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2800000019

第19章 附录(4)

那次还到莘庄方增先先生的画室夜访,但是没有找到合影。

小丁是漫画家,但不是个激烈的人,而是很和缓的,外圆内方,嫉恶如仇。

说话慢悠悠的,斯斯文文。他一直还在做《读书》杂志的美编,当然,他是手工作业,而现在书报刊都已经电脑编排了。

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我写黄苗子的长文时,选配了一幅我与黄苗子、丁聪的合影,小丁坐的离我们不近,编辑说把这个老头儿裁下去吧!我说千万别,你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老头儿,他可大名鼎鼎,是丁聪!不比黄苗子差。

王乃壮是王福厂的后人,他家里挂着王福厂的对联,我以为是家传,他说是刚从市场买来的。他有一手反书绝活,表演感很好。

他的画有两类,一是佛像,一是黄宾虹风格的山水。老先生说买画的大多是贪官,哈哈。

他说教女学生就是看画册,大量买画册。其实,有机会的话,多参观画展,看看原作,也许会更好。

汤文选汤文选不善言辞,而他的公子汤立则完全相反。

老先生手抖得厉害,这对于画家来说是很痛苦的,好在汤老是画中国画大写意,若是工笔画家,会是灾难性的。

我与汤老的对话,整理了出来,但是没发表。这样的未发表的访谈录,我有十来位,包括杨晓阳、姚奠中、石谷风、黄格胜、王涛、李刚田等等。

韩愈说“内不足者,急于人知”,我素来喜欢考虑长远,从不急于炒短线,所以,压了不少文稿在手头。汤老先生等不及便驾鹤西归了,我重读对话,觉得这些文字,什么时候发表出来,都是美术专业重要参考资料。

去南京艺术学院拜访书斋里的安静的老先生,波澜不惊。作学问的就要能安静,我很尊敬书斋里的学者,同时很厌烦各种场面上的学者。

书斋与讲堂里的学者,是最让人尊敬的学者。

黄永玉是个传奇人物,这一半要归功于他自己写的书与文章,一半便要归功于口碑。中国的画家若论写作,黄永玉数第一。在我看来,甚至在作家圈里,比黄永玉会写的如今也不多。

老先生很江湖,手里把着一个烟斗,一副老大的派头。三教九流他都交,因此他的万荷堂盛大聚会,总是让外人搞不懂是什么性质的活动。

他请我看他的画作,由两个壮实后生抬着一大卷画逐一打开,都是用超大规格的宣纸画的,色彩鲜亮。老先生喜欢讲掌故,说当年在上海他去一位前辈(庞薰琴或是颜文棵)的家看画,可能是他提出想观摩的要求的,结果到了看画的时候,前辈一幅一幅地展示,每幅必须得看够半小时!搞得他脑袋都大了。因此他对我说,你想看就看,不想看了就明说,别受罪。

有一幅画的是几个女人体与荷花,人体动感极强,他告诉我一位女士看了说感觉像是马一样。画还没有题字,我开了句玩笑:“黄老,这幅画我替您取个题目——《八骏图》。”老先生哈哈大笑,连声叫好。后来此画展览发表了,题目是《无穷动》。

他喜欢养狗,而且那种大块头的,极其凶猛。他陪我去看爱犬,拿上了皮鞭,我问他还要用鞭子么,老先生很务实地回答:“不拿鞭子不成。”方成是漫画家,而且是在大报干久了的人,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潇洒与自信。在我认识的人民日报社的很多老前辈身上,都有这种气质或风度。

人是社会化动物,人与人的交往很复杂、很微妙。我注意到,新结识的人,由什么人从中介绍或联系,对于两人的彼此态度与关系有着很大影响。我与方成先生的一面之雅,或许是因为中人的缘故,感觉很平淡,几乎成了一种应酬。因为聚餐的地点选择是方成先生住所附近,而他老先生吃完饭说自己中午得休息,于是就先退席了。这种场面我很少碰上,尽管有一些高龄前辈有时确实午间必须休息,可是总会有代表如儿女家人学生助手留下来。

其实我们本该有不少共同话题的,这倒并非我高攀,而是从职业到专业,我们都属于两栖,既属于美术界又属于新闻出版界。但是从此再无联系,这可能就是缘分。

袁运甫先生的大画册出版、中国美术馆大展举办前,我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为他做了一个超大专题,几十个全彩版面。无条件的。

我调离杂志时,袁老打抱不平,给当时我上级单位负责的官员电话抗议,事后那人以为是我动员老先生游说的,其实,一位创办刊物的博士主编无故被调离,代之以外行,在当今社会风气下意味着什么,旁观者不难得出结论。以袁运甫的阅历与经验,当然更是一眼就看明白了内情真相。

事后一年,有一次我上门去拜访,袁先生与太太热情接待,与我聊了很多美术界、出版界的掌故,涉及吴冠中、杨振宁、黄永玉、董秀玉,可惜没有录音笔录,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点,连饭都没有吃,只吃了几块点心。

他的大画册是请留美的著名设计师王敏设计的,其实他太太原是人民出版的美术编辑,所以眼光标准就非常高,那部画册设计得很大气。王敏先生曾在我主编《中国书画》时给我捧场支持担任设计指导,后来请我写了一篇关于他的设计风格的评论,说是《中国美术馆》刊用,我交卷了,可是没有了下文。在我所写美术评论文章里,这是唯一一篇关于平面设计的,也是唯一一篇应约而写却未见出版发表的。

刘旦宅是上海画家,而且是从温州到上海的画家。我两次在上海见他,在他两处房子,他情绪激动,每次都花了一半时间在批评吴冠中,而且都有报纸作证据,表示出不妥协的态度。

上海当今书法似乎要比国画地位与成就要高,而在画坛,程十发之后,大概就要数刘旦宅资格老了。

我在《大师谈艺录》中发了刘旦宅的访谈,没有给他寄样书,因为我既没他的电话,也无他的邮寄地址,这些信息因为有员工记着,我从来都是只要有人能代劳就决不自扰,对什么电话地址从来没当回事,后来手下的离开了,我也没有要这些东西。

我应杨明义先生邀请到苏州,一个下午他说要去吴数木家,我惊诧:我还以为吴老先生早过世了呢!于是一同去。见面我告诉老先生,他的书我读过至少四本,其中包括一本外文出版社出的英文版中国画画法、一本中国画家辞典。老先生高兴了,跟我说个不停。杨明义先生很开心地说,连他都不知道吴老出过四本书。

吴老家是旧宅,私宅而被苏州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残粒园在“文革”中也曾受冲击,据说吴老手持宪法在大门口据理力争。虽然这种书呆子作风徒增笑柄,可是他的寸步不让的精神确实产生了效力,因为最终他保住了祖产,虽然只剩下了内宅,但是毕竟聊胜于无。他的老房子,墙上贴的花纸是他自己亲手画的!房子采光不好,但是古色古香。

在房间里坐着聊了一个多小时,我问能否参观一下残粒园,老先生说当然可以,他笑着站起来领我出门,穿过一个天井小院,就到了园林,一山一亭,一池,老先生说原先还要大,全被占去了。现在仅存的这部分园林,对于都市人来说,也已经太奢侈,老先生说好久没有进来了。近在咫尺而足不出户,可见老人平常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并不大好。

现在,吴老先生真的去世了。一位风度霭然的苏州世家老画师。

熊任望熊先生在保定,因为我也在河北大学兼任教授,所以常去他的家聊天。

他一个人住,告诉我可以晚一些去,十一二点都没关系,房子很破旧。

熊老在苏州也有房子,最近一次去苏州,提前给老先生打了电话,约了一个下午去拜访他,可是到了时间却被别的事情拖住了,只能在晚上补一个电话表示遗憾。因为老人与老同学组成了新的家庭,所以我没再问,夜里是否还可以上门拜访。

2010年我听说他又患了癌症,曾上门慰问,并写了一四千字长文介绍,在此不再多说。我们没有单独合过照。

高莽与高莽先生的相识,起缘于刘自立先生请他为我编的杂志开设一个专栏,题目是《俄罗斯画家的墓地》。这是我出的题,因为他出过一本俄罗斯文艺名人墓地的书,图文并茂,我当时办艺术刊物,觉得如果他能专门就俄罗斯的名画家之墓地写一个专栏,该是很精彩的。后来证明我的判断非常正确。

因为配图需要用他收藏的多本俄罗斯旧画册,我登门去取。聊天时,我犯了一个很多人都犯过的错误。高莽先生以俄罗斯与苏联文学作品翻译享有盛名,话题自然也就会围绕着俄苏文学大师而展开,我说起帕斯捷尔纳克有一本回忆录《人与事》特别深刻,他说此书就是他译的,我说我读过,记得很清楚译者是乌兰汗,不知道高莽先生也译过一本——老先生笑着说:“乌兰汗就是我的笔名。”哈哈,我杯具了。

他用来配图的画册有十几种,大都是五十年代他去苏联买来的,他一一标明了作者与画作的名称。我交给美编设计版面时,美编为难了,因为画册上全是俄文,根本看不明白。好在我在大学时选修过俄文,尽管忘得差不多了,还能猜着认便只好亲自一一核对原文与译文,最后总算是对付着没出错。

高莽先生以翻译名世,散文写作与绘画是他的副业。他画文学家很多,名气也大,由于他自己的工作与就在文学界,所以近水楼台,得以与巴金、茅盾等前辈接近,他为这些现当代作家所画的肖像,有十几幅都捐给了现代文学馆,尤其难得的是,他捐的这些肖像都有所画的作家的亲笔题字。

他的很多人物肖像都是在会议、座谈等场合作的速写,高莽开会时抓紧画速写的名声在外。最近在《萧乾全集》的首发式上,我见到他在座位上画个不停,至少为两位在场的人作了速写像。散会后我送老先生回家,路上聊起来,我对他的勤于作画表示钦佩,他却苦不堪言地说是人家非要他画,他身体不好,室内光线又不好。他家的斋号是“老虎洞”,因为他和夫人都属虎。这也是我所见过的最直白的画室书房斋号。

我于此事悟到,世上的人与事,真正的实情与外人所见所闻有时是满拧的,不惟不可听信传言,连自己亲眼所见也未可全信以为真。只有当事人自己的说法才是最值得重视的。

周韶华周韶华是个有大气象的艺术家,也是有男子汉风度的文化人。

我在北京与周韶华老先生见面,是在一处他借住的房子。他说他每次来北京都住在一家特殊的宾馆。

老先生很活跃,很有活力,绝对不像他那个年龄段的人。在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感到他是一位很平和、坦荡的老人,几乎没有当官的架子,而事实上他是解放前参军、长年担任省一级文联正厅级领导的地方文化官。

在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他的探索与思考,而在七十岁以后仍然有探索思考能力的人,自然也就会厌恶官场中的虚伪与腔调。

后来他到北京炎黄艺术馆办展,请我出席开幕式与座谈会——我很少参加这类活动,哪怕是名气再大、地位再高的,我也往往抽不出时间到场,印象中还参加过吴冠中在和平艺苑的画展,但是出面邀请我的却与吴冠中无关,而我完全是出于给邀请者情面的考虑才去的。但是周韶华的画展我到场了,而且发了言。

我喜欢一个人自己参观画展,当然,或者是由办展者陪同讲解更好。

林凡林凡先生到我的办公室来访,其时2003年“非典”刚刚结束。过后我到他的永久住处(他的名片上这样写的)回访,并做了长谈。结束后,他很热情地请我从昌平开车进到皇城根,吃所谓谭家菜。那顿饭很贵——我说很贵的时候,就真的很贵。

在我离开自己创办并主编的《中国书画》杂志后,有一次他从深圳给我打来电话,挂电话时说了一句:“曹鹏,你这个人真可爱!”事后他告诉我,办了一本工笔画杂志,本来打算请我主编的。哈哈,真要感谢林凡先生厚爱!他热心于艺术家的群众组织工作,最终还是申请得到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工笔画学会。不过,中国事情,彼一时也,此一时也,进入二十一世纪,很多牌子都已经被搞滥掉了,现在连最高级别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都被吴冠中骂得狗屁不如,再来成立什么书画协会、学会,已经很难有什么作为,最多也就是混点小名小利或者安排几个人的编制而已,而这,我深知是林凡先生早已超越了的境界。

我在云南期间,收到林先生寄来的中国工笔画学会的大型展览画集两巨册,他一直在努力争取创办的工笔画学会,终于获得批准了。

杭州是我经常要去的城市,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国画专业老师中,有不少是我素所看重的艺术家。童先生是其中一位。

我的印象里,童先生很有自知之明,是个有尊严的学者,风度儒雅。我看过他写的两本书,一本是中国画的构图,一本是中国画教程,很扎实。我想,与这位学者、画家该是有不少可以交流的话题的。

但是不知怎么搞的,就再也没有与童先生见过面了。

我最熟悉的画家也最尊重的画家之一便是许鸿宾。这当然有同乡的因素。在保定这个古城,许鸿宾是最出名的画家。

第一次去拜访许先生,虽然老先生有些紧张与不知所措——出身于乡下往往会在与人打交道时如此表现,但是谈得很投机。许夫人在一旁听着,虽然不搭话,但是很认真。看得出来,这个家里真正作主的是老太太。果然,在我告辞时,老太太发话了,这儿有张老许的画,送给你去挂吧。

于是我就捧着这张画回到了父母家。虽然少小时淘气,但是长大后我却是标准的孝子,母亲在老年大学学画多年,极喜欢许鸿宾的画,于是我就把这张还没看几眼的画奉给了母亲。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为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1955年完成的作品,刻画了美国历史上八位勇敢的参议员的形象,讲述了他们在面对党内同事和选民压力时,依然勇敢坚守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的事迹。
  •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精选了卓别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出轨:娃哈哈与达能的中国式离婚

    出轨:娃哈哈与达能的中国式离婚

    娃哈哈与达能合资11年来,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这起合资事件一度被外界评价为达能跨国并购案的得意之作。然而2007年初,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却引爆了合资双方的商标所有权之争。随后,娃哈哈与达能展开眼花缭乱的攻防战,使得这桩貌似美满的“跨国婚姻”彻底破裂。在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她是毒医世家家主,穿成丑女废物。丑女?脱胎换骨,让无数英雄尽折腰。脸疼吗?本姑娘想打就打,没有理由!他傲视天下,冷血无情,可只对她情有独钟:“这个女人我罩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吾是人间逍遥客

    吾是人间逍遥客

    待风起时以流云下酒,吾之所愿,唯有逍遥。这是一个英杰辈出的年代。逍遥自在段扶风,不近女色。少年意气程翎,凌厉而张扬。孤冷淡漠厉沧海,身怀家恨。温润如玉白卿文,谋计无双。且看这四人在江湖上有着怎样的传奇。谁都不知魔头林漉之是因何入魔。我本想舍生取义,可舍了生,也没取到义。我本想天下人都负我,但只要你不负我,我就不负天下。而叛出寂定寺的拥裘僧又有着怎样的本心。这世上没有谁可以定义坏人到底是怎样一个标准。万物皆虚妄。有主业,无法保证不断更,但保证不会弃坑。
  • 嫡后重生十三岁

    嫡后重生十三岁

    重生十三岁,那时,她还不是中宫皇后,他还没有从天而降。带着前世的仇恨,她誓言要把今生过好,不错过每个良人,不放过一个恶人。
  • 大山深处的爱恋

    大山深处的爱恋

    腊月,江伟光在家乡石羊沟建成了一座新房子,娶了一个小女人。房子落成那天,他在院门前摆了28门礼炮,放出的纸花像雪花那样飞舞。礼炮是城里租来的,黄铜镀身,威风凛凛的跟总统就职差不多。江伟光走来走去的也像个总统。他大手一挥,说,放!礼炮就响了,28下,咚——咚——咚——,把山谷里的麻鸦雀和红嘴叫天子都吓飞了。人们却是高兴着。因为这铺排和场面,过去人家只是在传说里听过,现在就发生在眼皮子底下了。当然,江伟光让村子里的父老乡亲们开眼界的远不止这些。他让跟他在呼和浩特做建筑业发财回来的那些村子里的男人们都穿上军乐队的礼服。
  • 三代人的爱情故事

    三代人的爱情故事

    讲述昨天今天明天三代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爱情观,不同的生活观,剧情丰富人物生动,三代农村人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走来的,人的变化性格情绪的变化
  •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无罪的真凶

    无罪的真凶

    一个小小的资料管理员卷入连环杀人大案。谜中谜,案中案,连老刑侦都束手无策,他有什么手段能对抗黑暗中的真凶?
  •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宠妻成瘾:韩少别傲娇

    宠妻成瘾:韩少别傲娇

    五年前,她说:“子墨,我发誓,无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我都会坚定不移的站在你身边,一步都不会离去。”终究,她还是食言了……五年后,他说:“苏柠檬,我恨你,恨不得撕碎了你,从今以后,你要偿还我所有的一切。”爱到深处就是恨,山盟海誓,亲口誓言,那不过是一个笑话。五年的时光,让彼此都伤痕累累,再次相遇,是缘还是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