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0100000004

第4章 主要华语广播电视媒体简介(3)

4.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美国政府资助对全世界广播的广播网。美国之音1942年2月成立。1942年初,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开始中文广播。当时工作人员只有两人。中文部在开始阶段,每天播音一小时。国语、粤语各占一半。日本侵占中国以后,中国政府迁入内地。为了及时报道中国国内、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战事发展,中文部员工人数剧增,新闻和专题节目也更加丰富,并增加了闽南语和潮汕语的播音。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紧张局势的结束,中文部员工又从50多人减少为不到30人。

美国之音在二次大战期间隶属于战时的新闻局。1945年改组,属美国国务院的国际新闻署之下,中文部也从旧金山市迁往纽约市。中文部设在纽约期间,每天广播8小时,以5种中国方言播音,一度还包括了蒙古语。1953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设立美国新闻总署。美国之音又改属美国新闻总署。第二年,美国之音从纽约迁到华盛顿,中文部也随着迁移,直到现在。1994年4月,美国政府再次改组国际广播架构,成立国际广播局。美国之音又归属国际广播局。

美国之音中文部每天以普通话播音12小时,每星期一、二和星期三、四晚上,各播出一小时的广播与电视同步节目。星期一到五,每天晚上还播出一小时的电话连线节目《和美国对话》。广州话每天播音两小时。除了广播,美国之音中文部也利用因特网(Internet)和电子邮件(E-mail)送出广播稿件。

5.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广播电台

BBC是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简称。它于1922年成立,自称是不受任何政治或商业利益团体控制的机构。BBC对国外的广播于1932年开办,最初只用英语,后来增设了外语部。中文广播始于1941年。对国外的广播是BBC从英国政府承包的一个项目。世界广播部(world service)的经费由英国政府负担,但编辑方面的决定则完全由BBC自行做出,政府不得干涉。BBC世界广播部的英语节目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另外还用包括中文普通话和广东话在内的43种语言播音。

BBC中文部于1941年5月成立,现在每天有六个半小时的普通话节目和半小时的广东话节目,此外还有一小时的《时事一周》,每星期日上午由香港电台转播。中文部共有50多名工作人员(2006年),除了主任、数名行政和技术人员以及一位主持人外,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粤语组从2000年5月1日起改为以网上制作为主,透过互联网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资讯服务。与此同时,BBC的粤语短波广播停播,由香港电台第五台(AM783KHz),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晚9点转播BBC粤语国际新闻。

6.澳洲广播电台

澳洲广播电台(Radio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向海外提供广播服务的机构。在过去60年中,澳广的中文节目介绍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并为中国听众提供英语教学节目;澳广还播出有关澳大利亚、中国、亚洲及世界各地的新闻与时事。澳广也有英语、印尼语、越南语、柬埔寨语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语播音。同时,澳广还通过“帕拉帕C2”卫星转播。

7.日本国际广播电台

日本国际广播电台(NHK-RJ)华语广播从1937年开播。是日本唯一的华语国际广播。华语广播节目从1998年4月起,有大幅度变化。广播次数增加到每天播出10次,每次广播时间为30分钟(第八、九、十次的广播时间为20分钟),每天共计4个半小时。

8.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缩写DW)广播电台以德语和29种外语播音。德国之声电视节目有德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三种。德国之声成立于1953年,其任务是向全世界的听众和观众全面介绍德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阐述和解释德国人对世界重大问题的观点。德国之声的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2000年的经费预算为5.81亿马克。

德国之声的汉语节目于1965年3月7日开始播音。35年来,中国听众每天可以听到75分钟德国人关于德国和世界的报道以及德语教学课程。从2000年3月起,它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听众面前。汉语节目每天的播音时间增加到125分钟,共分三次播出,其中包括新设立的晨间节目。德国之声早间节目是北京时间7∶00~7∶50播出,晚间第一次节目18∶30~18∶55播出,晚间第二次节目21∶00~21∶50播出。节目着重介绍德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的最新动态,德国公众舆论和政界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另外还设有一系列专栏节目,有涉及德国旅游的《走遍德国》,涉及德国青年的《青春时空》,涉及文化活动的《文化经纬》,以及《德国与中国》、《今日欧洲》、《环保论坛》、《听众园地》等。《听众园地》是德国之声与听众的沟通桥梁。2003年,中文部共收到近9000封听众来信。

德国之声中文部2005年有9名固定工作人员,10名非固定人员,在全球范围拥有一个通讯员网络。汉语节目的播音覆盖整个中国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以汉语听众为对象。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也可以通过卫星、电话或者互联网进行收听。德国之声制作的汉语音乐节目是以光盘的形式寄送给几十家中国电台转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每周转播《德国与中国》栏目。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的部分电台也转播德国之声的汉语节目。

9.韩国国际广播电台

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RKI)华语广播开播于1961年8月10日。每天有一小时华语节目,以不同的频率向全球播出三次,在韩国首尔播音。华语广播节目几经调整,设有《新闻》、《评论》、《今日汉城》、《21世纪的韩国人》、《南北一家》、《经济瞭望台》、《文化广场》、《韩国近代百年史》、《谈天说地》、《韩国金曲》、《我歌你唱》、《听众信箱》等节目。

四、华语媒体的分布特点

全球华语媒体的分布呈现分散和凌乱状态。如果不算使用粤语的港澳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广播电视媒体均属于母语华语广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语广播都属于当地母语之外的外语广播,这些华语广播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华人的移民数量,以及在当地的经济、文化地位直接关联,因而发展不均衡。

存在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本土华语广播都随着各自的社会发展,呈现着稳定发展的态势,在广播电视发展趋势处于上升时期,三地的华语媒体有着越来越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而以本地华人为对象的海外各国和地区的华语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呈不均衡状态。在东南亚地区有华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听到华语广播,但是,除了新加坡华语广播,东南亚华语广播似乎并不活跃,这可能也与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移民状况有关。东南亚华人多是已在当地生活多年,甚至几代的老移民,他们虽然也希望听到华语广播,但由于已熟悉当地语言,对母语的需求不如新移民迫切。因此,新加坡之外的东南亚华语媒体并没有呈现大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华语媒体大发展的地区是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地区。这与北美地区20年来大量华人移民的流入有关,加上过去进入的老移民,北美地区聚积了几百万华人,这些华人聚居的地方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城市,呈现出人口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人口相对集中为广播电视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新移民不习惯当地语言文化,对母语的依存度较高,这些都是促成近年来北美华语广播电视媒体数量增加,规模逐渐扩大的重要原因。北美的华语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公益形象,展现出商业前景。良好的商业预期吸引了一些有眼光的投资者。在北美地区已经出现了拥有多家传媒机构的全国性或跨国的华语广播电视网。作为华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北美地区的移民数量还会不断增加。美国和加拿大的华语媒体在数量和规模上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近20年来华人移民的另一个热点地区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华语媒体也得到了发展,但是华人主要集中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地,两地只能容纳少量华语媒体,再加上收听规模不能与北美相比,因此,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还比较小。

欧洲虽然也有大量的华人移民,但分散在各个国家,没有大规模集中的收听人群,各国只有一些小型和短时的中文广播。

拉丁美洲和非洲是华语广播的贫瘠地区,华人数量少且呈分散状态,不利于广播电视这种高投资媒介的生存。拉美和非洲的个别国家或城市,在华人移民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产生可以长期生存的华语媒体。南非是近年来华人进入较多的非洲国家,有可能刺激当地华语媒体的产生。

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亚洲东北部,以及中国北部和西部的亚洲地区,由于受到中国内地华语媒介的辐射影响,华语媒体的数量较少。

与针对本地华人的海外华语媒体不同,专门针对中国的华语国际广播呈现明显的衰落趋势,一些华语广播呈收缩状态。20世纪80年代,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在国内兴起的海外广播收听热已经降温。现在,人们可以从中国国内媒体获得各种国际消息,可以直接出国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对国际广播的需求和兴趣减弱。如果国际华语广播不能找到新的吸引中国听众的兴趣点,各国在国际广播上的投入会逐步缩减。不过,国际广播包含了提升国家形象,显示国际地位等非媒介因素,尽管作用降低,也还不会像商业广播那样轻易关闭。

参考资料:

1.李士君,2003,《新加坡的国际传播业》,《国际广播影视》第6期。

2.唐世鼎主编,2004,《国际电视媒体高层访谈录》,华艺出版社2004年1月。

3.香港电台普通话台,www.putonghua.rthk.org.hk。

4.英国广播公司中文广播,www.bbc.co.uk/chinese。

5.德国之声中文广播,www.dwelle.de/chinese/audio.html。

6.加拿大中文电台温哥华AM1470/FM96.1,www.am1470.com,www.fm961.com。

7.澳洲广播电台,www.abc.net.au/ra/mand/default.htm。

同类推荐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女儿的亲身体会,把家庭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分析,用举例和自己孩子成长的故事轻松明快地呈现给读者,教你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好孩子,书中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可操作性非常强。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事业单位,那点事儿

    事业单位,那点事儿

    故事、人事、心事、旧事、闲事。事虽小,却在不经意间环绕在你我身边。若干年后回头看,就都成了那几个大词——人生、命运、历史。奖金分配,人事考核,编制问题,招聘员工,公平与效率,平衡与协调,“一把手”的“睁眼”与“闭眼”,既是处事哲学,又是心灵鸡汤。读完此书,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定会在其中找到你我在生活中的影子;如果你是新入职场的年青人,你会知道事业单位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为你的求职选择增加一份成竹在胸的砝码;如果你是一单位领导,“16条小忠告”与“16条小心得”是否入丝入理,入脑入心?
热门推荐
  •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论述了中国从前封建时代直至晚清的政治制度史。作者运用制度主义、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了这一历史时空的政治组织的构架、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运作的规则和机制的变化以及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理路。既勾勒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概观,又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核心问题。
  • 重生之我有一个炼妖壶

    重生之我有一个炼妖壶

    林宸,浮沉修仙界的天才散修,意外身死,重生地球,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另外一样东西和他一起重生了……
  • 酒的奥妙

    酒的奥妙

    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里评子羽先生《凉州词》的后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作悲伤语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还说,究竟酒的作用,“在学人领悟”。看来,喝酒的未必作得诗;作诗的大都是喝得酒的。到北京以后的喝酒记忆,已经是七八年以后的事了。大多是和作者、同学、同事之间的小酌,你来我往,难得会聚。那时要凭票吃饭凭票买酒,不是很方便,但一得机会,总有人会大方地拿出瓶酒来,且是带有地方特色,现在看来都是名酒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度,不限于自己的感受,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肝病疗法与有效食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肝病疗法与有效食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肝病已是可以预防及治疗的疾病,只要注意饮食及合理的治疗,这种危害人体生命的疾病已不可怕,书中除了介绍一些基本的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给出了一些合理的运动及饮食保健的方法,可以让肝病患者在轻松的状态中实现自我医疗的效果。
  • 冷后倾城

    冷后倾城

    她本是燕国的公主,无人知晓,世人只知云国的皇后冷血无情。他一袭磊落青衫儒雅俊美,无愧天下万民,惟独欠负一个女人。深宫里,她步步为营,她是下棋的人,发誓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因曾经她被人狠狠地出卖过。她说,顾雪然,你果真够无情,也只有你,和慕容云澈一样,薄情寡恩;也只有你,跟慕容云澈一样,要为当日你们的自做聪明付出代价。那个叫顾雪然的男子,给了她最深的爱,也给了她最凌厉的伤。当他跪在她的面前,她凛冽地恣笑。她说,真该好好地感谢你,如果不是你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也不会有机会亲眼看到权倾朝野的右相恭恭敬敬地跪在我的面前,这感觉,真的非常的,美妙。她说,从今以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她还说,我要你连忏悔的机会都没有,我要你终生悔恨,我要你寝食难安,死不瞑目。这么深的怨恨,这么冷的眼泪。他是有后悔的。是否等到不能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可是。她是皇后,他是臣子,这只是他们之间仅存的一点缘分,也是他背叛的代价。他只能说,下官祝娘娘从此以后高枕无忧,事事顺心日日开心,宠冠六宫容颜不老。从前是他出卖她伤害她,以后是她利用他折磨他。他和她之间会有怎样的可能,那些爱恨情仇阴谋算计又有怎样的后续。是否精彩?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追求心爱女人时唱的歌谣,哪有那么多摇头晃脑的大道理!《诗经》真的是一部记录了先贤大义的真理大全吗?看看那些民歌,谈的大多是寻常百姓家的大小事,说的不过是你我都能遇到、体会到的喜怒哀乐,那名因为如意郎君迟迟不来而焦虑不已的女子,那个不通人情世故、怀才不遇的郁闷青年,那群互相嬉闹、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多少都有一些熟悉?纵使我们无法回到两千多年前,但在杨照的解读中,那一个个鲜亮的生命、他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又一次,在两千多年后,活过来了。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次元无尽穿梭

    次元无尽穿梭

    他是榊野学园学生会长,也是日之本救世主,同时还是帝具吞噬者……他在一个个世界留下了一段段传说,用丧尸搭建王座,以寄生兽为猎物,同穿越者谈笑风生,与英灵正面交战,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无人知晓他将往何处去!
  • 百年“夜莺”在飞翔:周小燕传

    百年“夜莺”在飞翔:周小燕传

    1945年下半年,整个法国都沉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喜悦中。5月7日凌晨2时41分,德国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签字向盟军投降。三个月后的8月25日,巴黎也回到了法国人民的手中。就在饱受苦难的人们正期待欢庆之时,法国人民的骄傲--戴高乐将军在第二天的下午4点,从奥尔良门进入了法国市政大厅。他面对欢呼的人群激动地说:“此刻,我只想说心中的一句话--巴黎万岁!”整个香舍丽榭沸腾了,整个巴黎沸腾了,整个法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