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300000037

第37章 名辩之辩与逻辑学论证理论(3)

第一个“两”字原无,据沈有鼎增。“彼”是一对矛盾判断的争论。其结果“不两可”(“可”训正确),即不可能两个都正确。也不能“两不可”,即也不能两个都不正确。第一个“不”字既管“两可”,也管“两不可”。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都加以肯定,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都不加以肯定,违反排中律,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错误。我们不能不由衷佩服古代思想家们的智慧。

“矛盾之说”:

先秦除后期墨家外,韩非提出的“矛盾之说”也揭示了名辩学的辩说原则之一:“为名不可两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这则故事见于《韩非子·难一》及《难势》两篇。韩非子的评论是: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两个判断不可同时是真的,却可能同时都是假的。因而二者之间是反对关系。卖盾与矛的人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追问下,陷入了尴尬之中,“弗能应也”。因为这里面显然包含着如下的矛盾:

吾矛可以陷吾盾;

吾矛不可以陷吾盾;

这两个判断具有相同的关系项,且质相反,其关系是自相矛盾的。

韩非将人的思维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称为“矛盾之说”。

他的结论是: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这一结论所揭示的正是矛盾律的内容,互相否定的两个判断(或是矛盾关系或是反对关系)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若对二者都加以肯定,必将如卖盾与矛的人一样陷于自相矛盾之中。

五、辩胜(当)的标准

辩是关于一对矛盾判断的争论。辩必有胜者,无胜者就不能称之为辩。辩论双方谁胜呢?“当者,胜也”。所谓“当”就是论断符合客观实际。墨家认为立辞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墨家称为“表”、“仪”、“法”。

子墨子日:“言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辩不可得而明知也。”

立辞一定要规定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像在旋转的制陶模的轮子上立个表去测量日影的早晚一样,那是搞不清楚是非利害的区别的。

什么是立言之仪、立言之表呢?

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法,所若而然也。”表即法。乙依照甲而成。甲即为乙之法。铸硬币的模子也是法。使用同一个模子铸出的钱,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若而然也”。

墨家提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以“三表”作为判别是非、真假的标准或依据。第一,要以前人的经验为依据,“上本之于古圣王之事”。为了使所立之辞有根据,必须在历史记载中寻找前人(古圣王)的经验。其次,要根据当前人民大众的亲身经验,即根据“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判别立辞之是非、真假要看它实行后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要看在社会政治实践中的效用如何。

“三表”作为立辞之“法”是有局限性的。第二条有经验主义的倾向,第三条,墨子不可能了解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从根本上说不可能与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六、辩的客观基础与道德原则

《墨子·小取》在指出了辩的六个功用之后,紧接着写道:

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已,不求诸人。

人类思维的逻辑是以客观事物的逻辑为基础的。列宁早就指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没有主观思维的逻辑。而客观事物不是别的而是存在于我们思维之外的自然的一切。用《墨子·小取》的话就是“万物之然”。万物之然是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万物之然”不仅是指其呈现的自然状态,不仅有“其然”,还包括其“所以然”。万物之然有其一定的表现形式,其“所以然”又有其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对这些形式与规律,人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如实地反映到意识中来,然后才能获得关于外界的知识。“摹略”就是摹拟、摹写。“摹略”的过程就是抓住“万物之然”的本质、内部联系,加以抽象、概括,形成“名”的过程。可见,对万物之然的摹略过程,实则是对万物之然的反映过程。第一步,形成相关事物的“名”。“摹略万物之然”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加以摹写(反映)。这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主观思维的理性活动。“摹略万物之然”说明了名辩学说的唯物主义基础。

“论求群言之比”是在“摹略万物之然”的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之然(形式)、之所以然(规律)反映在思维中所形成的名、辞、说用语言文字表示出来,详加比较研究。这包括如何用语词准确地表达名(概念),如何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辞(判断),用正确的语句形式恰当地表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遵守的规则、规律是什么等。这些全是古代名辩学研究的内容。

“摹略万物之然”与“论求群言之比”二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后者,理论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成长、壮大。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归宿。有了“摹略万物之然”这个基础,人的思维再要前进,使思维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就不能不对思维本身的形式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正是在提出了“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这一名辩基础之后,紧接着提出了“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这些论断。

“以类取,以类予”讲的是在运用名、辞、说进行论辩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具体说来,运用譬、侔、援、推这些“说”的形式时,“举他物”进行“譬”式推论时,援引论敌的观点进行“援”式推论时,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进行“推”式推论时,必须遵循着“以类取,以类予”的原则,这样,才可以保证思维的顺利进行。

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自己所承认的,就不能非难别人承认;自己所不承认的,就不能要求别人承认。这可说是论辩中的道德原则。

论辩双方论争必须依据类同、类异原则,论争是对同类事物或论断而言:我承认其中之一,不反对别人承认同类的另一事物或论断。我不承认其中之一,也不能要求别人承认同类的另一事物或论断。如此,辩论双方自’己承认的论题,不能反对别人承认。这个论题不一定是同一个但必须是同类的。

同类推荐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舞思(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思(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舞思》分为四编:评论、论文、人物追思、文化观察与思考。前三编是以舞蹈为核心,第四编包括跨学科的文化思考,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舞蹈思想。文集中的论文、评论,是对“舞蹈生态学”方法论的运用与发展,文集中回忆的人物都是教导、帮助、感动过作者的已故恩师益友,文体接近于散文、随笔,却蕴涵着较多的舞蹈理念,记录了她(他)们在作者成长中的引领、启迪与促进作用。文化观察与思考是作者在舞蹈专业之外的社会实践所引发的对许多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其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居多。
  • 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理论史稿

    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是余秋雨先生的首部学术著作,也奠定了他在戏曲界的地位,为日后担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打下了基础。
热门推荐
  • 快穿小妖精美男不正经

    快穿小妖精美男不正经

    [哦呵呵呵呵呵,统爷第250位女儿签订中]方媚儿在被系统坑了无数次之后终于打问:“为毛我每次都不是人”[就你那样儿,投胎都不会成人的,宽心啦]宽心?她的悲惨生活就没好过——(一块砖)(一只笔)………………炸毛中
  • 帝凰双绝

    帝凰双绝

    重生前的北荒废物白苏苏,人人皆可践踏凌辱!再次苏醒,她是佣兵王者,携带凤凰真血重生归来,拥有超能召唤术,乃是天地间最尊贵的神女本神!他是一国摄政王,血腥残暴,遮手倾天,却独独追着一个废物要她负责!且看她如何一步步登上神坐,且看暴君如何驯化成忠犬!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道早已看穿一切

    天道早已看穿一切

    为了离开天道的位置,白南之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妙计!她决定下界收徒,教导出能取代自己位置的徒弟!为了让他们能成为天道,那么身为她的徒弟必须有绝佳的天赋以及无与伦比的大气运!他们将是新一代的天选之子!结果徒弟们一个两个都不喜欢搞事情怎么办?没办法了,身为天道的白南之只能自己撸起袖子,开始不停的给徒弟们搞点事情出来。徒弟们:师傅不要搞事了,让我们安静的修炼一会吧!我们要修炼时间!白南之:……绝世异火、极品法器、天阶功法你要不要?徒弟们:搞事!搞事!搞事!【这是一个关于已经站在世界顶端的天道,带着一群天选之子搞事情的故事!本文女主无情无义心狠手辣,有cp不谈恋爱,主要养徒弟。】
  • 三圣石

    三圣石

    一块天外飞石,一个宗门的灭绝。一场不期邂逅,一个家族的毁灭。一种意外身份,一场天下的角逐。一份情感眷恋,一位退隐的霸主
  • 蒋红妙

    蒋红妙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九天仙魔录

    九天仙魔录

    拔剑四顾,怆然泪下,星宇之间,无处踏足。爱恨边缘,又是怎样一份情怀?
  • 无人寄我相思泪

    无人寄我相思泪

    往后余生,空无一人,当相遇时,不知是谁的初心先动。在遇到他之前,她的世界一片荒芜,当她遇上之后,心中的黑暗一驱而散。可曾谁想,当有一天发现,他接近她另有目的,她失望难过地放手离开,却也无意中找到了她的身世,原来,她是……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