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0100000018

第18章 广播电视媒体的华语译名统一问题(2)

国内最大的新闻社所属新华网在2月3日晚21点转发中新社电讯时未指明沉没船只名称。后面的转发电讯中均未使用中文译名,或用埃及沉船,或用英文名称。当晚22点13分新华社播发的快讯“埃及失事客轮100名乘客获救”,也未指明客轮名称。新华网2月4日0点40分刊登的第一篇由新华社记者由开罗发出的电讯稿《埃及加紧海难搜救工作海军派出舰艇和直升机》,首先使用“萨拉姆98号”这一名称。在另一篇电讯稿中,将客轮所属公司Al-Salam公司译为和平船运公司。

中央电视台在3日晚间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了埃及沉船事件,但没有涉及船名。在4日晚间的新闻联播中,称沉船为“萨拉姆98号”。

到了2月6日,经过几天的报道,埃及沉船的中文译名定格在“萨拉姆98”这一名称上。包括台湾和香港媒体在内的海外华文媒体,也采用了“萨拉姆98”这一名称。在这期间,一艘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渡船,由于突发事件成为世界传媒的焦点,它的名字也立刻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见诸中文媒介的过程中,它几易其名,从致敬98,到和平98,再到萨拉姆98,才算尘埃落定。

埃及沉船的正式名称是“al salam boccaccio 98”将它译成“萨拉姆98”,虽然简略,但总好像少了点什么。此船原名是Boccaccio,在转手埃及后,原名仍然保持,只不过加了新船东的名字和编号。看到这个名字,人们还可以知道它是原来意大利的“薄伽丘”号。但这层意思在中文译名中,由于简化,被去除了。

中文译名没有保留Boccaccio,可能与仿照其他媒体有关。英国路透社在有关埃及沉船的报道中,一开始就使用了Al-Salam 98这一名称。从路透社的报道看,这一名称是出自埃及官员之口,而后,路透社多数报道都使用“Al-Salam 98”这一名称。而美国美联社在开始的报道中使用“Al-Salam Boccaccio 98”,后来则一直沿用这一称呼。通过雅虎网站进行搜索发现,在雅虎英文网站发布的消息中,两大通讯社对埃及沉船使用不同的称呼,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我国媒体使用的中文译名,与路透社的称呼一致,没有采用美联社的称呼。我们不知道埃及当地对沉船的称呼。但从报道来看,路透社的称呼可能来自埃及本地,而美联社的称呼,则是该船的正式名称。相比之下,美联社的称呼更准确,而路透社的称呼更简练。路透社的称呼去除意大利语的名字,发音也更容易些。

从“萨拉姆98”这一译名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译名方式上,国内两大通讯社没有共同遵循的原则,中新社的译名开始时仍采用意译的方式,出现了“致敬98”、“和平98”等不同译名,而新华社的“萨拉姆98”采用音译方式,于是产生了一名多译的现象。这表明在译名问题上需要制定统一的原则。

译名过程会影响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在沉船事件发生后,国内通讯社开始时的报道都回避沉船的名称,中央电视台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中也未提及船名,而准确及时地了解沉船的名称对于相关人员和单位是十分重要的。此次沉船没有中国人,与我们的相关度不高,还没有显示出名称准确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果类似事件发生在我国周边,涉及国人,仅仅笼统地说一艘船,而不提供船的具体名称显然是不够的,信息的传播效果会大受影响。相比之下,美联社一开始就在报道中提供了失事船只的正式名称,看起来好像啰唆了些,但作为向全世界各类人群提供信息的大通讯社,更详尽的信息是最重要的。对于国内媒体,在国际事件发生时,准确及时地提供译名是重要职责,由于怕把握不准而回避船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译名还拿不准的情况下,应当使用当事人或相关方的原文,以保持信息的准确性。以埃及沉船事件为例,沉船名称中包含了3个成分,船东公司的名称,意大利文原名和数字。其中最难译的是意大利文原名。对于不熟悉意大利语发音的记者,在采写时根据文字进行音译是很困难的,不准确的发音很难保证译名的准确性。而翻阅资料确定发音会耽误时间,影响发稿。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改写回避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够避免错误。在无法准确确定译名文字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原文照抄。尽管罗马字母直接进入方块字体系会破坏体系的纯洁,有点不伦不类。但对于新闻来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比起回避不写,或者不准确的乱译,要好得多。实际上很多海外华文报刊和国内刊物,都已经采用这种中西合璧的方式。在埃及沉船报道中,没有伴随中文译名的英文名字也曾在通讯社电讯稿中出现,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伴随原文名字还可以减轻中文译名的压力,即使中文译得不好,还有原文名字做对照,不会造成根本性的错误。当然,引入原文会造成另外的问题,就是原文的读音,这一点对使用声音进行传递的广播电视尤为重要。后面我们会专门谈这一问题。

从埃及沉船译名产生过程还可以看到,新华社在译名问题上具有实际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既是过去行政命令的结果,也是新华社在国际报道中自然产生的权威形象的表现。新华社过去曾是国内唯一派驻海外记者从事新闻报道的媒体,在长期的报道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包括译名问题在内的各种报道细节,新华社都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因此,在埃及沉船报道初期,新华社并没有确定中文译名,尤其是当路透社和美联社对失事船只使用不同称呼时,这种谨慎似乎是必要的,但是也要付出时间代价。新华社的权威性表现在:一旦确定译名,其他媒体,包括中国新闻社,都放弃了自己的不同译名,采用新华社的译名。

译名的确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旦确立并通过传媒发布出去,再加以更改,势必造成混乱。有时,一个名称只不过是记者随意写的,如果新闻事件一闪而过,人们不会对名称的适当与否做出评价。但如果新闻事件向纵深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最初不经意确定的名称会永久存在于历史中,即使有遗憾,也不能加以改正。以埃及沉船为例,如果路透社和美联社仍保持各自称呼,此船将有“Al-Salam 98”和“Al-Salam Boccaccio 98”两个名称,而中文译名“萨拉姆98”要同时对应两个罗马字母拼写的名称。

五、译名的字译与音译

对于从罗马字母语言转译为中文系统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要先将其转换为发音,再根据声音选择合适的文字形式。这是使用非罗马字母语言系统面对的难题。对使用罗马字母的语言来说,虽然也存在不同文字系统书写形式的转换,但相对较为容易。我国在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之后,已经制定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并被确认为国际标准。根据这一国际标准,中文可以使用汉语拼音的方式,转化为罗马字母。中文的人命、地名可以很容易地转换成罗马字母形式。但从罗马字母形式转换成汉字形式则没有这么简单,以国内工作进展速度较快的地名译写规则为例,目前仅有六个语种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导则》国家标准,其他语种的国家标准还没有确立。而世界各地的地名涉及语言可能有上百种,都制定出译写规则,标准本身就十分复杂,再加上地名的不断变化,译写的困难会一直存在。至于人名的译写,现在还没有相应标准,译写就更为困难。

中文的译写是依据读音,但对于穿插在口语中的外文译名,我们通常要根据翻译成中文文字的读音来发音。而不是像同样使用罗马字母的两种语言那样,原有字母形式可以保留,发音可以与拼写不完全一致。

中文不能这样做,因为罗马字母系统不能直接进入中文,一般中国人在不懂外文的情况下,无法依据字母读出语音,而必须将罗马字母翻译成中文字符。因此,对使用中文的中国人来说,译名的文字翻译是第一位的。他只有知道了是什么字,才能读出音,否则无法读出中文味道的译名。

要先有中文文字译名才能有声音译名,这种由特殊的文字系统转换形成的译名产生过程,造成了中文译名不可能像罗马文字语言之间那样可以直接对着原文发音。这使得译名转换过程变得复杂,花费的时间更长。最重要的是,由谁来进行这种转换,转换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当这两者都缺失的时候,就只能由翻译者自行掌握了,于是出现差异就不可避免了。

比较中文与罗马字母语言译名处理方式,可以发现,罗马文字不必进行字译,他们是直接进行音译,中文是先要进行字译,然后才能转成音译。

六、中文译名的确定

中文译名的确定,过去一直是由新华社负责。这是因为新华社是我国对外的通讯社,也是发布国际消息的通讯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新华社还是我国发布国际消息的唯一通讯社。可以说,新华社不仅大量接触到各种外文名字,也是在第一时间首先接触各种名字的单位。因此,它有确定译名的需要和条件。新华社设有专门的译名室负责外文人名、地名的确定。在各语种人名译名手册的基础上,1993年,新华社译名室编写了《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新华社译名室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其中收录了100多个国家的人名65万条,具有集大成、规范化的特点。

尽管有较为规范的译名工具书,但国内媒体在中文译名问题上仍然存在问题。首先是查找不便,即使是专业翻译人员,也不会随身携带这种大部头的工具书。对于广播电视这种反应速度极快,甚至与新闻事件同步的媒介,即使有工具书,也没有时间查找。另外,各种语言名字复杂,有许多名字在工具书中也很难查到。在这些情况下,为了语言交流的流畅,多数人只能采取自作主张的“自译”。

其实,只要有适用的规则,采用各行其是的自译也能做到译名的统一。但是面对各种纷杂的语言名字,我们很难确定简单易行的规则。因此在自译状态下,很难获得统一的译名。

国内今天的传媒结构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华社已不再是国内唯一或最早发布国际新闻的媒体,它正逐渐失去确定译名的时间和地位优势。

七、广播电视媒介中文译名问题

与平面媒体需要文字译名不同,广播电视有时仅仅需要发音,而不一定需要文字译名。当然,有些电视节目需要字幕作为辅助说明,广播中有些声音资料要转化成文字资料保存,这些工作可能需要将译名转化成文字。但在通常情况下,语音作为独立系统,并不一定需要以文字为前提才能够使用,我们在口语中使用的一些词,可能并没有合适或明确的字来描写,但它们仍然活跃在口语之中。

广播电视中涉及的外国人名、地名,主要出现在新闻播读、现场采访等节目要素中,来源有文字和语音两种,文字可能是中文,也可能是外文原文。中文一般是由编辑记者或其他来源提供的中文译名,这类译名通常是由译者负责其准确性和规范,播音员和主持人只要读出来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播音员和主持人自己翻译,则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译写。这一过程与一般平面媒体记者相似。

广播电视中更多的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节目类型,这些节目并不一定需要文字稿件,播音员和主持人往往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地谈论各种人和事,当涉及对象是外语的人名和地名时,应当如何将这些人名地名转译到中文系统中,是一个需要规范的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交往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外国人名地名越来越多。另外,在节目制作方式上,事先无准备的即时性制作越来越多,播音员或主持人要在事先无准备状态下接触各种人名地名。随着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出现,广播电视中涉及外国人名地名的机会越来越多。目前译名不规范的问题,很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混乱。与文字媒体相比,广播电视主要采用语音传递方式,在译名方式上与文字有所不同。

首先,广播电视即时性传播不可能有字斟句酌的“字译”。例如,在与使用外语的外国人进行相互交谈中,要在中文表达中重复对方涉及的人名地名时,除了人们都熟悉的人名地名,你不可能立刻将对方所说的人名地名用十分准确、合乎规范的汉字译出。例如,当你听到人名“Hart”一词的时候,你不可能十分准确地将其译成“赫德”,并且用带有声调的中文将其读出来。由于汉字每个字都有声调,所采用的汉字声调不同,也可以被认为是翻译不准确。而多数外语是非声调语言,将其音译时加上声调,实在是一种因语言差别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至于用什么声调的字,更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因此,如果将一个外国名字翻成中文,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译法,产生不同的中文名字。由此看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如果不是需要用文字稿显露中文译名时,对于不熟悉的人名,不必采用先将外文名字准确对应为中文字的做法。

同类推荐
  •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公务员学习心理研究与培训效能提升

    公务员学习心理研究与培训效能提升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公务员职业性质及特点、公务员心理发展现状、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等,第二章为公务员学习心理的内涵及特点,包括公务员学习心理的内涵、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特点等;第三章为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主要包括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研究理论、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研究方法等;第四章为公务员学习心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务员学习动机研究、公务员学习方式研究、公务员学习策略研究、公务员学习环境研究等;第五章为公务员学习的生理学与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公务员学习的生理学基础、公务员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等;第六章为影响公务员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其他因素等方面。第七章为公务员培训效能的提升途径。全书内容针对性强,逻辑性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适合于广大公务员朋友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 教育何为?

    教育何为?

    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精彩导读。为了生存,人必须学习,但任何只把谋生方式树为前景的教育,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尼采150年前的教育观点,成为全球现代教育的超级预言,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5位海外华人学者的教育省察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5位海外华人学者的教育省察

    本书除主编外,另邀请4位海外学者(薛涌等),立足中国教育的现况,以国际的视野,对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解释,旨在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此书5位作者皆博览群书,但不书生意气,目光锐利,但笔端温情理性。
热门推荐
  • 弃后重生之权臣娇妻

    弃后重生之权臣娇妻

    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同一位枕边人吗?凌霁月活了三世,两次的回答是不一样的。第一世,她虽贵为皇后,却活得不明不白,死得也不明不白。第二世,她终于了解一切,仍选择了前世的爱人,为了他的江山社稷而死。“霁儿,若还有来世,你可还愿陪着朕?”“臣妾已多陪了你一世,来世,霁儿不愿再见到你。”第三世,她重生在另一位女子身上,眼见自己前世的封号越来越长,陵墓的陪葬越来越厚,心里却越发荒凉。蓦然回首,原来还有一人一直等着她。幸好。“今日上朝,皇上封了宸王为太子,升扈洹为皇贵妃以摄六宫事,并下旨永不立后。”他撇嘴道,眸子酸溜溜地盯着她,忽然扑上前去扯着她袖子,委委屈屈道,“你,你当如何?”她摸了摸他脑袋,“都是三个孩子他爹了,还这么不正经,我若是要跑,哪儿还有你的事儿?”一世圆满。——孟婆问她,“今生可还有憾?”凌霁月摇头,“我只遗憾这辈子不够长,没能跟他厮守更久。”孟婆道,“你们白头偕老,生同衾死同穴,还不够久?”“第一世,我只望能早些离去;第二世,我自愿赴死;可第三世,有了他的真心爱慕守护,才知道原来可以活得这样肆意痛快,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细水流长。”两情相悦,还须两心相伴。
  • 无桑手记

    无桑手记

    失忆后的阿鲤活着的人生信条就是随遇而安。自己有一个仙门精英的弟弟不说,还有一个仙门长老的小伯,于是乎她每天吃吃喝喝,废人一个。直到十年前那场仙门劫难显露真相,她才想起自己是血流成河的罪魁祸首。“对,幽火漫天,血流成河,这些就是我希望看到的。”“无道妖主,残暴昏君,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我的?”“我不想有来世,不要轮回,永远不要。”你是谁的今生?又惹了怎样的因果业障?你是否相信,那个先一步使用你灵魂的人,与你是同一个人?“我只是……想做自己啊……”谜底始于劫火,终会泯于劫火。(古言虐恋/悬疑解密/轻松日常)
  • 我愿余生都是你

    我愿余生都是你

    “骗了我的感情还想走?”孤傲大神慵懒的看着对面的小东西,小东西抿了抿唇:“你的感情还用我骗?”某位大神眯了眯眼,凑近说:“小时候的账,都还没算呢。”大神勾了勾唇,小东西打死不认账,没关系,我会让你乖乖承认的。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本书以最快捷的方式去获取投资名著中的精髓,可以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投资学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在探索投资之道的过程中感受启迪。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够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
  • 帝后名之谋取天下

    帝后名之谋取天下

    人们可还曾记得十二年前的天赐之女苏银沉的绝世之姿,而如今年十二的沈吟辰惊艳了众人的眼。前世今生,两番轮回,她都是如仙般美人,独一无二的容颜,世间仅有。前生,她在人间潜行,身负重任。今世,她掀翻了天,为自己讨回公道。
  • 紫阳小师叔

    紫阳小师叔

    十一岁的陆潇跟着老道士学道没几个月老道士就嗝屁了陆潇只得完成老道士的遗愿送老道士的遗骨回归山门!可山门真的没有那么好回归到了才发现门派凋敝门派被山贼占了!好吧,自己年纪还小拿你没有办法。哼!等我学好了本事你且看看......但学本事有那么容易吗?一本本晦涩的道书真的很难懂!单纯可爱的小道姑真的很想和她一起玩啊!没事找事的监院大人真的很烦人啊!走开,走开,都走开!只有学习使我快乐!!!!!
  • 画花画锦画年华

    画花画锦画年华

    第一世她与天界三殿下相识忘川,在经过短短的几日波折后,她对他动了心。可最终她还是错付了情衷。情伤深重的她只能随了他的愿,将她的双眼奉上,入奈何桥,喝孟婆汤,惟愿凡尘不再有他。第二世,她因为上一世失去了双眼,所以凡尘一世注定不能没有光明。原以为可以平平淡淡地过完此生,却突生变故。在经过种种波折后,她顺利地找回了千年记忆,却也因此卷入了天魔之间的斗争中……第三世,她成了姻缘府的红线仙子,任职第一天就被安排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她使出了浑身解数只为让他与芍药仙子相爱。可她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便忘了他多少回,轮回多少世,我还是会再一次爱上他。”
  • The Skin Game

    The Skin Ga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妃倾世我倾她

    凰妃倾世我倾她

    一朝重生,两世为人!害她者必诛之!呵!你有圣兽,姐有神兽!一支血笛还可御天下万兽!顶级丹药随便扔,手执上古神器星辰剑,分分钟戳瞎尔等浊眼!九幽神戒,神秘空间,顶级功法,无所不能!阴谋诡计接憧而至,看姐玩不死你们!人欲杀她,她必杀之。神魔欲诛她,她必诛神魔。天欲灭她,哼!她誓灭天!“女人,既为我妻,便不可拈花惹草,要时刻恪守夫纲!”某男突然将她禁锢在怀,警告道。某女一把揪住他的衣领,毫不客气的反回道,“男人,身为我夫,要时刻谨记为妻之道,莫要招花引蝶。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