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700000015

第15章 新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1)

梅宁华

最近,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报道,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干扰视听,极尽造谣诬蔑之能事,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激愤,也引起人们思考。为什么一向标榜“真实客观”的西方新闻界和媒体,竟然如此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制造出歪曲事实的新闻报道?难道仅仅是其偶尔失误和不慎造成的吗?从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在这次歪曲失实报道中的种种手段来看,这绝不是偶尔失误和不慎。其实,西方一些主流媒体的这次拙劣的表演,是受西方意识形态和新闻观支配的,这是西方新闻观虚伪性、欺骗性的一次大暴露,对所有正直善良的中国人是极为深刻的反面教材,对那些崇拜西方新闻观、不加分析地相信西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人是一个警醒。为此,有必要弄清新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并由此打破对西方新闻观的迷信,搞清为什么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绝不能盲从西方的新闻观。

一、新闻是什么,新闻的本质是什么

新闻是什么?在新闻学上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范围内认识新闻事物、现象,会对新闻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强调新闻是事情的报道,或者说是事实的报道。也就是说,真实性或者说客观性是新闻的一个本质属性。关于新闻的客观属性的认识,是人们从近代新闻发展中得出的一个普遍性结论。在近代新闻发展史上,尽管西方新闻媒体出现得要早些,但是,关于新闻的真实性的理论认识并不是西方新闻学的专利。遵守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工作的通则。但是,仅仅认识到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是不够的,新闻产生于人们沟通和了解情况的社会需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从其产生之日起就逐步成为各种政治理论、社会集团的宣传手段和舆论工具,这就是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机构在新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价值立场,即反映一定政治集团的意志,维护某种政治理论、社会集团所代表的利益。长期以来,西方新闻学和舆论界不愿公开承认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而用所谓“客观公正”标榜自己。这不过是为自己取得最大新闻效应和利益而进行的包装。

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的重要本质属性。一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总是以各种形式代表或反映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新闻媒体自出现以来,从没有超出意识形态属性,一个统治集团、一个政党等总是利用自己有利的政治地位和雄厚的物质力量,通过或明或暗、直接间接的办法,影响、掌握、控制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机构,通过新闻和评论,传播本阶级的、本集团的、本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理论,力图使之成为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既是政党和政府实现政治目的、进行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公民表达民意、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一条主要渠道。西方媒体自我标榜的“新闻自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们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意识形态。当今西方的主流媒体就是所谓“主流社会”的舆论工具。这个“主流社会”当然是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而不可能是全体人民。

新闻的真实性或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不讲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不尊重新闻的真实性,是错误的。但是,真实性或客观性并不是新闻本质属性的全部。新闻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是它的本质属性。看不到或不承认这一点,也是片面的,错误的。

二、客观性并不代表西方新闻的本质属性的全部,也不能反映西方媒体的根本立场

近些年来,有些人只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或客观性,而不讲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一提起西方新闻,一讲到西方媒体,不少人就以为,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体是独立于政党,独立于政府或利益集团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是作为一种政府三权——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以外的“第四种权力”,用以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权);新闻报道遵循的是客观性原则,是自由的;西方新闻没有意识形态属性。有些人虽然认识到西方新闻是为西方意识形态服务,但却不承认它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么看待西方新闻和西方新闻媒体,既不客观,也不正确。

1.西方媒体表面上“独立”,实际上是执掌政治和经济权力者的代言人

西方新闻媒体的产生几乎与资本主义萌芽同步,是催生资本主义的重要工具。在西方,是先有国家后有政党。新闻媒体要求所谓“新闻自由”,是资本主义早期对旧统治者的权力抗争,而不是针对它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本身。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新闻媒体并没有所谓真正的独立性,在现实社会中,它是只代表资本主义社会中部分人的利益,而从根本上说,它不会代表全体人民,更不会代表弱势群体,只会成为所谓“主流社会”的工具。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罗杰·希尔斯曼所言:“他们(新闻界)想当政府的批评者。他们竭尽全力避免成为政府的工具,但他们明白,白宫、国会议员和行政官员在利用他们,而他们对此无能为力。官员是他们的消息来源,反过来官员又利用他们的语言把这些消息公之于众。”西方执政党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加工”新闻,隐瞒、掩盖消息来控制舆论。伊拉克战争中的新闻不就是由军方一手掌控的吗?

在美国,由于政党和媒体都有左、右两派,民主、共和两个政党不管哪个上台执政,都会有一种和它的政治理念相对立的媒体。媒体看似相互监督,实则是为不同政党服务的工具,目的主要不在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是为政党轮替服务。其他西方国家,例如英、法、德、意等国,都是左、右两种理念的政党轮流执政,而这些国家的主要媒体,也是按照这两种理念而分野的。这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西方标榜的所谓“客观公正”实际上并不真正存在。

2.西方新闻标榜“真实客观”,但这并不代表西方新闻的本质属性

西方新闻学中的客观报道理论标榜的新闻报道要“不偏不倚”,“超越阶级和党派利益”,“客观公正”地反映新闻事实。但这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无不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党派的烙印和影响。西方新闻一方面竭力否认新闻报道的立场和倾向性,标榜“中立”、“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在新闻实践中却尽量罗列一些互不相干的社会现象,大肆宣传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这种所谓“客观主义”的虚伪性在国际报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新闻现象的核心是,批评在意识形态上与自己相异的国家、政党和政府时,毫无客观公正可言。当今世界,由于国际新闻报道基本上为西方跨国通讯社所垄断,因此,绝大多数国际新闻的内容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观点、经济利益、文化传统和新闻价值观来筛选的,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多是片面的、有偏见的,甚至是有意歪曲和严重失实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媒体在对我国2008年3月14日拉萨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报道中,就出现了严重的歪曲和失实。比如,一些西方媒体这样介绍西藏的历史背景:“西藏在1951年被中国正式吞并”或者“西藏在中国入侵前享有事实上的独立”。这些完全错误的“历史介绍”是对历史的蓄意编造,是对不了解西藏历史的西方普通读者的恶意误导。又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BBC等大量的报道来自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而根本不是现场的采访。再如,一些西方媒体为了渲染所谓的“镇压”,甚至将拍摄于尼泊尔的图片硬安到中国头上。这种违背事实的恶意采用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造假报道,既暴露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政治偏见,也揭露了西方媒体一向标榜“客观报道”的虚伪本质。西方一些媒体这次的严重失实和歪曲报道,引起了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们对他们使用双重标准的不满,“做人不能太CNN!”这句网上流行语,就很直观地表达了人们对西方媒体造假的愤怒和对其标榜的所谓“客观公正”原则的嘲讽。

3.西方鼓吹的所谓“新闻自由”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虚伪性

“新闻自由”被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府大肆鼓吹。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推动了近代西方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并成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西方“新闻自由”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么美好和完善。西方新闻媒体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属于私人所有的企业。随着竞争和垄断的加剧,这些私营企业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垄断资本家、垄断报系和垄断财团手中,成了他们赢利的工具。例如,美国有100多个报业集团,其中最大的13家报业集团,控制了美国的大多数报纸。这些集团的后面是金融资本财团,它们的经济实力极为雄厚,拥有无可抗争的控制力,这些财团或直接收买、或控股参与,控制多家传播媒介机构集团,使它们成为为自己表达意见、赢得利润的最佳通道。在西方,垄断资本家由于拥有了新闻媒体,也就有了“新闻自由”,即打击不符合他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国家和人民的“自由”,为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无所不用其极。这充分说明他们的“新闻自由”是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民和国家进行诋毁、诬蔑的“自由”。他们从未用这样的手法对待过自己的国家和政府。这种“自由”是非常不道德的,是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可见,西方的“新闻自由”,并不尊重客观事实,而是一种任意裁剪事实、不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歪曲事实的自由。此外,西方标榜的“新闻自由”根本不是普遍的自由,具有很大的相对性。比如美国宪法就明文规定,在非常时期,新闻媒体必须绝对服从政府;日本政府没有管理新闻的机构,但在新闻自律机构内部却有严格的审查制度。

西方对外总是宣称其“新闻自由”是彻底的、绝对的、超阶级的自由。但是,我们透过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就会发现,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的“新闻自由”不过是在不损害其资本主义统治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的歪曲事实、置生命和人权于不顾的新闻自由。比如,伊拉克战争前,西方媒体大量报道所谓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庇护基地组织,结果根本是子虚乌有。但伊拉克战争却使几十万伊拉克人民死于战火。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所标榜的“新闻自由”是多么虚伪。

在西方社会中,私有制使新闻事业几乎被垄断财团所控制,各财团之间为了经济政治等利益展开激烈的权力斗争,西方新闻媒体之间的相互争论、攻讦、揭短,甚至谩骂的现象就是西方权力斗争的反映。这种现象给人以极端民主和绝对自由的假象,西方称此为“新闻自由”,其实这正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治国在新闻上的反映。不过,西方新闻媒体内部无论斗争多么激烈,有一点是始终坚持的,就是不危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在这一点上,所有新闻媒体的立场是一致的。

同类推荐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真正读懂麦克卢汉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破解戒毒难

    破解戒毒难

    一本从实践中来,通过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成果,具有指导性作用和操作性较强的戒毒专著。书中对新形势下的戒毒康复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对《禁毒法》实施前后的戒毒康复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戒毒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二是戒毒康复理念上的创新。三是博采众长,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热门推荐
  • 第一狂傲女神

    第一狂傲女神

    21世纪逆天神骗为盗奇宝,竟然意外穿越,重生为月露华城废材倾月公主。废材一枚,险遭侵犯,父母惨死,皇后当道,恶奴凌辱,姐妹相残,手足相欺,人人轻贱。当废物公主变身为强大的逆天女神,掐姐妹,诛皇后,破强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气凌九霄,凤破天下!
  • 傲世狂妃:狠帝绝爱

    傲世狂妃:狠帝绝爱

    “阿璟,只要你说一句,天涯海角,我跟你走!”“阿璟,你可不可以嫁给我?”这辈子,他最想要的就是将她扑到,让她为自己生儿育女。可惜她太厉害,他吃到了也没能咽下去……后来,儿子大了,他的阿璟却在北边逍遥的跟着小三过日子。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次,他绝对要将她扑到!“阿璟,轻点,相公受不住!”“嘁,你就这般无用?”“不是,阿璟,”他连忙拉住她,“来,相公一定会好好伺候阿璟的!”……
  • 网球无限外挂

    网球无限外挂

    穿越到不打网球要完的无限世界范重表示要淡定因为最强的外挂已经到手了!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焚曲

    焚曲

    一本美国亚马逊读者,看完以后都想烧掉的小说。一本被斯蒂芬·金放在自己必读书目里的小说。一本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100天的小说。一本还未完稿就被美国出版商疯狂抢夺的小说。一本讲述人性爱与恨、善与恶最透彻的一本小说。全书故事跨越两个世纪,登场人物涉及三个种族。爱到什么程度,才能为了保护他而牺牲全家的性命:恶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事情。一张又破又旧的乐谱开启罪恶与恋情的倒计时一次演出后朱莉娅在罗马一家古董店买了本名为Gypsy的乐谱回去。乐谱里夹了一首乐名叫《火》曲谱。当她弹奏曲谱时,朱莉娅发现曲子的前半部分忧伤凄美,后半部分却将旋律带入了一个狂乱的音符漩涡中。危险也随之而来。她的女儿在她演奏的过程中杀死了家里的猫,接着又用玻璃刺伤了她的小腿……她的生活被卷入混乱的漩涡中……那些不可触碰的秘密,如同嘶咬灵魂的寄生虫,从未消失!
  • 我真的不是富二代

    我真的不是富二代

    姚衣放下豪宅的钥匙,退回母亲作为生日礼物送来的豪车,脱下一身名牌定制,看了眼镜子里的年轻人。镜子里的人在说:重活这一世,我不想再做富二代。v群开通了:872395472。2000粉丝值进群发截图
  •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精选郁达夫的游记、风景散文二十九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描景色风物。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注入个人的遭遇和情怀;语言不事雕琢,章法不受限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风流倜傥,涉笔成趣。读达夫游记,他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能力为核心理念,收集了作者在众多教育杂志发表的适合此主题的专栏作品,另新增近一半的最新作品。作者从观念、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探讨了什么是好教师,教师幸福的秘密在哪里,教育幸福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等诸多与教师密切相关的话题。此书可作为教师提升素养和幸福感的“心灵鸡汤”。
  • 茶仙

    茶仙

    雪花棉絮一般飞扬着。西北风凶猛而又匀称,雪花就旋动起来,一圈、两圈、三圈,然后像一群群飞累的鸟儿在远处飘落。天地也像被雪花旋动起来,如同一架摇动着的纺车。大雪已下了整整一天一宿。官庙镇被白茫茫厚雪包起来,已看不出房舍、院墙、树木和街巷的模样,倒像是两座平缓的小山耸起在无际的雪野中。将镇一分为二切割开的长街,如同冻结的山沟一样将镇子衬托得幽静而恬淡,好像这是天边的国度似的。驴的叫声打破了如梦的宁静,随之出现了狗叫的声音,甚至巢中的喜鹊也饮着雪片放喉长歌。随之,一缕缕炊烟从雪地里蹿出——是吃晌饭的时候了。
  • 明无

    明无

    少年究竟是魔还是神?曾经的挚友会与他为敌人还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