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500000018

第18章 目标和注意力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1)

组织目标与决策目标是密切关联的一组概念,组织目标相对于决策目标而言,是“目标”与“手段”,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某些情况下,组织目标是决策目标的出发点,决策目标是组织目标的具体体现。

决策目标与组织的注意力偏好也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组织目标隐含于组织结构设计、择案规则设计等环节中,而组织的注意力偏好与时间、环境等外部因素直接相关。

一、目标偏离和替代是决策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一)目标与环境密切联系

赫伯特·西蒙在研究抉择行为与环境关系的时候,首先假定了一种最为简单的动物,它只能够进行三种简单活动:休息、寻觅和进食,并且只有一个需求(目标)——吃东西。假定在这种动物生存的空间里,食物的分布是零散、少量而有规律的。该动物的视力(即,注意力偏好)使它在任何时候都能看清周围一定视线范围内的景物。这个动物需要维持一定新陈代谢,平均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吃东西。因此它只要一旦发现了食物,就会以最快速度奔跑过去。如果这个动物看见了食物,而没有立即跑过去的话,就面临寻找下一个食物点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威胁,在这段时间里,它有可能因为无法维持生命所需而倒下。

在这样的假定环境下,动物最合理行为方式便是:①随机探索,觅食;②一发现食物,便奔过去吃;③如果它吃饱了,就把剩下的时间用于休息,而不是囤积食物。

西蒙所描述的这种环境首先假定该动物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吃东西,因此,它的行为不需要权衡不同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更不需要用“效用函数”或“无差异曲线”去挑选替代方案。动物活动范围严格限制了它进行选择的期限,更多的选择对它毫无用处。由于食物是随机分布的,因此动物的觅食活动不需要任何模式,一旦发现了食物,就立刻沿一条确定的“最佳”路线奔过去。西蒙认为,这种情形下的目标和手段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手段和目的的分离使得动物的选择行为谈不上决策。只有当存在两个以上的目标,例如动物为了解决饥饿和饥渴这两种目标的时候,才开始存在有选择的机制,也就是决策。

这里,西蒙提出了决策目标研究的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决策目标是一个与决策环境密切相关的概念。任何一个决策主体(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为完成特定的活动,都会形成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不全是由主体内心先验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并且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二是决策行为是一个“目标—手段”继起的过程,上一个行为的手段往往构成下一个行为的目标。目标多元化是决策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不存在择优方案的目标会造成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因为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

目标的多元化与组织的结构密切相关。通常,当一个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又可以分解成很多子目标,进而形成一个层级系统。这个目标层级系统与组织结构的层级和部门链理论上是相吻合的。这里,西蒙用“手段—目标”链对韦伯的组织结构理论进行了另一种形式的诠释。西蒙认为,在组织目标系统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实际上都是一种决策活动,这种决策活动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目标的确定和目标的实现。

(二)决策目标的特点

组织在决策过程中都将目标作为前提和先导,无数个决策行为的分解目标构成了组织目标的基本方向。为了便于区别,我们不妨用“Objective”表示组织目标,用“Goal”代表某一个具体决策行为的目标。Objective是Goal的前提,Goal是Objective的具体体现。在大多数时候,组织目标与决策目标的基本指向是一致的。

组织的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1)与组织结构密切关联。组织决策之所以优于个人,原因就在于组织能够通过各种资源配置和体系架构,实现信息占用和使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目标实现。虽然决策行为往往发生目标偏离的情况,但丝毫不影响目标对结构的决定性和结构对目标反作用的双向关系。

(2)目标自身模糊。明确的目标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然而,公共组织的目标通常都是模糊的。目标的内容和层次都十分复杂,包含组织内部占统治力量成员共同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既有“公”的一面又有“私”的一面。“公”部分的目标往往较为含糊,从而决定了决策价值层面取舍标准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公共决策的理性程度。此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也是公共组织目标的主要特点。如果组织受多种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那么目标也会随着利益结构和组织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实践中,决策的过程常常发生“目标替代”或“偏离”的现象,这也是由于各种利益纷争,导致决策的起始目标常常在执行过程中被其他目标(尤其是决策执行者个人利益驱使下形成的目标)所替代。

(3)目标与决策过程的松散关联。公共组织对于自身目标体系的架构和表述通常是十分理性的,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发生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决策表现出多变性和不一致性。

(三)目标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目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全系统管理学院教授肯尼(Keeney)1992年提出,按照作用方式和范围的不同,目标可以分为基础目标(Fundamental Objectives)、策略性目标(Strategic Objectives)和工具性目标(Means Objectives)三种。基础目标反映了组织基本的方向和价值追求,策略性目标则通常反映了由基本价值分离出来的决策目的,工具性目标则是为了达成基础目标或策略性目标而采取的阶段分解目标。

组织目标有以下三个主要作用:

(1)决定决策的方向。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利益集团会根据各自对目标的理解对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和排序。并不是所有备选方案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排序,决策方案的评估也不是单纯地比较“最优”或“最劣”,而是权力博弈和妥协的结果。各种利益的折衷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组织目标。虽然组织目标的表述往往比较含混,但任何博弈获胜的一方都是按照对自己有利的目标解释来对外宣传决策结果的。

(2)决定信息的搜集范围。决策主体在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的时候,需要有甄别地摘取信息,与目标无关的信息往往被忽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信息的搜集和使用不是均等的,而是服务于不同的目标的。一方面,与决策目标无关信息的拥塞会影响决策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有效信息会因为决策目标理解的偏差而被忽略。

(3)与决策结果相联系,构成决策行为价值要素与事实要素的效力比较。任何决策都包含有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两个方面。决策的核心就是选择,而选择的基础则是判断。对于个体决策而言,判断的依据是决策者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受到诸如道德、人生追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组织而言,组织的使命、效率、公正与组织成员个人价值观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价值判断的标准。这些标准在现实中是多变的,因此往往使得目标所追求的价值与决策事实相偏离。

目标体系在架构的过程中,往往层层分解、反复。组织总是对各种目标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序,先“满足”最重要的目标,如果时间和资源允许,然后才再去考虑其他目标。当多次遇到相似问题时,组织便开始将决策过程固定化,参考以往的经历,从而凭经验、直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随着决策经验的积累,组织缩小选择搜寻范围,只对可能方案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深入探索,这个过程变得越来越固化,以至于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足够好的方案不是通过系统的程序进行,而是凭经验来决定。这种目标体系的架构过程本身就造成了决策的藩篱。

案例选读

高校本科评估为何“跑偏”

最早提出开展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在198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建立我国高校评估制度。然而真正开始执行这项政策却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主要原因是,经过一段时期扩招,毛入学率快速攀升,我国迅速进入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实现向教育强国目标迈进?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2003年,教育部发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并于2004年宣布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标志着评估工作正式成为一项国家层面的决策开始施行。

评估的目标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找准定位。二是促进高校及地方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促进高校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三方面目标被概括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应该说,评估工作的政策目标设计思路是正确的。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发生了很多偏离的情况。

首先是评估主体单一,行政色彩浓厚,加之各类名目繁多的评估,干扰了大学自主办学。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体都是政府,相应的评估工作也由政府主导,使得评估也呈现出明显的行政性、指令性特点。虽然评估结果以专家组意见为主,但专家组成员均来自各高校,你是A大学教授,我是B大学校长,今天你对A大学评估,明天我对B大学评估,大家打分时心照不宣,互相手下留情,使评估流于形式。加上以往“211”评估、“985”评估、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估、科研立项评估、党建工作评估……高校被各种各样的行政评估搞得焦头烂额、应接不暇。

其次是评估指标单一,难以反映办学实绩,敷衍作假情况层出不穷。根据规定,评估指标中19个一级指标,17个以上为A级,并且没有D级,就可以评价为“优秀”。这就意味着,高校在难以四面出击又希望得到“优秀”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牺牲一两个指标的投入。相对来讲,师资队伍建设指标短期内较难见到成效,因为队伍建设的规律决定了一所大学不可能一夜之间冒出足够数量的教授。而教学管理指标较容易造假:很多学校提出“一切为了评估”、“全力以赴迎接评估”的口号,突击编制教学档案,突击制定考试题库,突击开展样板课堂建设,教师学生怨声载道。

第三是高校为迎接评估不惜血本,各地方配套支持落实不足,与促进高校和地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目标背道而驰。同属地方的两所大学,办学实力上很难齐头并进,A大学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多一些,B大学为了赢得支持,甚至花费比回馈投入更大的人、财、物力用于“面子保卫战”。2008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6位校领导隆重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女秘书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网民一片炮轰。

本科教学评估的决策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在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目标偏离的情况。我们在反思教育领域这一典型案例的同时,不能不联想到其他行业领域是不是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目标偏离甚至替代现象呢?

二、信息雪崩造成决策注意力难以集中

“注意力”是决策边界研究的自然延伸。这一命题看似简单直观,但其蕴含的意义却十分深刻。西蒙很早就提出了决策“注意力”的问题,他指出:“信息需要消耗什么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它会消耗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马奇在《厂商行为理论》(A Behavioral Theory of Firm)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在组织决策过程中,时间和注意力都是重要的稀缺资源。时间和注意力的短缺使得人们无法对所有的选择同时加以考虑,这是造成决策边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注意力”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90年代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发展,“注意力经济”的概念才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在1997年发表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文中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对人们来说,信息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过剩,稀缺的资源是人们的注意力。

从影响组织决策理性的各种因素关系来看,注意力既不属于组织结构、制度的内容,又有别于组织文化、心理层面要素,而是一种与组织目标、价值判断关系最为密切的构成要素。

同类推荐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二十年(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二十年(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共,作为苏共的后继者,是当前俄罗斯乃至整个前苏联东欧地区最大的共产党。本书回顾了俄共在失去执政党地位后重建二十年来的坎坷历程,可谓前苏东地区共产党的一个缩影。该书以俄罗斯社会的变迁为背景,从理论探索、组织建设、议会内外的斗争等视角,全面展示了俄共探索俄罗斯重返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和途径,展现了俄共在困境中压不垮、打不散的顽强意志和求生存、求发展的斗争精神,客观分析了作为反对派党的俄共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发展前景。
  •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最新党员培训材料

    最新党员培训材料

    《入党培训教材》主要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编写而成。本书紧密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三个部分展开,就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是入党培训的必备教材。
  •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本文集收入的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的学术报告。讲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向听众娓娓道来,讲学结束后,讲演者与评论人、讲演者与听众、评论人与听众、评论人与讲演者、评论人与评论人之间,通过相互问答、彼此辩论、互为补充等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思想交流平台。
  • 近代上海社团发展及其社会管理意义研究

    近代上海社团发展及其社会管理意义研究

    本书对近代上海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及民间组织发育成长的动因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对近代上海社团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对近代上海的发展历史作一个新视角的观察,从而更加立体地理解近代上海都市化的历史进程,给今天上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历史镜鉴,也为当前推进都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历史经验的鉴思。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追求成功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奋斗的征途中,失败常常与人作伴。但强者总是不言失败,而是“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如果有人一遇到困难便中途退却,一遭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那他就距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 与善同行:当代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与价值抉择

    与善同行:当代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与价值抉择

    本书主要围绕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技所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展开研究。由于纳米科技、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和认知神经科技被称为对当代社会最有影响的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发展迅速,每个领域都潜力巨大,而其中任何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者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因此,在本书中,主要关注当代科技的这四大领域的研究前沿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问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闷骚大神我爱你

    闷骚大神我爱你

    不求输出天下第一,不求血量可敌BOSS,但求不遇记仇别扭女奸商! 不求制作极品装备,不求挖矿白捡金子,但求不遇闷骚无良大神! 不求世间两全法,宁负如来不负卿!求收藏,求票纸,各种求~~~
  • 嬗仙传之凤箫声起明月中

    嬗仙传之凤箫声起明月中

    穆韶云在美人鱼王族中,得到了祖传的涂灵火凤。因为这只火凤,江湖中汹涌而起。传言中:这只火凤唯有美人鱼王族中的血脉可以驱动。三眼族与狐狸精家族以及江湖中各大门派,在美人鱼家族长老去世过后,各路英雄纷纷逐之。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外星人却成为这场神秘探寻的最大主流。多不胜数的间谍究竟隐藏着多大的阴谋……
  • 塔罗女神探之幽冥街秘史

    塔罗女神探之幽冥街秘史

    占卜就是这样,把玄机藏得牢牢的,把一切归功于牌理,其实,一切均源于内心。《塔罗女神探之幽冥街秘史》是“塔罗女神探”系列之一,幽冥街东头的圣玛丽教堂中,被神父收养的孩子相继遇害,与传说中耶稣十二门徒的结局雷同;幽冥街西头的赌坊后院,与赌坊相关的男人纷纷被做成“人刺”示众、女人则牺牲于一场血腥的表演……过去牌:正位的星星。从前是一派祥和,可惜流星易逝,安宁只是表象。现状牌:逆位的愚者与正位的战车。装傻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若再不找出真凶,恶魔的战车恐怕就要踏破这里的宁静!未来牌:逆位的死神。以他人的命运换取自己的重生,是和魔鬼在交易,终将受到神的惩罚。
  • 侠行风云录

    侠行风云录

    在至尊的道路上,何为侠?在纷乱的江湖中,何为侠?在浑浊的世道下,何为侠?面对着天下对自己发出的种种质疑,苏羽用热血与侠魂去书写了一段江湖剑侠的不朽传奇。
  • 画浮生

    画浮生

    林画歪着头问向南阳:“师父,你要教我,只要拿着长剑,就要什么有什么的本事吗?”。向南阳点头,林画递上了怀中抱着比自己还要高的长剑,说:“师父师父,那你先给我要个师娘吧!”向南阳转头,曲起手指,一个脑瓜蹦打出,林画顿时飞的不见踪影。
  • 我真的不能死啊

    我真的不能死啊

    2077年2月23日,拥有不死之力的平凡高中生陈宇穿越到一个类似于古代的世界,才睁开双眼就听说有鬼要杀他,那么问题来了。“我是谁?”“我在哪里?”“谁要杀我?”“谁能杀死我?!”......而也正是在陈宇穿越的这一天,这个世界的灵气复苏了,妖魔鬼怪纷纷从黑暗中走出,他们杀戮,他们兴奋,他们盯上了陈宇所在的栖凤县......陈宇:“这不是普普通通的古代世界吗?妖魔鬼怪完全不搭啊!”“世界观彻底碎了啊啊啊!!!”欢迎来到我的世界——独孤老怪.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