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300000036

第36章 名辩之辩与逻辑学论证理论(2)

审治乱、处利害、决嫌疑是辩的基本目的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三点是名辩思维的应用。小则处利害,决嫌疑;大则审治乱,治国安邦。从实践的角度看,后三者是辩的更重要的目的。明同异、明是非、察名实归根结底是为审治乱、处利害、决嫌疑服务的。至少在先秦名辩思想中,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辩”是用来为自己学派的政治理想作论证的。

四、辩的原则

中国古代名辩学对于“辩”即立辞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原则,实质上体现了人类的正确思维都必须遵守、不能违反的共同要求。这部分内容与传统逻辑中思维规律的内容是一致的,虽然由于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不同特点而有不同。

“异类不比”:

名辩学的重要的推论方法,如譬、侔、援、推等都是建立在事物的类同基础之上的,如果类不同,这些推论方法则失去了其辩说的基础与作用。《墨辩》中说:

异类不比,说在量。

木与夜孰长?智与粟孰多?爵、亲、行、贾四者孰贵?

不同类的事物不能进行比较,原因在于计量单位与衡量标准不同。

木头与夜晚哪个长?人的智慧与粟米哪个多?爵位、宗族、操行、价格四者谁“贵”?

衡量木的长短用长度单位,夜的长短用时间单位。人的智慧多少要看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粟,作为具体物质,计量其多少以升、斗、石等为单位。故木与夜、智与粟均为异类,不能比较,因其计量单位不同。此外,爵位的尊卑,宗族的亲疏,品德的高尚与卑劣,商品价格的高低,衡量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爵、亲、行、贾四者孰高孰低?

均属异类,岂可比较?区分异类是为了在推论过程中避免异类相推。“异类不比”确实是一条重要的论辩原则。

“通意后对”:

论辩过程中构成说辩的最基本思维单位是名。名有其含义及范围。如果论辩双方所使用的名,其含义不清,或一名有多个含义而不定,那么辩就会产生混乱,就不会有胜。因此,辩的过程中名的含义必须确定,并且要一以贯之。论辩双方要在共同的含义上使用某个名,如果一方不明了另一方使用的名的确切含义,则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通意后对。”

通意后对,说在不知其谁谓也。

子知鲥乎?应之日:要凡何谓也?彼日:戮施,则知之。若不问飘何谓,径应以弗知,则过。

弄明对方所用名的含义,然后再给以相应的回答。原因是:否则不知道对方的名称谓的是什么(当然就无法正确回答)。

对方问,你知道羁吗?听者反问:羁是什么意思?对方回答,羁施。那就知道了。如果不问羁的含义是什么,就径直回答说不知道,那是错误的。

鹭,羁之古字。曹植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羁,马络头。驭马的设施。“通意后对”的原则强调回答别人问题,即与他人交流思想(包括论争)过程中,首要的一项要求就是明确“名”的含义,或说“正名”。名的含义是清楚的、确切的,双方认同,这是交流的必要条件。思维实际中,同一语词表达不同含义的现象所在多有,不明确名的含义,势必产生混乱以至纠缠不清。

“唯乎其彼此”:

与“通意后对”相联系的“唯乎其彼此”的正名原则,前面已做过介绍。其实,“唯乎其彼此”也是论辩的原则。不但我们所用的名要“唯乎其彼此”,彼名专指彼实,此名专指此实。我们给出的每一个辞也必须“唯乎其彼此”。语句所表达的内容绝不能有歧义。此原则运用于论辩之中,就是始终保持论题的同一。

由以上介绍的“异类不比”、“通意后对”、“唯乎其彼此”的原则,共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在论辩过程中保持名、辞的同一。一个名具有什么含义就应当具有什么含义,一个辞表达什么思想就是表达什么思想,以及论辩中必须遵循同一个辞展开,等等,无不与传统逻辑思维规律中的同一律相同。

“不俱当,必或不当”:

在介绍辩的实质时我们引用了以下经文:

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

这条经文定义“辩是争彼”。而彼是一对矛盾判断。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具有的性质是“不俱当,必或不当”。

也就是用必然判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的,一定有一个是假的。辩的定义传达的信息恰恰是传统逻辑中的矛盾律思想。当然这里并没有指出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样具有“不俱当,必或不当”的性质。这与传统逻辑矛盾律适用范围既包括矛盾关系的判断,又包括反对关系的判断还是有差别的。但从下一条经文中,我们会看到,《墨辩》不仅指出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而且还指出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恰恰是传统逻辑排中律的内容。

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

所谓,非同也,则异也。同则或谓之狗,其或谓之犬也。异则或谓之牛,其或谓之马也。俱无胜,是不辩也。

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说“辩”不会有胜利者,一定不符合实际。原因在于辩是“争彼”,一定有判断符合事实的胜利者。

对客观对象加以反映,甲、乙二人有可能出现不是相同就是相异的情况。相同的情况如:甲说这个动物是狗,乙说这个动物是犬。结果狗与犬是“二名一实”的重同。

二人都正确,当然无胜者。相异的情况如:甲说那个动物是牛,乙说那个动物是马。但有可能那个动物既非牛也非马。如此,甲、乙二人的判断都不当,二个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当然也无胜者。二人相争却无胜的情况,是由于二人的判断不构成“辩”。因为所谓辩,一定是针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肯定与否定具有同一属性的判断,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判断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

这条经文是对《墨子·经上》“辩,争彼也”那条经文的补充。或说《墨子·经上》的那条经文是从正面对“辩”的特点的阐述与规定。《墨子·经下》“谓辩无胜”这条经文就是从反面对“辩,争彼也”的继续阐述与明确。它从同、异两个方面说明具有何种关系的判断(或同为真或同为假)是无法区别出胜者的。当且仅当只有一个判断是“当”的时候,才有胜者。两个判断都“当”与两个判断都“不当”,用“辩,争彼也”来衡量都不是“辩”,都不符合“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当者胜也”的规定。如此看来,《墨子·经上》与《墨子·经下》两条经文互为补充,告诉我们这样一条辩说原则:对于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之间才具有这样的性质:二者不同真,必有—假(“不俱当,必或不当”);二者不同假,必有一真(“俱无胜,是不辩也”)。前半句是矛盾律的内容,后半旬是排中律的内容。这两个辩说原则,在《墨子·经说下》中有很精彩的中国式的表述。

彼,不两可两不可也。

同类推荐
  • 雕塑:雕塑艺术源流

    雕塑:雕塑艺术源流

    人类最早的陶器塑造,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产物。它是伴随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需要,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出现的。我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 难忘的记忆:国家京剧院艺术家口述史

    难忘的记忆:国家京剧院艺术家口述史

    本书收录了国家京剧院75岁以上的10位代表性艺术家的口述回忆:包括张春华(92岁)、吕瑞明(91岁)、江新蓉(89岁)、李世济(83岁)、杜近芳(83岁)、张建民(82岁)、刘秀荣(81岁)、张春孝(81岁)、邹忆青(78岁),涵盖表演、编剧、导演、音乐创作各个方面。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娓娓诉说着前辈们传奇的从艺经历,梳理着国家京剧院六十余年的荣光历史,总结着行内最实用的戏曲理论。
  •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专著,详细介绍了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对美术艺术基本概念和阐释和对美术起源的探究;系统地介绍了美术的构图和色彩知识及其创作技法;对美术传播、鉴赏及美术运用的研究。对美术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对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及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职责进行阐述与研究;对美术教学设计、评价与美术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文字简练、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材料。
热门推荐
  • 悬剑之路

    悬剑之路

    这是一座因“源灵”诞生而被拯救的大陆。这是一个科技与异能共同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有被称为“王”的存在。“王”们,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一个个传奇故事。这些传奇,始于平凡。
  • 太子爷,拍戏,了解一下

    太子爷,拍戏,了解一下

    她跪在王城千阶之下,狂风暴雨掩盖她痛苦的哭号;她匍匐在巨大的神像前,以刃剜心,以血相祭;她跋涉在千里洛水中,日夜不停,寻找那块传说中能够救世之物;洪水猛兽,干旱虫灾,饿殍遍野,展现出国之将亡的种种迹象;世间的神都会死去,这一场腥风血雨里,三千洛水,于暗世的烈火着燃烧成烬;如海爱恨,被她亲手以鲜血刻上苍白的命轨;红莲开,红莲落;当那苍白的命轨重新刻满了梵文;所执着的,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 农门喜事多

    农门喜事多

    一朝魂穿,三甲医院女医生郑月季沦为爹妈双亡苦菜花,家中前有狼后有虎,村里奇葩极品不要太多。啥?给给一个糟老头子做填房?赶快打包逃走才是正经!岂料,逃婚路途上,居然碰着十里八村人人惧怕的“猿人”,这可怎么是好……
  • Returning Home

    Returning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佐助的二次元之旅

    佐助的二次元之旅

    一个关于拥有一位资深宅男记忆的佐助在二次元世界里搞事情的故事。(死神——fgo——妖精的尾巴等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谈谈情说说爱

    谈谈情说说爱

    婚姻之路走的异常之坎坷,所幸最后结局是美好的他说:“爱你永生永世,永生永世在我心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故事会(2015年8月下)

    故事会(2015年8月下)

    《故事会》所说的故事,不仅高雅、高尚,而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并能始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尤为关键的是,其绝大多数故事,基本上都相当准确地切合着社会审美心理中三个最为关键的部位,即情感性、幽默性、传奇性。因此,尽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资讯时代,或各种各样文化快餐层出不穷的娱乐时代,其所提供的故事仍能从一片喧嚣的声浪中脱颖而出。其二是由《故事会》编辑部所营造的“《故事会》编辑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