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100000009

第9章 彗星划过中国:理想与现实的碰撞(4)

延安的群众路线正如火如荼,而重庆则在脱离百姓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白修德曾与孔祥熙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他向孔祥熙质疑,国统区几年间物价上涨了100多倍,这是通货膨胀,而孔祥熙则暴跳如雷:“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你们美国记者就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根本没有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就这么回事,他们根本就不该去买嘛。”

孔祥熙(1880—1967),"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1938年当选"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任中央赈委会委员长。

1940年的5月,南洋侨领陈嘉庚率团来到延安。在延安的见闻,让他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陈嘉庚(1874—1961),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经历家业衰败后进行艰苦创业,成为百万富翁。1910年,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迪下开始支持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活动。1940年,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访问重庆、延安等地。访问延安后,通过与国统区的对比,陈嘉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他称赞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陕北公学学员洪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洪戈,河北人,1921年出生。1938年到延安,曾任晋察冀边区军工厂厂长。1949年,同无产阶级杰出革命家蔡和森、向警予的女儿蔡妮结为伉俪。1951年赴苏联红色乌拉尔矿实习,1953年回国。历任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处长、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副院长等职务。

毛主席那时候就宴请他一次,宴请他一次用什么东西呢?就自己种的豆角、自己种的西红柿,还有老乡前天送他的一只鸡,炖的鸡,就这么一些东西,就招待客人,招待陈嘉庚,这么一个大资本家。相对比之下,陈嘉庚就说,蒋介石来的时候招待他,用了八百个银圆。

感受到边区人民的朴实、勤劳,目睹了共产党人的朴素、勤政,从重庆来到延安的陈嘉庚,对中国的政治得出了新的结论: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中国的长袍马褂,农民的粗布短袄

在我们想象,边区一定是共产理论像洪水一样泛滥的世界。然而不然,马列主义固是边区的基本思想,但已经不再以本来的面目出现了:因为现在边区马列主义已经照毛氏的口号化妆过,那便是“马列主义民族化”。换一句话说,马克思和列宁,不再以西装革履的姿态出现,却已穿起了中国的长袍马褂或农民的粗布短袄来了。

——赵超构《延安一月》

中国的共产党,对于他们的信仰、执政理念与伟大目标的传播,即如何“到群众中去”,不是标新立异,是活学活用,懂得依靠传统的力量,在旧习惯和旧形式这些“老瓶”中装入了新酒。

中国共产党在老百姓中宣传革命思想,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的。陕北是民间文艺的沃土,延安还来了很多“了不起”的文艺家。但高雅的和通俗的艺术还没有形成合唱。你看不起我的,我听不懂你的。

老百姓对鲁艺学员的评价,让王昆她们哭笑不得:

王昆,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25年出生,河北唐县人。1939年春天在家乡晋察冀边区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1944年随团至延安,进入鲁艺戏剧音乐系学习。1945年在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首演女主角喜儿,此外她还主演了新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歌舞团独唱演员,东方歌舞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团长。代表曲目有《二月里来》《农友歌》等。

老百姓说我们,音乐系哭爹哭妈,戏剧系是装疯卖傻——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文学系吹牛拍马,美术系画他爸爸。

民族危难之际,抗战艰辛时刻,必须凝聚文艺的力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和怎样为的问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就在接下来的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也进入最为艰难的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急剧缩小,陕甘宁边区陷入极端困难之中。

此时的延安,文艺界多年存在的理论纷争和文学家、艺术家们表露出来的某些创作倾向,引起毛泽东深深的忧虑。为此,毛泽东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文艺界的整风活动。1942年春天是毛泽东一生中同文艺界接触最频繁的时期,仅4月这一个月里,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一二十起。

毛泽东的忧虑

1942年春节期间,鲁艺美术系的蔡若虹、华君武和《解放日报》美术编辑张谔在军人俱乐部举办了一个小型漫画展,对延安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评。毛泽东也来参观。几天后,毛泽东特意邀请3位漫画家到杨家岭来谈话,指出漫画要考虑到全局,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眼旁观,应该多加鼓励。此外,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一些纷争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41年7月下旬,与毛泽东交往较多的萧军,因为与一些人意见不合想离开延安。毛泽东在给萧军的信中,恳切地挽留萧军,称“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同时对他身上的缺点也提出批评,提醒其“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文艺栏,在反映延安火热生活的同时,也刊登了一些批评与不满的文章。

1942年4月13日下午,周扬、何其芳、周立波、陈荒煤、严文井等人应邀来到杨家岭毛泽东的住处。同与党外人士的谈话相比,毛泽东同他们的谈话更加直接。他说:“我看你们鲁艺的同志要经常到农村去,要认真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只要你们真正懂得了农民,农民就会懂得你们的。”[19]

毛泽东以他政治家的洞察力和概括力,把文艺的全部问题归结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两个方面。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20]文艺作品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毛泽东认为,走向人民大众,在生活中汲取艺术的养分,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感动、启示和教育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他从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明确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21]与工农群众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

《讲话》获得了强烈反响,文艺家们创作出大量时代迫切需要的优秀作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让文艺家们获得了丰富的题材、主题和艺术营养,人民大众在文艺作品的感召下,得到了思想与感情的升华。

1942年的年末,元旦来临、春节将至,正是传统戏剧表演的大好时机。鲁艺副院长周扬因此提出:“这次演出,不但要让老百姓懂得所宣传的内容,而且还要让他们爱看。”粗犷、豪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陕北秧歌引起了鲁艺师生的关注,他们专门把桥儿沟的秧歌把式杨家兄弟等一些当地闹秧歌的“头行人”请来教秧歌。

本来老百姓就有秧歌,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头行人”是一个“老爷爷”,一手执扇其意为“风调”,一手擎伞寓为“雨顺”。在于蓝的记忆中,传统秧歌领头人的形象被丑化了,“最初演那老太太的是个男同志,脸上画的红的,这地儿挂两个辣椒当耳环,都丑化了”。[22]

鲁艺学员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作出《兄妹开荒》等经典秧歌剧。

《兄妹开荒》这台秧歌剧是根据开荒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编写的,第一次采用了秧歌这种当地老百姓喜欢的形式,摒弃了旧秧歌中的丑角以及男女调情的成分,代之以新型的农民形象和欢乐的劳动场面。

鲁艺戏剧系学员李波至今还能回忆起当时的热闹场面:

改进秧歌剧

过去延安秧歌队唱的是旧秧歌,演员打着伞,手里拿着大团扇、绿手帕,内容或是“骚情秧歌”,一对男女对扭,表情夸张做作;或是头扎朝天辫,脸画白眼窝的“傻柱子”形象。鲁艺秧歌队成立后,对秧歌剧的道具、表演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扁担、绿手帕等旧道具改作代表工农形象的镰刀、斧头;将演员造型改造为头扎英雄结,身穿天蓝色上衣,腰系彩绸缎的英姿飒爽形象;在内容上,结合当时农村新气象,突出表现人民群众的劳动形象,体现新时代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景象。同时,鲁艺秧歌还破除了封建残余思想及其对妇女的迫害,让妇女投身到“新秧歌”运动中,扮演符合性别身份的角色,结束了旧秧歌中“男扮女装”的历史。

马丕恩父女

1941年,米脂县人马丕恩一家六口,从家乡逃荒来到延安城南的边区农场种地。父女俩起早贪黑,每天开荒劳作10多个小时。农场组织劳动竞赛中,15岁的马杏儿每天开荒最多达2.5亩。通过辛勤劳作,马家很快实现了边区政府提出的“耕二余一”(耕作二年余粮一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对他们予以嘉奖,授予他们“父女劳动英雄”的称号。后来“父女开荒”的故事被改为秧歌剧《兄妹开荒》。

李波(1918—1996),原名任秀英,鲁艺戏剧系学员。1918年出生在山西太行山深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西北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宣传团当演员。1942年到延安鲁艺戏剧系学习。在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1943年和鲁艺教师王大化采用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歌曲调创作了《拥军花鼓》。后又和王大化等根据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创作《兄妹开荒》,并饰演其中的"妹妹”一角。因其嗓音嘹亮、动作活泼,一时间,成为延安人心目中的明星。

在这个时候,党中央下了一个动员令,动员全边区的军民统统起来搞生产大运动。那个山头上、山沟里才热闹呢,早上起来,鸡叫头遍的时候人们就起来到地里开荒去了,我们当时那个《兄妹开荒》就是想把大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很多劳动英雄、生产模范反映一下。

预演的时候,周扬同志看了就拍手叫好,他说:“好好,你们出去,走出学校,到桥儿沟先给老百姓看。”所以我们就到了桥儿沟了,老百姓一看也特别高兴,对我的唱特别叫好,为什么?他们听得清楚,是他们陕北样儿的。[23]

当年,《兄妹开荒》一经演出立刻风靡延安。当时在延安的各个文艺团体也纷纷跟进,他们认为他们真正贴近工农兵了。鲁艺实验剧团导演张水华感慨道:

张水华,湖北钟祥人,电影艺术家。1934年加入左翼戏剧联盟。抗战爆发后,加入了党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四队,为鼓舞广大军民的斗志,长年做巡回演出。1940年赴延安,在鲁艺实验剧团任导演。曾和王滨联合导演了反映十月革命的苏联名剧《带枪的人》,受到热烈欢迎。1947年任合江鲁艺文工团团长。曾导演大型歌剧《白毛女》等作品。

这个是完全表现边区的劳动生活,表现边区劳动人民的那一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由劳动那种情绪。像作家、艺术家,不得了,《兄妹开荒》都是最高的演员,现在都穿上农民的服装,我为什么流眼泪,我这是真正的人民了。

柯仲平本来对鲁艺有很多意见,说鲁艺是“关门提高”,脱离工农兵,他看到这个节目以后,跳起来了。他老人家跳起来了,胡子那么长,大叫:“这下鲁艺搞对了!”

毛泽东看后也欣慰地说,鲁艺秧歌队“有一点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了”。[24]

1943年春节,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向中共中央拜年的农民秧歌队。由于鲁艺宣传队演出的秧歌,内容主要是宣传拥军家属、拥政爱民,歌唱边区的新人新事,赞扬生产模范,批评“二流子”懒汉,形式上也与过去农民闹社火时表演的秧歌有所不同,所以被老乡们称为“新秧歌”“斗争秧歌”,受到老乡的热烈欢迎。于蓝回忆:

后来下乡参加这种秧歌剧,一兴起秧歌全延安都欢迎,老乡跟你在这儿,你走到哪儿,他也跟着你到哪儿。你走,他又跟你去了,就是大家都非常渴望这种精神食粮。

同类推荐
  •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译文经典)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与传统辩驳,却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国际著名的尼采研究专家,他不按体系,而是严格按照年代,从考订版(KSA)第7卷至第13卷5000页尼采遗稿中选编出这部作品。选编的第一条原则是,特别重视尼采哲学涉及“意志”“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虚无主义”等关键词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触过的重要人物,如叔本华和瓦格纳;还有尼采经常思考的问题诸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艺术和道德等。选编的第二条原则是尽力追求客观,甚至呈现出一种批判性阅读的视角。阅读这部哲学遗稿就好比在欣赏“一个知识分子写的日记”。沃尔法特研究尼采思想所得亦附文后。阅读这本书能看到最真实的尼采,更能使我们具体、直观、不受约束地理解尼采的“实验哲学”精神,对于尼采哲学的初入门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上佳读本。
  •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这个世界,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人愿意听你的故事。而我要讲的,恰恰是很多人成功之前最想分享却又最不愿启齿的故事。感谢这些朋友的信任,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听。同样,也感谢打开这本书的每一个你。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而你总会不一样。我不是你的心灵鸡汤,我是你的梦想同路人。
  • 梦醒记

    梦醒记

    这是一本用梦境编织而成的成人寓言集。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文字,带领你进入她多姿多彩的梦境。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变得满心欢喜,思维更加澄澈,心态更加祥和,这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思想的力量。就像有一道光,驱赶走了所有的黑暗和心头那些挥之不去和不可言说的压抑与委屈。
  • 启蒙与格物

    启蒙与格物

    近几年来,编者闲暇无事,先后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视点,选择了一些名段和警句,写下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又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找到所需内容,将它分为圣贤论“立志”、“成业”、“治学”、“修身”、“齐家”、“处世”、“为政”、“人生”、“养生”共九个部分,编纂成册,约达30万字,以便自己经常温习,并与亲人好友共勉。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热门推荐
  • Making It Happen

    Making It Happen

    In all aspects of her life, author and motivational speaker Leigh Anne Tuohy advocates living a better life by cultivating a more generous spirit. By volunteering in your community, valuing other people, and reaching out to those in need, Tuohy believes that anyone can lead a happier and more fulfilled life—and this book is your guide to achieving it.In Making it Happen: Just Turn Around, Tuohy details concrete action steps you can take to becoming more involved and giving—in both your community and in your one-on-one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Woven within are stories and lessons designed to help you change your mindset—to bring a happier and more generous life within your reach.
  • 我在神界做小弟

    我在神界做小弟

    一个现代化的仙界,一群现代化的神。我郑好一有文化有才貌的大好女青年肯定要做大boos…
  • 诡中局

    诡中局

    一封意外的邮件,让刘志踏入了去往深渊的道路,认识了超出自然的事件,该如何在残酷的游戏中活下来,是刘志必须思考的事情。而原本相处融洽的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变的尔虞我诈呢?真正的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欢迎来到局中局,在这里你也是参与者!
  • 龙须菜

    龙须菜

    秦台地区的芦笋,在兴衰成败的过程中,成就了不少百万富翁,也让一些百万富翁栽了跟头,甚至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龙须菜》就讲述了秦台大地上一群芦笋贩子的故事,有人因为芦笋暴富,有人因为芦笋破产的故事。秦台的芦笋基地确实垮掉了,但芦笋并未绝迹,后来又有了复苏的迹象。造化弄人,世间处处演绎着“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故事。那段岁月逝去的并不久远,历史留下的痕迹还时常在秦台人的脑海中闪现。也许那些种植过芦笋、加工过芦笋、贩卖过芦笋、购买过芦笋、推广发展过芦笋的人,翻开《龙须菜》就能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影子……
  •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内容主要包括:古河文明之旅、人类文明的曙光、神秘的国度、古希腊和古罗马、黎明前的黑夜、中世纪早期、苏醒的大象、欧洲的复兴、主角的亮相、列强登上历史舞台、革命的狂飙、时代的悲与喜、豺狼的表演、两次世界大战、按“规矩”办事、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
  • 废后训夫

    废后训夫

    七殿下娶妃,要求璃家新娘必须“呈于箱中,抬进洞房。”璃家新娘,众人皆知,早非完壁,是只破鞋,无德无才。妹替姐嫁,抬进洞房,妹替姐寝,如此羞辱,一生之耻。夜夜狂乱,谁承欢谁?她献身后,黯然退下,待姐换上。他为王,她为妃,他宠她,天下皆知。他为帝,她为后,他弃她,天下皆殇。昔日说会好好珍惜她的男人,如今喜纳新妃,枷锁身上套,只见新人笑。他,废她后位,灭她一家,将她打入冷宫,赐她终生为奴,却冷眼旁观。她,亲眼目睹知已惨死于他剑下,亲身体会他手刃腹中骨肉。她痛、她恨、她要报复,要让这个男人知道心痛的滋味,她要让他血债血偿!推荐我的文文:【第一庶女】【废后训夫】【殿下的囚宠】【豆蔻小皇后】【豪门契约妻】【冷情将军丑颜妻】————————————————————————————————好友文文推荐:苏沐莎:《相公有喜了》水刖:《神医小懒妃》蔓妙:《狂妄邪妃》明明:《风流皇后爱爬墙》小时:《极品女将》宁儿:《霸上儿子总裁爸》小雪糕:《嗜赌小狼妃》小白猫:《黑道懒后》小黑猫:《王爷我罩你》小雪糕:《小小蛇妃好狂野》幽幽:《色宠多夫》夏天:《十夫临门》梦梦:《夜宠妃》
  •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并且社交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本书讲述了很多在社交礼仪上需要注意的方面,内容详尽,通俗易懂。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三辑)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三辑)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寻找失散的姐妹(1998年-2005年第3辑)》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范小青,女,苏州人。现为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著有长篇小说十七部,代表作有《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等,中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代表作有《城乡简史》、《我在哪里丢失了你》等,电视剧代表作有《费家有女》、《干部》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