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5400000011

第11章 质量铸就品牌(3)

1996年年底,“金杯”汽车在某城市销量猛增,质量的小毛病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展万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立刻召开全公司质量分析会,提出100-1=0的质量管理理念,意为100件产品中,哪怕有一件劣质品,其市场信誉就会等于0;在100件产品中,哪怕有一个小毛病,带给用户的就将是一个大麻烦。

展万金在公司内严格推行从用户立场评审质量的奥迪特评审。至1998年,“金杯”所属14家企业已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展万金那句“如果在我们手中出现百分之一的质量问题,带给用户的则是百分之百的不幸和痛苦”的质量箴言广为流传,成为“金杯”职工的“座右铭”。

另外,产品开发“倒一计时”的减法战略。

在产品开发上展万金提出“倒计时”的产品开发战略,即在规定的投放市场时间内,以“倒计时”的方法反推,来安排开发工作进度,使新产品及时地不断地推向市场。1996-1998年的三年间共开发出20多个车型、40多个品种,形成“金杯”产品新格局。

与此同时,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自己。从国情出发,面向农村大市场,自行开发生产及与山东日照车辆总厂联合生产农用汽车,批量投入市场后,前景非常乐观。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自己的产品技术与管理水平,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产品开发水平。

他们与韩国都瑞集团合资成立了沈阳都瑞轮毅有限公司,其产品5年内全部外销;与美国通用公司合资的金通公司开发生产最新款多功能厢式车,其项目得到了国务院的支持和赞扬。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倒计时开发产品,使“金杯”形成了具有金杯特色的产品体系,产品格局,保证了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目标-失败=成功”的减法营销战术是展万金的又一重要想法。想让今日的“金杯”——沈阳汽车工业驰骋于五湖四海,营销是最关键的。1996年5月,展万金亲自带领一支由“金杯”系列产品组成的车队行程数万里,走访26个省68个市,这给国内汽车市场一个不小的震动,同时展万金发现“金杯”营销中的症结:所属各厂、公司都卖车,市场上“金杯”与“金杯”撞车。

于是他重新调整金杯贸易总公司,公开招聘一批高素质的人员充实销售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恢复起集销售、服务、信息反馈和零部件供应四位一体,并下达营销硬性目标:按减法法则把应收账款不断地减下来,每次下指标只能减不能增加;把库存产品不断地降下来,限定最大库存量不能超过一个月的销量。展万金在与销售人员座谈中了解到,一些销售人员感到压力大,一想到失败就整夜失眠。

熟悉市场的展万金告诉他们:“你们把失败用加法相加,愈加愈多,心理压力当然大。如果你用减法就不一样了,我给你下达的销售目标,你设定要失败1000次就能成功。你每失败一次,减去一次,失败就会愈来愈少,也许你会不再害怕失败,反而为失败高兴,因为你每失败一次,就走近目标一步,你会想,嗨,又少了一次失败,成功的时刻快到了。”

在展万金这一销售理论指导下,销售员们心里轻松了许多,工作起来劲也足了,销量也增加了。他们由衷地说:“减法威力真大。”

“减人一分离”的资产运营减法原则给一汽也带来了不小的收益。1998年新年刚过,展万金决定从总部机关“开减”,有的部门减得很“惨”,以前原有的十多人,只留下三四个人,机关总部带头减员50%,1998年职工下岗占11.3%,达4000多人(其中在其他企业安置2287人)。留下的人员也要重新聘任。由于展万金的减法法则的实施,“一汽金杯”也起死回生了:1999年销售收入63亿元,利税6.4亿元,利润2.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8.08%、15.08%。

之后,“一汽金杯”更是蒸蒸日上,“金杯”完全复活了。

案例启示

从“一汽金杯”的复活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展万金的“减法”法则是“金杯”起死回生的最主要原因,总结他的“减法”法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定要重视成本在生产运营中的重大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公式:销售收入-成本=利润

这也是利润的公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但那正是你获得利润的契机。

借助这个公式,我想要说的是,在追求利润时,不要只想着如何扩大销售量,从销售收入中获得利润,而要注意的是,成本可能正是你获取利润的契机。

那么再让我们做这样一个计算:

假如你的销售利润是5%,也就是说,你每销售100美元的产品,能够获得5美元的净利润。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增加100万美元的净利润的话,你就得努力达到20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但是,如果我们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的话,你只需在那些可以节省成本的领域入手,少花掉100万美元即可。

对于公司来说,有时,要增加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不知得花费多少努力才能达到,而公司里的实际情形是,有很多领域的花费是不必要的(最显而易见的是公司的文书处理费用,我们的公司常常有很多不必要的表格、报告等这些需要纸张的东西),这些领域的成本节约不仅给公司创造利润,还能提高人们的生产率。

一定要注重产品的质量

展万金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100-1=0”的质量减法工程。

意思是:100件产品中,哪怕有一件劣质品,其市场信誉就等于0;100件产品中,哪怕有一个小毛病,带给用户的就是一个大麻烦。

一家公司要想有质量好的产品,首先要有不同凡响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不同凡响的公司,其质量观念肯定与众不同:质量不能依赖质检人员来检验。如果生产流程能生产出零缺陷产品,也就不需要质检了。只有流程存在缺陷,生产出次品时,质检才有必要。质检本身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实行质检只能消除一定比例的次品。有关的专家认为,按照经验法则来算,质检可能消除80%的次品,另外20%的次品还是会逃过质检,流入市场。第二,次品率在一定的数值以上,质检员可能检查得出次品。但如果次品率是两万分之一时,就不能指望他们检出次品来。如今的市场对质量要求极高,经常是几百万分之几的次品率。要达到如此高的质量水准,靠最后成品的质检根本不可能现实。而一旦失误对企业的损失却是100%。第三,费用大。质检员、设备和最后的次品修整或整件次品的报废等各项成本都很高。因此,在生产中应努力把产品质量做好,员工能不折不扣地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拍下自己的胸膛,自问无愧于心,无负于老总,那就是诚信,就是质量,也就是零缺陷的心态。

质量思想强调了所有企业“受益者”的需要。在企业中注重质量的,其显著标志是:拥有高回报、高增长的运作机制;授权赋能、报酬丰厚和高度激励的员工;良好的企业形象,快乐和满意的顾客,不受劣质和不安全产品的困扰。总之,作为一种全面的思想意识,质量将能创造一个理想的双赢局面。

要善于运用人才和人力资源,适当裁员。

企业裁员的目标主要是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增加效益。裁员的直接目的有的是减少工作时间的总量,有的是调整工作时间量在不同阶段的分布,也有的是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还有的是实现工作岗位和员工技能的转换。

裁员对企业的有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降低企业的人工费用和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调整;使人员和岗位达到更好的匹配;完成企业的流程再造规划;为企业渡过难关、赢得重生提供机会;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促使员工的自我提高。

与此同时,企业更要抓住实效,积极实施有效的“倒计时”的减法方法,更要积极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减掉过去所遭受的失败,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中国人、中国企业总是善于实施“加法”的法则,那么从现在开始不妨尝尝“减法”带来的甜头。

海尔集团:严把质量打出品牌

陷入困境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如今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海尔集团的产品从1984年单一的冰箱发展到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720亿元,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

但是,大家或许难以相信,海尔集团的前身其实只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家工厂显得无所适从,处在破产的边缘。在1984年,张瑞敏刚刚调进这家小厂当厂长时,厂里的状况一团糟。

绝处逢生

面对此种混乱情况,张瑞敏上任之后,首先分析市场形势,决定实施“品牌战略”。当时的海尔人提出的口号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从此,海尔集团走上了“创名牌”的发展道路。

1985年,海尔集团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琴岛一利勃海尔电冰箱。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快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这成了海尔打的第一次胜仗。随后,引进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海尔集团出人意料地做出一项壮举:当众砸毁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消息传出,轰动全国。海尔集团趁机提出:“宁可损失千元,绝不给用户添麻烦。”由此树立了海尔冰箱重视质量的美好形象。销毁这些不合格产品,同时也是为了告诫职工:“质量是企业的饭碗,谁砸了企业的饭碗,企业就砸掉他的饭碗。”

另外,海尔集团为了保证自己企业的高质量,还编写了一本10万字的册子,里面有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使整个冰箱生产过程的工序无一能逃过监测,所有部件无一能逃过扫描。高质量使海尔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了名牌地位,海尔也因此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

随后,海尔集团在1988年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历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接着又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十大驰名商标之一,这是家电行业唯一的殊荣,它还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消费者心中的理想品牌”第一名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连续十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冰箱类”第二名。

海尔集团迅速发展成一个年销售收入616亿元,利润307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决定走向国际市场。开拓市场是使海尔从国内走向国外的关键途径。海尔的家电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每五天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每一个工作日就有一项专利成果诞生,这是海尔的惊人的成绩,也是海尔人的骄傲。仅1996年一年内,海尔就开发出38个系列、1200个品种的新产品。从冰箱、洗衣机到空调,海尔在家用电器领域大展雄风。

海尔集团不仅是中国第一家,也是世界唯一可以同时大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大型洗衣机生产厂家。海尔的冰箱、空调也深受国外消费者青睐。经过努力,海尔产品先后获得了美国的UL、加拿大的CSA、欧共体的CE等多国认证,海尔冰箱也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国际环保体系ISO14001认证的企业。在强调质量和市场的同时,海尔集团更加注重管理。他们以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将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等引人企业,使名牌产品处于全方位的优化管理之中,在此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海尔特色的科学管理方法——OCE管理法,即对每天、每人、每事全方位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海尔集团的这种独特的管理方法,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也为海尔这块名牌的巩固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从这一成功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尔集团之所以能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子经过20年的打拼变成电冰箱行业的龙头老大,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海尔集团始终将质量与服务视为企业的生命,从而提高了海尔的品牌效应,海尔集团的企业形象也有了巨大的提高。

案例启示

不得不承认是张瑞敏拯救了海尔,是张瑞敏的“品牌”决策给了海尔一个迅速发展的契机。对一个企业来说,质量是品牌的保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把好质量这道关,更要设法将自己的品牌打出去,方能取得成功。

品牌是指用来识别卖主产品的名称、词句、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品牌是一种名称或标记;从内容上看,它代表特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特征,是企业形象、产品(服务)形象的象征。品牌是一种不具备实物形态、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品牌资产的使用价值在于它的识别功能、竞争功能和增值功能。企业创立品牌的目的在于它的识别功能。由于品牌的存在,才使不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相互区别,便于消费者辨认。

同类推荐
  • 宁高宁空降北京前后的中粮命运

    宁高宁空降北京前后的中粮命运

    《中粮命运》这本书通过中粮这家老外贸企业的再造和转型历程,表达出一种有新意的观点,即未来国企正在进行一种“分化”:一种是以市场导向为主并从产权制度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两个层面上寻求突破,从而成为新的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新国企;另一种是以公益导向为主以市场导向为辅,核心竞争力建立在相对垄断资源基础上的战略性国企。在本书著者看来,以市场为导向的产权制度突破和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当是竞争性国企的路径选择。而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战略性国企将出现进一步“分化”,其中的一部分将转变为竞争性国企。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打破垄断和突破固有的产业格局。这种探索是有益的。
  • 一线万金

    一线万金

    这是一本电话销售新人的入门培训用书,同时也适合电话销售一线的销售人员、开展销售业务的呼叫中心坐席员、销售管理者、培训师等使用,可作为沟通培训,服务性企业的内训教材。工具化、实战化、系统化,让您的职业生涯从此发生实质性改变。
  •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把身边的庸才变干将

    不懂带团队,你就自己累:把身边的庸才变干将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这句名言明确道出了领导者在一个团队中的决定性作用。俗话说:“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有的能将自身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成为业务上的顶尖高手,但他们却缺乏通过自己做人的魅力影响别人的能力,对下属的管理也只是利用职权进行生硬的约束,这种领导可称为“一人红,红一点”。而有的虽然自己在业务上并不十分拔尖,却能通过自己做人的魅力使别人乃至整个团队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一堆干柴一样,让自己带领的团队燃起熊熊之火,这种领导可称为“大家红,红一片”。“一人红”式的领导只能自己累到病干到死,而整个团队的业绩可能并不理想;而“大家红”式的领导能使整个团队发挥“1+1>2”的效应,从而轻松取得辉煌业绩。
  • 超盈利服装店小老板的生意经

    超盈利服装店小老板的生意经

    本书从科学、实用的角度出发,将服装店开业准备如何选址、筹划、筹资、起名到经营过程中的商品采购、员工管理、卖场装饰布局、陈列以及怎样有效地进行商品销售推广、导购、定价、商品分类等店铺相关工作有机结合。本书旨在启发和唤起广大服装店店主赚钱的潜能,用智慧巧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
  • 商用三十六计

    商用三十六计

    本书结合当前的商业事例,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了三十六计所蕴含的内在哲学思想。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
热门推荐
  • 我当天师捉鬼的那些年

    我当天师捉鬼的那些年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让我成为了一名天师,但却因此双目失明。一次次的离奇遭遇,一次次的死里逃生,历尽了人生百难、世间冷暖,让我渐渐明白,只有自己强大,才能摆脱命运的捉弄。看我灭掉这世间各种鬼物,不断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虚空之形

    虚空之形

    人类,异族,两方的纷争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缠绵了百年。直到某天,被追缴的异族少女敲开了普通人类青年的房门,这场纷争才出现了一丝转机。
  • 二到深处自然萌

    二到深处自然萌

    遇到叶珈蓝后,齐琛严重怀疑自己脑袋里装了一鱼缸,里面全是水。“六六,我好像闯祸了!”“没事,不是你的错。”“六六,我最近是不是吃胖了?”“没有,你这样的刚好,旺我!”“六六,粉丝让我问你,是什么样的勇气,才会让你对我不离不弃……”陆时欢抬眸深情的看着叶珈蓝:“因为六是二的倍数,而你是我的劫数,遇见你是命中注定我们要在一起!”本书欢乐逗比风,女主天然二自然萌,小虐,欢迎入坑……喜欢本书的朋友,欢迎加入呆萌的书友群群号703927669
  • The Discovery of Guiana

    The Discovery of Guia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

    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

    喜爱美食是生活的一个乐事,佳肴不仅可以品味、饱腹,还可以在享受色、香、味的同时,了解沉淀在美食中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几乎尝遍天下美食之后,董克平先生将其中印象深刻的佳肴从记忆中筛选而出,在文化的汁液中涮洗浸泡,用干净、老道的文字轻煨慢炖,而制成了这本《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初尝满口鲜香,细品则味蕾轻颤,高潮过后,余韵悠长。
  • 专宠瑾妃:凤狂天下

    专宠瑾妃:凤狂天下

    家族变故,她改名换姓,为复仇,她处心积虑,当宠妃,成毒妇,斗夙敌。她腹黑,她霸道,她狠毒,却始终敌不过他的处心积虑“你再狠毒也是我的女人,休想逃出我的手心。”她霸气一笑“逃,从来没想过!因为你注定是我的。”
  • 我和你暖暖的爱恋

    我和你暖暖的爱恋

    江筝妈妈袁湛离开的时候拉着女儿的手,只留下一句话:“是妈妈的好孩子就坚强的活着,要微笑要快乐,不要去求你爸爸。”江筝记得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再难再苦哪怕在外婆家被人排挤,从来没有想去找过亲生的父亲江耀年。江筝九岁的时候,外婆看着江筝的脸,那眼神如同刀刮一般:“我要你发誓,你要是去找你爸爸,你就不得好死,出门被车轧死。”外婆的脸上决然。江筝十六岁的时候,外婆眼睛中的神色和煦,拉着江筝的手:“听外婆的话,给你爸爸打个电话……”为的却不是她江筝。舅妈的态度柔雅拉着江筝的手:“你跟你小妹同时上的大学,你说家里这个条件,筝筝不是舅妈不叫你念,而是家里没钱……”*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他就像是圣诞老人,满足你所有的愿望,但是你却从来没有遇见过他。每一次受伤,都有一个长腿叔叔出现在她的身边,但是他们却不相识……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迟来的录取通知书

    迟来的录取通知书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高考中落榜了,大学失之交臂,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该何去何从?他带着一条伤残的腿,又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可是曾经的那个大学梦,还会在吗?她不愿复读,却又走上了这条道路,复读的震撼,原来不是想象中的灰色。他为了那个梦想,坚持选择复读,不达目的绝不休吧!可是人生好像并不仅仅是读书,还有更多的事情有待领悟。她不是复读生,却踏进了复读班,命运的捉弄还是缘分的使然?不管原因如何,大学梦是永远都不会变。他玩世不恭,成绩差的要命,却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他也来复读了,是煎熬还是蜕变?他....她.....太多的他(她)辛苦的走在这条复读的路上,未来属于他们的未来,会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