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6700000017

第17章 启蒙的时代(2)

在法国东部西雷一个古老偏僻的贵族庄园里,伏尔泰一呆就是15年。等聪慧文雅的情妇去世后,伏尔泰应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私下邀请前往德国。

起初他与才华卓越、智慧超群的腓特烈交往甚密,他是怀着劝说这位普鲁士王推行开明政治的幻想来到柏林的,但两人最终还是发生了口角。

伏尔泰不辞而别。他回想起那些痛苦的经历——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腓特烈二世待他为上宾,俄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也曾接见过他,可都不欢而散——他认识到自己是被这些伪善的专制君主欺骗和利用了,便决心不再逗留于皇宫,不再与任何君王来往。

不过,很多年后,他还是同腓特烈恢复了友谊。

当朋友们要为他塑造半身铜像而募捐时,腓特烈特意写信来问伏尔泰他该捐多少钱。伏尔泰回答只要出“一个有王冠图案的银币和陛下您的名字”。

他赞叹身为国王的腓特烈不仅热心支持科学的发展,还资助铸造一尊皮包骨头的半身像,他相信,这无疑将会促进解剖学的进步。

至于塑像之事,伏尔泰认为自己的脸已无法成为雕塑家的模型:

“你们很难猜到它应当在什么地方。我的眼睛下陷了三英寸,我的面颊像旧羊皮……我所剩无几的牙齿现在也都掉光了。”

当漂亮女仆亲吻他时,他还自嘲说这是“生命在亲吻死亡”。

1760年,伏尔泰在法国与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定居下来,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20余年。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政治论著,与整个欧洲的文化领袖通信,热情地接待求教与来访,小小的费尔奈庄园成了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一个边远省份的读者给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意。

打那以后,每隔10来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的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

“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不料几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写着:

“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

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他竟“死而复生”了!

还有一位年轻人写书攻击伏尔泰,并鹦鹉学舌地用莱布尼茨的腔调说:

这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伏尔泰给他回信:

“先生,我很高兴地得悉您写了一本批驳我的小书,这使我受宠若惊。如果您能够用诗歌或其他什么形式告诉我,为什么这个最好的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切断自己的喉管,我将不胜感激。我恭候您的论证、您的诗歌和您的谩骂……”

处于隐居状态的伏尔泰仍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地为无辜受害者奔走。

1762年,有个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儿子因欠债自杀了。天主教会马上向法院诬告卡拉,说他儿子因为想改信天主教而被信新教的父亲杀死了。法院将卡拉全家逮捕,进行严刑拷打,并判处卡拉死刑。

处死之日,刽子手先用铁棒打断卡拉的双臂、肋骨和两腿,然后把他挂到马车后面,在地上活活地拖死,最后还点上一把火,把尸体烧成灰烬。

伏尔泰听后异常愤怒,他亲自调查真相,并把报告寄给了许多国家,全欧洲都对此感到震惊,纷纷痛斥法国士鲁斯地方法院。

四年后,教会不得不宣布卡拉无罪,恢复了他家人的自由。

从此,伏尔泰被称为“卡拉的恩人”,受到人民的尊敬。

此后,他又为新教徒西尔文、拉巴尔等人的受迫害案鸣冤,经过多年的斗争,终于都使他们恢复了名誉。伏尔泰也被誉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声望越来越高。

伏尔泰一生助人为乐的善事不胜枚举,但他谦逊地自我评价:“我替别人做过的好事并不多,但它们都是我所做过的最好的事。……一旦受到攻击,我会像魔鬼一样反击,不会屈服于任何人;所以,说到底,我还是个善良的魔鬼,最后,我总是一笑了之。”

1778年初,84岁高龄的伏尔泰重返巴黎,受到群众的盛大欢迎。他参加他的新剧《和平女神》的首次公演,许多观众为他喝采,呼之为“伟大老人”。数以百计的敬慕者,包括富兰克林都登门拜访了他。

当伏尔泰卧床不起等待死神降临的时候,一位牧师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边,为他祈祷忏悔。可这位老顽固非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盘问起人家的身份来:

“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

“伏尔泰先生,我是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忏悔的。”

“那么,你拿证件给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不久,伏尔泰逝世于巴黎。他没能举行基督教的葬礼,但13年后,胜利了的法国革命者将他的遗体,重新安葬在巴黎伟人祠。

做哲学家和做人

——休谟(1711-1776)

1711年4月26日,休谟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一个优越的长老会家庭。他们家虽然不大富裕,却在南维斯有座祖传的庄园,足够他们兄弟姐妹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当律师的父亲过早地撒手人寰,把三个孩子留给了母亲,母亲便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抚养成人。

当休谟还是小孩的时候,他就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宗教;他还从18世纪的祈祷书中摘录下许多罪恶的条款,用以自省;所以,他看上去很木讷,母亲曾说他是个“很精细、天陛良好的火山口,但是,脑袋瓜子却不怎么灵”。其实,休谟很聪明,12岁便进入爱丁堡大学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正规学习;15岁开始就已经在热切地阅读他那个时代的哲学著作,随后做了几年独立的研究工作。

作为家中的次子,休谟只继承了很少的遗产。他也没有延续父亲的事业,因为他一点也不喜欢法律:“法律,作为我以前打算从事的一种职业,现在看来令人作呕。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做学者和哲学家,我再也想不出别的途径可以提升我的声誉。”由此,他患上了抑郁症,后来还差点儿精神失常。医生诊断后,开了一个药方:抗歇斯底里丸,苦啤酒,日服法国波尔多产红葡萄酒一品脱,锻炼。但休谟心里很清楚,他和别的思想家一样都在经受折磨,都是由于不懈地严肃思考人性及其状况而心力交瘁,商人办公室的吝啬也同样难以忍受。

休谟同病魔搏斗了四年,身体开始康复。他希望在乡间寻找一个宁静的住所,于是,便去了法国。他在拉弗莱什安顿下来,并最终说服了耶稣会,让他使用这里的图书室。仅两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人性论》的大部分。他原指望这本书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反响,可它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休谟感到痛心万分、极其沮丧:“它是印刷机产下的一个死婴。”

虽然,书的销路不畅,但性情温和的休谟很快走出了失望的阴影。

后来,他改写此书,以简单的形式推出了两卷论文集,引起了轰动。湮没无闻的《人性论》哲学精神,已经广为人知。

两年后,休谟申请虚位以待的爱丁堡大学伦理学与精神哲学教授席位,奇怪的是,舆论和大多数教授都反对聘用他。哈奇森是一直与休谟保持通信联系的朋友,连他也反对休谟出任这个职位。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政厅最终选择了哈奇森而不是休谟。虽然,哈奇森拒绝了,休谟从此也再未担任过任何大学的教授席位。

休谟一连换了好几个工作,他给一位华而不实、反复无常的年轻侯爵当私人教师;担任辛克莱将军的秘书,并随军出征法国,结果败归。不过,他穿上了红色制服,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因为吃得比较好,他慢慢发胖了。一位访问者描述说,“除了愚钝以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而身材更像是地方官员,却不像是精细的哲学家。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休谟不多久便存够了一笔钱,开始专心写作了。

移居爱丁堡后,休谟被选为苏格兰律师协会图书馆管理员,他利用馆藏资料,撰写《英国史》。他试图在第一卷中保持政治中立,书稿出版后,社会反应冷淡;随着其他几卷的出版,社会反响也还是毁誉参半。不过,休谟已经学会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浮躁的批评了:置之不理。他的研究工作不仅最终赢得了经济上的回报,而且没出十年,《英国史》也变得闻名遐迩。

1763年,休谟被任命为驻巴黎大使馆的秘书。在法国,他很快便成了各个沙龙的座上宾,并得到伏尔泰和狄德罗的称赞。在伦敦,他的家成了沙龙,亚当·斯密和其他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经常光顾他家,一起高谈阔论,无话不说。朋友和熟人都认为他很聪明,很友好,从善如流,极有耐心;他也是这么看的,还说自己“是个宠辱不惊,自有城府的人”。

此间,他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痴情不改,竟在自己不久于人世之际,还写给她一篇简短的悼词,以对她所爱恋的王子逝世表示慰唁。

回国后,休谟打算闭门谢客,潜心写作;可计划又一次被打断,1767年,他应邀赴伦敦出任副国务卿。对他来说,这不是十分惬意的职位,但他同情北美殖民地:“原则上我是美国人。希望他们获得自治,不管这种结果是好是坏,只要他们认为是合理的,我们就任其自主。”直到1769年8月,休谟卸任,返回爱丁堡,在圣安德鲁斯广场盖了一座房子,富兰克林最早光临过此处。

休谟退休后,每年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英国史》更成为重印多次的畅销书,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他摊开两手,假装无奈地笑着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所以,无需再锦上添花了。

大约从1772年开始,休谟的健康逐步恶化,每况愈下,可他一直在关心和修改他最满意的那部著作《自然宗教对话录》。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致函出版商:“我记得有这样一位作者,他说,人生的一半过于短暂,不足以完成一部著作,而另一半同样不足以完成修改的任务。”

休谟去世前,亚当·斯密去看望他。休谟风趣地谈到自己即将到来的末日:

我来到Charon神(把死者用船渡过冥河送到阴间的神)的渡船边,想拖延上船的时间,可我既无未了的怨与仇,又无家庭的后顾之忧,所以我只好说:“好Charon,我一直在修订著作,请给我一点时间使我能看到公众对修订版的反应。”

谁料Charon却答道:“如果你看到了结果,你会又作改动的。你的这个借口就会永无休止。尊敬的朋友,还是请你上船吧!”

我说:“耐心一点,好Charon,我一直在努力使公众睁开他们的眼睛。如果我再多活几年,我就可以满意地看到某些流行的迷信体系垮台了。”

亚当·斯密惊愕不已也内疚无比,他只好悲伤地在休谟死后撰文纪念他。可休谟对上帝和死亡的公然蔑视使虔诚信徒们怒不可遏,斯密也遭到了严厉申斥。

1776年7月4日,休谟举行晚宴,与朋友们告别。宴会上一个客人感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与人之间积怨太深、对立太多了。休谟颇不以为然:

“我认为并非如你所说。”他语重心长,“你看,我以前写过可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有关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等等方面,但除了辉格党人、托利党人和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碰巧也就是这一天,美国的《独立宣言》在费城签署。休谟的传记作家说,在休谟告别人世的前几天,这个消息若能传到爱丁堡,他一定会欢欣鼓舞的。休谟却只能安之若素,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一想到不久于人世与想到他根本不存在都一样令人沮丧,但两者之间并无区别”。

弥留之际,博斯韦尔来了,他希望休谟能够坦白:内心深处渴望一种来世生活。休谟神态自若,保持着理智和尊严,他忠于自己以前的主张,只是说:

无论这样的念头一一能够再次见到他的朋友们——多么令人愉快,他都没有任何理由相信这种事情可能发生。1776年8月25日,休谟与世长辞。

休谟之所以不朽,诚然是因为他的哲学,但他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像史学家吉朋在某处说过的,因为休谟的食不厌精和脍不厌“巨”,他的时代又是历史上最有趣的时代——18世纪,他又曾寄居于那个时代最有趣的国家——革命前的法国,而又与法国最有趣的人卢梭来往;所以其生活之丰富,可想而知。

浪漫主义的年少时光

——卢梭(1712-1778)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名言出自《社会契约论》首卷,它不仅是理解卢梭生平的一把钥匙,也是弄清他对艺术、政治和社会巨大影响的不二法门。

同类推荐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思想家代表了他所在的时期的智慧最高水平,思想家的贡献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本书介绍了重要的思潮和思想家,为读者了解思想史提供了捷径。
  •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

    该书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主要回答三大问题:其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什么?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原理。其二,如何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反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构成了现代中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真实内涵。其三,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回应当代的现代性思潮?这凸显了全球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现代性的时代特征。
  •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原书四卷,明朝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内容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作者下笔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文字清新疏朗,哲思深入浅出。通览一册《小窗自纪》,满怀馨香四溢。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热门推荐
  • 田园小娇娘

    田园小娇娘

    一朝穿越,程曦变成了农家冲喜小新娘。破旧的茅草屋,据说能克死亲人的命硬相公,各种找茬的极品亲戚,吃了上顿没下顿。面对眼前的困境,程曦挽起袖子咬咬牙,她就不信她一现代上进青年还在这落后的古代农家混不下去。开酒楼,赚大钱,虐渣亲,再撩撩自家相公,势将自己的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修仙:神君,靠边站

    异界修仙:神君,靠边站

    有一种穿越叫做,转发这只锦鲤有一种修仙叫做,抱住原主大腿有一种机缘叫做,老乡你好再见……同为修仙文的女主,独她没有灵根。不是亲妈不疼,只是世间巧合如此(甩锅ing)她也许并不霸气,不嚣张,不强悍,而且佛系没有脾气,无论怎样拿捏,她都是不急不气。但当她积蓄起足够的实力——“折我羽毛者,挫骨扬灰!”“凡失去的,必重归来!”“辱我一尺,还你一丈!”——弱肉强食并不是绝对的生存法则,扮猪吃虎才能当上大王~本文无男主,但多元素
  • 初始原道

    初始原道

    神域:只有拥有最强的力量,才可以改变世界。佛界:十方妙因作善根,净心七缘化莲池。法界证果披弘誓,三途苦报尽空门。玉剑仙宗:宇宙之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而不殆,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故曰——道。天罡道界:三界本应道为首,时机一到,天下易主!问江山豪杰谁主沉浮,看今朝少年称霸天下。
  • 一不小心有了超能力

    一不小心有了超能力

    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意外获得控制水的超能力。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过上逍遥天地的快意人生。
  • 细雨不知眠

    细雨不知眠

    这本书记叙了第一次的悸动和成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的青春仍旧火热,而不是平淡如水。
  • 暖婚蚀骨:楚少,深爱请低调

    暖婚蚀骨:楚少,深爱请低调

    16岁那年,许言大言不惭地向所有人宣布,楚家大少从此以后归属于她,抢他就是和她过不去!她闹,他笑。然,所有情深戛然而止。他将她抵在门背上,温热的大掌落在她左胸以下的位置,冷声说道:“许言,她生病了。把这里摘了,给她。”25岁这年,她亲手策划他和别的女人的婚宴,看着他迎娶别的女人。心,揪着的疼。可转眼间,男人却将她带到民政局,高调示爱!许言红着脸,只想说:楚少,深爱请低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倾心:王妃要休夫

    帝倾心:王妃要休夫

    她天生嗜睡,孰料这一次一觉醒来,居然身处异世!最可恶的是,还是在青楼中!顶着人神共愤的小受脸蛋,她唤他小受,他勾魂夺魄一笑:“卿卿,我只做你的小受!”一张冷若寒霜,阴沉至极脸蛋的相公,酷酷地说:“你是本王的王妃,就要一辈子留在本王身边!”她潇洒地一笑,摆摆手说:“不好意思哈,我已经写好了休书,您收下就行!”洪涝泛滥,她抓住机遇,假死逃出生天。再遇,他不认识她,却还是忍不住将眼神追随在她的身上。而她,嚣张地挽住小受夫君的臂弯,倾城一笑说:“民女给王爷见礼!”三子夺嫡,偏偏招惹她牵扯其中,那好,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权谋帝位玩弄于股掌之间!
  •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3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3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这座二层小楼位于极阴之地,里面住着一个大舌头吊死鬼、一个男人头、一个没舌头的小鬼、一个狐狸精、一个画皮妖,还有一个神兽——貔貅,这些鬼和妖各自都有一段既纠结又爆笑的故事,请听马力术为您娓娓道来……
  • 泡泡的奇妙冒险·零

    泡泡的奇妙冒险·零

    泡泡的奇妙冒险,特别的经历总能帮助我们成长,多看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 一抹毒药

    一抹毒药

    “夜已眠,人未歇,相思牵肠,夜半见柔肠;天已凉,梦几回,多重素梦,一夜梦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