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700000128

第128章 当代中国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管窥

梁小建

当代中国报业集团出版社,是指当代中国报业集团在跨媒体经营中主办的图书出版机构,包括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文汇出版社(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三联书店(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出版社(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等15家各级报业集团主办的图书出版社。它们是报业和出版业的交叉领域,在图书选题上有其特色和优势,主要有政治性强、时效性强、实用性强、资料性强、专业性强。

报业集团出版社要发挥这些特色优势,就要对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提出特殊要求。据笔者理解,报业集团出版社的人员要求包括:政治素质高、业务本领强、对新闻事件和社会心理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利用报业集团丰富信息和人力资源的能力,最好是同时具有新闻和出版才能的通才。应该说,这对出版工作者来说是很高的要求。为此,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报业与图书出版业的经营管理规律的差别。

一、报业和图书出版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差别

图书产品的特点、图书的生产、销售、经营规律决定了出版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编辑)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读者,这都是两个未知的领域。出版社进行的每一次版权经营都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图书出版业的主要矛盾在于出版社如何做好中介工作,把优秀的作者和作品介绍给广大的读者,在版权的购进和卖出中获得经营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报业市场竞争虽然十分激烈,但其生产、销售等环节较为稳定且可预测性强。报社有自己固定的记者队伍和稳定、专业的产品供应商(通讯社),在内容生产方面可控性极强。在销售方面,报纸有自己固定的订户和零售读者群,可以以销定产,把报纸卖给读者,销售方式较为稳定。党报是我国报业结构的骨干和主体,当前的形势对党报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新闻宣传上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经营管理上要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1]笔者认为,这正是目前以党报工作人员为代表的报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矛盾。

当然,我们对出版业与报业工作人员各自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出版业与报业工作人员都要把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都要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都要贯彻“三贴近”等等。但如上所述,两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差别是明显的。出版业与报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用出版业的工作方法来管理报业行不通,报业的工作方法同样也解决不了出版业的主要矛盾。

二、报业集团出版社图书出版人才现状

(一)报业与报业集团出版社人员构成总体情况

毫无疑问,报业是人才高地。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截至11月7日,经核准颁发的新版记者证总人数超过18万人,达到184864人。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三个变化:一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其中20岁至30岁的有40064人,30岁至40岁的有73173人;二是新闻队伍中的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有向高学历层次发展的趋势,其中大专学历的有71325人,本科学历的有101127人,硕士学历的有9111人,博士学历的有343人,其他的2958人;三是用人制度多样化,聘用人员不断增加,其中在编人员144110人,聘用人员40754人。[2]作为我国报业的骨干和主体,党报更是人才济济,据一份中共中央宣传部立项课题报告透露,在接受该课题组问卷调查的603位党报工作者中,40岁以下的占66.9%,50岁以上的占9.8%;大专及以下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为16.2%,本科被调查者为58.2%,研究生及以上被调查者为25.3%;拥有中高级职称者占样本数的61.3%。[3]可以看出,我国新闻工作者队伍是一支充满活力、学历和专业素质都比较高的队伍。

再看党报报业集团出版社人员构成情况。据笔者在全国报业集团出版社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05位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中,40岁以下的占52.3%,50岁以上的占17.1%;大专及以下所占比例为17.5%,本科所占比例为56.7%,研究生及以上所占比例为25.8%;具有中高级职称者占60.9%。

通过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党报工作人员与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各项指标的对比,我们发现,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情况与党报工作人员相差不大。不同的是,报业集团出版社5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所占百分比比党报5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所占百分比多出7.3个百分点。这说明,报业集团出版社5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较多。下面具体分析报业集团出版社管理层构成、员工构成和引进人才情况。

(二)管理层构成

报业是人才高地,编辑记者中人才济济,但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人民日报社人事局局长琚平和指出,人民日报社直接从事广告、发行、出版、经营管理的在编人员,占报社现有干部总数的11.5%,平均年龄近45.7岁,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约占50%。这些指标显然弱于党报工作者平均水平,与全国新闻从业者统计结果相比,优势也不明显。琚平和认为,报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整体力量相对薄弱,结构不尽合理,观念还有些陈旧;既懂新闻传媒,又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渠道、途径较少,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4]人民日报社的情况,应该有一定代表性。出版社是报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层构成也可作如是观。

据研究者考察,目前报业集团出版社管理层构成情况大致为:报业集团自办出版社管理层基本上由报社委派报人担任,而兼并的出版社管理层则基本维持从前的原班人马。[5]笔者认为,前者利为来自报社的管理者熟悉报业情况,在报社关系广泛,在帮助出版社调配报社资源上有优势。其弊端为出版业管理及赢利模式与报业有很大不同,来自报社的管理人员缺乏图书企业管理经验,使得出版社在成本管理、印刷发行、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后者利为原有出版社管理者熟悉出版业情况,图书出版经验丰富。其弊端为原有出版业管理者不熟悉报业情况,不知道可以利用报社什么资源,即使有利用报社资源的打算,但与报社关系生疏,资源调配难度很大。这致使出版社划归报业集团后,与母报媒体处于游离状态,既不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敏锐触觉,也不能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的强大市场运作能力。报社与出版社处于典型的“集而不团”状态,原本弱小的出版社照样弱小,混合型媒介优势无从发挥。

“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比较常见,利弊也非常明显。外行管理内行,其利为管理者思维不会受到新行业条条框框的限制,能够放手一搏。管理者还能带来原有行业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有利于新行业打开新的局面。其弊端为管理者不熟悉新行业的特点、生产、销售和经营管理规律,容易产生“路径依赖”,用管理原行业的老办法来管理新行业、新部门,结果是南辕北辙。因此报业集团出版社目前的这种管理层构成,有利有弊,关键要从新闻出版事业出发而不是从安排干部角度出发选好人才,并在利弊之间做好平衡。

(三)报业集团出版社是报业集团富余人员的安置单位

笔者在对部分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们的访谈中发现,出版社管理者对出版社人才素质普遍不满,认为有好的设想无法实现。报业集团出版社在选题方面拥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例如时政题材图书、教辅图书、少儿图书等,这种工作对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工作人员从报社其他服务部门调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不懂图书出版。人员素质达不到报业集团出版社的人员要求,使出版社优势无从发挥。

从职业经历上看,接受问卷调查的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中只有36%的人是一直在出版业就职,14%的人是从新闻业转入出版业,另有50%的人是从其他行业转入出版业。这个数字令人吃惊,它表明报业集团出版社中有64%的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从事出版工作。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一半的工作人员竟然是从新闻出版业以外进入图书出版行业的。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报业集团出版社“外行办出版”的整体轮廓。出版社的编辑类似企业的项目负责人,要熟悉一本书从策划到发行的整个过程,图书出版业的职业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编辑面对的是难以预测的图书市场,要驾驭市场自然需要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果说出版社领导层尚可“外行管内行”,对出版社进行宏观管理的话,从事大量实际工作的编辑则绝对不能是图书出版的“门外汉”。否则外行领导外行,非吃败仗不可。

(四)报业集团出版社留不住人才

从待遇上看,据笔者在全国报业集团出版社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报业集团出版社80.8%的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这个收入水平整体低于党报工作者月收入水平。据一份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立项课题报告透露,73.9%的党报工作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6]报业集团出版社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所占比例比党报工作者相应的比例多出6.9个百分点。据《中国图书商报》发布的2007年出版业薪酬调查报告披露,出版业平均年薪59275元[7],人均月收入将近5000元。这说明,约80.8%的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没有达到出版业人均收入水平。从人均收入来看,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不仅低于党报工作者,也低于出版从业者平均水平。调查显示,69%的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对目前待遇“很不满意”、“不太满意”或“说不清楚”,只有31%的人对待遇“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由此不难解释为何报业集团出版社留不住人才了。

从心态上看,对目前工作条件“很不满意”、“不太满意”或“说不清楚”的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占56%,“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44%。接受问卷调查的报业集团出版社工作人员中,聘用人员占54.3%,在编人员占45.7%。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朱庆、经济日报发行部主任施春发等人认为,有些在编的老同志基本已经丧失了工作能力,“能够称得上编辑的人没有几个”,但也无法辞退,白白占用着编制内较为优越的待遇。这必然会打击聘用人员中优秀分子的积极性,使他们选择离开。

〔梁小建: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方向2006级博士生〕

[1]王武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2]冯文礼:《全国核发新版记者证逾18万》,《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11月8日,第1版。

[3]参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党报在媒体格局变化中的历史方位、现状及趋势研究”课题报告》,2007年8月8日内部印刷。

[4]琚平和:《人民日报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三届(2006)年会上的发言提纲》,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5]赵泓:《报业集团出版社的症结及发展对策》,《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48页。

[6]参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党报在媒体格局变化中的历史方位、现状及趋势研究”课题报告》,2007年8月8日内部印刷。

[7]丁毅:《’07出版业薪酬调查报告》,《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1月13日,第1版。

同类推荐
  •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本书中,谭传宝教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德育”这一虽妇孺皆知但是却常常雾里看花般令人迷惑的概念做了系统而严谨的定义,并以大量浅近文字梳理、解释,试图让初次接触者也能洞悉其深意、理解其价值。另外,本书对德育的诠释完全切近时代特色,关照现实问题,建言德育实践,努力填平学术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实用工商文书的写作方法及类型,按其文体格式划分,有表格式文书、申请报告类文书、章程及合同类文书、申诉答辩类文书四大类。打开此书,找到你想要的文体,按图索骥,轻松搞定!
  • 景仰红色记忆

    景仰红色记忆

    大庄科乡是美丽神奇的地方,也是众多先烈撒过热血的地方。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大庄科作为平北最早开辟的农村根据地,书写了历史上浓重的一笔。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传大庄科地区抗战英烈和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大庄科乡党委、政府组织编写了这本《景仰红色记忆》。书中收录的这些抗日故事和人物,貌似平凡实则伟大,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永远值得人民怀念和敬仰。非常适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使用,也可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马扁

    大马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贫富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贫富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宫倾城妃

    后宫倾城妃

    简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乃后宫生存之道;后宫之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许有显赫的家世、绝美的容颜,灵巧的聪慧;却为了争夺那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不爱自己的人,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得到那渺渺虚名;虽笑靥如花,却暗藏汹涌,无论争斗的多么凄惨,她们都坚信真爱;她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在后宫之中她也奢侈那美好的爱,到最后却伤痕累累,落的孤寂一生……
  • 空间谋宫之夫人最大

    空间谋宫之夫人最大

    一朝重生,手握空间,且待姑娘我尊临异世——想地美!魏妤然咬唇,这该死的古代,有空间只能让她作作弊罢了,又没法让她战霸天,凭着这身娇肉贵的玉体,还想着天凉王破?别作梦!好不容易认命学完古代闺艺,马上要及笄,魏妤然正准备挑个貌美书生郎,携手逍遥一生的说……但素!那个害死原身的临安县主,既然又谋害她、害她沦为妾室!摔,老娘不发威,真当本姑娘是只病猫儿?!且等着——本姑娘便是沦为妾,亦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妾!吊炸你们这一窝窝人丑、心更丑的恶女人!魏亲王:貌美书生?呵~甚好。
  • 捡到一只大腹黑

    捡到一只大腹黑

    同情心泛滥的朗悦饵捡到一只小哑巴,从此以后生活就从八卦,烤肉,变了了八卦,烤肉加哄小哑巴。自闭症,社交障碍,格外的粘人,她捡的这只小哑巴有点叫人头疼。设计天才,寸步不离,这只小哑巴有点可爱。爱她护她,只对她一个人好,这只小哑巴有点萌。后来设计圈多了一位鬼才,当以前这只只围着她一个人转的小哑巴被无数人围绕着喜欢的时候,朗悦饵不淡定了。我不管,这是姑奶奶的,谁也不许抢。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谁才是胜者?
  • 残年

    残年

    上午九点钟左右,他上了一辆公交车。那趟车是通往太平路的。他当天的目的仍是去那里。不过,车才驶出几站地,距太平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时候,他却从车上下来了,被自己的身影牵引着朝北山广场走去。几只风筝点缀在广场上方云影稀疏的天空中,形同一只只盘旋的飞鸟。当初清除的雪都堆积在广场四周,现在大部分已经化开,水迹漫延到广场剁斧石道板上,一片湿漉。出门之前,窗外明晃晃的阳光令人感觉异常温暖。事实上,竟然是掩人耳目的假象。尤其是一步入北山广场,冷风便生硬地袭来,吹得他周身透凉,瑟瑟地缩起脖子。他小心避开地上波纹四起的积水,寻向广场中心那些放风筝的人。
  • 世界文化博览(第二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二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原罪

    原罪

    某高档小区住户莫名被杀害,警方调查竟查出弥天大案;一系列的阴谋扑面而来,这刻意人为的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字不为人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