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100000010

第10章 彗星划过中国:理想与现实的碰撞(5)

“鲁艺家”的秧歌在延安名声大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等人观看了《兄妹开荒》《二流子变英雄》《白毛女》等节目。毛泽东边看边点头笑着说:“这还像个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你们觉得怎样?”朱德说:“不错,今年的节目和往年大不同了!革命的文艺创作,就是要密切结合政治运动和生产斗争啊!”[25]

《白毛女》的创作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为响应号召,鲁艺的同志们开始去乡下,深入群众,到各地采风。1944年初,以周巍峙为团长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从晋察冀边区回到延安,归入鲁艺的编制,团员也都被分配到了各个系里工作或学习。有一天,周巍峙同志带着邵子南向院长周扬汇报工作,邵子南当时讲了晋察冀关于“白毛仙姑”的一个民间传奇故事。周扬听完后高兴地说,很好很好,这个题材可以搞一个秧歌剧。那时鲁艺已经出现了一些中型秧歌剧,但还没有大型剧目。于是,《白毛女》这个题材就被定为大型的、民族的、革命的新歌剧。组织决定由贺敬之同志执笔,创作这个“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剧目。《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

传统秧歌经过鲁艺人的改造,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焕发了新的生机。在鲁艺秧歌队的带领下,各种深入生活、面向群众的秧歌剧纷纷出炉,“新秧歌运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当秧歌运动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如火如荼上演的时候,另一种在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的艺术形式——木刻版画,也成为延安和解放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木刻版画

在国民党和日本军队的严密封锁下,延安极度缺乏颜料、纸张、画笔、画布等各种绘画用品,而适宜木刻的梨木板和枣木板,则可以满足需要。延安又能自己制造生产木刻刀、印制木刻的纸张和油墨。用木刻代替锌板,还能够弥补延安新闻机构缺乏制版设备的不足。另外,木刻可以一板多印的特点,更能适应广泛宣传和教育群众的政治需要,具有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一切为木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充分的保障。

诞生于1931年的中国现代木刻,发展到40年代,在延安形成了一个以鲁艺为中心的艺术流派。这个艺术流派的成员之一力群,把这个思想倾向一致、艺术风格接近的木刻流派,称为“延安学派”。“延安学派”的木刻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战斗气氛,反映与表现的大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边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前方抗日军民的战斗业绩。在艺术形式上,则逐渐摆脱了外国版画的影响,显示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美学风格。

这些表现解放区崭新生活的木刻作品,雅俗共赏、广受喜爱,还为解放区艺术在世界赢得了荣誉。

1945年在美国出版的《中国木刻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木刻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战斗!”

这是中国木刻艺术第一次系统地被介绍到国外。

1942年10月,全国木刻画展在重庆举行,由周恩来带到重庆的解放区木刻作品在这次画展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鲁艺美术系学员王琦回忆起那次画展依然情绪高昂:

在这一次木刻展览会上,延安的木刻大放光芒,徐悲鸿来看了,好得不得了,他为此还写了一篇文章说,我于1942年10月13日下午在中苏文化协会木刻展览会上,发现中国共产党一个大艺术家——古元,古元的木刻《铡草》可算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收获,我非常庆幸还不到20年的中国木刻竟然诞生了一颗巨星,我不禁为之深深地庆贺。[26]

画展上的作品都是古元、彦涵、力群等“鲁艺”木刻家们参加了座谈会讲话以后创作的作品。1940年毕业后,古元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实习,担任乡政府文书,在工作劳动之余,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他每刻完一幅,都要拓印好多张送给乡亲们提意见。

王琦,四川重庆人,1918年出生,鲁艺美术系二期学员,版画家。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其后在国统区从事革命文艺活动。曾在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又在陶行知主持的育才学校任教,并先后当选为重庆中国木刻研究会及上海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常务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

古元(1919—1996),字帝源,版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1938年秋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考入鲁艺美术系第三期。1940年2月毕业后,被派往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实习,担任乡政府文书。他在农民家里吃"派饭”,住在乡政府办公的窑洞里,和当地干部一起工作,和农民们一起劳动。在工作劳动之余,他创作了一些识字画片,教乡亲们识字。在延安,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被授予甲等奖。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彦涵(1916—2011),江苏连云港人,艺术教育家,版画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绘画。1938年,和同学一起从西安出发,步行11天到达延安,进入鲁艺美术系学习,参加了美术系木刻训练班。他的木刻创作风格朴素、粗犷,且带有浪漫主义风格,创作了《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把她们藏起来》等作品。他创作的16幅木刻连环画《******》,经周恩来之手,交给了美国朋友,在美国《生活》杂志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等职。著有《彦涵版画集》《彦涵画辑》《彦池插图木刻选集》等。

一开始,老百姓对外国的木刻并不接受,鲁艺美术系教员力群解释:

力群(1912—2012),原名郝力群,山西灵石人。著名版画家,中国现代版画开拓者、奠基人。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从事版画创作,并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40年到延安,194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鲁迅文学艺术院美术系教员、文协执委会委员。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历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山西省老文学艺术家协会主席、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木刻版画《鲁迅像》,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像。

外国美术有一点很特别的,讲究光线,太阳光线的明暗;中国的美术没有这个光的问题,年画也好,传统的国画、人物画都不讲究明暗的,这是很重要的地方。所以中国老百姓不欣赏有明暗的人物的面孔,我们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表现人物不再有阴阳脸了,都是像中国年画一样,因此有了我们自己的风格,有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这是艺术上很重要的。[27]

鲜明的时代色彩、强烈的战斗气氛、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木刻版画与当时的文艺发展方向产生了高度契合。以古元、彦涵、胡一川、力群等鲁艺木刻家们为代表的“延安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拿古元夫人蒋玉衡的话总结就是一种“新的氛围”,“反映解放区生活的一种新气氛,就是解放区农民、解放区的生活,完全是反映生活的,不脱离生活,延安的艺术充分反映了在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革命的摇篮延安,像这样的艺术的风貌就不像以前那样了”。[28]

同类推荐
  • 惠特曼诗选(孙更俊译丛)

    惠特曼诗选(孙更俊译丛)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含蓄却有十分丰富的音乐性,“往往通篇像演说辞、意大利歌剧和汹涌的大海”。他的《草叶集》是19世纪中期美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惠特曼诗选》节选《草叶集》中的优秀篇目,以短诗为主,兼顾长诗。
  • 体面的普通人

    体面的普通人

    这世界谁不是双手双脚一颗心的普通人。活出希望,就是体面。体面这两个字,从来都与物质无关,而是接受平凡的坦诚,以及面对波折的坚韧。【只要还有明天】因为穷,小小的美雪被父母卖掉。十几岁挺着大肚子,丈夫却死在战场。以为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却被骗去远方做慰安妇。九死一生逃了回来,在乱葬岗找到不认识自己的儿子。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怀中儿子的身体早已冰凉……这是一个让人觉得甚至连死都不能消除痛苦的漫长人生,可是这个她却以八十多的高龄站在我面前。【寻找佐伊】最具有人文情怀的故事。一个快要病逝的老太太,为什么从日本奔赴中国,只为寻找一个叫做“佐伊”的大象……
  • 共和国劫机第一案

    共和国劫机第一案

    这是一起尘封了长达二十六年的旧案。打开这厚厚的历史卷宗,那已经被遗忘的曾经轰动国际社会的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第一起劫机案,以及那几个劫机歹徒的可悲下场,再次浮现在人们面前……1983年5月5日,一架英制“三叉戟”飞机静静地停在沈阳机场。飞行大队长、296号航班机长王仪轩,这天担当从沈阳飞上海的航班任务。飞机上一共有九十六名乘客,其中三位是日本人,其余的都是中国人。这次航班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考察一位机长,他叫和长林。
  • 裹在二号连衣裙里的灵魂

    裹在二号连衣裙里的灵魂

    单身还是结婚?升职还是生娃?平衡还是极致?坚持还是改变?加速还是慢下来?大家满意还是放飞自我?人生的许多路口,常无对错之分,只是选择不同。《裹在2号连衣裙里的灵魂》——赵小姐的选择,赵小姐的生活态度,赵小姐灵魂中向往的那些,赵小姐笔下丰富的女性、城市的风尚和变迁的情感故事,都在这本书中呈现,通过风趣幽默的文字,分享给每一个读者。
  • 灵感

    灵感

    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写《灵感》,先是受了古人诗话和笔记的影响,后来又加上今人“手记文学”的启发。由“灵感”“灵感补”“灵感五讲”和“灵感访谈”四部分组成。其中,“灵感五讲”包括“可大可久谈原型”“亦师亦友谈模仿”“成方成圆谈结构”“有隐有显谈比喻”和“求新求变谈造句”。“灵感访谈”包括“美学教授汉宝德谈灵论感”“诗人高上秦(高信疆)谈灵感的滋味”和“小说作家师范谈灵感移植”。此次出版的简体字版《灵感》补充了很多新写条目,新增了灵感五讲,提供了实践的经验。这是一卷闲适小品,也是灵感标本的展览。读这本书,可以从别人的灵感中来,到自己的灵感中去。
热门推荐
  • 异类共生

    异类共生

    猎人与猎物身份互换,食客与食物命运交转。曾经不可一世的人类,如今被异类主宰。人类的科技造就了这些高级生物,在他们面前,人类这种动物只配叫作“它们”。昔日的人类夺走了这些“高级生物”的自由甚至是掌管着他们的生死存亡。他们如今站起来了!人类的罪,将百倍奉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气运掠夺者

    诸天气运掠夺者

    林冲灵魂穿越来到真武世界,居然碰到一只落单的恶魔!恶魔:“签约吧!”从此逍遥万界,掠夺诸天!十一郎中夺宝刀、斗破沙漠斗冰皇、亚瑟海王取神戟、破灭界域收王盘、惊奇队长抢魔方、民调异闻觅长生、独尊剑道战古帝、乾坤武动掠宝物……神战之后,苟延残喘的诸天界域,让我加快你们破灭的步伐吧!
  • 点春

    点春

    我,李大旗,威猛镖局镖师榜排行老么。虚度二十二年华,本人特征:英俊,英俊,英俊。你只要记得英俊这点就可以了。陆威猛,我师傅,镖局大当家。特征:心同观音,面似如来,嘴跟唐三藏有得一拼!阿娇,我师傅之女,美貌不可方物。年方十九,阿娇是其乳名,大名据说很难听因此至今不详。段不迭,八贤王府高手。个子很高,模样很丑,脑子很笨,义气全无。铃铛,八贤王府小丫鬟。十六七岁。特征:脖子上挂着三串银铃铛,哑巴。高乐高,人称“江湖第一帅哥”。
  • 道极无方

    道极无方

    生于乱世,死于乱世,没有绝对的对错,更没有所谓的正邪善恶。他本该平凡,却因一场悲剧而从小生活在乱世之中,屡屡的欺辱与痛苦让他不知路在何方,质问苍天,既让我死,为何却让我生。数不清的尔虞我诈,充满着看不透的人心,辩不尽的善恶正邪,以极心方列极致之道,所谓极心之道。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
  • 原姻为你

    原姻为你

    一个原本娇娇柔柔的女孩纸突然变成女汉子,“哎呀,让我来”说完把装满水的木桶麻利地扛在肩上,周围人都惊呆了!究竟发生了什么?麻烦帮我扶住条路,谢谢。
  • 电影世界一扇门

    电影世界一扇门

    落魄少年李明哲,偶得穿越系统,游走在电影之中的故事
  •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孙和老刘

    小孙和老刘

    以东汉末年,甘露寺刘备相亲,与孙尚香结成伉俪为底本,说一说,那鲜为人知的野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