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6800000028

第28章 明清之际小说的重要成就(3)

陈立君说:“从《西游补》开始,无论是《桃花扇》、《长生殿》、《儒林外史》还是《红楼梦》都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悲痛,对个人人生无路可走的迷惘。”其实是道出了《西游补》文人小说的实质。

正是立足于政体关注的角度,《西游补》开篇直写易代之变,此后又一一总结易代之变的原因。上文提到的珠雨楼一段文字,是愤于天子耽于逸乐:“皇帝也眠,宰相也眠,绿玉殿如今变做‘眠仙阁’哩!”

审秦一段文字痛斥重臣无耻卖国。《西游补》第八、九、十回都痛贬“偷宋贼”秦桧。第八回是审秦文字的开头,第十回是审秦文字的结尾,主干文字第九回中行者呵斥:“秦桧,你一个身子也够了。宋家那得一百个天下!”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审秦文字的实质:痛恨导致国亡的奸贼,表达作者的亡国之痛。

凿天一段文字扼腕叹息清谈文士热心而无能以致误国。第六十五回凿天人回答行者问话说:

我们一干人,叫做“踏空儿”,住在金鲤村中。二十年前有个游方道士,传下“踏空”法儿,村中男女俱会书符说咒,驾斗翔云,因此就改金鲤村叫做踏空村,养的男女都叫“踏空儿”,弄做无一处不踏空了。

“踏空儿”应是“不务实”之意。又说:

人言道:“会家不忙,忙家不会。”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今日承小月王这等相待,只得磨快刀斧,强学凿天。仰面多时颈痛,踏空多时脚酸。午时光景,我们直凿到申时,才凿得天缝开。那里晓得又凿着了玉帝殿下,不知不觉把一个灵霄殿光油油骨碌碌从天缝中滚下来。

这一段话,似是将明亡原因一部分归于无能之人非有意地误国。清谈误国是清初遗民总结明亡原因时的普遍话题之一。

总之,贯穿《西游补》十六回文字中的主线,是因痛悼明亡而引发的对国家政体的严肃思考。

四、以文为戏

注重布局完整、首尾呼应,也是文人小说的特征之一。有人说在《西游记》、《水浒传》中:“选文的人,很容易选一篇自有起讫的文章;至于《红楼梦》则不然,如果选了一段精彩的文字,往往令人莫名其妙,因为它的起,已在前数回中伏下,它的落,到后数回中还有余波。”

其实《红楼梦》鸿篇巨制,并非不可选出一篇或多篇“自有起讫的文章”,只是选后需要加众多的注释说明。倒是《西游补》真正不可选。

《西游补》篇幅不是很长,但全篇血脉相通,筋骨相连。如果选出其中一段,譬如花红心红,或者项羽平话,或者行者审秦,故事倒也完整,却不见精彩。十六回片段连在一起,呼吸相通,才构建了一个迷离恍惚、意深味永的艺术世界。

《西游补》的独特之处,在于结构严谨、布局统一的同时,还时时流露出作者以文为戏的创作意趣。

以文为戏本是诗文传统。“以文为戏”的“文”最早专指散文,后来可泛指所有文学样式。“以文为戏”是由中唐裴度提出的,本来是对韩愈《毛颖传》等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心态的否定性批评。柳宗元随后在《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中,肯定韩愈的“以文为戏”是一种艺术创新,是有益于世的,是作者“发其积郁”的“发愤”之作,寄托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艺术情趣。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庄子》可以说是“以文为戏”的艺术源头,王褒《僮约》、扬雄的《逐贫赋》、柳宗元的《乞巧文》,韩愈《送穷文》、辛弃疾词《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等,都可称为“以文为戏”之作。拟人、象征等是其基本表现手法。

“以文为戏”与宋元以后文人画中的“墨戏”以及中国古典美学中“逸”的品格相似,都是文人以一种游戏式的创作态度即兴写意,超越法度,出人意表,富于变化,而又能体现出创作主体胸襟之高格逸调、远轶俗辈。关于“墨戏”与“逸”的问题,详见张晶先生《论“墨戏”的美学品格》(《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2期)、《墨戏: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美苑》1994年第3期)。

在小说中采用“以文为戏”笔法的,《西游记》可以说是先祖,接下来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小说了。这些作品的作者,往往是才子型、文人气很浓、个性非常突出的文人,如李渔、董说、艾衲居士等。

我们不否认《西游补》具有完整严密的构思、贯穿始终的思想、和谐统一的风格。只是在这些之外,《西游补》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跳出窠臼,以意运笔;腾挪变幻,不受羁绊。尤其结尾,戛然而止,结得俏丽利落。这些都符合“以文为戏”的创作特征。

《西游补》中的讽刺文字时时出现,但有些未必刻意,妙在若有若无之间,体现出艺术本身的超功利性。

第六十六回“青青世界”中的琉璃楼阁通透明丽,四壁由“团团约有一百万面”“大小异形,方圆别制”的宝镜砌成:

行者定睛一看,原来是个琉璃楼阁:

上面一大片琉璃作盖,下面一大片琉璃踏板;一张紫琉璃榻,十张绿色琉璃椅,一只粉琉璃桌子,桌上一把墨琉璃茶壶,两只翠蓝琉璃钟子;正面八扇青琉璃窗,尽皆闭着,又不知打从哪一处进来。

行者奇骇不已,抬头忽见四壁都是宝镜砌成,团团有一百万面。镜之大小异形,方圆别制,不能细数,粗陈其概:天皇兽纽镜,白玉心镜,自疑镜,花镜,风镜,雌雄二镜,紫锦荷花镜,水镜,冰台镜,铁面芙蓉镜,我镜,人镜,月镜,海南镜,汉武悲夫人镜,青锁镜,静镜,无有镜,秦李斯铜篆镜,鹦鹉镜,不语镜,留容镜,轩辕正妃镜,一笑镜,枕镜,不留景镜,飞镜。

行者道:“倒好耍子!等老孙照出百千万亿模样来。”走近前来照照,却无自家影子,但见每一镜子,里面别有天地日月山林。

行者暗暗称奇,只用带草看法,一览而尽。

这段文字于优美意象和禅理意蕴之外,本身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史料。

第六十七回行者假装虞美人时的举止言行,读之令人喷饭。妩媚快意的文字中夹枪带棒,顺便讽刺世情人事。

第六回项羽在美人面前低头伏小的情态,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项羽请来的黄衣道士得知行者真实身份之后,非常害怕又不得不继续作法:“道士手脚麻木,只得又执剑上前,软软的拂一拂,轻喷半口法水,低念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勅’字又不响。”行者“暗暗可怜那道士,便又活着两眼”,假装被道士的法术救醒。作者调侃、幽默的文笔中还有隐隐的恻隐之心。

现实情趣、生活气息、平常心,对人充满世间情怀、人文关怀,是明清之际世情小说和其他世情化小说的一个主流心态,也是文人小说的一大特征。

第六十九回《秦楚之际四声鼓真假美人一镜中》,有一段很典型的“以文为戏”的文字:

行者便要走动,又转一念道:‘若是秃秃光光,失美人的风韵。’轻轻推开绿纱窗两扇,摘一瓣石榴花叶,手里弄来弄去,仍旧丢在花砌之上。

描写化身为虞姬的行者心理,纤毫毕现,令人莞尔。正是所谓“闲笔”处,最见生动。

接下来,行者(化身为虞姬)晓妆情景细腻如见:

只见一只水磨长书桌上,摆一个银漆盒儿,合着一盒月殿奇香粉;银盒边排着一个碧琉璃盏儿,放一盏桃浪胭脂絮;银盒左边排着一个紫花盂,盂内放一根缠头带;又有一个细壶儿,放一壶画眉青黛。

东边排大油梳一个,小油梳三个;西边排着青玉油梳一套,次青玉油梳五斜,小青玉油梳五斜;

西南排大九纹犀油梳四枚,小赤石梳四枚;

东北方排冰玉细瓶,瓶中一罐百香蜜水,又有一只百乳云纹爵,爵中注着六七分润指甲的酨浆;

西北摆着方空玉印纹石盆,盆中放清水,水中放着几片奇石子,石子上横放一只竹节柄小棕刷;

南方摆着玄软刷四柄,小玄软刷十柄,人发软刷六柄;人发软刷边又排一个水油半面梳一斜,牙方梳二斜,又有金钳子一把,玉镶剪刀一把,洁面刀一把,清烈蔷薇露一盏,洗手菉米粉一钟,绿玉香油一盏,都摆在一面青铜古镜边。

行者见了镜子,慌忙照照,看比真美人何如?只见镜中自己形容更添颜色。当时便有侍女儿簇拥行者,做髻的做髻,更衣的更衣。

水磨长书桌上各色妆奁俱全:香粉、油梳、百香蜜水、润指甲的酨浆、金钳子、洁面刀、清烈蔷薇露、洗手菉米粉、绿玉香油、青铜古镜。这段在荒诞奇幻的笔墨中插入的极精细纪实的笔墨,在文化史上是极珍贵难得的明清之际女子梳妆的资料。

文人小说的优势就是不但表达作者的思想境界,还于有意无意间记载了当时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

第八回《一入未来除六贼半日阎罗决正邪》中,行者叫曹判使:“你去取一部小说来与我消闲。”判使禀报:“爷,这里极忙,没得工夫看小说。”然后呈上一册黄面历,说:“爷,前任的爷都是看历本的。”行者翻开看看,“只见头就是十二月,却把正月住脚;每月中打头就是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又把初一做住脚”。吃了一惊道:“奇怪!未来世界中历日都是逆的,到底想来不通。”

有人认为这一段是影射清代入主中原,乾坤颠倒以至历日为逆。作者可能有这样的考虑。但更大的可能是忙中偷闲、呈才使意的幽默之笔。试想我们站在自己的时代,回顾历史时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是从一到十。如果展望未来时也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岂不是从十到一、历日为逆?作者展现了卓越的想象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鲁迅先生谓“以小说为庋学问文章之具,与寓惩劝同意而异用者,在清盖莫先于《野叟曝言》。”早于《野叟曝言》百多年前,小说《西游补》就可当鲁迅此评语。《续〈西游补〉杂记》云:《西游补》“帙不盈寸,而诗、歌、文、辞、时文、尺牍、平话、盲词、佛偈、戏曲,无不具体。亦可谓能文者矣。”道出作者于有意无意之间呈才学的一面。董说写作《西游补》之时,写修行思想是一方面,借梦痛贬时事是一方面,笔头炫耀才学也是一方面。唐传奇融合“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西游补》也有此追求,并有此成就。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西游补》以文为戏的特点,谓其“间以俳谐,亦常俊绝”。但不少学者将其作为《西游补》的瑕疵看待。其实,这些地方正见作者个人风格。

五、文如其人

将作者的个人生活融入作品之中,也是文人小说的一个特征。董说的文,精美绝伦,惊世骇俗。董说的人,性格奇异,不同流俗,以至于被刘复戏称为“神经病”。《西游补》思维的变动不居、艺术手法的跳宕多姿,都与作者生动多彩的个性有关:不耐俗规,不愿蹈矩,与乡愿绝缘。

《西游补》的诗意品格,本身就是文学理论中“文如其人”的又一例证。从作品精神上讲,《西游补》以生动的具体形象体现深刻的抽象思想,具有诗意的精神。从结构上讲,花红心红一回,是包含禅理的抒情诗;项羽两回,是婉约多变的叙事诗;审秦三回、弹词一回,是慷慨激昂的史诗。从技法上讲,《西游补》不但像其他小说一样广泛引入诗词韵语,还在叙述文字中运用诗化了的文字,叙述文字类似四六句和文赋。这些都使《西游补》成为一部诗意小说——文人小说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董说的个性中充满诗意的因素。他的嗜好很多,有舟居、记梦、制香等等。花中最爱是梅,自称处士梅花道人。他爱雨、爱梦最为人知,尝谓“道人嗜雨,天下称雨道人;又嗜梦,则又称梦道人。”曾作《昭阳梦史》、《梦乡志》、《梦社约》、《梦本草》等文,《梦乡词》等涉及梦境的诗词篇章就更多了。而《西游补》也是他寄寓遥深的一场大梦。

董说的梦史是其一部心史。他说:

梦乡广大,譬之诗,我庚辰以前诸梦,长吉也;辛巳诸梦,太白也;癸未诸梦,少陵也;近年诸梦,摩诘也。

由长吉、太白而少陵、摩诘,正是由少年、青年而壮年、老年心境的渐进。董说梦史中的渐变情怀,正可用蒋捷《虞美人》词里听雨史中的渐变情怀来说明。蒋捷《虞美人 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是南宋遗民,董说是明朝遗民,遗民情怀大略相似。山河易色、物是人非的感受,加深了岁月推移带给人心灵的沧桑感触。

同类推荐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倾听者

    倾听者

    一个神秘的都市时尚职业,一部心理医生的蜕变成长史;一场不见硝烟的情感战役,一群普通人的心灵朝圣之旅。跟随心理名师的岑蓝,在解密众多婚姻难题同时,自己却在情海里浮沉未定……小说中方德泽和岑蓝这对主角的情感关系是故事的一个起点,之后带出一系列故事,故事示现了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如母子,父女,夫妻,朋友,同事,师生等等,他们在关系中照见了真实的自己。关系像一面镜子也可以说是药铺,倘若某个人物,某段对话,一个细节或是某个案例,也让读者照见自己,就像同款的一味适合疗愈自己的药,岂不有趣。本书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有心理学知识和大量案例,让人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完成自我的一轮心理疗愈,堪称中国版的《心灵捕手》!
  •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走不远的昨天

    走不远的昨天

    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作者用温馨的故事,回忆年轻时期的点点滴滴,每个瞬间都是令人难忘的,尽管年华不在,岁月的痕迹已经清晰的写在身体上,但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依然不改。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该书作者沿着自己成长的历程,以回忆、纪实、叙事和抒情等笔法,为读者再现了50后这一代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沧桑变迁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风采。作者出生在海岛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小时候父亲就瘫痪在床18年,九口之家全靠国家救济,自己也是靠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才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从基层公社到上级政府机关,转业到企业,再到政府机关,又到基层乡镇,先后进出了6个单位,每到一处都展现了作者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作者严格遵守着“低调做人,高调干事”的行为准则,像一名过了河界历经风雨不言累的小卒,一直向前,他是这一代人的个体再现。
热门推荐
  • 修昆仑证验

    修昆仑证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公你真的死了吗

    相公你真的死了吗

    那个糊涂的小女人是我娶来冲喜的吗?本来想着早点摆脱家里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他又多活了几日。他一跷,当然家里是一团乱了,当然他也可以看看哪些人心怀不诡。她还真是有手段,竟然得了当家的权,把那些个坏人给整治的服服贴贴的。他可不要错过她了,反正她是他明媒正娶的老婆,有什么关系?身边的花花草草还真是不少,只是怎么每个都有故事,什么要把死人救活?还有千年蛊王也来凑热闹,我的相公,怎么把别人当个宝啊!
  • 命中注定我至尊

    命中注定我至尊

    我本专一,奈何莺燕环绕。我本恬淡,奈何机缘不断。我本和善,奈何欺人太甚!这就是命,至尊命!————————李英俊:我懒得要命,竟然还能成为至尊?这就是命啊!姜大锤:我勤奋无比,怎么总是慢他一步?这就是命啊!————————命由天定,这世上总有人能轻轻松松获得别人穷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成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虚无轮回劫

    虚无轮回劫

    结束何不是开始,探寻无上轮回,得虚无奥义……
  • 浮生引

    浮生引

    世人皆唤我一声拾荒上仙,拾的是世人的印记,却拾不了自己的。世间空余我一人,也罢。他向我伸出手,嘴角镶着笑意,“莫怕,有我护你。”
  •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共收任鸿隽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26篇。前面部分的文章均为任鸿隽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任鸿隽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科学教育与科学》《大学研究所与留学政策》《论所谓择师自由》等;后面部分的文章是任鸿隽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他个人的自述、关于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回顾,以及他谈科学、社会、翻译、实业等方面的文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之约定

    爱之约定

    因为一个误会,他将她抛弃,事后知道错怪她,想找她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人海。五年后,机场意外重逢,她竟然还领着一个宝宝!“你跟孩子都是我的!”他霸道的宣誓,她却不屑的道:“先生,我们认识吗?”不认识?好!很好!既然如此,那他就让他们好好的重新认识一番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