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6700000015

第15章 理性的时代(4)

洛克的作品充满理智,冷静无情,“理性几乎把一个人提高到与天使相等的地位,而当一个人抛开了理性时,他杂乱的心灵可以使他堕落得比野兽远为残暴”。洛克也拥有深厚长久的友谊,并因对孩子富有爱心而常给自己带来麻烦。

大多数人在获得学识的时候,却丢掉了常识——即人类共同复兴的常识。他们变得高傲、贵族式的孤独,认为他们的知识是珍贵的和容易挥发掉的香水,必须小心地珍藏,以免它漏掉或蒸发。但是洛克接纳所有的人进入他开放的思想天地。他邀请一切具有一对健康的鼻孔,能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的人,让大家分享他知识的芬芳,都从中受益。

动乱不居的时代令洛克反感,也令洛克无奈。

英国经过7年内战成为共和国时,洛克才17岁,他的父亲也曾参加国会军队与保皇军作战。11年后,英国恢复成为一个君主制国家。不久,信奉新教的英格兰对天主教国王不满,于是发动了一场标志着绝对专制政权在英国结束的“和平革命”,洛克在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与此同时,全欧洲陷入了一种宗教的紧张状态之中。“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留下了一个惨遭破坏的德国,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力量,由“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而他似乎还准备入侵新教国家荷兰。面对这一切,洛克却是一个主张宗教宽容的思想家,为理性的基督教模式辩护。

洛克就是这样积极地参与社会变革,也严肃地反思着这些变革的意义。时代的暴力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一方面需要避免极端狂热的激隋,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悲观的怀疑主义。他反对独裁、教条和对个人自由思想的压制,表现出一种理智平和的生活态度,最重要的是,他揭示了以道德作为自由的推动力。他还提出,知识应该植根于个体经验而不是教条或权威,政治权力不是基于权威而是基于同意,他的政治哲学被铭刻在了美国宪法之中,而他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了他自己写的墓志铭:

“约翰·洛克长眠于此。如果你好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答案就是:他是一个满足于谦虚的人,一个致力于寻求真理的训练有素的学者。对此,你们可以从其著作中得知,他的著作比之碑文上令人生疑的颂扬之词,将更为忠实地告诉你们有关他的一切。他的德行,即使有一些,既不足以说明他的声望,也不配作你们的典范。让他的罪恶随他一起埋葬吧!德行的范例,福音书中业已有了;罪恶的范例,仍以没有为好;必死的范例,所在皆是,你们可以从之汲取教益。

他生于1632年8月29日,死于1704年10月28日。这块本身亦将蚀灭的石碑即是证明。”

发明微积分的哲学家

——莱布尼茨(1646-1716)

莱布尼茨不仅是学者和社会活动家,还是职业外交家、矿业工程师和发明家;同时,他也是皇家历史学家和图书馆馆长;而作为一名柏拉图学派的门徒,他更是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以及训练有素的律师。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他极为充实又活跃的一生,难怪有人说他“太过忙碌”却终身未婚。

莱布尼茨1646年7月1日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莱比锡大学道德哲学教授。6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姐姐由母亲抚养。8岁时,他破译密码,阅读了一位寄宿生落在他家里的两本拉丁文著作,这位朋友便坚持要求莱布尼茨的家人答应,一定让这个孩子在他父亲的图书室里自由驰骋。于是,幼小的莱布尼茨接触到了几乎涉及所有领域的大量知识,掌握了拉丁文,获得了坚实的文化功底和明确的学术目标。他算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

15岁,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对培根、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著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17岁,他到耶拿大学选修法学,在听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课程后,又对自然科学和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此时,他发表了《单子论》,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20岁,他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论组合的艺术》。莱比锡大学以他过于年轻为由,拒绝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因此,他转到纽伦堡的阿尔特多夫大学,第二年便获法学博士学位。

莱布尼茨婉言谢绝了阿尔特多夫大学的教授席位,却因此认识了博因堡男爵。年轻的莱布尼茨给男爵留下了深刻且美好的印象,他接受选帝侯法律顾问助手的职位,离开了莱比锡,并终其一生为贵族和君主服务。

谁第一个发现了微积分?

牛顿于1664年就已经发现了这一方法,尽管他当时丝毫未加披露;1669年,牛顿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明了他的微分法;直到1704年,他才出版《新方法》。但是,莱布尼茨也独立地发现了它。

然而,关于优先权问题,他们各自的支持者之间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1673年,莱布尼茨访问伦敦时会见过英国皇家学会一位知道牛顿工作状况的秘书奥尔登堡。后来,牛顿的一些朋友便指出,莱布尼茨因此获悉了牛顿关于微积分方法的思想。而且,1676年6月,牛顿曾写信给莱布尼茨,说明他在数学上的一些成果。8月,莱布尼茨在奥尔登堡的回信中解释了他在微积分方面的研究。可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中都写道:“十年前,在我和一位最杰出的几何学家即莱布尼茨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经知道了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以及作切线等类似的方法,但我隐瞒了具体步骤……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回信说,他也发现了同样的方法。他诉述了它,与我的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措词和符号形式以外。”

很清楚,莱布尼茨不可能从牛顿书信的原文中获知微积分方法。

为了避免争论,牛顿把自己《光学》一书的出版一直推迟到胡克死后。

事情并没有完结。

1699年,一位瑞士数学家向英国皇家学会提出: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微积分。

1705年,作为答复,莱布尼茨写了一篇关于牛顿《光学》的匿名评论文章,指出牛顿曾采用莱布尼茨的微积分。1712年,英国皇家学会委派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搜集有关证据,该委员会最后裁决:

牛顿最早做出了这个发现,但对莱布尼茨是否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的问题却未作任何说明。1716年,莱布尼茨表示抗议:上面引用的牛顿的最初说明应该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莱布尼茨已于1675年10月发现了微积分;他在1684年10月的《教师学报》上发表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的奇妙类型的计算”,被认为是数学史上最早发表的微积分文献;1686年,他又进行了详细解释;1713年,他发表《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一文,总结了自己的创立思路。

其实,莱布尼茨和牛顿并蒂双辉,共同奠定了微积分学。牛顿的研究虽早于莱布尼茨,但莱布尼茨成果的发表则早于牛顿。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积分,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高于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在数学的严密性与系统性上为牛顿所不及。莱布尼茨认识到好的数学符号能节省思维劳动,运用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今天所使用的微分和积分概念也来自于他。

1687年11月到1690年6月期间,莱布尼茨在巴伐利亚、奥地利和意大利的长途旅行中,发生了一个触动其灵魂的小小奇遇。

莱布尼茨乘坐一艘小船在威尼斯附近航行,他是船上唯一的游客。

突然,小船遭遇到了暴风雨的袭击,船上的水手们都公然计划要把他抛下水,再偷抢他携带的物品。莱布尼茨假装不知道他们的计划,他轻轻拿出一串念珠假装祈祷,水手们以为他是天主教徒,便纷纷改变了原初的想法。

莱布尼茨却因此重新承担起他一生的使命之一:促进德国路德教派与天主教派相结合。

莱布尼茨毕生是一位路德教教徒,他却一直致力于追求德国天主教与新教教会之间的和谐。他认为,“真正的和本质的交流是慈善”,而为转移罗马与法国的战争,两教会更应该实现统一。

最初,他是在1669年受巴恩伯格的鼓励而认真开始这项事业的。他俩一致赞同基本的推动策略,莱布尼茨为此撰写了《天主教的证明》一书,表明两种教会的兼容性。不过,巴恩伯格于1672年逝世,计划中止。

1677年,维也纳的天主教教皇委派罗杰斯主教到汉诺威宫廷谋求弗里德里克公爵的帮助,请他在德国为这两教会的统一活动出一臂之力。1679年,获悉消息的莱布尼茨便向公爵解释了他的想法,身为天主教徒的公爵成了他新的赞助人。莱布尼茨乐观地以为,《天主教的证明》中的事业复兴起来了。公爵也同意到意大利旅行时与教皇英诺森十一世谈论此事。然而,1680年初,公爵在旅途中逝世,莱布尼茨又一次遭到挫折。

1683年,土耳其人向维也纳进军。面临穆斯林的威胁,罗杰斯在汉诺威召集天主教和新教神学家会议,以促进两教的联合事宜。莱布尼茨又为此撰写了《神学体系》一书,表达了对天主教的信仰与同情。1687年,他被任命为梵蒂冈图书馆馆长,莱布尼茨因天主教教会曾经犯过处罚伽利略的错误而拒绝了这一职位。

1690年,他试图从头再来,便与波索特主教恢复联系,与神学家佩利逊开始接触。莱布尼茨希望波索特主教能运用其影响说服国王路易十六恢复欧洲的和平,可波索特竟然宣称兰托大公会是正确的,新教徒则是异教徒。莱布尼茨的希望最终破灭,5年后,他彻底放弃了这项统一计划。

当莱布尼茨还在罗马时,他与中国数学所所长、耶稣会传教士克劳迪奥邂逅,于是,他的自负终于走到了不堪一击的一天。

当莱布尼茨读到中国《河图洛书》的拉丁文译本后,激动之下竟将自己微积分的书扔进了垃圾箱,大叹自己虽然了不起,却比不过中国人的脑筋。由此,他如痴如醉地研读有关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著作,甚至托朋友向康熙帝申请加入中国籍,然而自恃国势强盛的大清皇帝并不肯屈尊降贵地接纳这个化外之邦的“蛮夷”;他又亲自致信康熙帝,提议在北京创立一家科学院,也遭到了拒绝。

莱布尼茨以外交家的风范,发现了东西方的统一性之所在。无论莱布尼茨将“礼”与“第一原理”、“太极”与“终极实现”、“道”与“方法”一一对应的观点是否正确,他毕竟在那样一个封闭的时代率先认识到中西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新型的交流关系。

莱布尼茨的一生先后被五个欧洲王室所雇用:汉诺威、布伦瑞克、柏林、维也纳和圣彼得堡,他的许多时间也就花在四轮大马车的乘坐之中了。莱布尼茨还有四个重要的庇护人:博因堡男爵、弗里德里克公爵、奥古斯特公爵和路德维希公爵,为了取悦他们,他不得不陷入各式各样非学术研究的方案设计中。

有位公爵夫人说,莱布尼茨像个年轻人,“时髦而雅致的打扮,体味儿清香,善讲笑话,在知识分子中,这是非常罕见的”。不过,在进入暮年之后,过于华丽的服饰和过时的装扮则往往使他成为保守的笑料。

莱布尼茨固然有浓烈的虚荣心,但正是他那宽厚的仁爱情感和对人类的关怀推动了他全部的工作。他自己这样写道:“假如某项重要工作获得成功,我不在意它是完成在德国还是法国,因为我寻求的是人类之善。”

1716年11月4日,他在汉诺威逝世,终年70岁。

同类推荐
  •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本书分理解哲学、思辨人生、生活智慧、历史视野、文化反思、叩问信仰六辑,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近年来有关哲学与人生的随笔漫谈六十余篇、哲思断想百余篇。作者认为,哲学是智慧的大海,是安身立命之学。哲学无处不在,无处不可用,要让哲学走出书斋,走进人们心中。本书结合作者丰厚的人生阅历和观察思考,阐释困扰人们的哲学认知、人生智慧、历史文化、价值信仰等重大命题,让人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系统的哲学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勇敢迎接挑战。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 社会认识论导论

    社会认识论导论

    本书从社会认识的概念辨析入手,把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考察人类社会认识所经历的神话、史鉴、理知、实证等基本形式,梳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认识模式的十个基本点,分析社会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基本层次、多维向度和加速度进化过程,在多学科交叉的广博视野中建构了一个开放的“社会认识论”研究体系,为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领域,为探索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做了大胆尝试,成为我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
  •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原书四卷,明朝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内容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作者下笔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文字清新疏朗,哲思深入浅出。通览一册《小窗自纪》,满怀馨香四溢。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成为才情兼备的女子(套装共2册)

    成为才情兼备的女子(套装共2册)

    韩寒【ONE·一个】作者、豆瓣红人、畅销书作者慕容素衣作品,女性必读的修心治愈随笔集。热闹的人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一辈子很长,要和温暖有趣的人在一起才美好。最有意义的生活,不是虚度光阴,不是车马平生,是始终和有趣的人一起浪费人生。希望无论世界怎么变化,都能不阻挡你成为一个真正有趣的人。
  • 庶女不傲

    庶女不傲

    她好好的一个特种兵,死后穿越不算,还被人夺清白,被迫成了八岁孩子的“娘子”。她挣扎在生与死的边沿时,一身黑衣的他总会如期而至,她对他说:“我做你的解药吧,没有条件!”,却在他靠近时,一把拉下他的黑面纱,他竟然是前世的爱人,可他起身提剑指着她吼:“滚!”前世的恩怨,今生的痴缠,是缘还是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毒女:废材,撩一下

    重生毒女:废材,撩一下

    她用手大力揽过,小巧的嘴唇突袭而来,让人防不胜防。他瞪大了眼,看着近在咫尺的脸庞,手脚不知所措。一道清香飘过,仿佛化作千根香丝徘徊在两人之间。他伴着清香闭上眼睛,跟随着她所走到路全都再游走一遍。就在他要退出时,可她却紧紧抓着不放。最后一下的蜻蜓点水,性感的嘴唇上的疼痛感慢慢浮了上来。鲜红的液体争先恐后往外冒,玉笙用手点了下自己嘴唇上粘上的血迹,放在他的嘴唇上,“就算从敌人化成战友,别忘了。曾经是敌人,将来也是,永远不要轻敌。”过了一息,她又笑逐言开,脸上仿佛仙女勾勒出来一朵鲜花,随即展开,“谢谢你的蝎子,我会好好养着。还有,吻不怎么样,不嫌弃的话可以来找我练练。”
  • 孤岛惊魂:赦免

    孤岛惊魂:赦免

    密林中狂奔的追捕、挂满文身人皮的墙壁、将头部浸入水中的洗礼、写着“罪人”的房子……在末日教会“伊甸之门”发生的一切,震慑着每个希望镇的灵魂。在美国蒙大拿州希望镇,这里看似美丽平和,实际上却被狂热的教会“伊甸之门”统治。当地的猎人威尔,曾经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被“伊甸之门”救下。他被教会安排寻找玛丽·梅,却发现教会已经不再是当年救他的教会。他们将如何抉择,是选择抗争还是选择隐忍,这将影响希望镇每个灵魂的命运。一场艰辛绝望的、逃亡罪孽的旅途之后,希望镇将迎来末日的统治,还是平静的自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余生是你的

    余生是你的

    “想成为你的小太阳。”余生第一次见到沈目时就这样想,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遇到他之前,她就已经是他的小太阳了,只是,遇到他之后,他也成为了她的太阳。
  • 朱谨

    朱谨

    棣说:我们不会有那一天的,对吗?雨依说:我陪你去看看她好吗?朱谨说:雨依,既然你知道我心里一直有另一个人,为什么你不生气呢?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也离开了,你还是会记得我的,不是吗?
  • 破语者

    破语者

    一次火星之旅让彭萧尧卷入了一场意外,来自其他位面的老者传授了其破语魔法。依靠这个,彭萧尧解开了围绕着银河系的一个巨大的阴谋
  • 神道武逆

    神道武逆

    神体?双修?还是传说级天赋?这里有数不尽的神体之源,有霸气的武技和绚丽的法技。开局神装,舍我其谁。神道为何?唯有武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