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5200000011

第11章 红星普照中国(1)

1936年10月底,斯诺完成了他为时四个多月的探险旅程,回到北平的家中。斯诺的妻子尼姆·韦尔斯是这样描述斯诺刚回到家时的情形的。

“他胡子拉碴,又累又饿,香烟、咖啡、鸡蛋、牛奶没一样不馋,但是却得意洋洋——酷似一只在吞咽金丝雀的猫。”

“他写自己的采访纪实,我誊抄他的笔记,写图片说明。在打下那篇经典性的《毛泽东自传》后,我就想,‘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埃德遗漏的地方补齐,这是无价之宝。’我们谈了又谈,一连几个钟头地谈,连着谈了好几天。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全崭新的文明世界。”

的确,如尼姆所述,斯诺当时完全沉浸于对苏区之行的美好回忆之中,精神上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他决定避不见客,抓紧时间把在苏区的笔记整理出来,然后再去发布他震惊世界的独家新闻。

但是,在斯诺回到北平家中的第三天,来了个电话。打电话的是斯诺推荐给美联社的记者吉米·怀特,他打听斯诺的消息。因为在斯诺赴西北的这段时间,尼姆一直对外人说:斯诺去内蒙古旅行了。

吉米·怀特告诉尼姆,他们接到来自西安的消息,说斯诺被共产党处死了,美联社已在美国发了电讯,现在社会上的议论已经沸沸扬扬。

接着,美国、英国许多家报纸的编辑都打来电话,询问斯诺是否被处死了。

斯诺只好停下写作,驱车去美国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了他苏区之行的重要消息。

北平的新闻界震动了,中国的新闻界震惊了,世界的新闻界轰动了。

要知道这是近十年来第一个亲身人红区探险者带回的消息啊!

斯诺成了舆论界最关注的人物。

《纽约太阳报》、《时代报》、《星期六晚邮报》、《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先驱论坛报》、《生活》杂志……纷纷向斯诺约稿。伦敦的《每日先驱报》将斯诺提升为该报驻远东的首席记者。《纽约太阳报》和《时代报》则为把斯诺的报道据为各自的独家新闻而争执不休。

国民党方面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他们先是断言斯诺从未与共产党人接触,所谓苏区之行不过是招摇撞骗。因为他们不可能想象在封锁得那么严密的情况下,斯诺是怎样进入苏区的。当斯诺发表了一些照片加以证实时,南京政府的新闻局就威胁要取消斯诺的新闻记者的特权。国民党的特务还直接找斯诺,问他是如何越过封锁线的,是不是俄国的飞机把他送入红区的。

日本的情报官员也去找斯诺,除进行恐吓威胁外,也打听斯诺是如何进入苏区的,是不是得到了南京方面的支持?

斯诺回答得十分巧妙。他说他是从蒙古徒步进去的。人人都办得到,你们干嘛不试试?

……

这个时期,斯诺真成了大忙人,他以惊人的状态勤奋工作着。

1936年11月12日,在斯诺回到北平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实际还应扣除稿件写成后,在邮递途中的时间,刊物采用前编辑、印刷的时间。当时斯诺写成的报道不能从北平直接发,大多是派人送到大连,再转发出去),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密勒氏评论报》就分期刊出了斯诺写的《毛泽东访问记》。文章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准确地介绍了毛泽东对许多普遍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的基本态度和见解。上海的《大美晚报》在稍后的日子予以转载。

1937年2月5日,《大美晚报》发表了斯诺演讲稿《红党与西北》。

1937年4月15日创刊的英文刊物《民主》发表了《苏维埃的台柱子》(即后来收入《西行漫记》中的《苏维埃掌权人物》一节)。

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毛泽东自传》以及关于长征的报道。

《美亚》杂志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

《新共和》刊登了斯诺的《中共为何要长征》等文。

《星期六晚邮报》刊载了《我去红色中国——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秘史》。

《生活》杂志不仅刊载斯诺的有关报道,还以1000美元索购斯诺在苏区拍的照片75张。

《每日先驱报》则在头版连载斯诺的报道,并配以大篇幅的照片和有关的社论。

斯诺自己回忆,他单是为《纽约太阳报》就写了30篇报道。

除去撰写他在苏区访问的见闻、感受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谈话记录外,斯诺还参加和召集各种报告会,报告他的苏区之行。这主要有:(以下一段主要是根据王福时《西北印象记的“独家新闻”》整理的)

●在美国大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前文已述)。

●1957年1月21日,在北平协和教会举行的报告会。这次报告会是由包括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在内的男士论坛主办的,参加者有210人。尼姆·韦尔斯回忆:“(斯诺在报告会上作的题为《红党与西北》)报告对所有听众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包括来访的传教士和外交使团人员,其重要与成功致使我们认为其每句话都可视为西北的圣经。”斯诺的这次报告甚至打动了英国使馆的老顽固阿斯普兰德博士,“会后他声言如他们(指红党)真如所讲行事,则对他而言,红党任何时候都可进北京。”

●在北平华语学校作报告。

●1937年1月24日,在北平基督教青年会作了为对一个半小时的报告。《救国时报》和《北京纪事报》曾予以报道。

●在谢伟思家用一个晚上谈西北见闻。

●对一批汉学家和学者作了内容与在协和教会同样的报告。

●在北京饭店作了一次由燕京大学新闻系主持的报告会。

●在扶轮会作报告。

●1937年2月5日,在燕京大学临湖轩由燕大新闻学会主持召开斯诺苏区摄影展示会。

●同月22日,燕大历史学会在临湖轩开会,由同学转述斯诺陕北见闻,并放映斯诺拍的有关苏区的影片和幻灯片。

斯诺的这些单篇报道和宣传活动,首先是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苏区及其领袖毛泽东等人的情况,以及毛泽东代表共产党阐述的各项政策和外交原则,第一次客观准确地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了解;接着,这些消息又进一步反馈到中国国内,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主要是涉外人员和懂英文的知识分子)也第一次了解了苏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毛泽东,特别是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所做的种种努力;通过中国的这批知识分子,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和政策,又为更多的国民党官员、上层人士所知晓。更由于斯诺的这些单篇报道,基本上发表于卢沟桥事变前,大多集中于西安事变后,因而对于推动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但一般地讲,由于斯诺的这些报道基本上是用英文写成的,或是对外国驻华人员发布的(除去燕京大学的部分进步学生外),对中国国内群众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负责人黄敬就曾设想组织人翻译斯诺的著作。当时在燕大读书的龚澎(后来做周恩来的秘书、乔冠华的夫人)曾从斯诺那里借去一些手稿,翻译了若干章节,这些最早的中译稿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成员中传阅。

斯诺夫妇也非常重视如何能将苏区的真相和毛泽东的号召直接地、完整地传达给中国人民。他们一面写一些短篇的报道,一面紧张地赶写一部完整的报告,同时关注着对现有报道的中文翻译问题。

斯诺的陕北之行,使他不但与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而且同共产党人的朋友东北军首领张学良有了密切的来往。众所周知,斯诺出入苏区是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完成的,斯诺因而把张也作为朋友,双方过往从密。其中张学良方面同斯诺打交道最多的,当推张学良的重要文职助手、东北大学代校长(校长由张学良兼)王卓然先生。王先生的儿子王福时当时是北平的爱国青年学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北平秘密出版油印小报《公理报》,报道事变真相。他经常出入斯诺夫妇家传递消息。

1937年初春,王福时主持召集李华春、李放、郭达等人翻译斯诺有关苏区的各篇报道,准备汇集成书。斯诺夫妇把中国人民的同情倾注到这一本有关中共真相的书的出版上。据王福时老人回忆,斯诺夫妇“把后来在欧美成为热门畅销书的书稿无偿又贴钱地提供给我”。因为他们深知把从陕北带回来的信息传达给中国人民,以“唤醒”他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该书第一篇是《毛施会见记》,共60多页。这是现存的记述毛泽东与斯诺1936年7月至10月数十次谈话的最原始的文字记录。

第二篇是《红党与西北》,即前文提到的斯诺1937年1月21日在北平协和教会的讲演稿(一译作“红军与西北”)。

第三篇是根据斯诺已在《大美晚报》、《每日先驱报》、《太阳报》等报刊上发表的13篇稿子翻译的,题为《红旗下的中国》,后来它构成《红星照耀中国》的主体部分。

第四、五、六篇是根据《亚细亚》杂志上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诺曼·韩威尔有关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的3篇见闻翻译的,即《中国红军》、《中国红军怎样建立苏区》、《在中国红区里》。

第七篇是毛泽东1937年3月1日同史沫特莱的谈话《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值得注意的是,此篇是在毛泽东与史沫特莱谈话的当月,就被翻译发表的。这较1937年6月13日巴黎《救国时报》刊载此文,早了三个月。它虽然不是斯诺记述的毛泽东谈话记录,但却是毛泽东在3月10日亲自托人交给斯诺,请他收阅,“并为宣播”。这使得毛泽东对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和2月份发生的“二二”事件(枪杀王以哲)的评述,在3月份即被国统区的人民所了解。也不失为一篇“独家新闻”。

该书的最后一篇即第八篇,是陈云署名“廉臣”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主要记载红军长征的情况。1936年3月,该文曾在中共在巴黎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7月,在莫斯科出版过单订本,1937年7月30日的《救国时报》也曾全文刊载。这里作为附录收入,在国内也是首次发表。

斯诺还为该书提供了包括“毛泽东在保安”那幅著名照片在内的32幅照片和10首在红军中流行的歌曲,以及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据查这也是首次发表,它与现在流行的《长征》诗,略有不同,现录以备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抬悬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书在很短的时间内编译完成,编译者为它起了个颇有趣味的名字《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937年3月,该书由北平的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印刷出版。

第一版印了5000册,很快就被销光。此后出现了十几种翻印本,其中流传较广的是1937年4月上海丁丑编译社和1937年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翻印本。参加此书编译工作的李放说,1938年6月他在广东台山县水口镇的一个小书摊上就发现在出售此书。可见,在抗战爆发前和抗战初期,此书曾风行全国。

斯诺本人称赞此书“向无数中国人第一次提供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尼姆·韦尔斯则形容此书“像一击闪电,它唤醒了人民”。的确,此书的汇集翻译出版,早于《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初版四个月、比1938年2月复社的中译本《西行漫记》则早了差不多整一年。它虽然在内容上不如后来《红星照耀中国》那样全面,文字翻译也不如后来《西行漫记》那样流畅,但是在时间上,它直接配合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急速发展的形势,对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实现起了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出版的第二个月,即1937年4月,该书的总编译王福时陪同尼姆·韦尔斯访问延安。5月15日,毛泽东接见了尼姆和王福时,王将一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和一支张学良送给他父亲王卓然的手枪赠给毛泽东。毛泽东成为该书最早的读者。前文述及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曾引用过这本书的有关记述。

帮助编译出版《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是斯诺报道和传播他苏区见闻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斯诺宣传他苏区之行最重要的活动则是写作和出版《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7月,伴着卢沟桥上空隆隆的炮声,斯诺完成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红星”一出,立刻便风行世界。

10月,《红星照耀中国》英文本首先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它一鸣惊人,短短几周就发行10万册以上,一个月就销售了5版,被誉为“真具有重要历史和政治意义的著作”。

1938年1月3日,美国兰登书屋发行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版。书出后,一月内就售出12000册,并连印数次,成为有关远东的非小说作品中的最畅销书。

此后,《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被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为法、德、俄、西、意、葡、日、蒙、荷、瑞典、印地、哈萨克、希伯莱、塞尔维亚以及印地语方言等近20种文字出版,驰誉全球。

从国家总统、外交官到军人、实业家、传教士、基督徒,从工农群众、游击队员、青年学生到学者、教师、演员,《红星照耀中国》在全世界赢得了亿万的读者。这里引录几段国外对该书的评论,或许可窥见《红星照耀中国》风行全球盛况之一斑。

同类推荐
  •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

    《神秘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传》介绍了罗斯柴尔德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控制者,一个控制了这个星球近两个世纪经济命脉的强大家族!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显赫的名字上。而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加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 中南海里的肝胆相照

    中南海里的肝胆相照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革命故事。
  • 名师风范:忆黄昆

    名师风范:忆黄昆

    《忆黄昆》生动具体地记录下了黄昆先生的点滴事件,以及作者亲身感受到的黄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并且附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娓娓道来,仿佛黄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而认识这一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黄昆院士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为世人所知,他对固体物理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宗师,殊不知,黄昆先生也是一位满怀热情、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优秀教育家,作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6年(32~58岁)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为中国培养了一代甚至几代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研究方面的栋梁之材,使中国的半导体事业能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跟上国际迅猛前进的步伐,站在世界的前列。
  • 我为上学曾“撒谎”:轮椅女孩王芮的坎坷求学路

    我为上学曾“撒谎”:轮椅女孩王芮的坎坷求学路

    一位花季的女孩,在轮椅上渡过十几年春秋;一位年迈的母亲,背着两位瘫痪女儿千里求医,从西安一路漂泊到北京,只为一线希望;这位轮椅女孩王芮,身残志坚,从未放弃过读书的梦想。她的求学经历及其曲折,从小学时便跟着母亲离开农村在城市漂泊。她依靠着母亲并不宽阔的背以及轮椅在陕西和北京两地完成了从小学至大学的全部学业。
  •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她叫丽莎·布伦南·乔布斯。她是乔布斯四个孩子里一度不被承认的那一个“大女儿”。她曾是乔布斯始终回避的生命里的“污点”。乔布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而她被乔布斯遗弃。苹果公司历史上所有产品里,只有一款产品用人名命名,用的就是她的名字。她长时间活在乔布斯的阴影之下,但她揭示了乔布斯的“暗面”的真相,并最终活出了自我。透过她的眼睛,我们能看到这对父女生活里的爱恨悲喜,看到一个小女孩孤独而倔强的成长,也能看到一个商业之外的乔布斯,一个作为父亲的乔布斯,在生活里是如何的偏执、天才、神经质、敏感又残忍。乔布斯大女儿丽莎亲笔自传,30年爱恨交织的父女人生,都在这本书里。
热门推荐
  • 浮生如梦你如糖

    浮生如梦你如糖

    自从过了十八岁生日,林歌生就成了倒霉女主。直到苏日安出现,一切开始变的不同......
  • 狱魔囚星

    狱魔囚星

    这里是讲一个半妖打破人心偏见的故事!人为大道,妖乃异类。妖之异类,小途,代表不祥征兆。既不是妖,也非完全人身的白迁,在这个妖魔与人共存的世界该如何自处?被父族被丢困一地近十年,白迁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还有“系统”傍身!“早不来晚不出来…呃,终于等到你!”只不过,这系统发出的声音竟然……“嘶~”这还是人能经常听的声音吗?一直吃饱某粮的白迁,起满了一身鸡皮疙瘩。本文搞笑,热血,轻松,一本正经。
  • 幕间

    幕间

    《幕间》讲述的是一九三九年六月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村庄里的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画卷。作者使用复调小说的方法,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主要叙述组乡绅巴塞罗缪·奥利弗一家的故事,另一条叙述拉特鲁布女士指导村民演出露天历史剧的故事。这两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变叉,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图景。作者用这种方法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愿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励志系列(套装共6册)

    愿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励志系列(套装共6册)

    无论世界如何喧嚣,你都要沉下心来追逐梦想,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当岁月流逝,可以微笑着说:不负时光。你不对自己高要求,世界就会对你要求高。在能量爆发的年纪,拼得淋漓尽致,活得无怨无悔。生命中要有所成就,人生才能不将就。三毛说:“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面向未来,热烈而活,“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活得热烈而恣意,过得有成而安稳。不负白马少年,不负青丝成雪。
  • 千语神略

    千语神略

    御剑先考驾照,消费整付零找,严禁打架斗殴,成精先打报告。太初历两千年,人间界在穹苍星辉的指引下发展得一派欣荣,盛世无双。百姓们安居乐业,物资丰富,思想奔放;妖精们遵规守纪,静心修炼,自由兴旺。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丁零早早被安排上:不做模拟卷,跳崖得自强,随身老爷爷,直入春华榜,出任太学士,迎娶美娇娘,年纪轻轻就走上人生巅峰,传奇跌宕羡煞了少年郎!
  • 日常生活英语900句“袋”着走

    日常生活英语900句“袋”着走

    全书分4大类:生活、旅游、交际等,共涵盖90个话题。其中包括生活口语30个情景话题;旅游口语16个情景话题;休闲口语24个情景话题;交际口语20个情景话题;以大量实用的例句与场景会话让你将英语理解得更为透彻,从而掌握地道的表达方法。小开本的设计,方便读者携带,装到口袋里随时随地学英语。
  • 农门辣妻

    农门辣妻

    什么?被拒绝了,不活了,原主寻死穿越而来,什么?为一个男人而寻死,怎么会有那么傻的人打扮的美美的,出去到处都是爱慕的眼光,风光的将一家子奇葩搞定等等,这个跟在身后的男人怎么回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鬼的温柔,二嫁前妻太难追

    魔鬼的温柔,二嫁前妻太难追

    据报道,樊城最有权势的男人司律痕娶了一个女人,而原因竟是想早早的将她纳入自己的羽翼,不想让旁人觊觎。据报道,樊城一手遮天的司少为了亲手抓回与他人私奔的流年,竟被撞成了植物人。据报道,躺在床上近一年的司少在某天奇迹的苏醒了,而就在他苏醒后的第七天,流年主动提出了离婚,原因竟是流年才是最初导致司少成为植物人的罪魁祸首。而司少对此却毫不追究,予以否认,一时间司少对流年的爱让人唏嘘不已。片段1:看着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流年笑了,“司律痕,我是不是还要感谢你没有让我去蹲监狱,而你是不是也要感谢我让你成为了如此深情专一的好男人?”话落,她便将报纸扔到了面前俊美如神抵的男人的脸上。片段2:“律痕,刚刚那个男人我认识他吗?为什么我的心会感到这么痛?”因她的话,司律痕抱着流年的双手有些颤抖,神情更是慌乱到了极点,流年要想起来了吗?而刚刚那个男人明明已经死了……片段3:看着从手术室里出来的她,司律痕一脸痛苦,他还是来晚了一步。“我们的孩子……”“司律痕,你配让我给你生孩子吗?”“好好,既然你不想要孩子,那我们不要便是,只要有你就够了。”他的声音颤抖而又讨好……
  • 极至影录传

    极至影录传

    人生说白了就是你还活着,那些无知的生命们,那些无知的岁月,过往云烟的历史与现在等待你的又是什么。来吧!为了让世间万物知道自己还活着,存在着,“变强,成为最强”亦为了更强。
  • 斯文不败类

    斯文不败类

    夏念之也曾有过怀揣少女心事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试探盛痕。“当初你出手帮我,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我呢?”彼时,如山堆积的文件旁,盛痕随手寥寥几笔,铁画银钩间,决定无数上亿投资的生死。夏念之殷殷望着他,他头也不抬,便给了她答案。“夏念之,一个成功的商人,是不会在交易里,和交易对象谈感情的。”经此一役,夏念之再不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