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700000096

第96章 党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

——以2007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京剧艺术宣传报道为例

魏彧

一、研究对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海外留学人员、驻外机构工作人员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从下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创办之初,党中央就已经将该报看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力量。1985年3月18日,中央书记处讨论了《人民日报》编委会关于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问题的报告,表示原则上同意,并指出:

《人民日报》出版发行海外版是一件好事。它对于有针对性地宣传我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祖国的新面貌,传播海外华侨、华人、友好人士所关心的最新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应当保持党中央机关报的立场和传统;同时,要注意适应海外华侨、华人和友好人士的接受水平和习惯。必要时可以吸收几名爱国的华侨、华人当顾问或参加编辑工作。要把海外版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广大华侨、华人、友好人士喜闻乐见,感到可读可亲。

[1]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该报努力弘扬民族文化,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情感的桥梁。特别是通过多方面介绍中国的历史、人物、文化艺术、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家庭生活、营养健康,加深了海外人士对中国的认同感、亲近感,与读者建立起一份深厚的感情。

本文选择《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研究对象,有其独特性。但深入研究之后,又能够比较清晰地体现党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立场,并能深入探讨党报对传统艺术门类的报道取向、宣传方式及其价值追求。从这一层面讲,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意义重大。

京剧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谓“国粹”。江泽民同志曾这样说:“京剧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在海外,一听到京剧就会使人想到祖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2]京剧这种传统戏曲形式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有精神家园的符号代表。在当代中国,一家媒体、一个报社对京剧艺术的态度足以体现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京剧艺术的报道规模、方式能够代表这家媒体对传统文化的总体宣传水平。而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该媒体京剧艺术的宣传特点,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

以上所述,旨在说明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京剧报道为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

二、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搜集了2007年全部《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京剧艺术的报道稿件[3],并选定了216篇文字稿件作为研究样本[4]。

三、整体情况

(一)体裁

在这216篇京剧艺术相关报道中,消息简讯83篇,副刊文章43篇,深度特写40篇,特稿/约稿32篇,人物通讯16篇,可以说,该报充分运用报纸的各种新闻题材和宣传手段,对京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报道和宣传。特别是消息简讯对京剧演出的动态信息传播,副刊文章对京剧历史知识的介绍,以“京剧为何屡振不兴”为题的系列特稿/约稿展望京剧未来发展,对传统艺术形式给予了高度关注。在这组数字面前我们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的京剧相关报道中,关于演出、活动的消息报道和知识介绍性文章较多,集中体现的是京剧在娱乐休闲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字数

依字数分类,文章正文200字以下45篇,201-500字51篇,501-1000字49篇,1001-2000字41篇,2001-3000字22篇,3001字以上8篇。从字数统计上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京剧的相关稿件或文章字数较少,篇幅较小。这样做的初衷很明显,一方面适应海外读者重新闻轻宣传、爱读短消息的口味;另一方面,同样发挥了系列长篇文章的重要作用,将一些重头文章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灯塔”,用部分质量高、有分量的文章唤起海外读者对京剧艺术的关注。

(三)时间分布

从时间上看,发布稿件最多的是3月共计28篇,1月、2月、4月、11月属于报道篇数比较多的月份,分别为26篇、19篇、23篇、24篇,而5月、12月最少,均只有10篇。据此可以看出,该报编辑人员关于京剧艺术报道的一些编辑思路——1月、2月适逢元旦、春节假期,京剧艺术作为欢度节日的重要节目频频出现,报道密度很大。而在3、4月间策划推出了“京剧为何屡振不兴”的系列专题报道,拉高了当月稿件数量。笔者认为,全年京剧报道稿件数量分布体现出时冷时热的整体样态,波动性强,并不平衡,缺少一些长期策划。

(四)版面安排

从版面安排上看,前4个“核心版”分布为第1版23篇、第2版12篇、第3版13篇、第4版13篇。第7版(文化专版)最多,分布有64篇稿件,第13版(娱乐专版)分布稿件紧随其后为54篇,这是两个比较集中发表京剧艺术稿件的版面。值得一提的是,第6版《华人华侨》、《学中文》、《读者桥》、《海外学子》等版面上曾出现13篇涉及京剧艺术的相关报道。总之京剧在各版面特别是前四版中占的报道比重并不高,有23次冲入一版,头版头条或报眼位置的仅有5篇[5]。这提醒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编辑记者还是将京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行报道处理,而没有把它背后的文化认同价值挖掘出来,或者说体现得还不充分。

(五)内容议题

依据报道内容归类,关于京剧演出的51篇,关于京剧文化[6]的47篇,关于京剧知识的37篇,关于京剧活动[7]的31篇,关于京剧发展的30篇,关于京剧工作者(含票友、爱好者)的20篇。这可以说明,相较之下,该报更为关注京剧的繁荣景象以及向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辐射过程,而对京剧现实困难进行挖掘报道的较少,且并不深入。

(六)京剧在稿件

符号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的凝聚、认同作用不可小觑。

(七)报道视角

将报道视角投向国内的有177篇,投向海外的有21篇[8],投向国际的有18篇。可以看出,稿件更多的是关注国内京剧繁荣发展,可以达到“传播海外华侨、华人、友好人士所关心的最新信息”的作用。

四、研究发现和进一步分析

通过上述图表、数据,可以从宏观层面上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007年全年的报道过程中非常重视京剧艺术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报全年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门类采取了大范围、深层次、多角度、多手段的综合报道方式。其亮点在于:在节日期间报道比例加大,突出了京剧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的认同作用;对京剧演出和与京剧相关的文化事件关注程度最高,突出京剧艺术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关注京剧发展,特别是文化专版和娱乐专版主动而又灵活地设置议程,引导海外华人共同关注京剧未来发展,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命题落到了实处。

然而从整体上看,笔者以为,还有几方面不足之处。首先是报道数量分布不平均,有“忽冷忽热”的倾向,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工程持久深入开展;从关注角度看,可以说是“国内人,讲国内事,给国内人听”,该报对海外华人如何热爱传统文化、如何普及传承京剧艺术很少涉及,“海味”不足。再有,更愿意追踪报道京剧繁荣景象,而对京剧实际困境、困难报道不多,思考较为简单。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京剧艺术的报道稿件带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报道理念也能够比较集中地代表党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那么,如何以先进文化观念作为指导,推动党报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报道工作?笔者以为应重视下述三个命题:

——弘扬传统文化,是党报传播先进文化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应该包含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学艺术背后代表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构架。脸谱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国外京剧脸谱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像《人民日报》海外版将脸谱艺术与京剧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内涵联系到一起,开办“靠谱摆谱”这样的副刊栏目,普及脸谱知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荣辱善恶观”,并不多见。这些都体现出党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寻求现代价值方面的努力。坚持弘扬传统文化是党报较其他刊物、媒体的优势项目,应将这一优势打造成党报宣传亮点。

——推动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其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而途径应该是多样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就是在保持文化民族性基础上,体现时代性,适应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现代化,更需要自我深层次地适应现代社会,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党报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形式过程中,需要有激情,但更需要深思熟虑后的文化引导和循序渐进的长期关注。仅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有关京剧艺术的消息报道、人物通讯和系列深度报道三种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党报对待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上的态度略显急躁——从消息报道议题上看,更愿意大范围地关注京剧繁荣景象;从人物通讯主体的社会身份上看,更愿意把目光投向名家名角;从系列深度调研报告的文化取向上看,更愿把京剧发展路径归入一种统一的模式。提倡“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不是一句空话。而文艺报道就更应该体现出这一多样化局面。但在考察《人民日报》海外版全年有关京剧艺术的报道中,还是给人主题过于集中、宣传方式过于简单的感觉。

——对待传统文化的变迁应该具备世界眼光。所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说到底是从世界角度和全球范围审视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普及传统文化?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向是建设精神家园的基础和依托。如果还是把眼光放在国内传统文化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上恐难有大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全年有关京剧艺术报道的稿件有216篇,其中将视角投向海外的仅有21篇,投向国际的只有16篇。稿件更多的是关注国内京剧发展,而考察京剧艺术在国际交流、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展示民族艺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着力不够。虽然出现过《孙萍:为京剧传播上下求索》[9]、《毕谷云:京剧名伶今年七十七犹能出国亮绝技》[10]等等,都是着重介绍京剧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程度,关注京剧如何“走出去”的典型稿件,然而这类报道也还是显得略少。

〔魏彧:中国传媒大学报刊理论方向2006级博士生〕

[1]谭文瑞:《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诞生》,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人民日报回忆录》,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269页。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41页。

[3]需说明的是,之所以选择2007年,是因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005年曾有一次较为显著、全面的改版,经过一年的调整、补充、更新,2007年从报道内容到版面安排都显得比较稳定,基本上更能够体现其编辑方针和文化价值取向。

[4]在样本选择方法上,本次研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浏览阅读了全年的报纸,记录下以京剧艺术为报道主题的所有文章,初步收集126篇;二是借助“《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http://data.people.com.cn/)——“报刊资料”——“《人民日报》海外版组合检索”,时间选定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全文”一栏中输入检索字样——“京剧”,搜索结果为304篇相关文本。两种方法、两次检索各有优势和不足,第一种方法可控,但容易出现遗漏现象;第二种方法较为全面,但容易检索出很多无关文本(如有很多的文章整篇与京剧毫无关系,只是提及“京剧”二字)。第三次排查样本,采取逐一对照的方法,在保留了第一次收集126篇文章的基础上,吸收了第二次检索中出现的京剧相关报道,这样既保证了样本的充足、全面、丰富,又能进一步保证样本的准确与适用。

[5]头条三篇和报眼两篇分别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月2日、2月16日、12月31日以及9月13日、11月12日头版。

[6]这里所说的“京剧文化”主要指的是其他文学艺术门类以京剧艺术的相关内容作为题材选材、表现手法以及核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京剧文化的辐射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此类新闻给予了高度关注。

[7]这里所说的“京剧活动”主要指京剧演出以外的活动,如教学、研讨、推广等等。

[8]“海外”,指的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目标读者——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海外留学人员等。

[9]《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3月30日,第7版。

[10]《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9月7日,第13版。

同类推荐
  • 致语文教师

    致语文教师

    本书以余映潮老师在全国各地的10个讲座稿为蓝本,分别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出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40项基本修炼,结合作者毕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娓娓道来,是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的必备书。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增订本)(南振中文集)

    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增订本)(南振中文集)

    本书是作者20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体会。30多年前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广受新闻学界和业界好评,并陆续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列为必读书目或者参考书目。增订版应读者呼声,精选作者的新闻作品,以便于学习者将记者工作的方法实践成果对照阅读。
  • 老梁看电影

    老梁看电影

    本书由知名电视主持人梁宏达坐镇主持,节目以电影为素材,以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为参照,通过发掘、整理电影里的故事和生活细节,以梁宏达独特的“说故事”主持风格,说说“电影里的那些事儿”。梁宏达,被观众亲切的称呼为老梁,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老梁凭借伶俐的口齿,独到的见解,以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著称,亲切生动的主持风格和百变的声音魅力,使他主持的节目从体育迷波及到无数电视观众,成为国内目前最受欢迎的脱口秀主持人之一。《老梁看电影》将从无数电影里找出相类似的生活桥段,整理罗列在一起,给观众呈现,原来电影就是这样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老梁看电影》有着明确的“五不说”。在栏目中,老梁不在乎八卦,不关心票房,不胡吹思想,不生编故事,不评价演技。对于电影里展现的许多生活、人生中的元素,他反而会细细的品读……
  •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应用写作知识概述、公文、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规章制度、新闻稿、商品广告、礼仪文书、合同、招标书和投标书、经济纠纷诉讼文书等。
热门推荐
  • 地软

    地软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逆灵

    逆灵

    灵路无尽,寻道无终,这是一个生在平凡中的少年的崎岖经历,这是一个背负世仇的血脉的挣扎之旅。我本欲静修道,可奈何……这宿命在逼我反抗。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贼影独行

    贼影独行

    系统提示:叮!恭喜进入游戏世界,随即选择难度。叮!当前游戏难度为:炼狱。某人:“???”这是一个几乎完全拟真的游戏。某人:“这是一个只坑我的游戏!”这是一个完美的异世界。某人:“这个世界对我充满了恶意!”欢迎进入天际游戏世界。某人:“天际虐我千百遍,我待天际如初恋!”这是一个非酋盗贼的艰难成长历程。一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盗贼神座。
  • 瞒天英雄记

    瞒天英雄记

    一把惊天剑,一部三皇经,引得两百年争斗无数。一柄袖中匕,一手冰枭指,只为存活于血色江湖。一口泣鬼刀,一篇白光志,话却三十年晚节末路。一平凡少年,偶然之下,平步青云,却因此踏入了血雨腥风的江湖。Ps:1、一说起传统武侠门派,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少林武当”。金老的成就无人能比,然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只想写出一个新的传统武侠门派体系,致敬金老!2、本书第一卷多为铺垫,大可走马观花。
  • 虬枝引

    虬枝引

    乔风不敢掉以轻心,他让乌紫脸开慢点儿,目光扎在车窗外,辨着回去的路。走了半天,却找不见便道,乔风叫乌紫脸停车。乔风辨了一会儿说,走过了。乌紫脸说,这次可是你指挥的,甭怨我。乔说,别废话,往回退。乌紫脸提出加五块钱,他不挣也就罢了,咋也不能赔了。乔风哪有心思讲价,不耐烦地说,少啰嗦,少不了你的,一会儿半夜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毒女,腹黑二小姐

    重生毒女,腹黑二小姐

    【已完结,请跳坑——转新文】夫妻八年,夫君待她千般宠爱,万般温柔,却是骗局一场,只因她是丞相府二小姐,不过就是为了权利。登基那年更是灭她满门,把她打入冷宫,毁她响彻九国的绝世容貌,为了心爱之人无视孩子的遇害,原以为可以死的安乐,谁知现任皇后将她开肠破肚,夫君更是冷眼旁观。得以重生她软硬皆施,抢走大姐的心上人,毁了大哥的名誉。算计两个妹妹的婚事,获取几个皇子的芳心,与生母联手,夺取大夫人之位,玩弄皇子于手掌中。只要能够复仇,她不惜任何手段,遇神杀神,遇鬼斩鬼。“完颜烈,郑雪你们不得好死,定会下十八层地狱,不得超生,我死也不会放过你们……”完颜烈你真是够狠的,同床共枕八年,得到的却是你的虚情假意,知道她最得意的就是容貌,竟如此狠心的毁去,若有来生,定叫你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二小姐是与我有仇?”完颜烈。“不,我与你无怨无仇。”吕倾禾。“那为何如此敌意相见?”完颜烈。“因为我与你站在一起,天地不容。”吕倾禾。————————————筒子群:335124031【记得备注:凤娆】哦。
  • 董明珠的谜:格力的那套办法

    董明珠的谜:格力的那套办法

    读董明珠的传奇,跟随格力的脚步,不仅能学到格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还能学习格力的企业精神和董明珠的企业家精神,相信定能给更多的普通人带来精神的激励与启发。
  • 快穿之扫把星升仙记

    快穿之扫把星升仙记

    (女主属于一路倒霉成长类型,金手指波动加粗型)番外话:无CP设定,女主不具备攻略特性;且,这个快穿有点快,请看官们坐稳扶好!常言道:祸兮福之所倚。霉运值爆表的岳乐,机缘巧合列位仙班——扫把星。倒霉不可怕,可怕的是挨着她的人都倒霉看她用霉运反转命运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呸,是仙界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