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400000027

第27章 文学理论本体向度(4)

后来,兰色姆倡导“本体论批评”,其中被他称为“本体”的,主要也是指文学的形式,代表着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最高的追求,这一观点在兰色姆1941年所写的一篇发言稿中讲得比较清楚。在这篇文章中,兰色姆提出了“构架—肌质”论,并对“本体论批评”做了具体说明,他用房子作比喻,将诗分解为构架(structure)和肌质(texture)两部分,对于这所房子来说,墙属于构架,是功能性的,而墙上的装饰比如画等则是肌质,虽然肌质在逻辑上与构架无关,但对住在房子里的人来说,肌质则是他的全部享受性感觉的来源。具体到诗歌,兰色姆认为能用散文加以转述的东西就是构架,不能用散文加以转述的就是肌质。两者之间,兰色姆选择了肌质,他说:“对于诗的逻辑内容加以重叙或者甚至于加以评论,本来不算得是特别富于推理或者追求事物本体的活动”,“如果一个批评家,在诗的肌质方面无话可说,那他就等于在以诗而论的诗方面无话可说,那他就只是把诗作为散文而加以论断了。”

在兰色姆的这一理论中,构架是能够转述的东西,相当于传统文学理论中的内容,而肌质相当于形式,兰色姆认为只有诗的肌质才算是追求本体的活动。这种以形式排斥内容的做法,被后世的理论家称为“典型的形式主义”。对“文学研究的题材”即对象给予独特的界定,这是俄国形式主义和以兰色姆为代表的新批评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与传统的载体向度的文学理论显出极大区别的关键所在,而一种理论怎样解释它的研究对象,将决定这一理论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在传统理论家那里,要弄清文学艺术作品的本源,需研究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使文学成了一种工具或载体,这在前文已经做了深入探讨。

对本体向度情有独钟的理论家坚决反对这样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文学中的思想根本不能独立存在,思想与现实一样,只是作为素材的一部分进入文学作品之中,而这些可以获得的素材是由作品中的功能手法从文学角度加以运用的。正如雅各布森所说的那样,“实质上我们处理的不是思想,而是词语事实”,这是形式主义者将传统的内容高于形式、思想大于艺术的观点予以倒置的又一例证。如前所述,在传统文论中,形式作为一种“装饰性的附加物”,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可以容纳许多不同的内容,形式依据内容的需要而改变,这一看法是把重点放在内容而非形式上的;俄国形式主义者则认为内容从属于形式,它在文学作品中并不能单独存在,形式不是由内容决定的,而是由其他形式决定的,这是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中的思想不能独立存在的另一种表现。

总之,从文学理论研究中的特定主客体关系方面说,形式主义理论向度不再是载体性质的,而是指向了文学本身;文学所服务的对象也不再是某种事物、某种现象或某个人,而是文学自己,从而使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理论范式。虽然文学理论的本体向度在各国、各派、各个理论家那里侧重点不同,话语形态各异,理论背景、适用范围也不尽一致,但它们在生成过程中显出的共同的本体向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文学理论的本体向度与科学性

形式主义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很响亮的术语,那就是“文学科学”。他们认为,只有坚持文学的独立自主性,只有在文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坚持客观的科学态度,并对文学事实进行观察与描述,才可能使文学理论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因此,他们在“文学性”的概念之下对事实与价值、语言与思想等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文学科学”的设想。他们坚决反对学院派对文学所进行的实证主义研究,虽然实证主义者也声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但形式主义者提出了新的“科学”概念和标准,从而使两者的文学研究在逻辑起点、理论观念与方法论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种种不同。不但如此,形式主义者还对实证主义理论大加批判,极力纠正实证批评给文学研究带来的不良影响。虽然形式主义范畴内的“科学性”离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性有一定的距离,但形式主义者致力于回到文学自身谈论文学理论问题,并对文学事实、文学价值等分别进行了探讨,这种主观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是这样。在此过程中,任何科学性的努力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有助于科学自身,尽管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偏颇倾向。正如艾亨鲍姆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什么完全现成的科学,科学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存在的,而不是在建立真理时存在的。”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谓的“文学科学”,建立在让文学恢复其独立性的基础之上,它更多地是指建立一套特有的文艺研究方法,建立起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俄国形式主义者声称,他们的研究目的“只在于试图创立一种独立的专门研究文学材料的文学科学”,此处所谓之“科学”,实际上是“严格而有系统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既定的作品成其为文学的东西”,从而将文学自身的本体特点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书中之所以用“本体向度”进行命名,原因正在于此。

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虽然也像载体向度的文学理论一样探讨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但两者在理论旨趣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之处在于,载体向度的文学理论把作者或社会放在第一位,着重探讨的是文学在表情、达意、言志、载道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或所起的作用;俄国形式主义者则认为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活动的本质所在,只有通过艺术“程序”的分析,才能找到文学的内在规律,也才能发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换言之,只有这种特性才能使文学艺术作品与其他物品严格地区分开来,也只有这种特性才能成为“文学科学”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由此可见,本体向度的文学理论是以文学自身的独立自足性作为理论根基的。以艾亨鲍姆为例,据安.杰弗森等人所著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记载,艾亨鲍姆曾声称,“我们不是形式主义者,如果你愿意,我们是特异论者。”也就是说,他们专心探讨的不是文学的一般性质,而是文学相对于其他对象的差异性或独特性,这是文学科学之所以具有文学性的原因。以此为基点,他们认为文学研究也应该是自足的,传统的文学理论囿于对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东西进行阐释,这才导致文学理论误入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之中,而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至于如何才能达到建立文学科学的目的,形式主义者说得很明白,“如果文学科学希望成为一门科学,那么,‘设计’就应是其唯一的‘主角’。”具体而言,设计是作品的构成形式,即结构艺术作品的方式,它不关乎内容,否则,文学科学的科学性就很难保证了,可见这种所谓的“科学性”主要指的就是艺术形式。具体说来,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作品本身是文学这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内在根据,没有必要借助于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来说明文学自身的存在和演变,研究文学应该让作品自己说话,而不必借助文学之外的其他材料来证明,这就需要将文学性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使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成为一门独立的、统一的、科学的学科。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尽管是一定社会中的人创作出来的,尽管也渗透着作者的个性和情感,但作品一旦创作出来就独立于作者和社会之外,同时纳入了自己的运行轨道,并可以提供一些相对固定的文学事实。形式主义者还确定了建立文学科学的重要途径,那就是对文学事实、文学价值等概念进行了界定。

1.文学事实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事实”一词出现的频率都是相当高的,而且它的含义也被大家所熟悉,但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人们对文学属于何种“事实”、“文学事实”的概念如何理解却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因而引起了不少争论,并派生出许多互相矛盾的理论问题。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概念的明晰是保证理论有效性的基本前提之一,而要明确一个概念,有两种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基本思路,一是划定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明确它是什么、不是什么,即从外延上界定它;二是明确这个概念的内涵,即以定义的方式指出其本质特征。

从外延来说,人们对“事实”的区分是相当模糊的:有时它与评价、判断相对;有时与价值、目的相对;有时与情感、态度相对;有时与幻想、想象相对;有时与推测、预言相对;有时与法则、规律相对;有时与观念、理论相对等等,不一而足。因此,要想明确“事实”这一概念的含义,最好先从它的内涵入手。

从内涵来说,何谓“事实”依赖于人们所讨论的问题,及关于“事实”一词的用法和语境。在人文社科领域,有关“事实”的定义至少有以下几种:

(1)事实是外在于人的事物、事件及其过程

这一定义具有本体论意味,但它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为它只强调了事实先在于人或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性,甚至可以说是与人无关的。比如,罗素认为“事实的意义就是某件存在的事物,不管有没有人认为它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显然与文学“事实”的内涵不相吻合,因为文学作为主客体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属人”的存在,而这一定义未能就“属人的”事物是否构成事实加以明确表态。这样来界定“事实”,固然符合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却没有触及文学事实中的主客体关系,因此,事实被等同于一种纯粹的“自在之物”,并被用于唯客观主义式的理解和阐释,自然主义、实证主义等对文学的解释即表现出这样的特点。

(2)事实是主体关于客观事物、事件及其过程的反映与把握

这一定义带有认识论印记,它表明事实不仅不是外在于人的,而且是与人相关的,是主体的实践与认识活动的结果。从客观事物、事件等只有进入人的现实活动、进入人的视野才有意义这一方面来说,该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它混淆了事实与对事实的认知,因而也是科学的文学理论研究所不能认可的。原因在于,事实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的认知能力则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对事实的把握不仅有一个过程,而且不同主体面对同样的对象时所把握的“事实”常常不尽一致,这从古今中外关于文学的多种多样的定义即可略见一斑,前文所述的卢卡契、阿多诺、伊格尔顿等人对“文学现象”的不同理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有时可能偏离事实真相,并出现言人人殊的“事实”,在此,之所以会出现对同一事实的不同理解,历史之维固然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人们的认知角度不同、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3)事实是不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状态

相对于文学事实,这是一种比较正确的理解。因为事实的根本特性在于它是不依赖于主体的观念、意向等的客观存在,这是理解作为文学理论研究对象之“文学事实”的关键所在。其中,事实既可能包括客观的因素,即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的客观存在及其现实状况,又可能包括文学所反映的人本身的主体性事实。有的学者指出,事实是“通过主体本身的存在和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即“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客观事实”。这一定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它把事实“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进行把握,坚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不但肯定客体本身的存在是事实,而且肯定人、社会、主体的存在是事实,还肯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事实,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可能避免两种错误:一是它坚持事实的客观性,把一切并非客观存在的、观念的、精神性的、主观性的对象排除在事实之外,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二是它也避免了像俄国形式主义者那样把“文学事实”局限在设计、手法、语言等形式特性上的偏颇倾向。

笔者认为,文学事实指人的文学实践和文学认识活动及其对象自身的客观存在状态。从这一理解出发,尽管“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客观事实可能是存在的,但那种“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以此观点对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谓的“文学事实”进行评判,比较能够说明问题。任何事实,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只有被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后成为“属人”世界的一部分,这样的事实才是对人有意义的,文学事实正是这一“属人”世界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才能谈论科学性问题。也正因此,俄国形式主义者虽然致力于建立“文学科学”,但其科学性是有限度的。因为其中的“文学事实”具有特定的所指,这一概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文学体裁及其与“文学性”的关系而言的,如果说具有“文学性”的“材料”、“程序”等可以称为“文学事实”,那么,他们认为传记中所体现出来的错误倾向则应该彻底加以批评。

同类推荐
  • 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

    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

    本书作者从方法论角度入手,选择自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心得堪为示范的篇什,以便读者不但可从中读出作者对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史的个性阐述,也能够窥得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需要的一些入门路径和基本方法。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好故事 好家风

    好故事 好家风

    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今年,时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周年之际,迎来了辽宁省第五届全民读书节,阅读对我们来说显得更加富有意义。
  • 宁静的激情

    宁静的激情

    狄金森是美国三大文豪之一。她远离尘世的喧嚣,只为心中的宁静;自我的沉醉,才有了激情的诗歌,不常出门却能感官整个世界。无论是诗歌的抒情,还是与朋友间的书信往来,无一不充满韵味,有感伤也有激情。
  •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选取晚清多位文苑名流的生活,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这些名士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悲欢,从一个全新的视域审视这些名流鲜为人知的有趣的另一面。该书是“述往”丛书中的一部文学作品,“述往”丛书是一套历史类图书,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做了梳理,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史海钩沉,探寻事件的由来或渊源。本丛书不仅有对名人、旧闻、旧物的叙述,还有助于还原被那些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现场。
热门推荐
  • 逆命武修

    逆命武修

    信命不服命,修炼命运之力以求逆天改命。岳赋穿越异世,来到另一个时空的‘大明’。他天赋异禀,术法精深,诗词双绝,唯独不适合修武道剑法,却因梦想与执着,练就神之一招,剑傲天下。
  • 提挈天地

    提挈天地

    绝地天通,天道废弛人道兴起,是天绝于地通还是地绝天通?
  • 无生极灭

    无生极灭

    无生,十死无生,断罪无恶,生来是罪,死去为恶,既然生不留我,死不收我,那我毁去一切,断定苍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江湖血雨十年孤梦

    江湖血雨十年孤梦

    百年前,中原西北境内,出现了一种人形怪物,为祸四方,谓之幽冥。而幽冥出现之地,则被称之为暴乱之地。火神殷氏部落,奋起而战,惨胜幽冥,在暴乱之地建国金曦。然而,却不过三代而亡。如今,幽冥卷土重来。人心惶惶之际,四方却盛传,殷氏金曦太子竟然还活着?!东风镇的西门屠夫家对面,一个戴着兜帽的青年,正看着天空,轻叹一声“要起风了。”
  • 我们的公考梦

    我们的公考梦

    本作品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李晓宇和赵梦华在硕士毕业那年报考了省考,但均以失败告终,无奈进入了半年前签约的一家外地公司,两人在外地工作经历了许多,友情也得到了升华,工作安稳、生活舒适,但是他们的内心又燃起了公考梦......
  • 一世末日

    一世末日

    莫名其妙地忘记了什么东西、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三无熊妖的女朋友、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大佬带着一大堆人拯救世界——陶青表示鸭梨山大。但事实证明,不管光环多么耀眼,陶青还是陶废废,被吊打、被惦记、被记仇、被……陶青:渣渣顶着大佬的光芒真的敲鸡吃梨吖——楚法:大佬隐藏在喜欢的渣渣身边其实也不错呢……其他人:这互补得是不是太明显了一点点(?_?)(本文纯属虚构,初始较长请耐心)
  • 希腊之核能为神

    希腊之核能为神

    世人皆知吾主【狄奥多西】——大能非凡。希腊众神之中,唯有他可抵抗众神之父。他屹立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巍峨山峰之上,端坐于尤卡坦高地上庄重的玛雅神庙中,现身于世界奇迹的人工岛【特诺奇提特兰】的集市巷道内......他是希腊开拓者、征服者,令人闻风丧胆的邪恶暴君,亦是遥远彼岸之至高君王,唯有他才可称奥林匹斯的第四代神王!他曾在马其顿荒野上与【阿瑞斯】对持,同泛希腊的众多英雄共同追猎卡吕冬野猪,因怜悯杀父娶母之人砍伤编织命运的三神女.......特洛伊战争、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皆有他的参与。然而此刻——他仅是个备受忽视的懵懂少年!作者注【真金岂是火能验】?作者注【相关群710172898】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关东第一喝

    关东第一喝

    土匪头子李大喝在辽西地区有很多的传奇故事,老一辈人都还能叫得出他的名字。他的原名叫李季宇,黝黑的脸膛,一张阔嘴,长得虎背熊腰,带着一杆子人马,经常活跃在辽西地区。因为他能喝酒,人们都叫他李大喝。李大喝的绰号的由来还是从他父辈开始的。清宣统三年,最后一任凌州知府马尔泰利用春节假日回到义州县省亲,亲朋故里们为家乡能有这么一个大官喜不自禁,在他回来的几天以前便将县城打扫得干干净净。当马尔泰的一路人马吹吹打打走进县城时,知县已经组织了千余人守候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