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6100000055

第55章 记忆中的南广

国际传播系李鑫

2005年8月,我来南广报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在这里任教已经快四年了。年轻的南广学院就要迎来她五岁的生日,我亲眼目睹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南广一起成长。一天比一天美丽的校园,可敬可爱的师生,常常让我莫名感动,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南广情结。

从江宁高中到江宁地标

最初来报到的时候,南广还在江宁一所高中租用校舍,只有一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牌子挂在他们学校的侧门。我们开始还不知道南广自己的校园在什么地方。半个月之后,一位本地同事的老爸很热情地开车载我们来到南广的校址,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南广校园,我们即将要工作生活的地方。当时的南广可以说还是个工地,同事的老爸边开车边给我们做导游,对着一幢幢正在修建中的建筑,给我们解说:这是教学楼,那是食堂,那边一片是学生公寓……大家都从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想象日后美丽的校园。但我们当时都有一个疑虑:还有个把月的时间就要开学了,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按时住进学校。

又过了半个多月,距离开学还有一星期,学校通知我们作为新校园的第一批主人入住南广。那天一大清早起床,收拾东西,等着搬家,心里充满兴奋和期待。坐在搬家公司的小卡车里,走了十几分钟的样子,司机跟我们讲,前面几幢红色的大楼就是你们学校,车里的年轻老师们开始激动不已地往外张望,那是很漂亮、很显眼的红色,充满朝气又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回想上次看到的校园,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南广就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传说中的“南广速度”吧。

进了校门,看到很多工人正在做收尾工作,植草皮、砌走道、装家具等等。领了钥匙,拿着行李,急匆匆跑上楼看自己的宿舍: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还带阳台,很不错的宿舍,大家非常满意,相比自己学生时代住的九人间,那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了。比较遗憾的是,床板、窗帘都还没有装上,也没有水。

工人们出出进进,装家具的、检测电路的、做最后清洁工作的,忙得不亦乐乎。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到楼下同事那儿,进门看见一群人席地而坐,吃着学校发的盒饭,大伙儿不禁感慨创业的艰难,但是大家都有说有笑,苦中作乐,更有几分作为创业者的自豪感。折腾了半天,又困又累,我也顾不得形象,躺在还没装的门板上睡了个午觉。醒来之后,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教学楼一区已经基本上完工,食堂已开门迎客,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清理马路、植草皮。方山上的绿树,衬着学校的红楼,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更加美丽。眼看天色渐晚,浑身脏兮兮的又口渴,但水还是没能供上,我们几个在南京无依无靠的同事决定回镇上去住,几个人走在黑漆漆的大马路上,凄凉感又一次涌上心头,大家相互安慰着的时候,出现了救命稻草,有辆学校食堂职工的车经过的时候愿意载我们一程,我们才顺利到达镇上。入住南广的第一天,兴奋,激动,感慨良多,还有奇遇,我想将会是我终身难忘的。

三天后回到学校,我又一次亲身体会了“南广速度”的含义,整个校园一派新气象,红楼绿草完美搭配,马路干净整洁,宿舍水电齐备,教学楼也已经投入使用,领导和老师都忙着准备迎新生的工作,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之后的三年,每年学校都有一些建筑工程,教学楼二区、三区、行政楼、图书馆、师生公寓、食堂、活动中心、实验楼等一幢幢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穿梭其中,一排排整齐的行道树相互呼应,一块块个性的绿地点缀其中。几乎每个假期过去,重新回到学校的时候,都会感叹:南广又变样了!

现在,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你在市区碰到“到南广”的汽车,那可不一定是我们的学校班车,南广已经从最初寄居江宁高中的学校,成了江宁大学城的路标。

小字辈+老前辈

南广是所年轻的学校,南广的老师也以中青年居多。05年刚进校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也都跟我一样,需要经历一次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说实话,我们教学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年轻、热情、有活力、有冲劲,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为南广奉献自己的青春。

我所在的法语新闻专业、法语播音专业都是第一次招生,从课程设置到日常授课都有很多新的课题需要去探索。我曾经连续几个整天泡在书店为学生们挑选教材,通宵达旦地在网上查找资料,也曾经和同专业的老师们讨论到深夜,到了寒暑假,我们也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校外参加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还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学校的经验,结合我们传媒学校的自身特点,精心打造自己的金牌课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更充满了战胜挑战的成就感。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和我的同事们更加注意身体力行地做好表率。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清晨是一段黄金学习时间,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流连的时候,我就带着我的学生在晨光中开始了晨读,酷暑严寒,风雨无阻。

南广的老师除了我们这样的小字辈,更有不少的老前辈。

刚来南广的时候,就遇上了何纵老师,何老师其实不算老,却是一个颇有些传奇经历的人。他在南广教英语,但他首先是一位艺术家,曾经在中央美院学习,画得一手好画。他曾经给我们介绍:“你要想学习西方艺术,就必须要了解西方的文化,而学语言是了解文化的最好的途径”。所以,他在武汉大学外语系学习的是英语和法语。

何老师带过的学生,很少不被他的才气和魅力所折服,而他对于我们一群初来乍到的新老师,也是照顾有加。教师公寓还没装修好的时候,我们西外来的一帮人就去他家蹭铺位,当时的我们和他至多只是一面之交甚至未曾谋面,他还是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一点也不嫌麻烦。此后,他家就成了我们“西外帮”常去的聚餐地点。除了生活上的排忧解难,言谈中他也会随时对我们的教学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还有对学术的犀利见解,也会给我们讲述他自己的经历,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良多。他说话的时候慢条斯理,语调中有一种经过修饰的效果,很富有感染力和戏剧性,似乎有意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他是个饱读西学的绅士,是个卓尔不群的才子。

南广的老师里面,有资深的记者,也有出色的外交官,很多都早已是桃李满天下的名师。不仅南广的学生能受到他们的教诲,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也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很多,从基本的做人,到如何做事,做学问。这些老师的传帮带,让我们青年教师最初的执教之路平坦了很多。

我和我的学生们

在南广的日子里,有欢笑也有泪水,始终不变的是,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我的学生们陪伴在我身边。

在我的眼中,他们天性率真,充满活力。

外语的学习是枯燥的。与其他形式多样的艺术课程不同,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记忆。身为老师,我也在思考着如何让教学方式变得丰富起来。正是他们,使我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新鲜和灵感。我们在一起,每节课前都会用法语做介绍,他们展示的内容从文学、教育、娱乐、体育、时尚、旅行到文化,包罗万象,每天都精彩纷呈;有时,学生也会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对话;我们还成功举办过法语角以及动词变位比赛;有几位同学也曾经代表学校赴上海参加法语歌曲比赛;我们集自己的力量筹办的法语报纸、杂志也是荣誉的一部分。这一切的努力,让平凡的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同学们也因为这些自己喜爱的方式而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

他们努力上进,雄心勃勃。

这里的孩子们,每个人都各有特点。除了学习,他们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努力着,前进着。每一年,法语班都是跻身学生会人数最多的班级;他们积极参与社团、广播站、新闻中心以及各种活动——辩论、演讲、歌唱、配音、表演,这些都是他们的钟爱。他们的专长不尽相同,却都是那样的出色。

他们细致体贴、温暖我心。

作为小孩子,他们都是被关心、被体贴的角色,可是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温暖。我生病的时候,无论多晚,他们都会来给我送药,并嘱咐我好好休息、保养身体。今年五一,我把脚摔伤,他们不仅照顾我的伤病,帮我上药,还每天用自行车载我去教室,并把我背上楼。这点点滴滴我都记在心里,这些感动和温暖,也会伴随着我继续坚持自己的教师生涯。

当然,我们的生活不只充满欢乐,也有些小插曲。每当他们有些过于专注“副业”而影响到法语专业学习,或者在遇到困难轻言放弃时,我都会为他们担心。这时的我,就变成了他们的“保姆”。时时注意,事事关心便是我的行事标准,我会倾己所能用爱去融化他们。

明年,我带的第一批学生就要毕业了,他们正在积极地找工作或准备出国,看着他们一个个踌躇满志的样子,我也感到十分欣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会打拼出自己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我,会更加为他们骄傲。

不管我们的角色如何变化,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看着桌上的校庆征文邀请函,我不禁感慨日月如梭。在南广的这三年多,是我青春岁月中最宝贵的一段,尽管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回忆,但是点点滴滴的酸甜苦辣,都是生命中最值得留恋的风景。

2008年12月

同类推荐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

    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泛在环境下高师院校网络课程的构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研究专著,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高等院校网络课程理论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其目的是力求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模式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2010年,备受关注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它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专章单列,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大事。同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数量与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该书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所选的案例基本上是近几年体现转型与融合发展实践的代表性案例。全书八篇,聚焦新闻生产、新媒体平台、全媒体采编、媒体融合、传播效果及其测定、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成功案例解析等问题。在对“总书记赞的12位优秀党员”的特别策划、“东方之星”救援报道带来的过亿、湖北随州二中校长演讲刷屏朋友圈、微博直播市委书记讲话等一批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例行全面解析的同时,作者还对网络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的转型行了探析。
热门推荐
  • 逃爱上上签

    逃爱上上签

    本书已出版上市!(网络原名《被美男追杀:销魂逃亡路》)不是常说美男都会掉下山崖绝处逢生吗!花雅辛苦守在山崖下打算捡个身受重伤的绝世美男回家过日子,没想到掉下来的却是一柄大名鼎鼎的附身宝刀,随后花雅便踏上了被美男追杀的悲惨日子,皇帝王爷少主围着她团团转,却一个都吃不到嘴里……她可是制毒一流的天才铸剑师,看她怎么在这销魂逃亡路中桃花朵朵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倾世无双,魔尊陛下求放过

    倾世无双,魔尊陛下求放过

    原以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便可以换来妹妹的原谅,原以为遇到的是一个可以带着她脱离苦海的男人,当她付出了一切以后却发现是一场精心布下的局。切不断的恩怨情仇,江湖上的围追堵截,这一切皆因她的身体有一个巨大的秘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四月梧桐,芳华未至

    四月梧桐,芳华未至

    一手执玫瑰,一手执剪刀。爱你,不过是最简单的事。可爱的越深的人,却轻而易举的也能被伤的更深。
  • 斩灵人舜生

    斩灵人舜生

    其实这么短暂的思考时间里,只是因为那女孩背着剑已经走出老远,萧景下意识就跟了去。萧景没想到,他跟着这女孩儿一直走进了轻缘,他觉得很土的那家店。......萧景思考着怎么机智的开口,那女孩儿说:“这个少年看到我斩灵了。”
  • 放肆青春大胆爱

    放肆青春大胆爱

    大学宿舍的四个女生,她们的爱恨情仇,和生死离别的故事
  • 手游之精灵世界

    手游之精灵世界

    ----谨以此作怀恋童年时代的《口袋妖怪》游戏。(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服务霸主

    服务霸主

    那一日,古宝城的蓝天被黑暗笼罩,出现在七大洲天空的巨大浮岛,悬浮在中夏上空。人们开始期待救世主降临,而展现的魔法,妖魔,异世界,超越者,武道,乾坤,肆意妄为的破坏这一切,一夜之间,人们世界观被颠覆。人民的仅剩希望成为了绝望。少年少女的离奇失踪案成为了唯一的线索。然而对方发起侵略……某一天,一位叫霸宝的少年横空出世,他坚信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而会改变这一切。一切都将重新改写……
  • 超级农人

    超级农人

    农村青年刘青,意外加入万界道友群,从此生活变得精彩了起来!扎根山村,脱贫致富!品桃源美酒,赏万亩良田,珍禽肥,狗儿欢,林间地头歌声传……【已完本180万老书《纨绔小农民》,欢迎阅读!】
  • 我的富士康日记

    我的富士康日记

    又是一年的年末,我闲下来,整理一下尘封书柜的日记,发现当年的一段富士康工作经历,回忆进厂的前因后果,里面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我的日记上,演了一遍电影。年轻轻的生命,活生生地装进罐头瓶,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没有物质的基础,找不到感情的寄托。每个人的努力,每一声的呼救,都在时时提醒着我,不要忘记他们。我想把那段日记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也希望今天还奋斗在各个工厂里的朋友们,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只是文中人物,不可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