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200000051

第51章 参考文献(1)

中文文献

达德利·安德鲁(1990)《电影理论概念》,赫大铮、陈梅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2003)《论诗》,崔延强译,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亚里士多德选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鲁道夫·阿恩海姆(爱因汉姆)(2005,a)《心理学和艺术中的情感与情绪》,周宪译,《艺术的心理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b)《色彩的理想化》,周宪译,《艺术的心理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电影作为艺术》,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4)《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研究》,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门罗·C.比尔兹利(比厄斯利)(2006)《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卫·波德维尔(2003)(与克里斯汀·汤普森合著)《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彭吉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当代电影研究与宏大理论的嬗变》、《约定性、建构与电影视觉》,大卫·波德维尔与诺埃尔·卡罗尔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诺埃尔·卡罗尔(2006)《超越美学》,李媛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电影理论的前景:个人的蠡测》,大卫·波德维尔与诺埃尔·卡罗尔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非虚构电影与后现代主义怀疑论》,林少雄主编:《多元文化视阈中的纪实影片》,上海:学林出版社。

斯坦利·卡维尔(1990)《看见的世界:关于电影本体论的思考》,齐宇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格利高里·居里(柯里)(2000)《电影、现实与幻觉》,大卫·波德维尔与诺埃尔·卡罗尔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弗雷格(1994)《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王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高新民(2002,a)《心灵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b)(与刘占峰合著)《民众心理学研究与当代哲学的新问题》,《哲学动态》,第12期。

——(1995)《思维语言假说:论证、批评与思考》,《社会科学战线》,第6期。

E.H.贡布里希(2004)《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林夕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贡布里希论设计》,范景中选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木马沉思录》,徐一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韩林合(2003)《分析的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逻辑哲学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克里斯蒂安·麦茨(2005)《电影的意义》,刘森尧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a)《电影符号学中的几个问题》,李幼蒸译,《电影与方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b)《历史和话语:两种窥视癖论》,李幼蒸译,《电影与方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彭锋(2008)《虚构的悖论及其解决》(未发表)。

——(2007)(与尚新建合著)《国外分析美学研究述评》,《哲学动态》,第7期。

——(2005)《西方美学与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柏拉图(2003)《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泽农·W.派利夏恩(2007)《计算与认知:认知科学的基础》,任晓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吉尔伯特·赖尔(2006)《心的概念》,徐大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P.萨迦德(1999)《认知科学导论》,朱菁译,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约翰·塞尔(2006)《心、脑与科学》,杨音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李步楼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弗朗索瓦·特吕弗(2007)《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郑克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维特根斯坦(2001)《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彼得·沃伦(2002)《电影和符号学:某些联系方面》,李幼蒸译,《电影与方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英文文献

Allen,Richard(2001)“Cognitive Film Theory”,Allen,Richard&Turvey,Malcolm(eds.),Wittgenstein,Theory and the Arts,London:Routledge Press.

——(1997)“Looking at Motion Pictures”,Allen,Richard&Smith,Murray(eds.),Film Theory and Philosophy,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5)Projecting Illusion:Film Spectator and the Impression of Realit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The Reality of Response to Fiction”,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vol.26,1.

Anderson,Joseph(2005)(&Anderson,Barbara)(eds.),Moving Image Theory: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6)The Reality of Illusion: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Cognitive Film Theory,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Andrew,Dudley(1997)“Andre Bazin's Evolution”,Lehman,Peter(ed.),Defining Cinema,London:the Athlone Press.

——(1989)“Cognitivism:Quests and Questionings”,Iris,vol.9.

——(1985)“The Neglected Tradition of Phenomenology in Film Theory”,Nichols,Bill(ed.),Movies and Methods,vol.2,Berkeley and Los Angeles: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Beardsley,Monroe C.(1993)“In Defense of Aesthetic Value”,Bender,John W.&Blocker H.Gene(eds.),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Art:Readings in Analytic Aesthetics,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78)“Languages of Art and Art Criticism”,Erkenntnis,vol.12.

——(1969)“Aesthetic Experience Regained”,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vol.28,1.

——(1958)Aesthetics:Problems in the Philosophy of Criticism,Indianapolis:Hacket.

Bordwell,David(2007)“This Is Your Brain on Movies,Maybe”,Observations on Film Art and Film Art,Bordwell,David&Thompson,Kristin,http://www.davidbordwell.net/blog/?p=300.

——(1989)Making Meaning:Inference and Rhetoric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nema,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Carroll,Noel(2007)“On Narrative Closure”,Philosophical Studies,vol.135,1,8.

——(2006,a)“Film,Emotion,and Genre”,Choi,Jinhee&Carroll,Noel(eds.),Philosophy of Film and Motion Pictures,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2006,b)“Aesthetic Experience:A Question of Content”,Kieran,Matthew(ed.),Contemporary Debates in 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The Power of Movies”,Lamarque,Peter&Olsen,Stein Haugom(eds.),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The Analytic Traditi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Aesthetic Experience Revisited”,Th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vol.42.

——(1998,a)A Philosophy of Mass Ar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b)Interpreting the Moving Im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c)“Art,Narrative and Moral Understanding”,Levinson,Jerrold(ed.),Aesthetics and Ethics:Essays at the Intersection,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6)Theorizing The Moving Ima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Anglo American Aesthetics and Contemporary Criticism:Intention and the Hermeneutics of Suspicion”,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vol.51,2.

——(1990)The Philosophy of Horror,New York:Routledge Press.

——(1988,a)Mystifying Movies:Fads and Fallacies in Contemporary Film Theo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同类推荐
  •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本书中,李长之先生利用西方美学理论观照中国传统绘画,从主观、对象和用具三个方面对中国画理论作出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建构及评述,为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绘画艺术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让读者更明晰地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独特美学价值。
  •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本书就如何把自己炼就一位出色的主持人,就各类主持节目和其他主持活动的特点、主持的要求以及主持的技巧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就主持人的各种技巧训练单独设置了一些训练课程,为年轻人成为主持人,迈上成功铺就台阶,为已是主持的人成为出色的主持提供方法和技巧。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钢琴欣赏十八讲

    钢琴欣赏十八讲

    《钢琴欣赏十八讲》从17世纪巴洛克时代开始,记述了钢琴音乐三百年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性格各异,但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钢琴音乐史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现象,一种是传承,另一种则是颠覆。这两种现象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轨迹,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当中,音乐才层层演进,成为今天我们听到或看到的模样。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适合大众阅读,阅读价值高。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爱因斯坦最为推崇的女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陈筱卿译作,经典作品权威呈现。居里夫人用一生诠释: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把梦变成现实。比成功更可贵的,是一个纯洁而高尚的灵魂。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 带着女儿去修仙

    带着女儿去修仙

    一代仙帝,重生地球!欺负过我女儿的,都已经死了!想欺负我女儿的,马上也会死!
  • 冷少霸宠:情深不言爱

    冷少霸宠:情深不言爱

    柳依依因为被人设计的关系,和萧祁有了关系,并有了身孕。柳依依因着怀孕的关系和萧祁结婚,开始摆脱以前的旧生活,也发现了一些秘密。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 鉴魂香

    鉴魂香

    陆小柒一个勤勤恳恳的程序员,不幸失业,几经波折竟然成为了一个闹市里远近闻名的神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拥有一众女粉,疯了疯了这个世界。而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神秘的嗅觉,故事的开始是从遇见一条奇怪的狗开始的。
  • 罗伯特议事规则操作指南

    罗伯特议事规则操作指南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民间流传150余年的会议组织指导手册,被称为“美国民间的议事宪法”,它被广泛运用在政府机构、企业组织、民间团体的议事活动之中。本书既忠实于原著,对罗伯特议事的原则。规则、操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又结合中国的国情,对《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本书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每节内容后,配有结合实际的各种练习,是一本操作性强的会议组织指导手册。对中国各种组织如何组织好会议、提高会议效率,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 流浪的骷髅

    流浪的骷髅

    自作孽不可活死前得到的财富地位,死后的流浪追杀。 第二卷:主角培养继承人的故事,第二人称。
  • 快穿之红娘攻略

    快穿之红娘攻略

    星际初代永远是星际初代,即使轮回,也不是你们能够随意践踏的,你觉得我对你用了全部的实力吗?一个身穿一身白色丧服,一个身穿一身红色嫁衣,一个代表了生死离别两相难,一个代表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可以说她是红娘,也可以说她是命丧,星际传闻红娘还有另一面,但是很少人见过。红娘为守护而生,命丧为判决而生,我愿以我永生来守护另一个我永生,伤害姻缘的人,除非杀掉我先。剑皇,你追妻的路最大的障碍不是红线,而是我,命丧,跟红娘一体双魂,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如此。自古姻缘天注定,生死难断天地灵。Boss啊boss,我命丧竟然就值那么点价钱吗?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