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7600000024

第24章 “圣诞老人”也会犯罪吗?——哈佛大学的趣味发展心理学(1)

“圣诞老人为什么在平安夜去抢劫银行?”听完这个消息后,相信人们在哗然的同时,也会想对这一有趣事件一探究竟。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老年人装扮成“圣诞老人”抢劫银行是由于老人的心理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发展障碍,而这就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心理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非常广,可以是一个婴儿,也可以是一个青少年,甚至还可以是老年人。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生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儿童会残忍地对待小动物、幼儿会对糖果的奖励情有独钟、一些中学生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才会主动学习、老人为了寻求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注,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等等。这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人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揭开人们内在的心理特征。

1. 为什么有些报酬反而会让人们的积极性降低?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这样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在学校里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对他们进行有趣的智力测试。在第一个阶段,第一组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智力测试,完成测试后不会得到奖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第二组学生参加测试,在完成测试后会得到1美元的奖励;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爱德华·德西告诉两组学生们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以此来观察学生们是否还会做智力测试题。结果发现,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的学生比得到1美元奖励的学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智力测试。也就是说,得到奖励的学生对智力题的兴趣要衰减得快。而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的学生在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后,对智力测试题的兴趣并没有减少,而是继续保持着较高的热情。

从爱德华·德西进行的实验可以看出,当一个人从事一项自己喜欢并愿意从事的活动时,别人给予他的奖励不会带来任何效果,反而会减少此项活动对这个人的吸引力。也可以说,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不仅不会增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还会让这个人的工作动机降低,这便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德西效应。

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在心理学方面有相当的造诣,他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趣闻轶事:

一位从繁华大都市退休的老教授准备到美丽的乡下去度假。正当他准备在景色优美的乡下享受安宁的生活时,邻居家的孩子打扰了他。这是群年龄在7岁上下的顽皮孩子,他们每天都会在教授的房子前追逐打闹,以致教授无法正常休息。教授让孩子们不要大声喧哗,可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听教授的话,继续在他的门前打闹。后来,为了让自己享受安静的生活,教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这些孩子叫到了房子旁边的草地上,告诉他们谁喊叫的声音最大,谁就能得到更多的曲奇饼干。于是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喊叫起来,而教授也会根据每个孩子叫声的高低给予他们不同数量的曲奇饼干作为奖励。一个星期过后,顽皮的孩子们似乎习惯了获得教授的饼干奖励,而在这种情况下,教授开始逐渐减少了给孩子们的饼干奖励,甚至最后任凭顽皮的孩子们怎样大喊,教授一块饼干也不给他们。最终,孩子们心里认为受到了教授越来越不公平的对待,便产生了“不奖励曲奇饼干谁还给你喊”的心理,于是他们再也没有到教授门前喊叫过,而教授渴望安静生活的目的就此达到。

陆登庭认为,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如果一个人按照内部动机去采取行动,他就会做自己的主人;如果一个人受到外部动机的刺激和影响,这个人就会被外部因素影响,在失去自身想法的同时,还会沦为外部因素的“奴隶”。其实,在上面这个故事中,教授将顽皮孩子的内部动机——无所顾忌的嬉戏打闹,变成了外部动机——为了获得美味的曲奇饼干而玩,而教授操控着外部因素,在摸清孩子们心理的同时,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当孩子们的行为被教授操控,而且他们想要曲奇饼干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心理就会失去继续“玩下去”的动力,因此,教授用这样的方式对付了顽皮的孩子。

每当陆登庭想起这个有趣的故事时,他都会这样表述:“德西效应揭开了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现实中也有所体现,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更多启发。”陆登庭指出,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会对学生实施物质方面的奖励,由于学生对物质奖励本身感兴趣,因此他们会急切地想要得到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以便能达到教师为他们规定的奖励标准。获得奖励的学生拿到奖励后,由于其自身的自控能力差,会产生炫耀奖励的心理。此外,由于教师要实施的物质奖励是少量的,只能有一小部分学生获得,这样一来,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就会心理不平衡,变得无精打采,甚至有人会对教师的做法不认同,产生偏激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精神奖励为主,即使采用了物质奖励的方式也要恰到好处,不能让其泛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乐趣,而不是乏味的,这样一来,在学生们主动喜欢某项学习后,即使教师不对其实施奖励,他们也能持续地进行学习。

正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德西效应,陆登庭在哈佛大学担任校长期间,通过观察和研究才从中得出了这样的启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想要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总是依靠物质刺激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虽然这样可以带来一定的效果,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物质刺激必定会有“失效”的一天。在不依靠物质刺激的情况下,使学生培养起对学习积极进取的态度后,学生们必定会将学习长久地进行下去,而这样一来,就能产生出比物质刺激更加“经济”的效果。

2. “圣诞老人”为什么会在平安夜去抢劫银行?

美国芝加哥在1988年曾发生了一起“圣诞老人”抢劫银行的案件。或许有人听完后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圣诞老人在平安夜这天选择抢劫银行呢?这太不可思议了。”事实上,抢劫银行的确实是个73岁的老人,但他并不是圣诞老人,只是他身着圣诞老人的装束进入银行实施了抢劫。

老人抢劫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从百货商店买好圣诞服装并进行装扮后,便提着一个红色的口袋来到银行。由于此时正值平安夜,银行的工作人员和保安并没有意识到老人是个“危险人物”,反而觉得老人是来给他们送圣诞礼物的,所以所有人都毫无戒备地忙着手头的工作。但十分钟过后,老人却趁银行保安出去之际,快速地从红色口袋里掏出手枪,指着银行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将现金塞进自己准备好的口袋里。此时此刻,银行的工作人员被眼前的“惊喜”惊呆了,迫于无奈他们将现金放进了红色的口袋中,而拿到钱后,老人从容地离开了银行。

随后银行的工作人员拨打了报警电话,当警察赶到银行,并为寻找老人的行踪而发愁时,银行对面的露天电视上却播放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装扮成圣诞老人模样的人走进了芝加哥电视台,他声称自己抢了一家银行50万美元。银行的工作人员和警察看完这则令他们哭笑不得的新闻后立即赶往了芝加哥电视台。来到电视台以后,银行的工作人员立即认出了抢银行的老人。随后,老人的双手便被警察用手铐铐了起来。老人如此从容镇定着实让在场的,无论是新闻记者、银行工作人员还是警察都感到十分诧异,他们最想知道老人为何抢完钱后不选择逃跑,而是进入电视台。此时,诸多新闻记者对老人进行了采访:“你为什么要选择平安夜这天抢劫银行呢?”“在你抢到钱后,本来可以逃跑,可你为什么选择进入到电视台呢?”听完记者的询问后,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他非常轻松地说道:“抢钱并不是我的目的,我最想要的就是提升我的曝光率,这样我的儿女们看到我的消息后就会回来与我共度圣诞节了。”

“什么?!你抢银行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儿女们回来和你共度圣诞节!”在场的人惊呼道。得到老人肯定的答复后,当地警察对他的身份进行了辨认,并得知他是一位退休在家的老教授。他不仅有花不完的退休金,儿女也在美国其他地区从事着外贸方面的生意,可以说,老人根本不差钱,他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求才去银行抢劫的。

也许会有人问:“老人心理上会有哪些需求呢?”为此,哈佛大学的心理研究小组这样解释道:“很多时候,老人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当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或者让老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时,老人就会做出不理性,甚至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心理学家通过对这位老人心理的研究发现,老人退休前从事的是管理方面的工作,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是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子女由于忙工作很少回来与他团聚,即使是在圣诞节的时候也不例外。因此,老人经常会出现焦虑不安、孤独失落的情况。而在出现这些情况后,老人就会有一种渴望被关注和关怀的心理特征,可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自身又找不到释放这些心理问题的出口,老人的心理便产生了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感受。最终他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对银行进行了抢劫,并从容地走进了电视台,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及子女的关怀。

其实,发生在这位老人身上的这种心理现象非常常见,也就是说,在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逐渐减少,再加上家人对他们关心的减少,老人往往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当老人没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时,他们便会产生出极端心理,并通过做出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来让他们渴望平衡的心理得到满足。

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小组看来,这种不平衡心理是可以预防的。老人心理上产生渴望被关怀的感觉后,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子女,子女得知老人的所思所想后,必然会想办法缓解老人的这种心理,以免他做出极端的事情,而这就是身为子女需要常回家多陪陪老人的必要性。

3. 为什么小学生能独自一人阻止小偷将要实施的盗窃?

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课上,朱利安·泰普林教授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起盗窃未遂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所关注的不是盗窃案本身,而是成功阻止盗窃案发生的一名小学生。

“小学生能够独自一人阻止盗窃案的发生?”这是很多人发出的疑问。在大多数人眼中,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商都很难与实施盗窃的小偷相抗衡,而此案例中的小学生却成为获胜者,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一天,小学生的家人到郊外的农场去劳动,于是将这名只有7岁的小朋友留在了家中。到了中午时分,小学生见家人还没有回来便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电视。当他将电视频道调到动画栏目准备看变形金刚时,门把手响了一声,但没有被打开。此时,小学生意识到并不是家人回来了,因为家人在回来时总是会大声地呼唤他的名字,这样他才开门。于是他通过门上的猫眼向门外看了看,发现门口站着一个自己并不认识的男子,而且这个男子还不时地向四处张望。看到这些后,小学生意识到男子可能是小偷。此时的小学生虽然有些紧张,但他知道绝不能让小偷撬开门进入房间。紧接着,他忽然想起爸爸曾告诉过他的一句话:“孩子,如果你独自在家中时有陌生人敲门,你首先要大声喊我的名字,因为这样就会给陌生人一种‘家中有大人’的假象,从而吓跑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此时,小学生轻声来到沙发前,故意大声喊道:“爸爸,我的玩具放在衣柜的顶部了,能帮我拿一下吗?”说完后,小学生再次来到猫眼前观察小偷的反应。小偷听完这句话后,手立刻缩了回去,迅速跑到距离房子不到十米远的小路上假装路人。

狡猾的小偷当然不愿意就此离开,十分钟过后,他又悄悄地来到房门前,蹲下身子听房间里的动静。此时他并没有听到房间里有男子的声音,为此,他放松了警惕,站起身继续扭转着门把手。小学生本以为小偷早已逃跑,没想到小偷又回来继续盗窃。此时小学生意识到,在爸爸回来之前,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和小偷周旋了。同时他也深知,赶走小偷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制造家中有大人的假象。虽然第一次制造的假象没有吓跑小偷,但小学生很快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他找出以前和爸爸玩警察抓小偷游戏的录像带,播放录像带里爸爸说的一些话:“站在门口不要动!”小偷听到以后,赶忙把放在门把手上的手缩了回去,随后小偷又听到:“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敢来盗窃,我要将你绳之以法!”小偷刚听了一半就头也不回地逃跑了,再也没有光顾小学生的家。就这样,小学生用制造家中有大人的假象的办法吓跑了小偷,从而避免了盗窃案的发生。

同类推荐
  •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 错觉心理学

    错觉心理学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生活中、社会上、职场里经常会出现哪些错觉?为什么错觉无法避免?我们该怎样利用这些错觉,让生活更幸福而非更悲催?本书将一一为你揭晓。
  •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反应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反应

    微表情,就是持续时间很短的面部表情,大概只有1/25秒,它一闪即逝,很难伪装,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真实的情绪、想法和心理状态。微反应,是指人类无法控制,也没办法伪装,在遇到有效刺激后第一时间出现的本能反应。
  • 神推理心理学

    神推理心理学

    如何仅仅通过笔迹就推理出老板变化多端的性格?如何巧用心理博弈推掉上司扔过来的烫手山芋?如何使用心理暗示说服同事你是自己人?如何仅凭微妙的表情就能洞察同事掩饰的秘密?如何赢得大家好感而又避免锋芒毕露?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判断周边人的行为方式?如何不动声色地提问以获得更多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国内首部完整分析推理能力的心理学读物,世界上最难最神奇心理学教你拥有最强大脑!
  • 蝴蝶效应(经典收藏版)

    蝴蝶效应(经典收藏版)

    本书剖析了以“蝴蝶效应”为代表的诸多心理学规律、法则在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运行的心理机制: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本书语言生动流畅,案例与理论鲜明而不枯燥,能帮助读者从容应对种种不可控却对生活影响至深的事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嫡女之药妃天下

    重生嫡女之药妃天下

    她是皇室内定的太子妃,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师智囊,精医毒,擅谋略,却因错信了人,被挚爱的枕边人和嫡妹联手设计,腹中儿子惨死。惨死睁眼,苏梁浅重生回到了命运转折的十三岁。身怀绝世医术,知过去,晓未来,脱胎换骨,仇恨加身,别人眼中初回京城什么都不懂的乡巴佬。一枚金针,她是能枯骨生肉起死回身的绝世神医。运筹帷幄,她是从从不让自己吃亏没有败绩的战神。这一世,她不但要报仇雪恨,治病救人,还要医这乱世天下。愚钝的面纱才被揭下一角,她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人物,苏家的门槛被踏破。有婚约的太子:“嫁给我,本宫保证今后不随便撩小宫女,独宠你一人。”上辈子的渣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浅儿,我一生只为你一人。”一心为她的兄长:“我若战死,不要把我埋的太深,我怕大齐受到入侵,百姓流离,你被欺负,我起不来,就算化成灰,我也要吹进敌人的眼睛里。”他呵气如兰,“江山归你,你归我!”【女主重生,男强女强,苏爽宠文,作者有数本完结文,坑品保障,欢迎跳坑】
  • 青衫浅影碧空尽

    青衫浅影碧空尽

    人人都传,名动京都的琴师寒烟公子江镜高冷清绝,不近女色。为何偏偏对顾家南桑倾慕有加?不惜自毁高冷形象,开始了打滚撒娇求抱抱的戏码。究竟是爱情的扭曲?还是风月的沦丧?【江镜打滚撒娇小剧场】江镜(撇撇嘴):顾南桑,你就是负心人!南桑(冷漠脸):哦?江镜(委屈):亲亲抱抱之后,就转身不理人,不是负心人是什么?南桑(扶额):那只是一个意外,不是亲亲抱抱。江镜(义正言辞):负心人语录之一:那只是一个意外。南桑:现在该如何?江镜(得逞的笑):南桑姑娘以为呢?南桑(搪塞):等眼下的事情忙完,会给公子一个交代的。江镜(喜滋滋):好,我等你!
  • 校霸女友超萌的

    校霸女友超萌的

    “不准和男生说话,不准和学校里的异性有任何接触,不准告诉任何人你的身份。如果我找你,你必须立刻到我身边来!”他霸道的命令着她,只因为她是被恶魔独占的小丫头,她是被他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全世界只有他可以任意妄为的欺负她!这是一头大灰狼把小白兔叼回家去的故事!(绝对宠文,黄金狗粮遍地撒!)
  • 走出自己

    走出自己

    小小说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林华玉编著的《走出自己》提供一个精美的选本,让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重生国民男神夜少宠上天

    重生国民男神夜少宠上天

    她是修真界的天才,因为去喝好友的新婚酒莫名其妙就变成了“他”他因为一次任务就遇见了“他”从此,两个人就斗上了“他”表示“他”累了,谁来把这个大魔头收走!!!他表示他喜欢上了这个“少年”
  • 星河霸权HoG

    星河霸权HoG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星河霸权HoG》青训选手穿越到游戏中成为“孤独的美食家”和“全职高手”的故事。穿越?沉迷?陷入游戏世界又如何?宇宙?霸权?且看我把星河风光煲成一锅汤!天河破碎英杰现,藏功名解甲归田。微雨浣花笑颜展,广寒宫上嫦娥仙。姑娘说,今晚月色真美?我只轻声道句抱歉。唯星河与美食不可负,哥只想超越“传奇”,做万世先!
  • 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

    一个人,四年前,令你失去唾手可得的学位,四年后,又轻而易举将你推上风口浪尖,退无可退,那这个人,不是你命中的灾星,还会是什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