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800000029

第29章 爱孩子要懂得适时放手(1)

孩子终究有一天会长大,会过自己的生活。为了让他能独自行走,我放开手;为了能让他与人沟通流畅,我放开手;当孩子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我放开手,让他高飞。这一切只因我爱他。

1.孩子,你自己来

让孩子自己盛饭吧

有一次,同事邀我们全家去她家做客,先生有事情,我就带着呱呱去。

同事的孩子三岁半,呱呱那时已经五岁了。当我和呱呱到同事家时,发现他们全家人在吃饭。同事不好意思地说,孩子早上一直没吃饭。

我和呱呱就在客厅里看电视,不一会,同事过来对我不好意思地说,希望换个节目。原来我和呱呱在看《动物世界》,同事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

我给呱呱说明情况后,我们把频道换了过来。不到三分钟,就听到厨房里,同事和老公哄孩子吃饭的声音:“宝宝,妈妈再喂你一口,好不好?要不,爸爸吃一口,你也吃一口,来。…‘你看,爸爸吃得多香,你也吃一口吧。…‘让爸爸给你一会买汽车去,好不好?”就这样,我和呱呱在客厅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同事孩子的早饭还没有吃完。

快到中午了,同事才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家孩子太难伺候了,早饭拖到现在。”

我说:“孩子都三岁多了,一个人也可以吃饭了。”

“我们家孩子从小都是我喂饭,一天喂这孩子吃饭,我自己都累死了。”

同事无奈地说。

“那这也不是个办法啊。”我说。

“能有什么办法啊,我每天就想着怎么给他喂饭。”看着同事无奈的样子,我说:“要不让我试试?”

同事不放心地说:“快算了吧,这孩子从小就是我喂大的,一见到生人,估计一口都不吃了。”

坐在一旁的呱呱说:“阿姨,你让弟弟自己盛饭,他肯定吃。”

我和同事听了都笑了,呱呱说:“妈妈,你不是总是让我自己盛饭吗?”

同事说:“你这人也真是,不怕把孩子烫着?”

我说:“没事,孩子知道呢。”

呱呱说得没错,他在三岁时已经能给自己盛饭了。呱呱看到我在盛饭,就站在旁边看,我说:“呱呱,你来。”

呱呱模仿我盛饭的样子,一手拿着碗,一手用小勺一点点地盛。呱呱说:

“妈妈,米饭冒烟呢。”

我说:“这是热气。是不是很热?烫手吧。”

呱呱用手抓热气,却抓不住,“妈妈,热气跑哪里了?”

“你看看跑哪里了呢?”

呱呱看了看,说:“跑到天上去了。”说着,看到我要端菜,呱呱也要端,我说:“呱呱拿自己的小碗来盛菜吧。”呱呱说着拿起小勺往自己的往里盛菜,可是每次都是几根,即使这样,呱呱也很有收获。慢慢地,呱呱会使用筷子。

每次呱呱在饭桌上会说:“妈妈,我想吃那个。”我说:“自己来夹菜吧。”看到自己会盛饭、会夹菜,呱呱的饭量也逐日增多。就这样,呱呱吃饭不再需要我喂。

当然,在呱呱盛饭时,我在一旁看着他,不让他被烫着。这样几次后,一到吃饭时候,呱呱就抢着给我和先生也盛饭。

我说:“呱呱,真棒。不仅自己会盛饭,还想着爸爸妈妈。”

呱呱也有失误的时候,有时候会不小心把碗打碎,但我没有责备他,而是拿着碗给他示范动作,这样,才能做到端碗的时候,顾前顾后,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不被桌子碰到。

有一次,一位妈妈骄傲地说:“我从来没让孩子端过碗,洗过碗,让他们把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这位妈妈是用心良苦,可是试想,孩子终究要长大,终究要自己生存,即使以后请保姆用不着盛饭、洗碗,可是总应该让孩子具备最基本的吃饭能力吧。

因此,我要告诉家长们,不要天天围着孩子转,等着哪天你年纪大了,孩子还是离不开你,那么,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为你没有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家长疼爱孩子,可是因为爱而不舍得让孩子动一动,不舍得让孩子自己来做事情,这种爱是危险的,因为它给孩子埋下了一种隐患,这种隐患会影响他的性格,也会影响他未来生活,甚至影响孩子的孩子。

以前有个邻居大妈,她从小疼爱儿子,平时和老公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都给孩子花,孩子想要什么就给孩子买,孩子到二十岁了,她都给孩子洗脚。她说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不舍得让孩子多动一下。可是当她儿子结婚后,儿媳妇家务活也不做,老太太看不下去就把儿子、儿媳妇的家务活全包了下来。老太太偶尔生病,干不了活,儿子、儿媳妇却说老太太不想干了再装病。这句话把老太太气得真生病了。老太太不理解,一辈子把爱给了孩子,可孩子到头来却怪她年老多病。多少邻居都指责大妈的儿子不孝,可大妈的儿子却若无其事,毫不动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而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因此,我极力建议爸爸妈妈们,多让孩子们自己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来做事情,不是不爱他们,而是更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自立的能力,有独立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受外界的侵扰,越走越坚强。

陪孩子找回家的路

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抄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时,我立即抄下来给先生看,先生说很有道理。

为此,我们在和呱呱相处时就有意让呱呱有自己去做的意识。这不是我们的偷懒,也不是我们不爱孩子,而是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在成长中有自立的精神。

我在送呱呱上幼儿园的路上,就会和呱呱认识路上的标志。

“呱呱,你看这里有个超市,旁边还有个理发店,对不对?”我说。

呱呱看到了,然后说:“妈妈,那里有个面包店,妈妈给我买过这么大的面包呢。”看到呱呱对路上的标志很喜欢,我就说:“这是快到咱们家的路上的商店,对不对?再往前看,看看还有什么好看的牌子或者图案是你喜欢的呢?”

“妈妈,我喜欢那个木马。”说着,呱呱指给我看。原来是一家照相馆前放的木马。我说:“那是照相馆的叔叔放的,小伙伴们照相的时候就可以骑在那上面。”

“妈妈,我也可以骑吗?”呱呱问。

“可以啊,不过要等到放学时再来了,这会呱呱和妈妈要先去幼儿园,好不好?”我和呱呱商量了一下。呱呱点点头。我对呱呱说:“从家里到这里,我们路过了好多商店,对不对?一会还要过两个人行横道,我们就能到幼儿园了。”

呱呱说:“妈妈,人行横道是什么呀?”

我指给呱呱看,然后说:“这是人行横道,过马路,我们就走人行横道。

你看,红灯亮的时候就站在开头那里,对面是绿灯的时候才能走。”

呱呱问:“妈妈,一会我们就从白线上踩过去,是吗?”

“是的。”

呱呱第一天上学,一路上的各种事物,他都很好奇,一边问,一边想,等到幼儿园门口时,我说:“呱呱,还记得咱们家在哪里吗?”

呱呱想了想,摇摇头。

我说:“没关系,放学后,我们从幼儿园回家,还记得你刚才说过要骑木马呢。”

呱呱说:“妈妈,我想起来了,还有人行横道。”

我笑了笑,摸着呱呱的头,说:“放学后,妈妈带你去骑木马,然后回家。”

就这样,呱呱在每天的上学路上,有意识地记住家的路线。

呱呱上大班时,我问呱呱:“妈妈不去送你,你能找到幼儿园吗?”呱呱肯定地说:“能。”我说:“那从幼儿园能找到咱们家吗?”呱呱说:“能。”

我说:“路线都记住了?”呱呱比划着说:“顺着这边的路一直走,然后拐弯,走两个人行横道就到了。”

我听了后放心了。就这样,呱呱记住了家的路线,也在路上认识了不少的标志。

等到呱呱上一年级后,我们就让他把附近的街道和家里的门牌号记住,这样,不认得路,问问别人就能找到。呱呱说他肯定能找到自己家,就是把眼睛蒙上也能找到。让呱呱自幼就记住家的路线,我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想让他以后独自出门时,有意识地学会观察周围。呱呱高二时到青岛参加夏令营,来回路上都是坐大巴车,同伴们都玩,他则坐在最前排看路线。

回来还告诉我,他以后带我和爸爸去玩就不用请导游了。、正是从认识家的路线开始,呱呱每次到陌生地方都能很快记住路线,同伴们问他怎么路线记得这么快。他开玩笑地说自己有认路的天赋。其实,他只是在小时候路上多看了会风景而已。

在生活中,呱呱但凡有机会自己出去旅行,我们都不阻止。因为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在慢慢长大,他要在长大的过程中感受太多太多的风景。而这些,我们任何一个做父母的人都代替不了孩子。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说自己是“路痴”,在城市里生活了好几年了,可就是不敢自己出门。“不敢”是因为担心自己出了家门,找不到回家的路线。

她说有一次出去会朋友,结果坐车坐到半路才发现坐反方向了。急忙下车却又不知道该迈哪只脚,往哪个方向走。等到最后见到朋友时已经过了晌午,她自己也饿得晕头转向。

不能识别方向,不记得怎么走,可以问问路人,问一个不行,可以问两个,可是这个女孩说她根本“不敢”问,担心陌生人是坏人,担心陌生人故意指错路。我说:“路上总有交警吧。可以问问警察。”女孩笑着说,不认识路就不认识吧,反正也没关系,只要有家里人静E就可以。

我说:“万一有一天就你一个人生活呢。”女孩笑着说:“找个能随叫对到的老公就可以了。”

女孩并不是自身有缺陷,或者生理有问题,而是她从小依赖家长习惯了,也是父母让她依赖习惯了。人总要长大,也总要离开父母自己生活,当那个时候,等着任何人陪着走路,我想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爸爸妈妈总是充满爱意地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接你,原地不要动。”孩子很听话,总是在等着爸爸妈妈的到来。呱呱每次从外地回家,到车站时,除非行李太多,一个人拿不了,他才会给我们打电话,否则他不让我们去接。

他说自己一个人能找到家,为何要浪费爸爸妈妈的时间和精力?

有一次,呱呱从车站回来,打电话说好十几分钟就回来,可是等了一个小时也不见人影。我有些着急。先生很冷静地说:“没事,有事孩子就会打电话的。”等到呱呱回来了,他说路上有点事情耽误了。原来,和他同坐一个车厢的一个女孩落了手机,告诉爸爸在哪里等她,可是到约定地点才发现爸爸没来。女孩蹲在那里一直哭。呱呱陪着女孩帮忙找她爸爸。二十几分钟过去了,她爸爸才来。原来路上有些堵车,他给女孩打电话没有人接。

女孩生气地数落爸爸,而爸爸擦着汗还给女儿道歉。

呱呱说:“早知道这个女孩那么凶对她爸爸,就不帮她了……这么大人了,找不到爸爸就蹲在路边大哭……”

呱呱说完这事情就决定以后不帮这样的同龄人,他认为这样的同龄人太幼稚,太不值得帮。呱呱说是这样说,但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很感慨。孩子幼小时,有爸爸妈妈大翅膀在护着,可是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保护不了时,孩子的翅膀能长起来吗?像这两个女孩,难道一辈子只做爸爸妈妈手中的公主吗?当有了孩子后,怎么哺育下一代呢?可能我想得太多了,而我确实很为这些孩子担忧。如果你正在护着自己的孩子,那么也请试试,让孩子试着自己飞一次吧。

我记得在龙应台的《野火集》里,她讲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女学生因为同伴脚受伤,两人不知所措哭泣的事情。龙应台说两个女孩已经二十岁了,可是他们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只有五岁。这个事例已经很早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龙应台女士就已经提出过,可是我们现在的孩子还是这样。

孩子们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解决,只知道流着泪说想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们,醒醒吧,不要等到孩子三十岁了,还在哭着对你说,“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回家,妈妈,我饿了,不知道怎么吃饭。”

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是在锻炼家长的承受力。我说承受什么。她笑着说,没几个家长放手的,心脏受不了。

那我讲一个真事吧,看是家长的心脏受不了,还是孩子的心更难受。

一个妈妈打来电话对我说,她没让孩子参加班里的春游活动,孩子一星期都不和她说话。原来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孩子观察植物,就组织全班同学周末到植物园郊游,既是班里的一次春游活动,也是一次学习机会。并且告诉同学们回家带上自己的“干粮”,到时候全班同学进行“野炊”。孩子一回来就高兴地给妈妈说,可是妈妈却不答应,说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去过郊外,路途遥远,坐车会特别累,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尤其是在草地上吃饭,太不卫生了,就不让孩子去。她还怕孩子周末悄悄溜走,就一天都看着孩子。

等到周一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在回忆“野炊”的趣事,而孩子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发呆。放学回家后,孩子一句话都不说。一个星期都不理她。

同类推荐
  •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本书作者不仅是一位高三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备考家长。本书记录了作者本人在高三教学和自己作为备考家长的经历。她所陪考的孩子,在她的陪考下,在高三一年中综合成绩一路上升,并如愿考取一所“211”重点大学。
  • 爸爸去哪儿:父亲的力量

    爸爸去哪儿:父亲的力量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郭涛内心独白,分享明星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故事!男孩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最普遍的现实问题,如何培养男子汉的气概?如何与成长中的孩子相处?郭涛第一次全面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穿插儿子石头的故事以及与孩子们共处的趣事,分享每位明星爸爸教子的经验心得。书中讲述了明星家庭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独到的教育理念。本书是郭涛的首本自传,也是和小石头(郭子睿)的一次“父子谈心”。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了探知孩子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需求,一位学者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出炉后,所有人都深感意外: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要求放在首位的不是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太在意,他们更关注的是家庭精神生活,家庭氛围和父母对他们所采墩的态度。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庭有着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他们最讨厌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氛围。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热门推荐
  • 快穿第五

    快穿第五

    慕晞只是睡觉时梦到了杰克公主抱,不料却被某只系统抓去做任务……系统:“您因对杰克先生图谋不轨,严重触犯了庄园法律。请放下屠刀,接受惩罚。”慕晞:“……”她可以拒绝吗……本文纯属作者想象,其中可能有不符合游戏事实的地方,请各位小可爱们谨慎食用。(不喜勿喷,谢谢配合)^ω^
  • 若非爱怎许一生

    若非爱怎许一生

    她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女子,她自幼被师傅领养,长大后,却被师傅作为一颗报仇的棋子利用,虽不甘心,却也认了但她,只想要,安静的生活,简单得泛不起一丝涟漪
  • 悬疑故事

    悬疑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原为1854年兰克为巴伐利亚国王讲授历史的记录稿,在他逝世后的1888年正式发表。在总共19次讲座中,兰克概述了欧洲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序言中,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概念做了反思,提出每个时代都是特殊的,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效能。继而,按照编年顺序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事件及其看法:罗马帝国时期,东方与西方的联系是基督教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先决条件:形成民族国家和教皇特权的中世纪;欧洲大国产生的18世纪;以及兰克本人所处的“革命时代”,即他所称的危机时代。最终,他认为,人类虽然有可能在物质方面取得进步,但却完全不可能在道德方面日臻完美。
  • 凤染帝华

    凤染帝华

    一朝穿越,苏陌染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妃。传闻,摄政王帝辞卿爱了一个人数年,以至于现在孑然一身,皇上看不过去,便强行给他安排了一个婚事。刚开始苏陌染确实是这么想的,可是后来她发现她错了。“染染,过来。”“……不要了吧。”“听说天味轩出了新口味,本来还想带你去的……”“好嘞哥,我这就过来。”过去的下场就是,被吃抹干净。苏陌染:“呜呜呜,是谁说的摄政王有喜欢的人,快出来,把她给我找出来!”帝辞卿:“所以说,传闻不可信嘛。”嘤嘤嘤,她要回娘家!
  • 帝少你夫人又不要你了

    帝少你夫人又不要你了

    “慕少,你老婆说不要你了。”某男淡定从容:“随她。”接着有人报告:“慕少,你老婆又发通告说要跟你离婚。”“呵,还不死心。”不久之后,有人来报告:“慕少,有人发现夫人她……她……”“大胆的说,她上不了天。”“夫人她……她……似乎在……在跟人度蜜月……”某人气得差点冒烟,这是连婚都结了?“抓回来!我要好好教训她!”叶熙回到家,某人快步迎上去,嘘寒问暖殷勤不已。众人:“……”重生前,叶熙被人骗得团团转,众叛亲离,人生惨不忍睹。换了新的灵魂的叶熙把人骗得团团转,把别人的人生整的惨不忍睹。只是某个男人却对她死缠烂打,说要帮她虐渣,将她视如珍宝。
  • 摄大乘论本

    摄大乘论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利波特之翡翠梦境

    哈利波特之翡翠梦境

    “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在能看到星空的夜晚,迪安?唐顿常常想,“我到底是我,还是杨迪”
  • 无用的美好

    无用的美好

    这可能是2018年顶耐看的小书之一。一部谈心之书,也是交心之作。叶兆言的散文自在亲和,如促膝而谈,妙语连珠,不动声色,却能观照世道人心的苍凉与热烈,洞察这至痛与至善的人间。有《无用的美好》一路陪伴,再峥嵘的岁月也不寂寞了。叶兆言全新散文集,收录了《革命性的灰烬》《痛和善》《无用的美好》《成仁》《江南的南》《以纸窃火》《在另一种语言中》《这一种冷》等名篇佳作。数笔星火炽烈,满纸庄严慈悲。叶兆言不改初衷,带着对平凡人事“忍不住的关心”,用看透世情的冷静与令人尊敬的诚实,同你对面而坐,促膝漫谈:少年人的择选与舍离,奋斗者的孤独与坚守、世俗与理想、认真与坚持……去蔽世界的幻象,还原人生的真相。生活的馈赠,往往来自无关功利的付出。“美好”固然“无用”,却有扛起人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