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400000035

第35章 文学理论读者向度(5)

(1)读者的期望阈

韦勒克认为,读者接受过程中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阐释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一首诗的意义因不同时空的读者而不断发生着变迁。对此,赫什在其《阐释的有效性》(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一书中提出了质疑。赫什尽管承认同一首诗的确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解读,但他认为韦勒克所说的“意义”并非诗中真正的意义,而是一些触及读者主观因素的“历史关联”。赫什的主要目的在于证明一首诗的真正意向性(即关于一首诗的客观阐释)是可以建立的,其出发点来自19世纪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和狄尔泰(W.Dilthey)所提供的“心理重建论”,认为作品是作者思想与意图的表达,所以阐释者必须让自己设身处地地进入作者的思想境地里去重新经历创作的过程。姚斯则提出,读者在文学接受时,其意识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已经具有某种倾向性、审美要求、欣赏标准等等,这些是同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社会思想等相关的,这种阅读前已存在并进入接受过程的意识即为“期望阈”。

“期望阈”这个术语用德文表示为Erwartungshorizont,用英文表示为Horizon of Expectations,它来自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Popper)的著作《自然律令与理论体系》。波普尔在该书中写道,无论在科学发展以前及以后的进程中,人们都有一种可称之为“期望阈”的意识,它对新的认识活动具有参照系的意义,若没有它的存在及参与,新的实验与观察就显示不出任何价值。波普尔据此认为,人们在有目的地从事科学研究时,往往根据以前的经验对新的实验与观察抱有期望。姚斯将波普尔的这一见解引入文学接受理论,意在说明读者的主动性有其心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波普尔那里,“失望”(disappointment)是个颇有理论价值的术语,他认为只有失望才能使人清醒地意识到原来的期望,并且修正期望中不合理的部分。在姚斯看来,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失望”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它表明作品已经超出了读者的期望阈,并将逐渐建立起新的读者群。当具有新的期望阈的读者普遍存在时,一种新的美学标准便会发挥作用,读者日益感到过去的名作已经不合口味了,对它的热情也随之荡然无存。

姚斯认为,只有与读者的期望阈既和谐又矛盾的作品,才能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并超越原有的水平;那些完全符合读者期望阈的作品并不值得重视,因为它们没有创新;那些与读者期望阈全然相反的作品也不一定有太大的价值,因为读者可能因读不懂其中的意思而无法获得明显的“接受效果”。

期望阈不仅是一种个人现象,而且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宏观角度看,每一社会历史阶段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公众期望阈,它控制着当时文学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对此,姚斯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垂直接受”研究,即对文学作品在历史纵向上受到读者不同评价、不同理解的状况进行研究。有的作品问世时默默无闻,日后突然风行于世,诸如爱伦.坡的小说、波德莱尔的诗歌等,从作品声名的沉浮中可以发现当时公众期望阈的方向和性质,并可从期望阈的演变中总结一些规律;二是“水平接受”研究,即对同一时代的人在文学接受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等情况进行研究,找出不同阶层、文化素养、社会背景的读者群的不同期望阈,并对占主导地位的期望阈是如何形成的进行研究。“垂直接受”研究与“水平接受”研究两方面的结合,可以再现自古至今的期望阈的历史。

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取舍、不断选择的过程。从个体能动方面看,选择功能反映着读者心理的自适应水平,选择作为一种定向性的反应,只有在主体内在方面深化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它的定向或专一性是主体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产物。库恩曾经指出:一个人看到什么,既取决于他所看到的对象,也取决于先前已有的视觉——概念的经验引导他如何去看。这里的所谓“引导”,就是一种积极的定向,是对所观察对象的具有自适应意义的反应,影响着读者阅读时的选择。从另一方面看,读者获取自适应反应的深化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方式,在群体的文化意识系统中也同样真实地实现着这种深化。在普遍的意义上,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这里所说的“存在方式”,不仅仅是指主体所处的外部世界中的社会影响方式,而且应该是经过主体吸收、调制和内化了的反应态势。正如威廉.詹姆士所说:“意识永远总是对它的对象的一部分比对其他部分更关切,并且意识在它思想的全部时间,总是欢迎一部分,拒绝其他部分,换言之,意识总是在选择。”读者对文学艺术的阅读、理解和接受也是如此,其选择功能注定了一部作品不可能只有唯一的释义。

人类自身的角色期待同样能说明这一问题。约瑟夫.本斯曼和伯纳德.罗森勃格曾指出,“假如我们的文化不委派我们去充当各种角色,那人类就不可能有表现相互作用的群体生活”,“角色”的具体效应在文学艺术的接受活动中异常活跃,人们常常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带到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效、合理的社会行为所赖以产生的重要因素。托马斯.芒罗认为,“在教堂里、舞厅中、军事检阅时或在科学的实验中,分别去体验某段音乐,效果会是非常不同的。”这些不同效果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合性质的变换给予主体不同的角色期待,从而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波兰文艺理论家热梅克的观点比芒罗更为中肯,他认为每种艺术都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在文学的表述中就存在着一个潜在的表演者,换言之,在文学欣赏中,欣赏者兼具表演者(“自我表演”)和接受者两种身份。这就是说,角色期待、角色效应在文学接受过程中与在创作过程中一样,都是普遍的现象。

同类推荐
  • 摇着轮椅上北大

    摇着轮椅上北大

    本书主人公是河北女孩郭晖,小时候聪明又漂亮,健康且活泼,父亲是浙江大学毕业的大学教师,母亲是大学图书馆管理员。作为父母唯一的宝贝女儿。她有着许多许多的爱好,当然也有着许多许多的梦想。但命运在她一岁那一年陡然转折:因为一次轻微的挫伤,由于几家医院的错误治疗,她竟然成了高位截瘫的人。她先后做了两次开胸大手术,死里逃生,受尽了大痛苦,但最终也只是保住了生命。所以,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她就辍学了,她只能仰躺在床上,连翻身的能力也没有。但她没有放弃自己,她仰躺在床上,先后自学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而后又在父母的帮助下,参加国家自学考试,学习了专科、本科课程。2002年,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她再次在父母的帮助下,进京赴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计划内统招博士。成为北大建校百年以来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
  • 后甲子余墨

    后甲子余墨

    柳鸣九先生的随笔集包括怀人、忆旧以及与友人的书信往还等内容。《这位恩师是圣徒》《蓝调卞之琳》怀念外文所的两位前辈学人冯至和卞之琳,是本集颇见功力的华彩篇章。改革之初学术风气乍暖还寒,柳先生率先冲破思想禁锢的一部《萨特研究》既招来艳羡的目光,亦被守旧者列作“精神污染”的标本,横遭禁毁。卞之琳上承徐志摩的诗风,早年以一首《断章》蜚声宇内,他虽有一段游历红色根据地的过往,然而又中途退却,于是在社科院便属夹在李健吾、杨季康、罗大冈等学者与老干部之间的角色,颇为尴尬;但“贵族的血是蓝色的”,柳先生笔下的这位名流、雅士的确卓尔不群,在数十年风云变幻的学术生涯中显示出超然、洒脱的个性。
  • 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

    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

    被《时代》杂志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符号,数代青年的精神偶像,切·格瓦拉横跨拉丁美洲的青春之旅。收入《古巴革命战争回忆录》,再现投身革命的燃情岁月!1951年12月,切·格瓦拉同他的朋友阿尔维托·格拉纳多,骑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开始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旅行。他们从科尔多瓦出发,一路北上,横穿整个南美大陆。格瓦拉在游历时写下了他的旅行日记,记录了他艰辛困苦、漂泊四方而又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这不是一个有关英雄事迹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有些“玩世不恭”的人的故事,这是两个人的一段人生经历,他们带着希望和梦想上路,走过了一段特定的路线。
  •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本书精选了莱蒙托夫有代表性的、各种样式的抒情诗数十首。《莱蒙托夫诗歌精选》的翻译再现了原诗的形美、音美、意美、情美,求得形似、神似、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有强烈和醉人的艺术魅力。莱蒙托夫,俄罗斯高贵的忧愤诗人,其情恋苦涩,诗情沉郁,充满忧伤。
  •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是莎士比亚创作于第二时期的作品,美丽能干的女主人公费尽心机去争取一个出身高贵,但是却狂妄肤浅的纨绔子弟的爱情,剧中充斥着尔虞我诈、背信弃义。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热门推荐
  • 魔族公主落凡尘

    魔族公主落凡尘

    堂堂的魔族公主竟然重生成了霸道总裁的下堂妻!不但被丈夫冷落,还要被一干人等奚落欺负,甚至连家里的保姆都镇不住......真是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什么?这个丑八怪肥婆是我?呜呜,别人都是重生成美人,怎么我会反其道行之,从美女变丑妇?等等,其实五官还是本公主的五官,只是多了一倍的肉啊!这有何难,以我的毅力,分分钟恢复绝世容颜!
  • 胡适诗选

    胡适诗选

    《胡适诗选》是胡适诗词选集。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1917年2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回国前写成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 命运中的阿瓦隆

    命运中的阿瓦隆

    兰溪192年,北方草原暴乱,神秘的少年自曲溪河而上,命运将会安排给他怎样的馈赠?乱世中,他又将创造怎样的史诗?背叛、刺杀、尔虞我诈,他能否前往命运中的阿瓦隆?初代草原王尤门仪:“选择她还是选择整个世界?”兰韶:“小孩子才做选择,不好意思,我全都要!”
  • 峡中行

    峡中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院清秋

    小院清秋

    虽是虚构的故事,我却也希望世界上某个角落里,能真的有那么一个人,微笑着抱着胳膊,目送你前行。
  • 七号霸宠

    七号霸宠

    堕入一场游戏的圈套,她赔尽了所有。残忍的现实,令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傲人的身材。五年后,当一切浮出水边,她再次踏上这边伤心之土,一边寻找着自己双生的姐姐,一边挖掘着当年事实的真相,然而,一切却是如此伤人。
  • 哈佛家训ⅴ:积极心态的力量

    哈佛家训ⅴ:积极心态的力量

    《哈佛家训5:积极心态的力量》摒弃了空泛的大道理和长篇的说教,以直击核心的方式为你讲述积极心态的力量,通过许多名篇佳作告诉你如何为人做事,那些达到人生巅峰的幸运儿,无一不拥有积极的心态!
  • 年少有意

    年少有意

    南兮兮乖巧可爱的女孩子,也有着爆炸的一面,不过乖巧南兮兮刚到班级就惹到了留了一级的校霸,看着凶巴巴的校霸同学加同桌,南兮兮莫名有点前途无望。“哎!起开,挡到我了,你怎么这么胖?”才刚刚八十斤的南兮兮“……”,“你想换去哪?换到前面?挡住别人看黑板怎么办?”不到160的南兮兮“……”后来,真香定律,某校霸虐妻一时爽,事后火葬场。(不接受黑,不喜欢可以不看,有建议可以说,但是不接受以建设的名义来黑,一个佛系作都理直气壮(?`?????))日更2章,一章2000字,剩下的看心情!
  • 梦如长歌

    梦如长歌

    一次意外许晴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为了生存为了活着她不断地努力,最后也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 The Monster Men

    The Monster 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