、沈约、谢灵运等人的大量作品。这时,他自己也能写出一些较好的诗篇了。

这一年3月的一天,林肃陪观察使去福州的风景区厦门游春,经过上司批准,也把妻子和儿子带了去。当他们来到一座大寺庙时,发现寺院虽已破旧不堪,但前来上香的依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很是热闹。特别是观察使唐扶,见自己所辖地区如此一派繁荣昌盛,心中更是高兴,便信口吟了一首诗,随从人员听了无不拍手称好。不料,年仅五岁的林杰这时也触景生情,接着也来了一首。只听他吟道: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云。

因为这首诗调子低沉,和观察使的诗格格不入,林肃不由得大惊失色,当即怒斥了一句:“真是一派胡言!”

接着,林肃便向观察使请罪。

观察使唐扶是个爱惜人才的官员。他听了林杰的诗,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称赞,只是低着头,在细细地思考着什么,故对林肃的“谢罪”,好像根本没有听到。

顿时,现场鸦雀无声,一双双惶恐不安的眼睛死死盯着观察使的表情。

突然,他来到林杰跟前,一下子把他抱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道:“好诗!好诗!”

随后,他又把林杰轻轻放在地上,拉着他的手对林肃说:“这就是你经常给我提起的那个孩子吧?真是奇才啊!”

随后,唐扶征得林肃夫妻二人的同意,便把林杰带回府中,让他到观察府办的子弟学校读书。

林杰因春游作诗受到观察使唐扶的称赞,并被接到观察府所办的子弟学校读书。这无论是对林杰的家庭,还是对林杰本人,都是一件十分风光的事。但林杰并未因此就自满自足起来,而是把这次机遇当作一种动力,更加刻苦认真地学习。在这里,他读到了在家读不到的书,其中最感兴趣的,就是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沈约的《四声谱》,使他在文学创作理论和韵律知识方面受益匪浅,为他后来提高创作质量打下了理论基础。

林杰七岁那年的七月七日,一个人在观察府内散步,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记起了母亲曾给他讲的故事:“织女星原是天帝的女儿,牛郎星则是人间的一个放牛娃,人间和天堂隔着的那条河,叫银河。那放牛娃的父母早就死了,哥哥虐待他,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牛。从此,放牛娃便与老牛相依为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慢慢地放牛娃长大了,到了娶妻的年龄。突然有一天,老牛说话了:‘你的媳妇就要来了。明天中午,七名仙女要到河中洗澡,其中那名叫织女的就是你的媳妇。你悄悄地把她的衣服拿走,她就会留下和你一起过日子。’牛郎按着老牛的话去做了。待其他女子走后,织女就和牛郎结了婚,留在了人间。一年后,他们生了一男一女。后来,王母娘娘发现了他们的事,就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了回去。老牛这时又说话了:‘待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带上你的两个孩子,披上我的皮,就可上天找织女了。’老牛说完,当即死去。牛朗按着老牛说的去做了,挑着儿女,披着牛皮,果然来到了天上。但是,王母娘娘知道牛朗一定会追来,便把那条银河也搬到了天上,牛郎又过不去了,孩子哭着叫妈妈,牛郎和织女在河的两岸落泪。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都纷纷飞来为他们搭桥。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牛郎和织女终于通过鹊桥得到团圆。王母娘娘见了这种情景,也受了感动,便同意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晚上相见。”

在林杰仰望着牛郎织女星时,观察使唐扶走了过来,见林杰看牛郎织女星看得出神,便亲切地拉着林杰的手说:“孩子,知道这个故事吗?”

林杰说:“在我四岁那年,听妈妈讲过。”

唐扶又问:“能以此吟首诗吗?”

林杰点头答应,接着稍加思考,便吟道:

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乞求技巧的意思。在过去,未结婚的姑娘每到七月七日的这天晚上,趁着织女出来和牛郎相会的时刻,都要烧香磕头,乞求织女传授给她们织锦缎的技巧,所以这天又叫“乞巧节”。

观察使唐扶听了林杰的诗,称赞说:“好,好,看来你到府中就学后进步不小啊!孩子,好好学吧,将来你一定会成才的!”

不幸的是,正在林杰学习日进、写诗日新、名声日大的时候,竟在公元853年10月因病去世了,时年只有17岁。

王禹偁五岁咏莲

王禹偁是我国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一度占据诗坛领袖地位。他的诗风格清新朴素,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民生疾苦,同情人民,抨击时弊,敢于冒犯权贵,具有强烈的士大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们所推崇和称赞。他还针对当时诗坛文风华靡的倾向,倡导继承杜甫、白居易以及韩愈、柳宗元的现实主义传统,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他出生农民家庭,父亲以磨面来养活全家,日子过得不很宽裕。但是父亲立志要把小禹培养成能有一番作为的人,于是全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供他念书。小禹偁天生聪慧,刻苦好学,五六岁就能写诗作文,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相传,在王禹偁5岁的那年夏天,太守府里满池的荷花开了,荷叶碧绿如玉,紧密相连,宛如绿绒毯子铺在池面上,荷茎从中亭亭直立,上托一朵朵莲花,有红的,有白的,相互交错,美丽极了。太守带着僚属们前来观赏,想借此机会赋诗作联,饮酒娱乐。可是面对如此美景,大家都嘟囔着嘴,吟不出佳辞丽句来。看到如此冷清尴尬的局面,一位名叫毕文简的僚属向太守推荐说,附近有个叫王禹偁的小孩会写诗,不妨让他来试一试,也活跃一下这里的气氛。太守一听5岁的孩子会写诗,有了兴趣,马上派人把小禹偁找了来,当即叫他咏白莲花。小禹偁在众多官员们面前一点儿也不紧张,沉着老练、思索片刻,微笑着提起了笔,挥毫写下一首五言《咏白莲》:

昨夜三更后,

嫦娥坠玉簪。

冯夷不敢受,

捧出碧波心。

这首诗构思新奇,形象鲜明,语言凝炼,用典精巧,把白莲花比喻成嫦娥的白玉簪子,贴切生动。诗的大意是:昨天三更深夜后,月中嫦娥梳妆时不小心把白玉簪子掉到了水中。水中神仙冯夷拾到了这样名贵的首饰,却不敢占为己有。于是双手把它捧出水面,成了万顷碧波中的美丽莲花。这里,小禹偁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把优美的神话溶入诗句当中,自然新巧,不露痕迹,使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人魅力。

太守和僚属们反复吟诵咀嚼,连连叫好。他们惊诧于小禹偁沉着端庄的仪态,惊诧于他的天资聪颖,才华早露。相形见绌,他们也为自己深感羞愧难容。

最使他们吃惊的是:小禹偁穿着极其简朴,一看就不是富家子弟,而是农家孩子。农家孩子怎么能如此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呢?他们同时发出了疑问。

原来,小禹偁除读书学习以外,还常常跟着父亲到济州太守府去送面粉。他羡慕富家子弟的良好学习条件,一有机会便去看他们上课,想跟他们学点新鲜东西。

同类推荐
  • 你所谓的稳定,其实是在浪费生命: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个忠告

    你所谓的稳定,其实是在浪费生命: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个忠告

    这世界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吗?我们身边有多少人,为了稳定丢掉青春,为了平淡丢掉梦想?你现在所享的福焉知不是将来的祸?奋斗不是为了别人,生活是自己的,只有每天进步才是真正稳定的生活。本书通过李开复从苹果、微软到谷歌,再从谷歌到创新工场,一次次华丽转身背后的故事,引领年轻人在能拼搏的年纪燃烧激情,努力绽放。
  • 犹太人凭什么:从0到1打造商业帝国启示录

    犹太人凭什么:从0到1打造商业帝国启示录

    本书从勤奋努力、遵纪守法、真诚待人、低调踏实、坚持不懈、灵活变通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犹太人是凭什么从0到1打造商业帝国的,分析了犹太人能在商业上达到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原因。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经商致富、做人做事方面有所领悟。
  •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创造你想要的世界

    创造你想要的世界

    这是一本写给当下年轻人的实用励志书。在这本书中,蜜芽宝贝创始人刘楠以真诚诙谐的口吻,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在各种阶段中的亲身经历:从北大学霸到从外企员工,之后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又在父母的不理解下开始创业之旅。她“有技巧”地与青年导师徐小平交谈,获得第一笔“千万”创业资金。在商业战场上,变身女版堂吉诃德,化身独角兽CEO,把蜜芽打造成估值过百亿的母婴电商平台。而成为《奇葩说》的辩手,更像是“游园惊梦”般的经历。无论面对什么抉择,刘楠永远遵从内心去选择,相信越真实越无所畏惧。人生艰难,到底靠什么撑下去?关键时刻,究竟要怎么选择?
  •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本书在充分展示口才的巨大威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基本途径、必须知道的各种说话技巧,以及口才在面试、推销、谈判、与同事和上司相处、恋爱、交友中的实际运用,帮助读者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练就高超的沟通技巧,提前进入成功之途。
热门推荐
  • 戏说福康安

    戏说福康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黄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戎马倥偬非本色,纵横捭阖见峥嵘。名扬四海紫光阁,青史留名福康安。本故事纯属虚构穿越文,开心就好,如有雷同,实属意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歌者无敌

    歌者无敌

    我这辈子,就只想当一个歌手,唱到我不能唱,唱到我走不动。——梁良
  • 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

    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

    本书首先介绍了人类现阶段健康的基本状况,随后又介绍了危害生命的种种病状,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并提出了维护健康的基本方法。本书会给中老年朋友在健康、养生方面提供帮助。
  • 武当虹少年2:灵豹疑云

    武当虹少年2:灵豹疑云

    金阳来到武当山的太极学园,开始在此生活和学习。有趣的法术学园,功能强大的上古神器、突如其来的黑豹……在一件又一件的离奇事件中,金阳开始变得成熟,敢于承担责任,并和朋友们肩负起与黑暗势力作顽强斗争的使命,他在正与邪,朋友和对手,信任与背叛的磨砺下一步步走过。与此同时,武当山的对手——影山和他们的同盟者正在蠢蠢欲动,预谋着惊天的阴谋……
  • 剑隐游

    剑隐游

    毒心殿旁枯骨冢,药王谷内悬济世。暗影楼中迷雾多,蝶院裁决见真知。知天游,游侠会,几经风雨几多折。一宫两阁四庄八门,三朝旧事未可知。匈奴高丽倭寇蛮族,大隋前楚今瑾定。忽十三年前,剑宗覆,棋盘起,下棋之人隐于幽云。故事就此缓缓拉开帷幕,桃花林畔老酒鬼,药谷之中花婆婆,蓬莱仙岛踪迹现,玉府得知真义现,君子守礼,美人妖娆,剑客无情,刀客有义,千人千面。江湖路远,但少年远游,唯有剑。
  • 马伯乐

    马伯乐

    《马伯乐》是萧红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马伯乐是个萧红笔下一个时代的旁观者、多余的人。怯弱、自私、多疑、平庸,满腹牢骚,永远都在想,从来不会做的人。他只知道花钱,却不知道挣钱。花钱与父母、太太要,因和父亲要钱受了气,想自己写文章赚钱,也只是想想不动笔;在火车站,把太太、孩子和一堆行李丢在广场,自己一个人先爬上火车逃命;在逃难洪流中,竟暗生出快乐……萧红用讽刺的手法塑造了马伯乐这个没有民族意识的人,同时他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相当一部分思想麻木的人们。
  • 陈忠实自选集

    陈忠实自选集

    陈忠实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泥土的味道,或幽默,或冷峻,对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了深刻的描绘。本书精选和节选了他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蓝袍先生》、《四妹子》,短篇小说《信任》、《到老白杨树背后去》,散文随笔《告别白鸽》、《原下的日子》等篇章,全面展示了陈忠实的文学创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