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400000026

第26章 文学理论本体向度(3)

2.形式本体向度

有的理论家提出,“如果说,在19世纪的艺术氛围中,人们基本上是被传统艺术紧紧地包围着,因而对艺术形式的重视只能在黑格尔所理出的思路上行进,那么,到20世纪情况就开始有了变化:形式的革命开始冲击古典艺术观,形式试图抛弃内容而走向独立,甚至建立‘形式本体论’。”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对形式本体向度的准确概括,它包括以下两层意思:第一,形式本体向度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如前所述,在西方古典文学理论中,对形式的一般重视是以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亚里士多德将事物分为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四因”,以房屋为例,砖、瓦是质料因,房屋的整体形状、结构是形式因,建筑师及其技艺是动力因,而房屋可以供人居住则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质料固然重要,但并不构成事物自身,相反地,形式与事物自身的关系更为密切,“质料不创造差异”,“事物常凭其形式取名,而不凭其物质原料取名”。将这一理论见解运用到诗学研究上,如果说诗所模仿的对象即“在行动中的人”,这属于诗的质料,那么,其他要素都属于“诗的艺术本身”,包括“它的种类,各种类的特殊功能,各种类有多少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性质,诗要写得好,情节应如何安排”等等。

黑格尔对艺术形式的重视是着眼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之上的,他认为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分是观念性的,“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意思是说,当人们谈论内容或形式时,只是意味着从内容的角度看形式,或者从形式的角度看内容。在朱光潜翻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美学》序论中,黑格尔还谈道:“外在形状的用处就在于指引到这意蕴。因为一种可以蕴含某一意蕴的现象并不只是代表它自己,不只是代表那外在形状,而是代表另一种东西,……文字也是如此,每个字都指引到一种意蕴,并不因为它自身而有价值。这样,就使形式与内容完全融化为一体,所有的形式要素,直到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东西,都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作家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琢磨而找到的。因而在这些作品中,形式完全消失了,它不存在着自身单独的价值。”表面上看,黑格尔在此否定了艺术形式的独立价值,但实际上他所肯定的正是形式对内容的绝对意义,形式的消失意味着它转化成了内容,因此可以说,内容有多重要,形式就有多重要。

第二,所谓的“形式本体论”最初发端于艺术创作领域。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变革,这一变革不只是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主题和题材,而且使人们感受到了形式的冲击波。“自德拉克罗瓦以来,画家们对学院派挑战,他们给予一个在运动中的形式里生动的动力主义以优先地位,超过空间中固定体积不动的画面形式。”这不仅指一般的艺术创新,而且使形式成了相对独立于内容的东西。康定斯基则明确提出了“绘画寻找着‘新的形式’,但还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的说法,这种体验决定了康定斯基的转向是以形式革命为主的。自此以后,一种与黑格尔传统大相异趣的形式主义理论开始在20世纪的文学理论界大显身手,如果说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是其中影响最大的,那么,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英国的形式主义理论,则可以视为形式本体向度的过渡形态,其代表人物是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这一颇具形式主义特性的命题,他认为艺术作品虽然具有审美效应,能够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但在艺术作品中,还有一种将艺术品同所有其他各类对象区别开来的性质。

没有它,一件艺术作品便不能存在;具备了它——尽管可能是在最小的程度上——艺术作品便不会毫无价值。这种特性是什么?能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所有对象中共有的性质是什么?只有一个可能的回答——有意味的形式。在每件作品中,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以及某些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些线条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这些给人以审美感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把形式看成是艺术作品的本质特性,这是其理论不同于传统理论之处,形式的重要不是因为它成了内容的外部表现,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艺术品的本源,从而成为典型的形式主义理论。

同时,贝尔又不是一个极端的形式主义者,他对形式进行了限制,那就是“有意味的”,换言之,并非一切形式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特质,只有“有意味的形式”才能达到这一点。至于什么是“有意味的”,贝尔特指“那些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感动我们的排列与组合”,而感动则来自于情感,可见,形式的“有意味”是因为其表现、传达了人类的审美情感。这样,贝尔的思路又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黑格尔那里,即认为形式是一种载体,没有这个载体,艺术作品就不能存在。尽管黑格尔理论中的形式所负载的是“理念”,而到贝尔那里则成了审美情感的载体,但两者的理论向度是具有某种一致性的。

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谓的形式,与前述的形式概念虽然有理论传承的一面,但它表现出的种种不同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日尔蒙斯基认为,一般来说人们都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当做表达了什么,而把形式当做作品是怎么表达的,实际上,这种“什么”与“怎么”的划分只是人为的抽象,而不是作品本身所自然具有的,因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总是相互融合的,人为地将其分为“什么”与“怎么”的做法可能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形式像个器皿,而内容则是注入形式之中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它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把形式理解为可有可无的外部装饰,二是把内容当做艺术之外的社会现实进行研究。在日尔蒙斯基看来,人们往往忽视文学自身的特性,用阶级分析方法去探讨作品中人物的社会地位,用社会学方法去寻找作品所反映的时代风貌,用精神分析方法去研究作者的心理投射等等,这些不能算作真正的文学研究。因此,日尔蒙斯基提出,“如果说形式成分意味着审美成分,那么,艺术中的所有内容事实也都成为形式的现象。”关于这一问题,什克洛夫斯基在《关于散文理论》中说得更加直接,“情节和情节性乃是和韵脚同样的形式,从情节性的观点去分析艺术作品,用不着‘内容’这一概念。”这些就是针对形式与内容二元论的传统观点来谈的,可见,形式主义者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用形式把材料、内容等贯穿起来,而在于把作品中的一切都纳入“形式”这一概念之中。

形式派认为,“形式决定一切”意味着文学艺术的形式包括其中的所有要素,并因此提出了材料与程序的概念,作者从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各种事物、事件、形象、词语等,都可作为艺术品的材料,并用特殊的程序对它们进行处置,使它们成为艺术品并引起审美效果,可见,程序就是使原材料转变为艺术品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它决定着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程序进行系统研究,从中找出艺术性产生的根源,并说明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原因所在,其特点在于强调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性就是文学独具的特性,它不是存在于作者的心灵中,也不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不能从文学经验中寻找,也不能从文学题材中寻找,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在于其表现形式。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形式主义者对传统文学理论中的“形象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亚历山大.波泰尼亚的名言“艺术是形象思维”及把形象作为文学本质特征的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形象不是诗的本质特征,视觉形象只能阻碍诗的感觉。“诗歌的材料既不是形象,也不是情感,而是词……诗是语词的艺术。”因此,研究文学艺术不能从象征和隐喻入手,而应从对作品的感觉入手,这样,文学理论就必须区分实用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对立和差异,必须找出二者的区别来。

大致而言,持形式本体观点的理论家有着基本一致的理论追求,但在对形式进行具体理解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到了后期形式派那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并形成了以下三种主要倾向:一是雅各布森、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等人主张文艺的自主性,强烈反对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说明文学的演变,认为文学研究不应依赖于它和别的学科的关系,而应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从文学形式的演变来加以说明。二是勃里克不反对把形式本体论同对内容的关心相结合的可能,他宣称要建立一门以形式派原则为核心的新美学,并把形式派的方法与社会学方法相结合。三是日尔蒙斯基批评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等人认为艺术可以独立地发展,并把这种发展说成是艺术程序的新旧更替等观点,还进一步批评有的形式主义者在研究诗歌时忽视了艺术心理学,从而在理论原则上显出了某种灵活性。虽然上述理论的具体见解不尽相同,但因为他们的理论倾向基本一致,因而从总体上看彼此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艺术是一种设计”的理论,从艺术感觉的角度批驳艺术的形象本质说,因为形象本身只是进行最佳表达的工具,是一种达到最佳效果的诗学设计,即形象不是诗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寻找或收集起来的,并将其置于一个新颖、出乎人们意料的语境之中,此即艺术的“设计”。

在这方面,传统的文学理论也不乏将文学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理论形态,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曾把“悲剧”种类孤立出来,并对其进行过专门的探讨。亚氏在分析美术的同时,根据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如戏剧的、叙述的或混合的——对艺术作了区分,他逐一利用了对象、手段、方式上的这些特征,将诗歌与其他艺术样式区分开来,接着再把诗歌划分成各种样式的,例如史诗和戏剧、悲剧和喜剧等。他在着重分析悲剧时,又以同样的方法把整体区分为情节、性格、思想等成分。据此,亚氏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与政治、人生、道德无关。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模仿的行动和人物可以作为情节、性格、思想等进行讨论,再加上言辞、歌曲和形象,共同组成了悲剧的六要素,这样,悲剧作品本身可以从形式上分析为一个自我决定的整体,它由各个部分围绕着悲剧情节这一主导部分而组成。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此类文学理论虽然具有某种本体倾向,但他是“以模仿概念为本原”的:“模仿的概念,亦即作品对它所模仿的事物的参照,在亚里士多德的批评体系中显然占首要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亚氏一再提到“模仿”一词,而且表现在他对悲剧目的的认识上,为了能“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悲剧所模仿的行动不仅要完整,而且一个个事件最好是意外发生的,其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为恐惧或怜悯之情既可借形象引起,也可借情节的安排引起,亚里士多德认为后一种方法为佳,原因在于悲剧是诗人模仿的产物,那么显然应通过情节来产生这种效果。可见,亚里士多德的文学理论主要是为了使模仿的效果更出色,其理论根基仍然是现实高于文学。

俄国形式主义者为了避免文学的特性被忽略,反对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把文学作品视为模仿的工具,并且主张:艺术的目的是传达一种对于客体的情感,这种情感作为观赏而存在,而不是作为认识而存在;艺术的技巧就是‘疏远’事物的技巧,是关于受到妨碍的形式的技巧。

同类推荐
  • 充闾文集:逍遥游·庄子传

    充闾文集:逍遥游·庄子传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心路历程:李利民散文选

    心路历程:李利民散文选

    李利民,笔名木禾,1958年生,四川巴中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家、主治医师。主业医学而业余从事文艺创作。已在人民网、《青年诗人》《中国书画》等百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书画500多篇、幅,文艺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30多次,并多次选送出国展览。现是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已出版有个人文学作品集三部和美术作品集四部。
  •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bigger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bigger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7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热门推荐
  • 立斋闲录

    立斋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狠毒皇娘

    狠毒皇娘

    芳龄只有二十二岁的皇后吉特氏,是皇上皇太极的心肝宝贝,分管三宫六院。可好景不长,皇上突然瘫痪在病榻上,已经半年有余,四肢不能动,只能用嘴说话。吉特氏又焦急,又痛苦。她最担心的是她以后难以生男育女,皇上再不能与她同床共枕,爱新觉罗氏的她这一支家族即将要断后。皇上一旦归天,皇位马上会落到别人手里,她会被打进冷宫。
  • 暗斗

    暗斗

    本书先后以解放战争时期主政云南的龙云、卢汉为人物主线,生动再现了其起义的历史过程,反映了统一战线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中的重要作用,揭露了当时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和内部各派系的激烈斗争,对于研究解放时期云南的军政、经济、社会情况以及当时的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热搜又被我承包了

    热搜又被我承包了

    【美食+娱乐圈+爽文】坐拥万千迷妹的星际厨神,安颜穿越到地球的第一天就差点被气死!不仅黑科技产业没了,做好事还被无缘无故泼了一身狗血。#网红女主播安颜人设崩塌!##安颜请给受害者一个解释!##安颜滚出娱乐圈!#然而几个月后,热搜的画风突然变了…#卧槽!颜宝真好看!##惊,颜宝做饭味道一流,真香。##啊啊啊万人跪求颜宝直播!#此刻,某别墅内。男人看着微博一阵冷笑。自己媳妇见个面都费半天劲,好不容易给哄回家了,还给那些粉丝直播?做梦!【推荐新文《我继承亿万财产之后》】
  • 萌学园之等你

    萌学园之等你

    主要是讲艾瑞克和乌克娜娜的。新手!第一次写文!谢谢!你知道吗?我一直在等,用我所有的岁月在等,等一人归。——艾瑞克我和她你选谁?——乌克娜娜
  • 清渡雍也

    清渡雍也

    活的肆意潇洒的宋姝被急着夺舍的修士乔伊一连累致死,阴差阳错之下取代了修士在清朝秀女胡亦安身上重生,随后被康熙指给四贝勒胤禛。彼时柔弱无力委身为妾,怎愿被冷心冷肺的男人逗猫遛狗似的宠爱?心有不甘,立下宏愿:定要占了你的心,伤了你的心,再要了你心。立场不同注定争锋,情关难渡,两心沉沦!
  • 雷霆之主

    雷霆之主

    我是雷霆之主!携一方残缺雷印转世重生于武学昌盛的世界,手执雷印,天地至尊!
  • 当家主母

    当家主母

    身为宰相府的二十七岁当家主母,享的是荣华富贵,端的是大家风范,担的是灭门之险,操的是……卖白粉的心。时刻得防着虎视眈眈的三位姨娘,需竭力保住儿子岌岌可危的世子之位,还要管着整个府的吃喝拉撒,更糟心的是,这个宰相夫君太腹黑!
  • 一见误终身:南城属辰

    一见误终身:南城属辰

    玄思辰不美,很普通,却在第一次见面时被他放在心上,一见误终身。南城,步步为营,将玄思辰化为自己所属,南城属辰,他属于她。没有丝毫退路。玄思辰掉进南城的陷阱。众人皆说,她麻雀变凤凰,现实版的灰姑娘,却不知...
  • 状元王妃

    状元王妃

    从江湖到王府,她遇上了一个让她又气又恼的书虫。从王府到皇宫,让她慢慢地明白了思念这回事。从皇宫到官场,让她懂得什么是真爱。王妃与官员的双重身份却让她分身乏术、难以招架,而她会以悲剧或喜剧来结束这身不由己的双重身份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