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200000014

第14章 宗教(3)

世间有两种方式可以使人获得内心的富足和安宁:得到想要的,或满足于已得到的。前面所说的坚持自己与服从于神,就是在宗教意义上得到想要的或者满足于已得到的。宗教可以说永远处在这两端之间的某个点上。很自然,人都会首先尝试第一种方式,它无疑也是宗教崇拜产生的早期动机。人渴望得到食物、长久的寿命、打败敌人,他试图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得到神的支持,并且时刻都能清醒地认识到作出妥协的必要。他供奉祭品、恪守教规、按照他所信之神所规定的方式行事。而获得神之恩惠的条件越来越苛刻,但是得到的恩惠却越来越不明显,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宗教体验。由此就产生了哲学家口中的“恶”的问题。《约伯记》中记载了基督教对“恶”这个问题的经典表达,说约伯“完美正直,敬畏上帝,从不作恶”,虽然如此,他的生活却祸事连连。那么约伯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呢?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完全服从上帝的意愿。“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果然到最后,“耶和华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毫无疑问,如果一种宗教是完全的自我牺牲,那它就不能被称为宗教了。一个人如果不能通过崇拜神得到神的眷顾,他就不会有崇拜神的动机。

宗教演化的趋势是,一个人将在宗教所规定的生活模式中学着寻找新的、更高层次的好处,来代替他祈神的初衷,即那种肉体的抑或世俗的幸福。在这一新的趋势下,宗教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会具有教化作用。宗教教给人的,并不是如何满足其天生的和世俗的欲求,而是如何看轻这些欲求以专注于其他事物。正是这种在宗教中提出欲求和服从于神的结合,使敬畏成了宗教的典型情感。神是一个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也是提升其目标的伦理道德准则。

自我牺牲的宗教

在所有的宗教中,最接近完全的自我牺牲的是印度的哲学宗教,或者叫密宗。这一宗教的种种变种都反映了对生活的一种基本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不会有任何回报的,人类毫无希望实现自己的欲望。但这不是说印度人就陷入绝望了;他们与西方宗教信仰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希望能在神的帮助下,或者是能在遥远的未来,实现个人幸福或其所谓的“文明”,而在前者看来,人的所有努力全然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的。不可避免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失败,只是意味着采用了错误的衡量标准。从《奥义书》的教义可以看出,即便是单独的个体,也只是一种因怀有欲望而得以永存的幻象。

当人心中的

所有激情都褪去,

凡俗之人得以不朽

婆罗门的祈祷得以实现

在婆罗门教,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统一体之中,个体得以真正的存在,并获得拯救。

当我们开始考量佛教的时候,我之前说过的,“将‘神’这一观念看作是宗教的产物,而不是作为宗教的根源”,变得尤其重要。因为实际上佛教是一种没有神的宗教,这看上去似乎很矛盾。毋庸置疑的是,佛陀本人像孔子一样,也是宗教崇拜的一个对象。每一个宗教的创立者都会被他的追随者们奉若神明,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但佛陀并没有把自己神化,他甚至教导人们将灵魂本身也看作短暂而虚空的体验。受苦受难才是普遍的生存法则,活着即是对欲望的惩罚,是因果报应带来的重生,这里的因果报应即是前世所做的一切换来此生的奖赏或惩罚。生死轮回乃命中注定,因为生命始终会为自己的再生和继续存在创造条件。得救并非是指成功地存在下去,也不是实现实际的欲望,而是意味着通过征服欲望而逃出生死轮回。在这样一种宗教中,不存在神,因为人并不需要什么神秘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愿望。但佛教依然是宗教,因为它把人从遭遇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从任何其他的角度来看,涅槃可能就等同于灭亡;但当人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助,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之后,涅槃则意味着救赎。它是一种生活哲学,是一种人与周围的世界达成的协议,通过这样的协议,他获得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大恩惠。

一个人要想理解宗教文学的范围之广阔,仅仅掌握宗教的一般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呈现出的形态略知一二,尤其重要的是,要知道它与科学、艺术及诗歌的联系。

宗教与科学

看到科学两个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建立在事实或严密逻辑推理基础之上的知识。一个人要把宗教解释为科学,或者说解释为人的推理和认知能力的成果,要费多少周折?在当下,这个问题里的困惑恐怕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多。对宗教日渐增多的质疑,以及科学对过去宗教所维护的信仰的反驳,导致各式人等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试图通过纯粹的“信仰”,或凭借主观想象出的价值观念来保住这些信念。

自14世纪天主教正统占据支配地位以来,就一直有这么一种趋势:要把一个一个的基督教教义,比如约拿与鲸鱼的故事,《创世记》中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记述,甚至还有《新约》中的那些神迹,都看作是虚构出来的,将其价值理解为象征、传统、诗歌,或者把它们当作一个信仰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且评判这个信仰体系的依据不是历史事实,而是看它在安慰信徒或者使其获得新生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回想一下,促使宗教产生的最原始的人类需求是什么?如果一种宗教满足了这一需求,显然在这种宗教中一定含有真理的核心。人试图通过宗教与事物的本真建立起对自己有益的联系,他试着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更深层的真相,以此救赎自己的灵魂。如果他误入歧途,没有抓住真相,那么他的所有作为就建立在了谬误之上,注定要承受失败的厄运。如果自然并没有任何威力,或者人类的恳切请求于它根本没有影响,那么,崇拜这些自然力量就是荒唐的。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确保正义之胜利,基督徒的希望就会沦为幻象,而他祈祷和做礼拜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简言之,每一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是完全相信某个事物就是真理,而如果这个事物并不是真理,那么这个宗教就会受到怀疑。

然而,尽管每一种宗教都有一个科学的内核,这内核却只是它一个很小的部分。首先,宗教与科学不同的地方是,它故意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看待事物的观点。这个观点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宗教对宇宙万物感兴趣,只是因为它们对人类命运的巨大影响。故而宗教最终并非通对事实的判断,而是通过情绪来表达自身,比如希望、恐惧、信任、绝望、敬畏、爱、感激或征服自身。宗教表达情绪的对象是宇宙本身,或者是某种神秘的能够代表宇宙的东西,然后宗教解释这个对象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而信众的注意则赋予它们丰富的意义。因此,很多宗教文本,比如《诗篇》和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本质上都是宗教情感的表达,它对神的描述,使用的是表现出信徒本人的情感和态度的词语,而非冷冰冰的科学公式。

宗教中第二个非科学的因素来源于人类的想象力和社会传统。宗教与理论不同,在于有了信仰之后才有宗教,而不是先有宗教后有信仰。只有当一个人相信了关于宇宙力量的某种解释,并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基础时,宗教才是有效的,才开始发挥作用。拿佛教来讲,当一个人希望达到涅槃的境界而开始自我修行的时候,佛教才开始成为一种宗教。而基督教开始成为宗教,是在信徒真正开始通过祈祷、遵循教规以及做善事之后。所有重要的、历史久远的宗教,其基本教义不仅注入了个人生活,而且为人类社会生活所采纳吸收。集体共同信奉的这些教义,就成了对族群崇拜的无意识的预设。宗教想象力的功能,就是使这些预设变得至关重要,并且发挥作用。一种能带给人希望的宗教并不是一系列涉及天力恩赐的命题,而是能活生生地实现这些命题的意义,它带给人的希望表现为情绪的不断高涨或行动上的自信满满。想象力把宗教真理塑造得令人印象深刻,人们对宗教真理产生感情,并被它所激励。这就相当于社会生活中的传统和象征,这两者保障了宗教情感和宗教实践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于是,简言之,我们应该可以在所有的宗教表达方式,比如宗教文学中都找到某些能够被转变为科学命题的基本假设;一种想象的或者象征的呈现方式会遮蔽这些基本假设,但在这种呈现方式的情绪和实践中,它们的意义已经得以实现。

宗教还有另一个不同于科学的重要方面,那就是它超越了实证的范围。过去从来没有,将来也绝不会有一种宗教会像科学理论那样得到严格的实证。宗教是在黑暗中的一跃,这原因难道不明显吗?为了满足实践的需求,我们需要总结事实,而出于严格意义上的理论的考虑,我们会拖延着不去总结,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但生活就是由突发事件构成的,是危机,或者像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一种“不得不做的事情”。人必须迅速地作出决定,要不然就会漫无目的地生活。人应该怎么去了解这个世界?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自我救赎?做决定必须当机立断,然而严格来讲,我们却无法拿出证据去证实这个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信仰就是去相信看上去有可能是正确的东西,并且是坚定不移地而非半信半疑地相信。因为如果你不完全相信自己的信仰,就无法凭借它继续生活下去,也无法通过它实现自我救赎。纯粹的信仰可多可少,这要看信者的批判能力和哲学思考能力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信仰都有一些经验事实和推论作为基础,同时作为其基础的还有我们“信的意愿”或对权威的信赖。于是,我们在宗教文本中经常能看到武断的确定和主观的意愿,在这样的文本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科学中肯定容不得这种武断和主观。

宗教与道德

虽然这只是一篇简短的介绍,也还要提及一个话题,那就是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应该把《箴言》或《论语》这样的道德教化算作宗教吗?我认为,只要清楚宗教的一般含义,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只要满足了下面三个条件,就可以说某种生活方式是具有宗教性质的:你在特定的保护之下过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被认为符合宇宙的普遍本质;这种生活被设想为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拿“正义”来说,如果人们把正义作为一种实现社会福祉的手段而认为它很有价值,那这正义就是伦理性的;但如果人们把它作为赢得上帝赐福或者实现涅槃的手段,那它就是宗教性的。当道德生活以某种方式与宇宙万物有所联系的时候,它就有了宗教的性质。在所谓的“伦理性宗教”中,宗教所规定的生活方式常常与道德意识里所规定的生活方式重合,而做正确的事被认为是自我救赎之道。无须多言,这样一种与道德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宗教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样一来,在所有能用希望鼓舞人的伦理性宗教中,宗教为人们的良知额外增加了对自然的优越感或者说胜利感。正确的生活方式呈现出终极真理的模样。宗教在纯粹责任的基础上增加了信心、灵感、对永远的期盼和持久的成果。即便是在悲观的伦理性宗教中,道德也处在显要的位置上,因为要想脱离生存之苦,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不管道德有什么特殊的主张和信念,这样的宗教意识都使它更为受人尊敬,并且增强了它的感化力量。因为宗教倡导人全面而严肃地看待生活,将人从狂热的痴迷和眼前利益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是宗教使人们保持活跃的广大无边的想象力,让人们从整体上关注生活所有的苦难,既包括内在的,也包括外在的。

至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宗教的普世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产生于人类的普遍需要;另一方面,它拥有普世的价值,故而不论其中可能有多少谬误或无知,宗教皆能使平凡的生活获得升华、获得威严。真宗教好于伪宗教,同样能肯定的还有,有宗教好过无宗教。

佛教

查尔斯·罗克维尔·兰曼[28]

乔达摩,或者叫释迦牟尼、佛陀,活了80年。以菩提树下的顿悟为界点,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35年为一部分,后45年为另一部分。佛陀顿悟时看见新的光亮,这对所有佛教徒来说都是古往今来的第一等大事,其意义就如耶稣的诞生是西方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线一样。他生命的前35年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他身为王子的那段时期,或者说从出生到29岁时为获得最高开悟弃绝尘世那段时期;二是他为获得最高开悟而痛苦挣扎的6年时间。现在关于他生命的这35年,我们能看到详细的记载。在史料和传说中没有多少后45年的奇闻趣事,但关于这位“导师”的教义的传闻却很多。佛教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这些学说,实际上就是佛陀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佛陀出世

在佛陀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已经有这样的信仰在印度广为流传:人必须经历生和死以及生死之间的生命历程,死后又会在无止无休的轮回中反反复复地经历生死。有鉴于此,有关佛陀一生的传记必定对其前生也有所记述。其中一个就是须弥陀的故事。

同类推荐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这是一套以促进现代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当代常用且新颖的应用文写作为主要内容,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的文书写作者和使用者、普通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具教材性质的工具书。
  • 当代大学生的困境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困境和对策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国内学生的困境和对策、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指导孩子们成长、高考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新职业、大学生如何走好就业之路、更新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通过模拟读者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构建了“加速学习模式”,帮助读者获取和保留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热门推荐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凛凛北歌

    凛凛北歌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架空乱世,一段可歌可泣的民族史歌。但是这里没有穿越,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更没有一步成神。有的只是波谲云诡的庙堂沉浮,尔虞我诈的豪门倾轧,妙策神谋的惊天谋计和热血沸腾的铿锵战歌。小子陆容,天下万民皆以你为柱,五国兴亡凭你一念之间,你是要势成英雄,还是要枭雄逆势?
  • 傅先生幸好遇到你

    傅先生幸好遇到你

    春风缓缓吹十里,年华正好我爱你~当智商这个东西被她捡回的时候,她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当心软这个东西被她丢掉的时候,她发现再也不受伤了。当她撸好了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她发现那个高冷男神出现了。他深情如许:“你乖乖就好,一切有我。”
  •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特工重生之都市新农民

    特工重生之都市新农民

    【种田+后宫+异能】她是退役特工,却依旧改变不了被暗杀的命运,而且还是来自自己同伴的暗杀。重生之后的她,是一名在校初中生。家中长辈建在,上有高堂下有弟弟,家里虽然不至于揭不开锅,但是却也穷得令人同情。家住贫困县,她该怎么带领家人致富,带领村人致富,发展事业,令这个贫困县成为数一数二的富裕县城?重生附带异能,类似于精灵魔法的异能,能够使植物生长,催生植物,也能够控制植物。既然上天能够让生命重来,让她拥有这么单纯的背景,她就不能够辜负上天的美意,好好的恣意快活这一生。第一桶金,咱是赌石来的,有木有?承包水库,发展新旅游业——咳咳,农家乐有木有?拜个师傅,是隐世门派掌门有木有?错!大错特错!伦家门派之所以隐世,是因为木有一个能够带领门派崛起的人物,现在,这个牛人来了,就即将在“江湖”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一手自然系异能操控自如,一手诡异中医术出神入化,再加上门派流传千年信物秘密开启的绝密空间——槽!姐儿不在江湖上留下姐儿的大名儿,姐儿都对不起姐儿“叶静优”这个名字!喂喂,这位先生,还有那位先生,请问你现在是怎样?老子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嗷~~~~无医门——鬼手天下,无医胜有医!【第一卷是农村事业发展史,第二卷是都市纵横史】现代背景,种田,学院,包你满意!
  • 贵族之家·前夜(智量文集)

    贵族之家·前夜(智量文集)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俄国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又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希腊文和拉丁文。他在19世纪中期俄国剧烈的政治思想斗争与冲突中,属于自由主义派别,他反对农奴制度,却不赞成当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他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由于他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他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即使是沙皇政府和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并且赞赏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 重回二零零五

    重回二零零五

    重生之初,周某人最初的愿望只是能做一个一年365天每天收一次年租的包租公。可惜,不知什么时候,他的生活没有了悠闲。隐形的财富,从百万富翁、亿万富豪,一步步超越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名字。曾几何时,随手一弹,便是盛夏。《书友群234389391,全订可入全订群》
  • 娇妻动人,总裁大人惹不得

    娇妻动人,总裁大人惹不得

    (全文免费)某天晚上,时悦然忽然扑通的一声被推进江水!她以为她会一命呜呼,怎没料到被约翡市影响力很大的项家养子项权御所救。听说这个项权御在外坏名声远扬,样样沾染。时悦然当然想远离他。他说:“我救了你,你不是要报恩么?现在给你一个报恩的机会,当我的女人!”时悦然泪目:“……”这算哪门子的报恩方式?然而,这个男人想尽办法把她囚禁在自己的身边,她千方百计的想远离他。后来她才得知,这个男人是竟是当今业内传奇神话的G.Y财阀的神秘大总裁?男人勾唇一笑,道:“时悦然,在很早前,我就喜欢你现在,你还想逃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妖孽将军

    我的妖孽将军

    前世,她是平望台上的一株萱草,他是天庭倨傲自负的朱雀神君,她为他甘愿魂飞魄散跳了轮回台,他为她颠覆天庭遁入魔道;今生,她是穿越时空的一介布衣,他是尊贵霸道的骠骑将军,莫名的熟悉,莫名的心动融入她的梦境,这个妖孽般绝代风华的将军背后牵扯着一桩惊世阴谋……【白萱】:“我从来不是她。凤曦,终有一日你会后悔,连即将出世的孩子都没能给她一点希望,你该是伤她多深?”“我不愿成为你们兵戎相见的借口,倘若真的如此,我宁愿做平望台上的一株萱草,不曾来过天庭,不曾遇见过你们。”——前世.萱草【凤曦】:“我不会放你走,不管你要回哪里,回不回得去。阿萱,留在这里陪我,哪里都别去。”“去了仙籍沦入魔道又如何?我朱雀本是厌恶被这虚伪的条例束缚,而今又要因此放弃仅有的珍宝,连孩子都要认贼作父?若是如此,那就为妖吧!”——前世.朱雀神君【龙梓彦】:“明明皆是我先遇上,为何总是晚他一步?”“若忘川的煎熬能去除心中所痛,那便由我陪你跳吧,太虚宫的云水池边,我允了你生生世世的陪伴便会护你到底。”——前世.青龙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