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000000044

第44章 中国艺术的品格——楼宇烈先生“国艺苑”访谈录(1)

谭惟李虎群

编者按:楼先生一直强调研究中国文化,要以整体性的综合研究方法予以融会贯通,整体把握;又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尤其体现在其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中,故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传统文化亦可称之为“礼乐文化”。楼先生多年以来长期担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委和名誉主委,2002年又倡议成立了“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任所长,并在住所附近设立了“国艺苑”,组织古琴、昆曲的传习。楼先生对中国艺术的特质和价值都有精湛的领悟,2009年5月31日,楼先生在“国艺苑”就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问:楼老师,请您谈谈成立“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并设立“国艺苑”传习传统艺术的初衷和始末。

答:我最初想倡导北大成立“国艺馆”,希望得到北大的支持,包括场所的提供、初期投资设备、基本道具乐器和聘用教师等。这样,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大学四年期间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机会,可以学曲学琴,也可以学琵琶、二胡、扬琴,只要有老师来教,都可以选择学习,包括书画、花道、茶道、手工、陶艺、剪纸、竹雕、篆刻等等,把我们传统的东西传承下来、传播开去。另外,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交,会打破学生们局限在学科领域的交际关系,给予他们更广大的领域来交往,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一样了,身心世界也会得到良好的熏陶化育。

在经济运转上,三年以后就可以初步实现经济独立,成为自给自足的团体:主要不靠演出收入,我们教授各种东西,比如手工制品、中国结、绘画作品等。因教学不收学费,做出来成品便要留在“国艺馆”,这些东西可以定期拍卖,学员自己制作的作品,自己即可以买回留念,这样这个机构是可以维持的。或者我们再拉一些赞助。三年以后一定是不用再往里面投资,如果有赢利就再加强发展。

这样长远的目标难见踪影,于是就先成立了“国艺苑”,从昆曲、古琴做起,正好这也是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还穿插了茶道等。六七年间,先后开设了八个古琴班,每班六位学员,其中第一班六位同学已经毕业;昆曲定期每周上课,先后有百余同学参与其中,加深了对昆曲的了解和热爱;我们还举办了多次古琴昆曲的音乐会。

问:“国艺苑”的昆曲、古琴传习,和音乐学院的专业培养有何异同?

答:我们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古琴家和昆曲艺术家,而是主要通过这里,使学生有机会了解传统文化,进而来修身养性。中国传统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修身养性的东西,不是表演给他人看的东西。怡情养性是第一位,表演给别人看是第二位,至于去竞争,是不应该有的。当然,适当的比比技艺,互相提高,这也是可以的,但比赛也不在于排名,这样就易变味,反而会损害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光是艺术,体育也是如此,不在于竞技,而是通过它来健身养性,中国古代的“射礼”就是这样。要把艺术和体育的精神都返本还源。我们的方针是这样:不是以学“技”为主,而是以学“道”为主,技差一点没关系,“道”提升了“技”才能逐步提升。这是一个本末的问题,不能本末倒置。

问:楼老师,您一直强调中国文化绝不只是书斋里的死学问,最后都要落实到人的当下受用,认为为学和做人不可分,“国艺苑”也是贯彻这样的精神吧。

答:是的,最近我也一直讲,不管学什么东西,先要学做人。首先,把道德的基础打好,然后,把所学门类的核心理念掌握,其次才是技术。

我对学医的人讲,首先是“医德”,其次是“医道”,再次才是“医术”。我对学艺术的人讲,首先学“艺德”,有好的品德;然后才是“艺道”,明白艺术是修身养性的,人们通过它来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所谓的“由艺臻道”;然后才是“艺术”,才是具体的技巧。

现在我们几乎完全倒过来了,首先学技术,技术熟练,但不明白这门艺术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个人的品德跟这个没有关系。现在没有茶道,只是茶艺,更没有学到茶德。其实,我们喝茶,不单纯是喝茶,而是学茶的品德,也就是水德,因为它作为饮料,基本的功能是解渴,它在你寒冷时给你温暖,在你燥热时给你清凉,这就是茶的品德。因此我们喝茶时,体会它这样的品德——付出,给人温暖与清凉;然后再来讲茶道,来体会茶里面所蕴含的禅意,或者是儒家的精神,或者是道家的精神;然后我们再来讲如何沏茶更好。在沏茶中也是要学道:在沏茶中,下茶分量,水温高低,浸泡时间长短,要一一处理好这些关系。为什么不同的人沏出来的茶不同?同样的茶叶和水,沏茶不一,有的性急,有的性慢,就在于是否能很好地掌握和结合到恰如其分——这样沏茶就不是单纯地学技术,而是学一种品格,一种做这样的有心人的品格。无论环境、气候、水质怎样变换,场合如何不同,都能泡茶到恰到好处、无不自得,都需要做有心人;用心琢磨,这里面的学问很深,都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能从茶艺上升到茶道,从技术中体验道理,从容应对各种关系,“下学而上达”。

问:能否请老师具体谈一下“国艺苑”的艺术传习如何怡情养性、变化气质的?

答:就弹琴来说,该轻的地方要轻,但不能什么地方都轻;该重的地方要重,但不能什么地方都重。其实,任何艺术品都包括了配伍的问题:轻重缓急、高低浓淡、远近大小等。中国人讲一幅画要“经营布置”,书法何独不然?沏茶也如此,抚琴也如此,都要将这些东西配置好。弹奏古琴就要有快有慢、有高有低,以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来配置,“急若繁星不乱,缓如流水不绝”,有时又是“此处无声胜有声”,但无声的具体处理又不相同。比如:音乐中的“中断”有时戛然而止,也有时慢慢停止,这都要前后接应、配合好才行。这样,通过抚琴,你真正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它配合好,老是快速度是不行的,音乐没法听、画也没法看;老是慢腾腾也不行,昆曲让人睡、泡茶水不开。这样,性急的人就会慢慢把自己的浮躁降下,性缓的人也会慢慢把自己的情绪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为至德,正是充分把握和运用了“经营布置”这一艺术精神和技巧去处理人事世务的体现。

所以,“国艺苑”不在乎大家学得好不好,而是让学生体验古人创造的东西,然后慢慢从中间去领悟,什么是最好听的,鉴赏之知和实际体验相资相发,听出高低、弹出水平,慢慢也就成就性情了。

真正体会到这些东西,就知道艺术对人生的修养是极其有意义的,在艺术熏陶中,就会使人成为把握生命艺术、人生艺术、生活艺术的人。

问:传统艺术对于个人修身有这样大的作用,但人毕竟要在跟人和自然打交道中生活,关系千重万重,研习传统艺术对此也会有所助益吧。

答:当然。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探求关系的文化。没有关系,你是你,我是我,就不会产生意义的问题,只有发生了关系,这样彼此相处,心接触到物,这个物才有了意义,这个心也才有了意义。心和物没有关系的话,就没有意义。

王阳明讲心物关系问题,就不是在讲心在前、还是物在前的问题。而是讲物在那里存在,跟我的心没有发生关系,这个物对于我来讲毫无意义,只有我接触到这个物,这个物进入我的眼帘,我才会去思考这个物。王阳明要讨论的就是不同事物接触到一起以后,它们对于双方都产生了什么意义,发生了什么意义上的变化,所以他说“意之所在谓之物”,解释格物就是“格其不正以归于正”。孤立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东西,只有联系在一起,才各自会产生意义。中国文化就是处理这个关系的问题。

现在,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讲“关系学”,就是走后门、走路子,这是从贬义的角度来提,这不是真正的关系的意思。我们讲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意义的发生是在关系中才发生的,不发生关系时,事物各自分离,是不会发生意义的。

《乐记》中讲“感物而生”、“感物而动”,人心感于物而动,无往不在关系之中,而如何动,才恰到好处、无不中节?处处存在这些问题。中国文化追求一种平衡、协调、对称,基本上是用这种眼光看问题。我们如果明白并感受到了这种对称协调带给我们心情的愉悦、感情的交流、身心的沟通,便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化整体上是一致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从传统的艺术中去领会传统文化中人们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感同身受,简易直接,会收效很快。

同类推荐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围绕社会展开,下篇主要围绕文明展开。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梦染无间

    梦染无间

    趁着青春还未逝去,趁着未来悲剧还未上演,记录每一天每一点幼稚又可笑的念头。因为这就是青春啊,不记过去,不论未来
  •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七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谐论初探、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观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和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和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基本原则、和谐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 重生之婢女谋

    重生之婢女谋

    将军府四姨娘婉碧被陷害,罚终生待在后院不得出门。两月后其产下一死婴,郁郁而终。再次睁眼,她回到了十五岁那年,她依然是大夫人身边的小丫鬟。这一世,她誓要把大夫人的真面目昭告天下。第一步就是解决姨娘的问题,她慢慢的凑近丫鬟玉鸢的耳边轻声说道:“玉鸢,能救你的只有我。偷偷告诉你,老爷的腰间,有颗黑痣……”
  • 作为造物主苟且偷生

    作为造物主苟且偷生

    当一个自以为自己是正义人士的主角穿越成了大型发光体后,不想传教却一直莫名其妙的有信徒的故事。
  • 魔术师谋杀

    魔术师谋杀

    从广州调回古城刑警大队的夏子成,收到网名为“杀人狂魔”的留言,即将开始一场诡谲的杀戮之旅。第二天,他们却遇到离奇的死亡案件。死者真的是残酷成性的“杀人狂魔”所杀吗?还是和饕餮——神话传说的龙之九子之一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死者身份的揭开,一段职场四角恋逐渐拉开帷幕,随之而来的是神秘的魔术师出现。他成了本案的最大嫌疑人,但是他却有不在场的完美证明。他到底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杀害死者的呢?死?的身份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一段白领生活的真实挽歌,结局却是出人意料,催人泪下……
  • 冰魄寒光剑

    冰魄寒光剑

    本书讲述武当派北支掌门之子桂华生在西域的传奇经历和其与华玉公主的爱情故事。连载时书名为《幽谷寒冰》。
  • 招阴人

    招阴人

    本想上山捉点野蝎子卖钱,谁知道却误踩了别人的坟头......
  • 卓越城市创新街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卓越城市创新街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今中国发展下如何走好创新城市建设发展之路?在知识与创新主导的、城市追求卓越发展的新时代,创新街区广泛兴起,成为卓越城市的“城兴人、人兴业”发展新逻辑的关键动力。
  • 末世虎妈

    末世虎妈

    这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女儿在末世坚强活下去的故事,没有异能,没有圣母,没有YY。这是一个单亲妈妈收获爱情的故事,离了婚的女人一样拥有完美的爱情。苏小米一刀砍下丧尸的脑袋,其实她怕得要命,但是她还是装着一副轻描淡写的模样对女儿说:“你看,其实丧尸也没什么好怕的,脖子那么脆,一下子便削断了。”她就这样,从一个鸡都不敢杀的小女人成长为一个大杀丧尸的女汉子。
  • 虚芒

    虚芒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三千世界,即使高远,也离不开凡尘俗世。修行之人,纵使飘渺,也逃不脱世道人心。说是虚幻,其实也是现实。说是仙侠无情,其实也是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