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200000046

第46章 即兴主持——训练目标:临场发挥 活泼灵动(3)

第四节 即兴主持问询语

提问和询问是主持人最常用的言语行为方式,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问询”。主持人的问询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设问。是明知故问,是自问自答方式的“问”,它的用处是加强表述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比如:“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好不好呢?肯定地说,是不好的,是后患无穷的做法。该用什么办法呢?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提问。即主持人提出问题,问而不答,等待对方回答。提问一般用于采访和访谈,在谈话节目中可以引起现场参与者的思考和讨论。

三是反问。反问是“寓答于问”的“问”,它不需要直接作答,答案已在问语之中。比如“难道人人都穿价格非常昂贵的时装就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时尚’吗?果真如此岂不是富人才有‘时尚’的权利了吗?”可见反问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话语表面相反的意义,它的用处是加强语气,强调结论的确定性。

四是反问作答。前面说到,反问是寓答于问式的“问”,不需作答,但有的反问不是这样,比如“难道我们能够容忍不法厂商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下去,我们民族工业就会信誉扫地,我们的市场经济就乱套了。”这个反问句的答案虽已包含在问句之中,但表达者偏要详尽作答,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进一步的强调,并引发进一步的阐述。

五是反问答反问。即用反问句回答反问。比如“靠背熟别人写好的讲稿怎么能主持好节目?这样下去,主持人不成‘活话筒’了吗?”第二个反问句是对第一个反问句所显示内容的强调,使反问句的语势推进一步。

问询是主持人最常用的语言方式之一,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说:“我以提问为生。”她认为,善于提问“是节目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例话

杨澜:我以提问为生

杨澜在她写的《凭海临风》一书中记录了这方面的体会。

“现在,我已经非常习惯于提问了,实际上,我已经以提问为生了。说得通俗一点,我是靠提问吃饭。我是记者。我甚至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问答。比如,有一个问题人人必须面对:‘你为什么活着?又将怎样活着?’每个人的生活本身,就在回答这个问题,不管你是不是意识到。上帝是宽容的老师,五花八门的答案他都照收不误。至于给各人打多少分,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我用年轻的生命,一天又一天地写我自己的答卷,这份答卷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其中有不少时候我感到困惑难解或绝望无助,或干脆就答得跑了题。好在上帝给我们安排的这场考试是开卷的,你可以问别人是怎么回答的。‘杨澜工作室’就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答案的地方。有不明白的,我问,以求明白,有时明白了,还要明知故问,因为我估计电视机前的有些人也想明白。

“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是节目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五节 即兴主持点评语

所谓点评就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评论对象的某一方面作要言不烦的评价或评论。点评语是主持人节目中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常常是即兴式的表达。

一、点评语的语用功能

第一,意义揭示功能。

点评语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议论,或点明要害,或启发思考,有助于揭示或提升节目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话

肖晓琳点评拜年问题

在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中,主持人肖晓琳说到春节来临将要出现的“拜年问题”。她先通过拉家常,评述这几年出现的“全方位”拜年现象,使本应过得很轻松的春节过得很不轻松。接着,她对此点评道:

“就这样,你拜我,我拜你,大家都走在路上,彼此拜年却又见不到面,这就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了。再有,拜年总不能空着手吧,可眼下几十块钱的礼物又拿不出手,见着孩子又少不了要拿出一笔压岁钱,所以,拜年不仅是人的交流,也是物的交流……”

主持人肖晓琳的这段话“外圆内方”,虽然是对这样社会现象的批评,却说得亲切而实在。“是人的交流,也是物的交流”,这样的点评道出了真切的体验,必然引起人们对这类经年旧习的反思和怀疑。

第二,节目结构功能。

主持人的点评语出现在节目与节目的衔接处,成为节目的结构支撑,在节目中发挥过渡、呼应和深化的作用。

例话

白岩松即兴点评一则

1997年6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深圳皇岗口岸直播报道驻港部队冒雨入港过程时,突然出现未能预料的断档,他灵机一动,对眼前的一幢邓小平生前曾经来过的房子发表点评:

“各位观众,在我们这里往前面看,可以看到一幢白色的楼房,这是皇岗口岸办公楼。当年,邓小平同志曾在这里登楼眺望香港,现在那幢楼里还挂着他视察口岸的大幅照片……我想,今天晚上,当驻港部队跨过这条边界线的时候,在所有为部队送行的人群中,肯定有一位老人深情注视的目光……”

这个点评虽然是随机应变的临场发挥,但绝不是信口开河的评说,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既是即景抒怀,又勾连了节目内容,也是报道主题的升华。

第三,个性展示功能。

点评语常常是主持人的有感而发,虽然主持人是整个节目“出面的主笔”,要“忠实”于节目“台本”,但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身份是“真实的自我”,这就为主持人运用点评语彰显个性创造了条件,当然这也能体现主持人的思想水平和价值取向。

例话

白岩松点评中国雇工下跪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点评“韩国女老板罚中国雇工下跪”的新闻时说:“关于老板罚中国雇工跪下的事,在这里我不想再议论这个女人了,因为她连被议论的资格都没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47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这些人面对的不是战场,更不是刺刀、枪口,而是面对一个口袋里满是金钱的女人。我不禁要对同胞们说,曾经的贫穷,不该是我们觉得比别人低一等的理由,金钱更不是使我们双膝发软的原因。我要说,咱们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站直喽,别趴下,更不要跪下!”

这位主持人的点评,渗透了正义凛然的个性。主持人从近代史的角度提示人们民族屈辱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刺刀、枪口面前从不屈服的民族,有理由藐视“口袋里满是金钱的女人”,最后的呼告情真意切,颇有深度和力度。

二、点评语的语用策略

1.点有选择,评有针对。点评不能兴之所至,妄加评说。在什么地方安排点评,针对什么点评,要达到什么目的,应心中有数。

2.把握分寸,点到为止。点评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偏激,更不能信马由缰,要有语意的“过滤意识”,说话要准确、精炼。

3.有感而发,随机切入。点评一般是即情即景的有感而发,主持人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当然,这就需要灵活的思维和领悟能力了。

4.借助语势,顺题立意。点评不完全是主持人一个人说,有时需要与嘉宾或现场的观众共同来完成,这时,可以顺应对方的观点或只言词组,来个语脉接引,适度引申补充,完成点评。

5.形式多样,力求贴近。点评可以是议论,也可以是抒情;可有哲理的深刻,也可以是百姓话语式的褒贬或调侃。点评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主持人有时可以把自己“摆进去”,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完成点评。

第六节 即兴主持应变语

当今世界,社会交往日益繁密,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现实话题催迫着我们立时做出回答,这就需要应变性表达。节目主持在动态语境中所作的适应性表达,其特征是语境催迫下表现出的敏锐与快捷。

即兴主持的应变是“捷才”,不论语境出现什么变化,均能相时而动、巧语解困、妙语服人、出口成趣。但是,即兴应变并非是与生俱来之才,需要日常积累,需要训练,而形成这种应变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具体地说:

第一,要有自信力。没有自信力的人,即兴主持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可能是过于“谦虚谨慎”,内心深处自叹弗如,甘居平庸。如敢于对自己说“我能行”,你会惊讶自己蕴藏的应变能力——

例话

从“七步成诗”到“三步成诗”

历史上有许多所谓“天才”、“奇才”是不大“谦虚”的。

袁虎凭借才气和自信,有“倚马千言”之才,但是诗人李白就很不“谦虚”,他口出“狂言”:“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史书记载,曹植“七步成诗”,传为美谈。后来史青听了笑曰:“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请人当场出题,果然五步成诗一首。后来柳公权知道了这段佳话,却对史青“五步成诗”不屑一顾。他让别人出题,这位书法家果然“三步成诗”,“刷新”了“五步成诗”的纪录。

这些都说明,每个人都有尚未开掘的潜能,而自信力则是打开潜能宝库的钥匙。有了自信,就可能在应变性表达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第二,要有意志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可以使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势,以昂扬顽强的情绪趋动自己对表达作恰当的适应性调控。如果缺乏意志力,情绪消极懈怠,态度犹豫不决,性格畏葸胆怯,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即兴主持的随机应变了。

第三,要有注意力。“注意”具有指向性、集中性的特点,具有选择、保持、调节的功能。要养成在节目语境中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的习惯,这样可以自觉排除或抑制干扰,增强抗干扰能力,通过有效的听辨和反馈,在意识处于十分敏锐的状态下,保证思维活动产生应变性表达需要的悟性。

第四,要有创造力。即兴主持中的应变,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既然要应变,思维就必须处于高速运动状态,要有意识地使思维灵活快速地运转,这样脑子才会“急转弯”,使形象的、逻辑的、集中的、扩散的思维活动和谐配合,使记忆“仓库”里的材料骤然涌出,通过分析、综合、联想、推测,产生新的思维成果,这时才会有审时度势的精言妙语。

例话

江泽民的“语言名片”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担任市长时,在某个周末来到上海电视台,像一个普通观众那样坐在《今夜星辰》演播大厅一侧观赏节目。后来晚会主持人叶惠贤注意到了,他觉得,应当让江市长到前台和大家见见面,于是灵机一动,自编谜语,打出了一张“语言名片”:

“现在请大家猜一则谜语:‘水上人家’——请猜某领导人名。”

不一会儿,“江泽民、江泽民”的呼唤此起彼伏,江泽民同志满面笑容地走到前台,频频招手致意。叶惠贤走过来,递过话筒,请江市长讲几句话。没想到,江泽民竟以这几年上海“雨大、水大”为话由,在叶惠贤编的“语言名片”上继续做“文章”。他幽默地说:“大概我的名字起得不大好吧,三个字当中,带水的就占了两个,所以啊,有的外电称我为‘水市长’”……

(全场有会心的笑声,也有小声的议论)

叶惠贤:“(快接)……我觉得,如果说江市长是‘水市长’也不是没一点儿道理,江市长名字两个字带‘水’,我也有一解——你们看,江市长来到上海开展工作是‘如鱼得水’,他与上海人民的深厚感情真是‘水乳交融’!”

(热烈鼓掌)

上面这个案例,叶惠贤的即兴主持应变语可圈可点,十分高明:

第一,叶惠贤一眼瞥见江泽民来到现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露声色地在第一时间完成对江泽民名字的谜语创作构思,非常精巧,十分难得;

第二,叶惠贤现场应变设置的这个环节,既有娱乐性,也为这位亲民的市长走到前台与市民见面创造了契机,巧妙铺设了市长“与民同乐”的平台;

第三,更可贵的是,在江泽民说他的名字中有两个字带水,外电称为“水市长”时,叶惠贤警觉地意识到,在当前的语境下(最近上海雨大、水大)可能产生某些偏离歧解,于是对“两个字带水”另作解释,快速用“如鱼得水”和“水乳交融”挽回可能失衡的语势,也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同类推荐
  •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基于自有的“海外人才大数据平台”的动态数据,有机结合大规模信息采集、非参与式观察、海外问卷调查、远程访谈等调查方法,将学理剖析、比较研究、文献分析、GIS空间分析、分布式数据挖掘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对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的立体式研究架构和整体性认识。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邻人之妻

    邻人之妻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继《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王国与权力》后,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1925年,纽约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载《尤利西斯》,并出版售卖《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1973年,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

    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流动性加速,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集聚到了社区。社区已成为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须臾不可少的好帮手。当前社区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当,势必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都向当下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乡社区服务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区如何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诸方面的工作。
热门推荐
  • 武魂至尊

    武魂至尊

    武魂世界,强者林立,且看风云重生五百年前,成就一代至尊。
  • 衰女被穿越

    衰女被穿越

    穿越都看烂了吧?那知道啥叫被穿越不?青衣一直知道,自己不是后妈养的,所以,她乖乖的做她的灰姑娘。可没想到有一天,她连做灰姑娘的资格都没有了。接着差点被QJ,车祸差点被撞死……好吧,其实她已经被撞死了,只是,不小心被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强大灵魂给穿上了身。可悲的是那个灵魂太衰了点,一身异能让她继承了,灵魂却在修复那已死的身体后,消散了。于是,青衣虽然无家可归了,却白得了异能,还赖上了那个帅气的肇事者……
  • 花落听风语

    花落听风语

    花开花落,谁知悲喜?她在听,听风的呢喃;她在看,看云的舒卷;她在等,等一个时光深处的人。经历种种,她曾以为老天爷再也不会眷顾她了,可老天爷大抵还是偏向她的,只是,故事会在时光中搁浅,她亦不知星光在哪。
  • 萧红短篇小说选

    萧红短篇小说选

    本书精选了萧红四部小说。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有着萧红这样的经历:出身地主阶级,饱读诗书,为了逃婚离开了那个封建家庭,之后却被未婚夫欺骗同居,被抛弃之后开始她颠沛流离的生活……萧红的命运正如她所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正因为她承受着那些屈辱和痛苦,她那如诗歌一般的文字才带有如此强烈的时代穿透力,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百姓的生活画卷。同时,萧红也是属于荒野的,她的流亡经历使她的小说如散文般天马行空,没有规矩章法,却又流畅自然。这,仿若一种灵魂的本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创世游戏一点零

    创世游戏一点零

    苏里只是机缘巧合之下作为一个引子,开启了一个世界的衍变……(本书无女主!)
  • 三声炮响

    三声炮响

    刘爱玲,祖籍山东德州,现居威海。《威海文学》报副总编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11年参加山东省作协第七届作家高研班。写有长篇小说《独目世界》,中短篇小说在《山花》《芳草》《青岛文学》《当代小说》等刊物发表,并在《山花》等刊物重点推荐。一白曲水坚信:事不过三!乡下人就是一辈子忙活婚、丧、种庄稼这三件屁大的事,才活得有滋有味。他常摸着他的秃脑壳琢磨,在他仅剩的三个月的生命里,“丧”是和他的命一样重大的事。
  • 老师妈妈

    老师妈妈

    每个孩子都有特殊的天赋,孩子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发展,而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离不开妈妈和老师。不管孩子的父母贫穷或富有、渊博或粗浅,都有责任和权利营造家里的秩序,让家成为孩子在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机构。书中以孩子的心理、潜能、习惯、道德、宗教信仰、观察力、语言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采用了众多生动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将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一剖析,并针对妈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此表达了作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可以说,本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读之,能让妈妈对培养孩子更有信心!相信,通过努力,每一位妈妈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 童蒙训

    童蒙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北宋儒家功利派的开创性人物。1980年我在《李觏集》前言中写道:“李觏的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而且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李觏多方面地汲取了前人的思想,具体说,其伦理观,主要是继承了儒家的纲常名教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