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200000022

第22章 即兴评述——训练目标:述事义理 新意迭出(1)

“评述”是表明对某一客观事物、事件、事理见解的表达方式。

“即兴评述”与“即兴点评”稍有不同,它不是只言片语的插入式评论,而是相对完整的以语段或语篇形式出现的比较集中的评论,是评述主体在事先无准备或准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根据所提供的素材,结合个人的思考和感受,即席发表的观点和看法。即兴评述的现场性,既显示了它的难度,也显示了与缜密构思写就的书面评述的区别。

随着我国评论节目的普遍设置,即兴评述日益成为许多节目的重要内容。

快速构思组合,是体现即兴评述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评述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仅能迅速提炼出“说什么”的问题,还要根据材料解决好“怎么说”的问题。因此,评述者仅仅亮明观点是不够的,还要说出赞成或反对的理由,这就涉及即兴评述的一个重要步骤:铺陈论据、布局谋篇。由于即兴评述的表达时间都不长,语段框架都短小精悍,现场即兴评述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谋划,要做的只能是从“述”与“评”的关系上把握它的规律。

一、即兴评述“评”与“述”的关系

即兴评述的“评”与“述”关系密切,述其事,议其理,有“评”有“述”,二者珠联璧合,相辅相成。“评”与“述”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

第一,述是手段,评是目的。即兴评述的归宿是表达对特定事物的见解,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不可本末倒置,重“述”轻“评”。

第二,述有选择,评有针对。这是说不必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述”要有所取舍,“述”要为“评”服务,“评”要注意针对“述”的内容。

第三,述要具体,评有分寸。这是说不要过于抽象地“述”,最好具体可感些;而“评”必须用语谨慎,逻辑合理,把握分寸。

第四,评述一致,评述相联。这是说“评”与“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切忌南辕北辙,“述”“评”分离。

二、即兴评述与文字评述的区别

即兴评述与文字评述相比,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第一,即兴评述更重视现实语境的依附和制约,它应根据语境作应变性调整和变动。有时可以先声夺人,将观点和盘托出,而对于眼前出现的或共知的可感事实不做重复性叙述,话语集中于“评”;有时“评”是现场嘉宾和观众的“众说纷纭”,而主持人的“评”与“述”只是一种参与或归并加工。

第二,即兴评述的语段构成方式不一定如评论文章那么严整、那么的讲究“章法”,其结构比较简单;有时因小见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有时“述”而不“评”(或少评),此谓以“述”代“评”,即通过讲述的倾向性渗透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评”的意思尽在言外;有时观点多次出现,反复强调以“晓以利害”;有时“述”后即“评”,有时先“评”后“述”;有时详“述”简“评”,有时详“评”简“述”;有时“述”中有“评”,有时“评”中有“述”……有时可以“中止判断”,舍不尽之意在言外。这些都是现场的即兴成篇。

第三,即兴评述作为一种口语表达方式,注重通过口语修辞手段增强评述效果。即兴评述一般用谈话语体说话,以诚相见,注重交流。即兴评述在表明无可置疑的观点时,语气可以确定些;有时也可以用商榷的语气提出自己的看法,酿造探究的氛围;有时义正词严,语速较快;有时语速缓慢,显得委婉从容;叙述事实可以适度运用白描、点染将所评述事实呈现出来,调动参与评论的兴趣;有时主持人气势贯通地表述,显得坦率并带有论证的色彩;有时评述不偏不倚;有时可以舍弃客观,注入较多的感情因素,使观点更加鲜明……

即兴评述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现场评述的语境,也取决于评述者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认知水平,以及对这种即兴语言表达方式的规律和技巧的熟知与掌握程度,而真正的较量则是评述者思辨能力和内涵修养的较量。从外在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即兴评述展现的是评述者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临场不慌的心理素质。从内在思维的组织上看,即兴评述则是评述者几种个性能力的综合体现,即: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点创新能力。

第一节 先述后评 先评后述

先述后评、先评后述是带有论证色彩的即兴评述方式,在即兴评述中,它以感人的叙述和逻辑的力量给人以启迪。

“先述后评”是先将需要评论的内容作复述、描述或解说,然后进行议论,其构成方式一般是“述”与“评”相对集中,分成两个部分,“述”在前“评”在后,分量大致相等,评述的终结,是使人们对一个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当然“述”作为“评”的依据应有所选择和侧重,“评”则应条理清晰,公允准确,忌以偏概全。

例话

名人也有无知时

名人有时也很无知,学识渊博的恩格斯就闹过“请鸭嘴兽原谅”的笑话。

那是1843年的事情了。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看到一枚不太多见的蛋,有人告诉他,这个蛋是鸭嘴兽下的,恩格斯听了哈哈大笑,说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不可能下蛋。他的话把人家也搞糊涂了。后来恩格斯心里不踏实,查阅了资料,发现自己竟然在这个常识性问题上十分无知。后来他经常提起这件事,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他做了一件“事后不得不请鸭嘴兽原谅的事情”。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的认识永无止境。对于客观世界“无知”是绝对的,“有知”是相对的。恩格斯的不凡,在于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某些“无知”,而且,有及时弥补自己某些知识空白的热情。对于现在有了一得之见便沾沾自喜、一窍不通也好为人师的人来说,恩格斯给他们上了一课。

在这个语段中,先简述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然后进行议论,指出恩格斯“无知”的原因,赞扬他对“无知”的态度,并针砭时弊,显得简练而深刻。

“先评后述”与“先述后评”相反,是先提出见解并略作分析,然后通过叙述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如此表达的动因来看,将“评”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观点,先声夺人,以引起注意。在这类即兴语段中,材料的引述应多用概述,少用描述,并将材料作点面结合的系列铺陈,以避免孤证之嫌。

例话

失恋是块磨刀石

对于坠入爱河的青年来说,失恋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一失恋,情人成路人、仇人,有的甚至痛不欲生寻短见,这就很不好了。相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不能一相情愿。对于清醒理智的人,可以把失恋看做磨刀石,越磨越有生活的勇气,越磨生活的意志越坚定——恩格斯就是这样的人。

1841年,20岁的恩格斯在不来梅商行当练习生时,同一位姑娘的恋爱失败了。这给恩格斯的打击很大,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意大利旅行,向美丽的大自然倾诉失恋的痛苦。几年后,恩格斯又与一位姑娘恋爱了,可几个月后又一次失恋。这一回,恩格斯变得坚强了,他用近于“疯狂”的热情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经典之作。

像恩格斯那样从失恋的痛苦中站起来朝前走的人很多。柴可夫斯基失恋后写成《悲怆》;舒伯特失恋后完成了《未来交响乐》;罗曼·罗兰失恋后创作了《约翰·克利斯朵夫》;歌德失恋后写成传世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我们要珍惜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一时失去了爱,生命仍有光彩;在失恋这块磨刀石上打磨,人的生命可以迸发出更灿烂的火花!

这个即兴评述从现实描述中引出富有激情的观点:失恋是块磨刀石;然后点面结合,以恩格斯经历失恋的叙述为主干,列举几位名人失恋后的成就,使立论十分稳实。结尾与开头呼应,评述情理交融,给人以鼓舞的力量。这些材料性质相同,但各自并不全面或略显单薄,将它们叠加来可以增强说服力。

第二节 述中有评 评中有述

“述中有评,评中有述”是边述边评的评述方式。这类即兴评述将“评”与“述”统一于水乳交融的整体之中,无拘无束地且说且评,随时插入“重笔浓墨”的详评,也可以随意来几句点而不破的“淡评”。

张颂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指出:“在有声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思维方法、词语序列和语言技巧是不可能分开、割裂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脉贯通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互补互动的。而那基础,正是‘成于内而形于外’的畅达引发。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动于衷’、‘有的放矢’,都是涵化在‘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表现力之内的。”“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就是这样,由于对“述”的内容有深切丰富的感受,有新颖独到的见解,有“了然于心、不吐不快”的评述欲望,所以在即兴评述中才能挥洒自如、酣畅淋漓。

“述中有评,评中有述”是人们欢迎的即兴评述方式。它舍弃大段的令人乏味的叙述或议论,将感性的讲述与理性的分析相互交织,容易引起共鸣。

例话

姜文笑谈“假洋鬼子”(节选)

著名演员姜文十多年前从国外归来,他对记者发了如下议论:

“我在国外见到许多中国人,实际上大多很土,在外国,过很底层的生活,不敢去豪华场所,也不敢乱花钱,干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他们津津乐道向你炫耀的东西,在我看一文不值。我在西班牙碰见一个中国人,他对我大夸西班牙海湾,我问他,在国内去过什么地方,他说去过太阳岛。我说那不叫海湾。你去看看海南岛,看看青岛,看看北戴河、大连的海湾——这些人在中国人面前把自己当外国人,指手画脚的,而在外国人面前,就自觉地把自己当孙子。在美国,我接触到一些从内地和港台去的华人记者,他们有的完全用一种仰视美国人轻看自己同胞的卑微心理来猜度我。他们问我,你对思科西斯是否很崇拜?我说,你得把崇拜两字去掉!他们很奇怪。说,姜文你才29岁,思科西斯已经50多岁了,是你长辈呀!我说艺术没有长辈晚辈,我可以尊重甚至于佩服他,但是崇拜谈不到。我认为,一个崇拜别人的人,不可能被别人尊重。咱们就是这个崇拜呀、仰视呀把自己搞晕了。比如在外国,混血儿受歧视,在中国,混血儿是时髦。夸一个人长得好看就说,你看他长得真帅,跟外国人差不多;有的人硬把自己的祖宗往外国血统上靠,似乎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高贵。有些中国女孩子宁肯随便嫁给一个老外,说中国没一个好男人,其实那外国人可能在洋人堆里混不出样儿来,到咱中国混江湖来了。一个外国人就跟我说,我在自己国家屁也不是,而在中国我可以泡妞,而且是名妞……”

姜文在国外华人圈里见到“觍着脸”崇洋媚外的怪现象,激起了民族自尊心,紧贴现实引出了颇多感慨。一段即兴评述,既有毫不留情的揭露,也有入木三分的贬斥,注入了强烈的感情;点染的议论,深刻辛辣,发人深思。

第三节 详述简评 详评简述

“详述简评”是以叙述为主的评述方式,只在开头或者结尾略作评说。但是“述”的目的性、针对性很明确,“述”的质量越高,观点就越鲜明,因此“述”的取舍尤其重要,它将评述者的观点隐含其中,而在叙述结束时,见解烘云托月显现,观点的提出已成水到渠成之势。

例话

一个曾被讥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英国的谢灵顿是一位曾荣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他出生在伦敦的贫民窟里,后来成为被人收养的孤儿。少年时代,他沾染了许多坏习气,人们说他“不是好种,长不成材”,以致他对别人的侮辱嘲弄习以为常。有一段时间,谢灵顿对一个挤奶女工产生爱慕之情。他向她求爱,女工说:“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淹死,也不会嫁给你!”这一闷棍,把谢灵顿从荒唐的自暴自弃中打醒了。从此他一改恶习,发愤攻读,用行动彻底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他的学问与日俱增,后来在研究中枢神经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牛津大学教授,成为载入史册的伟大科学家。这说明看人得有辩证的观点,再落后的人,身上总有些美好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它、点燃它,同样会放出绚丽的光彩。

“详评简述”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中,“评”的比重较大,减少“述”的比例,一般是因为“述”的内容在当前社会语境中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或者不便于作全面的叙述。这样,这种评述就是以“评”为主线,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集中、深入的评论了。既然是集中评论,就需要花力气提炼观点,在观点提炼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例如:

1.同中求异。从相同点出发提炼观点可能缺乏深度,我们可以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深入挖掘,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2.异中求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质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3.异中辨异。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可以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4.互补叠加。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可以互为补充,将它们叠加起来,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本书介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尼采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尼采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角度解析上海市人才与就业问题,系统概述了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状况、劳动关系调整与发展状况,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热门推荐
  •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作者一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他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在国外新闻王作岗位上当过翻译和记者,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下采写新闻。他也在国家通讯社的编辑部门和领导岗位上,从事编辑业务和组织指挥报道工作。他在约60年前走上新闻工作道路后至今,始终没有放下记者手中那支笔。他当记者的经验,是在漫长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  美容秘方

    美容秘方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前夫的小院

    前夫的小院

    山连着山,暗红色的石头山,七高八低毫无规则叠挤在一起,连绵不断;淡黄色的土山坡上杂草茂盛,野酸枣互相牵扯着勾挂着,叫不来名字的结有果实的各种七高八低的灌木,大多数扎根在石头缝缝里,极难采摘。夏天,长满大片野花和荆条的阳坡坡上,远看去青一块红一块、蓝一块紫一块,说不清是什么图案。秋天里的沙棘漫山遍野,像金灿灿的黄飘带,自由落洒,颇为壮观。冬天雪后,白茫茫的一望无际,土山、石头山混为一体,肃静威严像条卧龙在休眠。山际把天和地分成两半,弯弯曲曲的那根连线画不出它的头在哪起源、尾在哪结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间流浪局

    时间流浪局

    时空巡查员在未来保护着时空的安全但是很多时空开始发生错乱当巡查员调查发现阴谋一环接着一环用魔法和策略战胜未知的对手
  • 杀进中产

    杀进中产

    最近,刘威明的脑袋里使劲磨着一把软刀子。信峰通讯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刘威明,和他的助手阿呆,去看一栋待售的中式庭院。那房子真叫人心动,它所在社区三面环高尔夫球场,绿阴如碧。高尔夫球场又分别是十八洞和十六洞的,一眼望去,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社区内清一色全都是别墅,造型各异的独户小楼,散落在树木摇曳,花草浓郁的大小山坡上;有长河与回廊环绕,小桥与流水相映。刘威明所看的这栋中式庭院,前后还有两个大院子,院墙高筑,比西式别墅私密性明显要好得多。看着看着,阿呆兴奋了,刘威明也激动了。
  • 小怀念

    小怀念

    陆念真和季然放不下彼此,可是因为双方家里的阻力却不能在一起;余诺和傅弋然因为利益捆绑在一起,各取所需的同时究竟有没有一丝丝的心动;方桐和白卮四年恋爱修成正果后,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否如想象中那般甜蜜;方末多年来独身的秘密究竟是因为什么……成长伴随疼痛,要相信历经风雨后我们终将会找到自己的幸福。
  • 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在周围,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身无所长,然而却老练圆滑的人有时反而比一般人活得更轻松、潇洒、得意。他们头脑活络,办事说话八面玲珑,在人际关系中措置裕如,游刃有余。这一切,皆源于他们的办事能力强,说白了,皆源于他们“会来事”。
  • 半岛十字街

    半岛十字街

    贪婪和欲望、破败和重生、合作和分裂、勇敢和懦弱、光荣和耻辱、比赛和告别、相欠和报复、现实和梦幻、成真和悬疑,情感与金钱、找寻和舍弃、这些和那些,一个主角的人间几年像是梦中几年,是梦还是现实,只有最后含泪的那场相聚,才是真正的意义。
  •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人心》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充分发掘和利用《易经》中的团队管理智慧,畅谈带队伍必须解决的分工协作、合理授权、协调沟通、文化建设、领导激励等问题,化成了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方法持经达变,案例典型接地气,见解深刻独特,可读性极强,是本书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