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500000003

第3章 主持概论(1)

1.1主持的由来和发展

主持的基本概念“主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个。一个是“负责掌握和处理”,例词是“主持会议”。另一个是“主张;维护”,例词是“主持正义,主持公道”。《辞海》里对“主持”一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词典》一致。

实际上,“主持正义”、“主持公道”的“维护”也是一种“负责”,一种“掌握”。这并不难理解。主持是要人来实现的,实际主持的人就是主持人,往往是各单位、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工作的主持包括审时度势,知人善任,英明果断,随机应变,等等,还涉及很多具体的工作方法,主持人需要有相应的经验。

而“主持”一词具体落实到节目中,通常有两个意思:一是在节目的选题、采访、编制和播出上都有较大的发言权;另一个意思是,只有处理节目的权力,包括节目的采访、编制和播出。我们就从这个概念说起。主持人这一概念,往往意味着飘逸不群的风度,出口成章的谈吐;意味着博学多才,机智诙谐乃至深邃的思想。这些特点也反映了主持工作对主持人的要求。

回眸主持工作在中国

回眸人类广播电视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早期的形式。广播电视刚刚出现的时候,在其中说话的人被称为广播员。广播员的工作包括报告新闻、讲故事、放唱片等。当有演员前来演唱时,就使用另外一个话筒,广播员为之介绍说明,与之配合。当然,对于广播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说话语音清晰,音色悦耳。广播在不断发展,久而久之,人们对于广播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更精确的分工出现了,广播员更精于口头表达的技艺,广泛向各种艺术门类学习,形成了一个专业行当。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时候,曾经表扬过一位女播音员,说她讲到我们的胜利时是那样的兴高采烈,痛斥敌人又是那样痛快淋漓。当时,播音员们在表达中追求的是真理的声音、人民的声音,没有留意各人自身的个性特点。这样的风格一直延续到1965年。后来,播音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播音名篇,也涌现出一批受人民群众拥戴的著名播音员。

然而,“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了极致,广播也同样激烈地高腔高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播音艺术。

这样的情况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播音“降调”的同时,又“引进”了主持人节目的形式,该形式初试便获得一致的好评。1980年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第一次出现了“节目主持人”的字幕,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第一次出现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分工。然而,主持工作开始并不顺利。受长期的精细分工影响,会播音的不熟悉写作;在严格的播音标准下,编辑、记者队伍中能在广播中说话的人几乎没有。呈现出极大的供需不对口。此时,业内人士戏称的“双簧主持人”、“傀儡主持人”出现了,具体情况就是由一组编辑人员为一位播音员(主持人)撰稿,那时还有“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主持人,为主持人写稿”的工作经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播音语言观念的调整,从播音队伍和编辑记者队伍中发展成长出一批能够胜任主持工作,也主持节目的主持人。后来,新一代能说、能采访、能编辑、能驾驭节目的主持人也成长出了一批又一批。

正如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的,历史是以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的,总是螺旋式上升或者波浪式前进的。今天的电台节目主持与广播初创时期的电台节目主持相比,既有一定的相似又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了。时至今日,在节目组里,如果主持人没有变动,记者、编辑换成了新手,那么有经验的主持人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负责掌握和处理”,向新记者、摄像发号施令,其结果也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要自如得多。此后通过互相观摩学习,几乎每个主持人都能在一般节目中较为自然地表达了。2003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后,白岩松曾以中国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在《央视论坛》中。虽然,在这个节目中白岩松事实上承担着嘉宾评论员的角色,这与真正意义上的以媒介、栏目言论旗帜出现的、独当一面的评论员尚有距离,但是在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史上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昭示着开放、发展与进步。

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对于观众来说都并不重要,只要在屏幕上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就都被认可为主持人。观众要看的是主持的水平如何,幕后的情况他们并不关心——虽然幕后的情况决定着屏幕上的效果。了解了主持人在广播和电视中直接面对听众、观众说话的历史沿革,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今天主持人的工作及其在节目中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学习有关主持人的理论和技能。

主持工作的特性

从不同时期对主持及主持人概念的不同阐释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主持工作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研究,也可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主持工作的特性。虽然有的人说“主持无学”,但是系统地研究主持人仍然是必要的,尤其是现今主持人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主持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对于传媒事业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主持工作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是新闻传播的最后一道工序。主持的过程,正是一种信息整理、加工的过程,被视为节目的二次创作。

每一台好节目都是用心反复打磨出来的,就像河蚌用自己的心血最终磨出了珍珠一样。由于事情发展到最后,工作者更容易麻痹大意,所以最后一道工序往往成为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主持作为一项相对独立、专业性强的工作,格外需要主持人的把握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

主持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关注题目,明了大意

身为主持人,平日应当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及社会新焦点问题,拿到编辑完的讲稿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关注标题——这也是最为敏感的部分,从而对即将主持播报的内容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主题,灵活应变。

2.过滤文字,力求准确

主持人拿到编辑完的讲稿,通过阅读标题明了文章大意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打磨文字。不管是长句还是短句,主持人都应竭力在脑中过滤。我的意见是拿一支笔,一边读文章,一边将多余的词划去,用自己最为方便、艺术的语气表达,以便听众(观众)体会到主持人的质感。其中,注意衔接也是主持工作中的一项内容。节目的各个部分就像一件衣服的各个部分一样,你得用自己细密的针脚将衣服的领子、袖子等各个部位十分紧密地缝合在一起。因此,主持人对于穿插语的娴熟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将节目紧密地连成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印象。

3.反省立意,注意形态

做节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展现策划人的立意,主持人一定要和策划人做好前期沟通,并要善于捕捉精华,通过言辞及表情来体现。比如做一期旅行节目,可能会叙述一大段出发前和在路上的情形,这个时候主持人就应该从节目的立意来衡量这些场景的价值了。你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如果你推荐的是游览景点,然后以此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前面那些出游前的准备和路上心情就可以不作重点阐释;如果节目想表达的是一次旅游中的快乐心情,那么路上的过程就是十分重要的了,主持人在介绍的过程中也应该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向受众传递这种旅行感受,以达到节目预期的效果。

1.2主持人的历史沿革

主持人概念溯源世界上最早的主持人是美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一词在英语中叫“Anchorman”。“Anchorman”原本是指体育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的运动员。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编导唐·休伊特在195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报道中首先使用了“Anchor”一词,主要是针对当时电视新闻对重要事件的报道通常表现出板滞而零散的状况提出的。其目的是突出强调组织、串联总统竞选活动报道的人应该具有“Anchor”那样的素质与能力,能够承上启下衔接各方,有能力把各种渠道来源的新闻稿件组织串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获得良好的新闻效应。由此可见,从“节目主持人”一词的提出到节目主持人的真正诞生,都明确表明了这个词语的基本内涵,即电子媒介节目传播中的最关键的人物。

唐·休伊特在谈到借用“Anchorman”一词的初衷时说过,要“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联在一起,高度概括起来”,因而主持人也就取代了一般的电视播报人员,成为各家电视台的门面。中国有主持人,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随着中国老百姓户/人均占有电视机数量的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和中国老百姓对媒体代言人的偏爱,主持人已经成了中国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80%以上的中国青少年将当一名电视主持人视为自己择业的首选———假如可能的话。

主持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于西方,发展兴盛于50年代。这段时期经历了大战洗礼的世界,历尽了种种磨难,也显示了勃勃生机。世界大战给西方各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重大创伤,战争摧残了人,破坏了科学事业的建设,这就决定了战后文化建设的使命,“主要是着眼于恢复欧洲最广泛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传统。”而西方当代文化更以其大胆执著的创新为显著标志。“不论在哪一方面,20世纪风格都共同具有对上一世纪不屑一顾的态度,文化创新者抛弃了他们祖辈的教训,有意识地选择了新的词汇来表现自己。”这是因为“在战后的年代,人们一次又一次宣告欧洲传统文化已经失败。他们认为欧洲上层资产阶级的那种悠闲的文化传统不再能表现新的生活现实,而必须创造一些更鲜明更有生命力的东西来代替它们,结果就涌现了本世纪内任何其他十年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极丰富的文化和科学”。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目前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由于对主持人概念的不明确,在有关节目或著作、文章中,有的将事实上的主持人称为评论员、分析员或者记者,有的又将事实上的播音员、记者称为主持人。在本书后文中涉及的主持人,我们皆以这里论述的概念来确认其是否主持人,而不为其实际称谓所左右。尽管我们至今没有第一手资料可以明了西方理论家对节目主持人界定的确切定义,从而佐证他们的称谓,但是从Moderator、Host、Anchor等词语的选择使用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持人发源地的人们对其内涵的释义,其中明确表明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传播中所扮演的基本角色:节目的协调者、主导者。总之,节目主持人是节目中的关键人物。

我国节目主持人的重要发展阶段

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短短的二十几年里,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新生的事物在中国的土地上迅速成长。从最初的播音员到主持人的出现,从单一主持人到制片人兼主持人、主编兼主持人,我国的节目主持人有着自身清晰的发展轨迹。我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于1923年初;真正给人民带来福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电台是在战火纷飞的1940年12月30日诞生的;中国第一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播于1958年。而主持人节目的推出落后于西方半个多世纪,距离我国广播电视的创建也达数十年之久。

纵观我国节目主持人发展的轨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0年至1985年)

《观察与思考》栏目是1980年7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它首次正式打出“主持人”字幕。记者庞啸出任第一个主持人,《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成为我国最早的电视评论节目。

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中推出了《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徐曼小姐”一改传统的“高调门、强语气”的播音方式,其亲切平易、甜美柔和的主持风格不仅赢得了听众的喜爱,更重要的是节目打破了长期以来大陆对台广播冷冷清清的局面。徐曼亲切、甜美的声音“每天都在吸引着台湾1700万中国人……拨动着那些想要会见大陆亲人的台湾人的心弦”。同年4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大众信箱》节目中李一萍和李东两人对话、聊天式的可亲、可信的主持风格很快被听众认可,他们亲切地称李一萍为“知心姐姐”。

1983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为您服务》推出了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固定栏目的专职主持人——沈力。

同类推荐
  • 德国足球风云

    德国足球风云

    本书分日耳曼战车发韧之初,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职业化的创立与“广告热”,“足球皇帝”出道等数章介绍德国足球运动。早在19世纪60年代,现代足球运动就传入德国,并在这片土地发展成燎原之势。1860年,“慕尼黑1860”足球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这辆日耳曼战车的发韧之始。130多年来,风云际会,沧桑变幻的德国足球运动,向我们展示了日耳曼民族另一种文化积淀和价值取向。
  •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深度访谈为辅,兼以参与式观察及座谈等多种方法,结合基层实战经验,对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滥用人群特点及发现方法等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4)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闪婚再爱:亿万总裁碗里来

    闪婚再爱:亿万总裁碗里来

    遇到的这个男人怎么好像有点不太对劲?他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好?
  • 应许何年

    应许何年

    纵芳华正茂,然应许何年?三个月后,杜清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地走出了那暗无天日的大牢。明媚的阳光晃得她有些睁不开眼,闭了许久,才从一阵锣鼓喧天中缓缓睁开。在拥挤热闹的人群与喜庆的唢呐声中,一支排场而隆重的迎亲队伍很有气势地从此经过,她一眼便看到了那骑在枣红色高头大马上,身着喜服的苏静深。曾经的海誓山盟,曾经的深情不移,曾经的温柔以待,在此刻像一把尖利的锥子一般,狠狠地刺痛了她的心……但,如果真的可以让她再做一次选择,她仍然会义无返顾地选择离开他。尽管,她爱他如命。
  • 六星社的少年们:前往宝石秘境

    六星社的少年们:前往宝石秘境

    生活在长白山林区的男孩泽帛,因为自己心爱的小鹿被偷猎者杀害而对世界和生命产生了疑问。为安抚男孩的伤痛,父母将他带回出生地深圳,使之接受学龄教育。九岁时,父母送给他一套拼装玩具,玩具实际是来自遥远国度中被魔法所困的拿撒亚人。在二年级结束的暑假,泽帛带着苏醒的拿撒亚人乘坐纸飞机离开深圳,一路上遭遇了风暴,险些被漂荡在海上的神秘船长窃取记忆;穿过草原,来到聚集着人类做过的梦的沙漠,在沙漠中同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波斯部队的梦交战;为拯救被扣押在城堡中的拿撒亚人眷属和城堡领主身患重病的女儿,前往神圣的“生命之树”探险,寻找一枚可以挽救公主生命的无花果;最后,设法通过一座含义深邃的山中迷宫。
  • 《独家记忆》作者温情佳作合集(共5册)

    《独家记忆》作者温情佳作合集(共5册)

    人气作家木浮生十年雕琢,十万读者验证的温情浪漫言情佳作,每3个言情读者中,就有2个人的心被木浮生牵动!精选木浮生所有知名作品:《独家记忆》《世界微尘里》《原来我很爱你》《良言写意》《犹待昭阳》,让你一次看个够。你眼中流转的无声的爱,全世界,只有我听见。
  • 在娱乐圈的边缘疯狂试探

    在娱乐圈的边缘疯狂试探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 三竦樱传

    三竦樱传

    原名《火影樱传》这是一个在火影世界中挣扎着,努力着想要守住自己那一片小天地的故事。 没有老爷爷。 没有系统。 没有金手指。 来到火影世界怎么办?阳光正好,当然是出去散个步啊,卡卡西老师对我笑,鸣人对我说,早早早,你要去哪里?沐浴在阳光下的一切真的,挺好... 但...这不是一个沐浴在阳光下的世界...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得到,在这里,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他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谎言,欺骗,黑暗,充斥在她的身边,他要打破这谎言,寻找被欺骗的真相。 当黑暗降临,她选择孤身前往这黑暗。群:691382272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末日来临请闭眼

    末日来临请闭眼

    我最后还是活着来到这里,可这一切并没如我想的那般就此结束,我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仍然会追寻下去,是为了自己,同样是为了那个他。此刻的我正在将来到这里的经过记述在笔记本内,或许当我写完之前所发生的故事后就会离开这里,再次踏上徘徊在生死边缘的路程...。ps:这里没有超能,没有种马、没有进化,这只是一部单纯善良的悬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