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200000040

第40章 电影研究的主词和对象(1)

对各种人类活动的思想性反思,可以称之为“研究”。电影研究、电影理论都应该是与电影相对应的反思性工作。但是,尽管电影理论似乎在不断地言说着电影,电影却对电影理论毫不关心。在今天的中国,从电影生产者到电影观众.认真对待电影理论者寥寥无几。电影艺术家们在说到“用电影理论指导电影创作”的时候,通常带着打趣的神气——这是明显的事实:中国电影理论无法对当下的电影创作、生产和理解提供实际意义上的帮助。这种状况与中国电影理论的初衷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与电影创作的密切联系原本是中国电影理论的传统,“振兴中国电影产业”也是当下电影理论界最热衷的话题,可以说,中国电影理论一直是标榜实践性的。但是,为什么这种标榜实践性的理论姿态,并没有产生具有实践意义的成果?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在“电影产业化”的观念逐步确立之后,中国电影理论自觉发生了转向。最明显的标志是目前电影理论普遍用以指称电影的两个术语“产品”和“文本”。这两个明显打上了后工业文化印记的词语,分别代表了学术界对电影进行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市场,其二是文化。从这两个关键词入手,来考察当代电影理论,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以“产品”为核心展开的电影研究,将电影视为大众文化工业产品。把对电影的讨论转移到社会经济文化体制领域中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理论发展。但是,目前的讨论基本上还是使用“市场”、“商品”、“消费者”这一类描述纯经济领域特征和运作的分析概念。这种理论框架并不能够完全说明电影的生产流通性质。原因很明显,这个术语掩盖了电影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或者说作为“文化商品”的复杂性。文化商品并不是文化性质和商品性质的简单相加就能构成的。因此,在纯经济的框架中探讨电影的商业性质或产业性质,难以触及商业电影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的“文本”一词,逐渐取代了过去理论研究中使用的“作品”。术语的转换反映了观念的转换。当“作品”变成了“文本”,传统的电影创作也开始过渡为“文本读解”。应该说,“文本”理论的确为包括电影在内的当代文艺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以至于许多电影理论家欢呼电影理论的转型。然而,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更为隐蔽的错误——以“文本”概念为基础的电影研究不可能具有生产意义上的实践性,它不可能取代传统“创作论”的地位(像一些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更不应该也不可能占据电影理论的中心地位。这么说至少有几个理由:

首先,从理论发展的脉络上看,文艺研究中的“文本”概念,原本是随着罗兰·巴特“作者死了”的论断产生的,“文本”之诞生来自于“作者之死亡”。对“作者”的“遮蔽”,对作品产生的历史语境的屏蔽,包括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忽视,才使得作品成为没有确定含义的“文本”,使得无限的阐释可能性朝着“读者”开放。当研究者把关注的对象确立为“文本”,意味着他接下来的工作只能是“阐释”,而阐释出的意义是指向“读者”而非作者。具体到电影研究中,这种研究并不关心作品“怎么拍”,只关心读者“怎么读”。目前的电影批评和理论却将之用来针对现实创作问题,并试图由此对创作产生直接影响,这本身就是对方法的荒谬理解。

其次,“文本读解”不仅完全无助于创作实践,也无助于实践性的电影批评或电影评论。我特意指出是“实践性的电影批评”,意在将之与“学院派的电影批评”加以区分,因为文本读解恰恰构成了“学院派的电影批评”的主流,从巴特、麦茨、电影手册派以来,这样的批评在西方和东方高等院校的文学系和电影学专业中十分盛行。但是,这种研究所产生的电影批评与一般观众愿意接受的“影评”完全是两回事,我把后者——“电影评论”——称之为“实践性的电影批评”。“文本读解”对这样的实践性影评毫无用处。因为通常的影评总是需要对具体作品进行评价,分析作品的优劣等等,从而能够对电影市场和观众进行引导。但是,“文本读解”的价值观是明显混乱和隐晦的,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有价值观,因而它无法对一个作品进行评价。这样的研究只是像巴特那样,通过对“作者”的“遮蔽”,来完成对作品“中心”意义的解构,用无限多的“读者”立场来瓦解整一的价值体系。因此,“文本读解”关心的是读者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对作品一般价值的探讨。基于这种立场,只有“可阐释”的文本和“不可阐释”的文本的分别,而没有好作品和坏作品的鉴别。这样的立场在理论上并没有什么错误,但从目前电影理论所要求的实践性来说,“实践”是指向价值的,而价值有正价值和负价值之分,有高低优劣之别。实践性的电影批评不仅需要衡量电影作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还需要努力建构和完善这种标准和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读解”充其量只能是阐释者的“话语实践”。

再次,从理论的价值来看,“文本读解”只能提供个别的、一次性的阐释,阐释者的个人立场决定了其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读解”本身的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它只是特定的读者在特定的时刻对作品的特定感受,是具体的,也是孤立的。从这一意义上说,这种“文本读解”与私人性的文学创作并无区别。然而奇怪的是,文学家不会认为自己在断言真理或生产知识,而“文本读解”的理论家却往往荒谬地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够提供某种真理或知识。曾有学者指出,“如果一种电影理论只能阐释或解构一部《少年林肯》,这种理论的价值便很成问题。”这正是目前的电影读解的问题所在:从“文本”中阐释出来的“隐喻”、“寓言”、“神话”等“策略”并不是内在于作品的结构和技巧,而是阐释者自行推演的语言。一旦离开“阐释”的语境,这些结论立刻就会失去意义。也就是说,“文本读解”所产生的成果根本不是任何知识,它不可重复,因而也就不能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不能累积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文本读解”的意义开始于阐释也结束于阐释,用它来取代以知识(创作方法和创作规律)为目的的作品研究,是一种荒唐的想法。

最后,即使只是在学院派的专业批评的层面上,对电影“文本”的“读解”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这一点是电影研究和文学研究之间的重要差异。在文学研究之中,文学语言与批评语言的同质性保证了诠释的专业性,而对于电影来说,“读解”所运用的文字语言和“文本”的视听语言不是对等的,语言的不对等使得“对话”“流动”的“意义”不可能完整和透明,阐释的“循环”也就无从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文本”这一术语为核心的电影研究注定不能成为缜密的、专业意义上的“细读”,而只能以“印象”的方式作用于外在的社会文化领域。

同类推荐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电影的故事

    电影的故事

    《电影的故事》从电影本身、电影的拍摄、电影的编导到电影的票房等,为你揭开关于电影的一个个谜团。电影到如今已走过了百年,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如今的有声电影,从传统电影到商业电影,光与影的结合、文化与人性的碰撞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影人为之癫狂。如今,在中国电影市场欣欣向荣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稳定因素?如今又有几个电影人还因初心而拍摄电影?又有几个电影人可以坦诚面对口碑欠佳的作品?中国电影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又在何方?看车径行导演用犀利文笔为你一一解读。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等进行阐发,从特定角度研究了西方现代文艺、文论对自然的表现、现代主义文艺、文艺阐释学等现代文艺中的重要问题的处理。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文艺讨论和重要的学术事件,研究了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全球化理论、时空理论、“文化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西方现代美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全息网游:萌狐反撩计划

    全息网游:萌狐反撩计划

    夏长安刚进入游戏,就成了全服唯一一只狐狸精,圆滚滚、毛茸茸的那种。被强行匹配给大神做宠物不说,好不容易恢复人形,又被系统撮合,直接跟大神成了亲,新婚奖励是一道永远不许离婚的绑定契约。如此出风头的狐狸精自然没少被挑战,偏生夏长安操作猛如虎,是前十排行榜上仅有的女玩家。“夫君,明日又有人约我pk,要我把你让给人民群众。”男人微微侧目,十足纵容姿态,“娘子开心就好,为夫会找人替他们收尸的。”
  • 跟奥巴马学思考

    跟奥巴马学思考

    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父亲是来 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美国白人女教师。他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 佛大学,1996年首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高票当选国会参议员。 2007年2月,46岁的他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2008年6月,他击 败希拉里·克林顿,成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2008年11月4日,美国诞 生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 从一介平民到一国之主,奥巴马的人生传奇,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他经历过家族、种族、血统、信仰及文化的挣扎,也曾承受过歧视、挫折、 迷茫、辛酸的人生,但他却奋斗不止,坚持开拓。
  • 笔尖情

    笔尖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书信方式交流,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笔友……
  • 下堂妇

    下堂妇

    第一卷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次意外,来到里朝,成为荆家四小姐。为了荆家女子的责任,为了荆家女子的一世荣华,被迫参与东方无涯的选妻宴。面对东方无涯的鄙夷,东方无涯的厌恶,不以为然。受到东方老爷的喜爱,成为东方家的未来主母,却惹来三姐猜疑,四姨娘的报复。幸而东方无涯的医术,才能化险为夷,也有了心动。大姐夫欧阳风的暧昧,为以后的种种埋下种子……第二卷花逝明明知道东方无涯心有所爱,却仍然是失了心、动了情。初入东方府,东方府遭遇敌对商贾的打击,被下人在背后说我是扫把星,他却会帮我谴责下人,难道他也开始心动了吗……痛失孩子,庄启昇的安慰,又意味着什么?轻烟的到来,对我的种种刁难,在东方无涯眼中,成为了默认。轻烟差点流产,为了给孩子名分,一纸休书,我被休弃……难道,我终究逃不过背叛的命运吗?我认了命,从此淡然生存。却没想到,死于东方无涯之手……第三卷蓦然回首重生,忘记自己的身份,快乐的生活,遇见欧阳风,逐渐想起以前种种。我要复仇,我对自己说……为我那未出生的孩子,为了我曾经的生命,我不介意化身恶魔,搅乱一切!在复仇过后,面对东方无涯的悔恨,欧阳风的默默支持,庄启昇的深情,我又该如何选择?第四卷结局篇东方家的家破,鲜血在庄府别院开始蔓延看着满目疮痍,我只觉得有些荒凉这样的结果,当真是我要的吗?
  •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成长碌碌

    成长碌碌

    那喝酒的是心里明白不动声色的,把好的坏的喜的悲的都装在酒杯里一口饮尽了。那唱歌的妥妥一文艺青年,借曲抒情,是对当下金钱美女、未来事业爱情充满了斗志,还有那哭成泪人儿的,我也不明白这么应景儿的一个环境,怎么会哭的这么不修边幅——还有你看那三五一线的小辈儿,都是新生刚满一年,头一次看这种阵仗,图个新鲜。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问鼎南北朝

    问鼎南北朝

    公元523年,此时的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只是一名油库吏,日后以七千之众连克三十二城直下洛阳的陈庆之还不是那个人人传唱的白袍将,自号宇宙大将军逼死梁武帝萧衍的侯景也不过身处边关。分裂北魏的高欢,宇文泰是名不见经传的队主,日后隋唐帝王将相的爷爷们也只是一名名无足轻重的小吏。柔然叩边,民不聊生,宫廷内乱,南梁虎视眈眈。就是在这风起云涌之时张景宗来到北魏,他要逆天改命!
  • 贺少独宠小娇妻

    贺少独宠小娇妻

    她做梦都没想到,她竟然会招惹上这么一个厚颜无耻的男人。说好一年期限,他放,她走,可期限一到,他却反悔花式壁咚她,还霸道的说“你只能是我的女人。
  • 兴的成长故事

    兴的成长故事

    做为一位一级肢体和语言残疾人,我花了两年时间完成这本书,从15年到17年。本书是自己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