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500000046

第46章 《新闻联播》换脸风波(1)

5.1《新闻联播》换脸风波

提案引发的换脸风波从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至今,这档全国性的新闻栏目已经陪伴着我们度过了30个春秋,1982年9月1日,党中央规定重要新闻要首先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从此,《新闻联播》在我国的政治地位不可动摇。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创办,并成长为中央电视台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凝聚了电视人多年的辛劳和汗水。1978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正式打出栏目名称字幕,开始定名播出。中断了多年的播音员出图像向观众预告节目的形式,也于同日恢复。由于当时录像设备尚未引进,因此《新闻联播》创办初期以直播形式播出,播出时间为19点至19点20分。

1982年9月1日起,党中央明确规定,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联播》始终坚持“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栏目宗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继续雄居全国同行业栏目收视率第一。(来源:新华网)《新闻联播》的老三对王宁、邢质斌,罗京、李瑞英,李修平、张宏民都已经主播了几十年,首席女主播邢质斌主持该节目至今都已有二三十年了,至今其地位不可动摇。从1989年开始任《新闻联播》主播十几年,形象端庄恬静的李修平更是被称为“国脸”。另一位男主播罗京1983年开始播《新闻联播》,在24年的播音生涯中,以端庄肃穆、不苟言笑的形象,以充满责任感的敬业精神,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

而正是这些家喻户晓的国脸们,在去年的“两会”上,却遭到了政协委员的质疑。全国政协委员《关于优化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的提案》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那些几十年如一日,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面孔应不应变换?这个问题在观众群中引发了一场论战。

政协委员叶宏明的提案部分内容如下:央视《新闻联播》作为国内最权威、收视率最高的名牌栏目,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具有国家新闻发言人的性质,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形象。但播音员结构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体现在屏幕上就是播音风格日益陈旧、沉闷,让观众感到面容疲惫、表情单一、眼神呆滞、缺乏朝气和活力。为迅速改变这一现象,建议央视引进竞争机制,吸收新鲜血液。叶宏明表示,他提这个提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主持人不应该在中央电视台内部轮来轮去,应该让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参与,竞争上岗,挑选最优秀的来代表我们国家的形象。”

叶宏明直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老化。他认为,要迅速改变这一现象,央视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吸收新鲜血液,使《新闻联播》节目在传统稳重大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于是,在叶委员提出提案后,《新闻联播》的首席播音员邢质斌和有24年播音生涯的罗京近期一直被“下课”之声包围。

叶宏明表示,与其内容日新月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闻联播》节目的表现形式长期以来比较单一,缺少变化,尤其是几位播音员更是常年不变的老面孔。他建议建立一个《新闻联播》新播音员试播制度,每天2位播音员中应有一位新面孔。通过内部考核和外部监测系统予以评分,并在央视公开评审结果,优秀的留用,不合格的淘汰,为新人脱颖而出构筑平台。

叶宏明委员的提案一出,立即受到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各方争议不断。

有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新闻联播》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邢质斌、李修平、罗京也与其他主持人不一样,他们是播音员,在节目中不需要也不可能自我发挥。《新闻联播》极强的政治性要求主持人端庄、大方,而不需要朝气和活力,那样反而会影响《新闻联播》的权威性。邢质斌、李修平、罗京等人的形象、气质都正符合《新闻联播》这一特别节目的需要,所以并不需要去做任何改变。从年龄方面来看,国外很多主持人年龄都很大,六七十岁仍然在当主播的也大有人在,如曾经叱咤美国新闻界近30年的三大新闻主播———CBS的丹·拉瑟、ABC的彼特·詹宁斯和NBC的汤姆·布罗考,越是年纪老越显得稳重可信。有人就曾说过,看到一帮年轻的主持人一本正经地报着国际国内新闻,其感觉就像买了假药一样。《新闻联播》播音员主播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年龄也不算太大。看来,播音时间和年龄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当然也有赞成的,这些人认为,电视是视觉艺术,虽然新闻类节目以新闻内容为主,但人们仍然会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节目。播音员如果面容疲惫、表情单一、眼神呆滞、缺乏朝气和活力,会让观众失去收看的兴趣。如果在比较严肃的新闻类节目中加入一些新的电视元素或是换一张新的面孔,节目也会变得更有活力。所以,改变《新闻联播》过于严肃,使其充满活力的一种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换播音员。

还有人认为,应该适时地培养一些新的新闻主播。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邢质斌、罗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开始担当主播的重任了。如果适时地吸收一些年轻的、有潜力的新生力量,既可以培养新一辈的新闻主播接班人,又能让节目增加新鲜感和活力,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尝试。

对于观众的谈论,央视在短暂的不予置评之后,于2006年6月5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起用了《新闻联播》新主播——康辉与李梓萌,他们曾主持过《世界周刊》、《国际时讯》等节目,主持风格比较年轻活泼,正符合政协委员主持人要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要求。

《新闻联播》的新面孔

2006年6月5日,《新闻联播》的“老三对”没有出现在荧屏上,央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换上了康辉和李梓萌。对于突然起用新人,观众感到非常突然,就连一些央视的内部员工也毫不知情。但是,两位新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第二天就被换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新闻联播》上露面。

对于两人在《新闻联播》的“首场秀”,社会反响强烈,表扬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康、李二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个人言论自由度最高的网络媒体上,对此的讨论更是沸沸扬扬。欢呼声、质疑声、争议声,声声入耳,随后,各大传统媒体也跟进报道。总体看来,观众对康辉的评价明显要好过李梓萌,但也有人认为还是老播音员好,看来真是众口难调。

对于这场“首场秀”,有网友认为,康辉显得成熟、稳重,不足之处就是声音偏嫩,高音偏强,在播音技巧上还不能和罗京等老牌主持人相媲美,还需进一步加强。还有网友给他的着装细节提出意见,认为康辉当天穿的衣服有点紧,如果再宽松一点,就会显得更大气一些。

对于李梓萌的表现,则是批评声更多,多数网友认为她虽然风格上清新自然,给《新闻联播》这一严肃的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略显紧张,“有点吃字,声音缺乏稳重、权威。”还有网友说感觉李梓萌有些不严肃,脑袋还左右摇,有网友表示:“李梓萌做别的节目很好,但她好像对重大国内新闻的内容不能正确理解,当天新闻让我们全家看得很别扭。另外,坐着播新闻不要扭来扭去,很不雅。希望有所改变!”资料来源:中华传媒网。除了这些,还有更为严重的就是闹了好一阵的“微笑播报空难事件”。“微笑播空难”一度成为网上的热点新闻,一时间李梓萌成为众矢之的。李梓萌的首场秀就这样遭遇“滑铁卢”。

时隔一年多之后的2007年1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再迎新主持人——《晚间新闻》女主播海霞,与她搭档的是《新闻联播》资深男主播罗京。这是继康辉和李梓萌全新搭档后,《新闻联播》第二次变脸。此次大多数观众对海霞表示肯定,认为她“音色清亮且富有激情”,是邢质斌退休后最好的接班人,但央视方面并未对此表态。

网友态度

有网友表态说,李梓萌有点李瑞英的感觉,不会呆板得纹丝不动。但不比李瑞英“字字清晰”、“声音又甜又刚”,甚至有观众提出,在央视现有的主持人队伍里,还有比李梓萌更合适《新闻联播》的,李梓萌并不是下一代《新闻联播》主播的最佳候选人。而一些《新闻联播》早年培养起来的忠实观众在看了新主播主持的节目后,表现了极大的不适应,一位网友说:“强烈要求老面孔回来继续主持,他们才是权威的声音,西方国家主持人都白发苍苍了还在继续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奶奶一看《新闻联播》播音员换了,连电视也不看了,非要我们把邢质斌、罗京找回来。”

当然,支持者也不少,他们认为,《新闻联播》节目内容和形式都过于老化,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更换年轻的主持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有一些很久不看《新闻联播》的年轻人因为新主播的出现而开始去关注这个节目,一位网友说:“我觉得很好呀,难道你们想看到一个面无表情、动作如木偶般的播音员吗?不能总是拿以前的标准来要求新人。”持类似观点的人很多,这些年轻人认为,让美女主播上岗,显然会大大提高《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而叶宏民委员本人则对两位主持人的首场秀表示了肯定。

对于突然起用新人和老一辈主持人的去留问题,央视新闻中心梁晓涛主任表示,《新闻联播》增加主持人是正常的工作调整,或者说是主持人的适当调整,并不会替换原有的3对主持人。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台里的规定,邢质斌等人到了退休年龄将慢慢淡出荧屏。主持人不能断档,所以现在正是给予新人机会,培养新主持人的良好时机。”对于现有《新闻联播》主持人是否会有人员变动,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盖晨光否认了罗京要离开《新闻联播》的传言,新闻中心主任梁晓涛也非常低调地表示,“这件事已经有人询问过,我现在不能透露具体情况,请大家看电视节目自己去理解。”

5.2《新闻联播》换脸风波背后的思考

尽管央视内部高层已经否认了临时推出新主播和政协委员的提案有直接关系,但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出个究竟来。虽然换脸风波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讨论,反对和批评之声平分秋色,但这件事情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央视在观众心目中死板、老套、唯我独尊的老大形象。央视不是一成不变的,央视也可以在群众的呼吁声中适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央视也是能够听取民意的,尽管他们一再声称此举与提案无关。《新闻联播》换脸包含的意义是深远的,相信这一事件不论是从赞同的一面还是从反对的一面,都可以成为一个电视教学中的经典案例。

对于换脸事件,有人认为是换汤不换药。除换上了新的面孔,《新闻联播》在内容选材、播报方式等方面还是继承了原有的形式,这些实质性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无法吸引年青一代的观众群体。

对于更换主持人的呼唤,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这难道仅仅是由于主持人主持的时间过长,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而引起的吗?“电视是视觉艺术,观众在享受电视节目的时候,都希望从电视节目中寻求到新鲜的事情,对于节目播音员的要求也是,这种企求变化的心态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从事现代心理美学研究的陶东风教授曾对观众在外貌上对主持人的要求作了这样的解释。

同类推荐
  •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专著,本书通过对国内“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透析了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科技发展的作用。对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框架体系、模式、机制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联合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上卷是陕西分社简史,依照国家重大历史时期和分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按时间先后或专题进行叙述,上限由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红中社西安分社成立写起,下限至2016年12月,时间跨度为80年。80年来,新华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奋勇向前。下卷为“作品集萃”收入陕西分社多年来采访的新闻作品近200篇,作品记录了陕西省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科研成果和建设成就等。
  •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难译现象处理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难译现象处理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疑难现象处理》针对目前翻译界公认的、在汉译英方面出现的疑难现象,通过引用现有中外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结合我国大量翻译工作者的翻译经验和心得体会,提出了比较全面和实际的处理方法。本书在归纳和总结各种处理方法的过程中,修正了部分翻译理论,提炼出一些相对新颖的翻译观点和实践路径。为发展和丰富今后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材料和经验总结。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本书汇集了秦珪老师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从古代的论说文直到近当代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新闻评论特点的研究;第二部分新闻评论专题研究,包括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鲁迅、瞿秋白、邹韬奋这几位中外评论名家及其作品写作特色的研究;第三部分报纸评论和杂文的写作,是报纸评论写作特点和技巧等方面的专论;第四部分关于新闻教育问题的思考,是这位老教育工作者以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的切身体会,对新闻教育改革所发出的真诚呼吁和建议。此外,“秦珪自述”是作者结合个人的亲历,叙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史。
热门推荐
  • 夏利中国

    夏利中国

    在本书中,作者以平实的描述回顾了这段历史,回顾了其他汽车企业都纷纷被世界汽车集团占领,陷入“用技术换市场”骗局中的时候,“天津夏利”为保持民族品牌所付出的坚持和努力。
  • 盛世清宫

    盛世清宫

    【清穿+系统+很日常的小甜饼】宁楚格总觉得四爷看她的眼神不对,那眼神哪是看女人,分明是看女儿啊!!!人家都是千娇百媚地得宠,她这是可怜兮兮地圈养啊。震惊,四爷的后院个个脑回路清奇,宋氏是怨妇,福晋是小傻瓜,李氏是个小仙女,这是什么神仙后院?总而言之,这就是个小可爱被四爷当女儿养,养一辈子然后顺便生几个小可爱的故事。【小甜饼,不会虐哒】
  • 阴阳眼,鬼才通灵师

    阴阳眼,鬼才通灵师

    都市异能爽文,女强男更强,双强联手,结局一对一!……有女初生,手纹有异,手眼通天,可掌阴阳!当她重生在胆小怯弱的她身上,势要活出精彩时,被一句天煞孤星断定一生!而一张小小的纸衣竟能将她的姻缘买断!可谁来告诉她,她那所谓的未婚夫却是个不阴不阳的家伙?!她忍无可忍,仰天长啸,你妹啊!……夺宝珠!探陵墓!现手眼!收手仙!……当身世揭晓时,才知原来她是省城商界财阀的嫡亲孙女!可惜她还未享受到亲人的温暖,这些人就一个个为了财产夺她性命,伤她手脉,手仙也因此莫名失踪。人有逆鳞,触之者死!手握阴司令,上可通天,下亦能号令阴兵千万,死人也能带回来!天煞孤星算什么!敢伤她的人,让你活不过五更!……
  • 大小姐的贴身僵尸

    大小姐的贴身僵尸

    谁都不敢想象,堂堂一个红眼僵尸,世界杀手之王的存在,居然给一个普通大小姐当保镖。蒋辰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自己不仅是保镖,更是保姆,司机,家教,甚至有时候还会成为大小姐拒绝别的男生的挡箭牌。“大小姐,我自认很有魅力,但是你再这样,可要加工资的。”“你看本小姐缺钱么?”新书《都市之全能美术生》连载中,作者正在疯狂码字。征文新书《我真不是魔王陛下》起点阅读连载中
  • 人一生要学会的100件事

    人一生要学会的100件事

    一生中要学会的具有重要意义的100件事,助你重新认识和思考人生。快节奏的时代,社会在向你要价值、老板在向你要效率、家庭在向你要生活的保障和品质。学会这100件事,轻松人生,成就人生。
  • 快穿之气运回收

    快穿之气运回收

    (???)等会写,。真的等一会就行了。(???)
  • 俞楼诗记

    俞楼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系魔法师II

    月系魔法师II

    《月系魔法师》第二部,月系魔法再次传承!千年之后,黑暗女神后裔卷土重来,月系魔法之源的月亮离奇消失,月之家族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然而,身为月华大陆之神、月之家族大长老的风梦寻(风夕月)却被暗算,灵魂被打成碎片,散落在无数次元之中。为了担负起拯救家族的重任,被称为“最接近于风夕月的少女”风落云,与同伴一起游走于不同的世界,开启了奇幻的次元之旅。孰正孰恶的黑白精灵,只有孩童的萌之世界,存在于梦境中的魔法国度,盛开在冰封碧湖之中的奇迹樱花……缤纷多彩的世界展现在眼前,或许,还会遇到前作中熟悉的面孔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启预报

    天启预报

    “我想要挨一顿毒打……”——灾厄之剑、旧世界守墓人、调律师、最后的天国捍卫者、二十四个毁灭因素之一、淮海路小佩奇、深渊烈日、最终的地狱之王:槐诗。.某一天,穷困潦倒的槐诗忽然发现自己捡来的金手指终于能用了……只不过,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赚钱和苟命,他一不小心踏入了这个危险世界。现境之外的边境,日常之后的异常。天文会,绿日、黄金黎明、存世余孽与诸界天敌……究竟是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个问题。那么,就在这一万零一种拯救世界的方法中,选一个通往HAPPYEND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