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900000050

第50章 信息技术系(1)

南广学院信息技术系从建校初期仅拥有隶属于科学与艺术系的广播电视工程的一个专业,已发展成为拥有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5个专业10个专业方向(数字广播电视制播技术、广播电视发送技术、宽带综合信息网、数字影视制作技术、数字媒体网络工程等)的综合性工科系,已经成为具有雄厚基础和实力、有较高学术水准、在广电行业较有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有在校生703人、专职教职员工52人。

五年来,信息技术系秉承学院“面向各级媒体和相关机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方针,坚持“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致力于追求卓越,一代又一代的信息人在这块科学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里被培养成为广播电视业的栋梁。

一、初创时期(2004年9月—2005年10月)

南广学院信息技术系成立于2005年8月,其中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4年9月由学院首次设置的6个系别之一——科学与艺术系。科学与艺术系设有广播电视工程、动画等专业,是学院唯一一个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系别,拥有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学生30人,校本部动画学院曹云生任系主任。

2005年8月,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增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科学与艺术系被拆分为信息技术系和动画系。信息技术系下设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南广学院史上唯一的纯工科系别,校本部信息工程学院李绍彬任系主任。师资由校本部、南广学院和外聘三部分组成,共计10人,系址设在南京市江宁高中综合楼8层。

2005年暑期,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该系2004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30名同学在李彦霏老师的带领下于2005年9月6日至10月23日先后参加了江苏省台、南京电视台在南京奥体中心、白马公园、江宁体育馆等各个赛区的赛事转播工作,受到了一致好评,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全面建设时期(2005年10月—2006年)

2005年“十一”期间,信息技术系随南广学院移址搬迁到江宁区弘景大道3666号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校址。系办公室设在现学院一食堂三楼。当时,系办公室仅由系主任李绍彬、教师兼职教学秘书王莉莉、辅导员谭植伦三名老师组成,负责全系师生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1、专业建设

2005年,经过专家论证、正式申报等环节,在2006年招生计划中,信息技术系成功增设了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建设初具规模。

2、学生组织

2005年,信息技术系分团委正式成立,由辅导员谭植伦任分团委书记。2005年10月26日,系首届学生会成立,2004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姜瑛同学担任第一届学生会主席,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正琳同学任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由20名干部、26名干事组成。系第一届足球队、篮球队等学生团体组织也相继成立。先后组织参加了新生运动会以及2005年4月29日召开的首届全院春季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等学生活动项目。

3、师资队伍

2005年,信息技术系师资主要由校本部教师、南广学院在编教师和外聘教师三部分构成。由来自校本部信息工程学院的李鉴增教授(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2004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理学院徐振江副教授(理学院院长)教授2005级高等数学,还有王菊韵副教授、张霞教授、李晓茹副教授、李绍彬主任等。校本部派遣的教师李彦霏、王克敏,南广学院的傅平、董丽花、王莉莉、李正方、谭植伦、叶建红、戴亚风集体承担了全院数学、物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从2005年10月起,信息技术系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学历水平,使师资队伍中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验室建设

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物理实验室、电路实验室陆续投入教学使用,并开设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三门基础实验课程。

5、资格考试和培训认证

2006年3月,信息技术系全体教师克服了第一次组织大型考试经验不足的困难,组织师生加班加点进行软硬件安装和调试,并在等级考试前组织400多名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演练,最终协助教务部成功组织了学院的首次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006年4月,信息技术系喜获CCAT(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考试中心资格。2006年9月,首次组织了为期四天的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计222人,培训内容为8学时理论和8学时上机操作。本次培训,使学生了解了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三、规范化建设时期(2006年至今)

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各方面工作趋于成熟,信息技术系由全面建设时期步入规范化建设阶段。

1、党组织建设

2006年7月1日,信息技术系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李绍彬主任任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张佳奇同志任组织委员,教师段洪秀同志任宣传委员。“七一”当天,信息技术系党支部发展了第一批教师和学生党员。2007年10月24日,南广学院信息技术系党总支成立,李绍彬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段洪秀同志担任组织委员,王莉莉同志担任宣传委员;段永良同志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周晓梅同志担任组织委员,董丽花同志担任宣传委员,宋燕燕同志担任青年委员;张佳奇同志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冯涛同志担任组织委员,和佳同志担任宣传委员。2008年9月,根据工作需要,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李惠同志担任;2008年12月,增补戴亚风同志为党总支副书记;2009年3月,增补李惠同志为党总支青年委员。目前,系教工党支部有党员31人,其中正式党员30人、预备党员1人;学生党支部有党员76人,其中正式党员22名、预备党员54人。

2、系行政组织建设

2006年,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根据教学、学生工作的需要,增设了系主任助理一职,由戴亚风老师担任。从2006年至2009年增加了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岗位名额。2008年底,根据专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需要,设置了4个专业教研室。信息技术系行政组织结构如下:

系主任:李绍彬

系主任助理:戴亚风

教学秘书:曹海燕、李功梅、王莉莉(教师兼职)

辅导员:张佳奇、李惠、夏祎霖、李淑华

广播电视工程与物理教研室主任:周洪萍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学教研室主任:宋燕燕

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邢艳芳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文化基础教研室主任:周晓梅

3、系工会组织建设

2008年1月15日,拥有正式工会成员44名的信息技术系分工会成立,戴亚风任分工会主席,王莉莉任宣传、女工委员,王永澄任文体委员。成立了5个工会小组,分别由谭植伦、周晓梅、蔡奇慧、鲍征烨、邢艳芳老师担任组长。2008年4月11日,增补谭植伦为劳工委员。

分工会在院工会的指导下,先后参加了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运动会、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2008年3月8日,信息技术系分工会组织全体教职工春游梅花山;2008年11月23日,组织教职工40余人秋游安徽琅玡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老师们亲密接触大自然,感受秋高气爽的惬意,享受身心愉悦的休闲,放松了心情,体验了乐趣,陶冶了情操,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

4、专业建设

为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理顺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2007年11月,信息技术系各教研室负责人分批前往校本部相关学院和系,与那里的领导和专业教师进行了专业研讨,就专业培养、实验室建设、毕业设计、就业情况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一是专业建设规划。秉承学院面向各级媒体和相关机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宗旨,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从2006年开始,信息技术系设置了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专业,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该系的专业结构。

2005年建系伊始,信息技术系仅涵盖广播电视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2006年,新增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达到5个专业,专业涵盖所有广播电视技术,并积极组建专门的班子致力于学科建设。

2007年,为了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适应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凸显学生的竞争优势,对现有的5个专业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方向划分。划分后,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细分为应用电视和数字广播电视制播技术两个方向,通信工程细分为广播电视发送和移动通信两个方向,电子信息细分为宽带综合信息网和信息处理方向,数字媒体技术细分为数字影视制作技术和互动媒体技术两个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细分为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集成与分发技术方向。另外,各教研室还积极完善专业建设,确定各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讨论课程组建设,研讨专业方向及核心课程。

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结合南广学院的特点,2007年信息技术系共进行了3次有行业专家和校本部教授参与的深入研讨、3次系内教师教学研讨,明确了各专业培养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为保证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质量,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根据教务部下发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关于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各教研室负责人认真讨论,并对现有的5个专业10个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

讨论中,大家就分方向教学达成了一致,并从每一门课程着手,详细讨论了课程设置是否得当,课时、学分等是否合理。修改后的培养方案注重各门课程的衔接、实践环节的实施、主干课程的建设,以及课程结构比例的合理性,并且以课程组的形式给出各专业的选修课,使得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选择选修课程,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

在修改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老教授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为进一步论证课程体系,建立特色专业,组织了专业树状图的论证,各教研室负责人就本专业课程树状图进行讲解,主要针对学分情况、课时分布、前后关联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等问题进行论证,更加明确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特色。

2008—2009学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各教研室又不断组织内部专业教师讨论,力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

5、教研室建设

2006年,信息技术系新增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达到5个专业,专业涵盖所有广播电视技术,并根据专业划分,成立了5个临时教研室和1个数学物理基础教研室,全都开始正常运转,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学院岗位设置的进一步明确,2008年11月,重新进行了教研室划分,并根据专业性质对部分教研室进行了合并。经过调整,形成了广播电视工程与物理教研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学教研室、通信电子教研室和计算机与文化基础教研室,并由专业教师竞聘教研室主任,最终确定4个教研室主任分别为周洪萍、宋燕燕、邢艳芳和周晓梅4位老师。

6、师资建设

自2005年建系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信息技术系现已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师39名,包括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16名、工程师3名、助教14名。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人才和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重点,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由于教学需要,聘请了两位南京电视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们在教学、科研立项、学科发展和职称评定工作中发挥了指导作用;外聘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在职教授、讲师多名;还聘请了多名校本部教授及副教授任教,为学生开设了一系列专业讲座。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名校本部教师来任教,其中有7位老师被聘为客座教授,分别为李鉴增、李栋、张琦、章文辉、杨盈昀、陈新桥和张霞。

同类推荐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社会生活是万花筒。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探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同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步,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也就开始有了与之相应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模式。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社会,无论落后与进步,都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因而,社会生活,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群体生活,都具有延绕性、同一性、活动性的特征,也是文化、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演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辨别类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演讲者的伟大。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在讲座中,方汉奇教授首先对中外新闻史研究做了简单回顾,并充分肯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报纸起源、苏共报刊史的影响、对个别报刊报人评价的偏颇以及对封建报刊态度等突出的四个问题做了分析。方汉奇先生对我国新闻史研究提出了多谈深度,多做个人,多集材料的主张,而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整体提升方向。
热门推荐
  • 九女

    九女

    我本是一个乡村巫医,因为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踏上了捉鬼的征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陈独秀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编者筛选了陈独秀谈新文化运动、杂论、论文化、论教育、政论、谈人物、论文学七类文章中的精华篇目,以供读者欣赏研究陈独秀的文章,感受其思想智慧的光芒。
  • 你归时早已物是人非

    你归时早已物是人非

    三年时间,欧阳翎直闯娱乐圈中一线的位置,夺得影后的代名词;六年时间,S市多了一位了不得的太子爷--江慕白;原本完全不可能有交界的二人就此碰撞--
  • 傲娇千金:倒拐清冷学长

    傲娇千金:倒拐清冷学长

    男朋友结婚了,可惜新娘不是我!乔言沫感伤的想着,可他连自己的男朋友都不是!喜欢的人不敢追,最终看着他和别人结婚,心底还真不是一点点的痛。一朝不慎,车祸重生,既然上天眷顾她,让她重来一世,她可不能浪费,这一次,她一定要追到沈墨。乔言沫:”学长,我叫乔言沫,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沈墨:”沈墨!“乔言沫:”学长,真巧,你的名字里有我,我的名字里有你,说不定这是上天暗示给我们的缘分啊!“沈墨:”······“乔言沫:”学长是医生,真巧,我现在是病人,那就劳烦学长照顾了!“沈墨:”······“乔言沫:”学长,我喜欢你!真巧,你也喜欢我对不对!“沈墨:“······”沉默良久,沈墨:“对!”
  • 最强纵横家

    最强纵横家

    当诸子百家历代先贤都齐聚在一个系统当中,已无需独尊儒术,可任凭百家各自绽放光芒。李暮要做的,便是在这异界大陆成为最强的纵横家,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纵横捭阖,打造自己的天地!
  • 独宠契约情人

    独宠契约情人

    阴阳交错他救了她,意外和他签下协议,成了他的女人。母亲刁难,姐姐的侮辱让她更加坚强。可是面对他的阴情不变,她无法控制情自己。前一分钟还宠她在云端,下一秒就能把她打入地狱。她以为,多少有点爱,可惜她错了。直到她的孩子被迫引产,她彻底崩溃:“欧阳皓,你真的好狠!”那个女人回来了,看着与自己相似的面孔,她恍然大悟。这么久,她不过是个替身……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纯情慕少太撩人

    纯情慕少太撩人

    都说自古世仇成鸳鸯,青梅竹马难成双当身世揭开时原来是一对青梅竹马哼,谁说青梅竹马难成双?都说他高冷,无情不近女色;都说她冷酷,杀人无数,辣手摧花但事实却是情难自控 “小狐狸,过来!” “我和你很熟吗?” “睡都睡过了还能不熟吗?” “!!!”神她妈睡过了,不就是盖着被子纯聊天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