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800000036

第36章 对大陆对台宣传工作的思考(6)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登陆”,在大陆掀起了一股“台湾热”。由于大陆媒体对连战和宋楚瑜“登陆”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全方位报道,不仅连宋二人成了大陆家喻户晓的明星,与台湾相关的各类资讯也引起了大陆民众的兴趣。大陆众多电视、平面媒体和新闻网站都以专题的形式跟踪报道连宋访问大陆,不少媒体也专门介绍台湾目前各大政党的主张和影响力,台湾政治和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等等。不少网友在网站论坛上发表的言论也显示出对台湾情况有相当的了解。

而连宋“登陆”带来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另一种情感,那就是两岸都是炎黄子孙,两岸应该“兄弟一家亲”。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高丙中认为,媒体的渲染使这种久违的情感在大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有效缓解了大陆民众对台湾的成见,这是连宋大陆行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对两岸和平来说,这项成就的意义并不亚于连宋与中共达成的共识。

(3)拔刺——释疑解惑

大陆媒体对台宣传时,勇于“栽花”、善于锦上添花,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同时大陆媒体要善于“拔刺”,对台湾同胞存在诸多疑虑的新闻事件,要运用各种途径进行解释,以消除台湾同胞疑虑,增进台湾同胞正确解读大陆政策。

譬如:2005年3月14日,大陆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很多台湾民众对这一法律不甚了解,充满疑虑。台湾当局更是叫嚣这一法律是“战争法”、“侵略法”。2008年,台湾当局将3月14日命名为“反侵略日”。美国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为例,在《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前后,该报刊登多篇文章,攻击这一法律。以下是《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的新闻标题:

中国总理誓言掌控台湾;官员说反分裂国家法授权对台湾动武

大胆的中国

中国将对台湾威胁合法化,此举给两岸关系泼冷水

台湾海峡的紧张浪潮;台湾对反分裂国家法既愤怒又警惕

中国对台法律开倒车;反分裂举措损害其在海外的努力

台湾寻求自由的权利

台湾上千人抗议:“中国不能指挥我们”

《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大陆媒体的报道主要是突出中国领导人的表态和海外华人对条文的支持,对条文内容的具体解释不多。从相关公开报道看,大陆媒体对《反分裂国家法》的解释实在微乎其微。解释这部法律为什么是“和平法”而不是“战争法”,最要紧的是让台湾民众信服,否则就很难从根本上回击美国媒体的无端批评,也很难消除台湾同胞的疑虑,也就为“台独”势力提供了口实。

大陆媒体应自觉、主动替政府分忧,多做一些“解释性报道”,阐明《反分裂国家法》是“和平法”而不是“战争法”的原因所在。首先,大陆的立法用意是反对分裂势力和外国势力的,而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第二,大陆强调“反分裂”,而不是用“统一”,表明大陆政策的务实。“统一”是大陆主动采取的单方面行动,而“反分裂”是被动反应。与2000年大陆发布台湾问题白皮书所提的动武“三前提”(如果台湾“独立”、如果台湾被外国势力占领、如果台湾无限期拒绝与大陆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相比,《反分裂国家法》内容宽松、调子温和,显示大陆对台政策的务实和灵活。《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提到:“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说得更清晰一些,《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维护海峡两岸现状”的法律,而不是“试图改变现状”。第三,为了避免刺激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最大限度地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法律用“非和平”替代“战争”或“动武”,表达大陆爱好和平的真诚愿望。

大陆媒体多做这样的报道,对争取到台湾民众的理解、打击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将会产生更好的正面效应。媒体对《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用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还可进一步争取到国际社会对《反分裂国家法》的支持和理解。充当政府的“减压阀”,大陆媒体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应有作为。

事实上,不少台湾学者在看过具体条文后,就呼吁理性看待《反分裂国家法》。台湾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吴琼恩表示:只要不搞“台独”,就不用惧怕《反分裂国家法》。台湾海基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在题为《反分裂法,有这么严重?》的文章中说,就《反分裂国家法》的内容来说,他觉得大陆立场松多于紧,实不需太过紧张。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在没有看到《反分裂国家法》条文以前,代表美国政府深表“不安”,但看到具体条文后,却显得很“平静”,只是淡淡地说:“希望两岸重启对话,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

3.不落俗套,迅速报道来自台湾的善意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大陆媒体不仅要多角度、全方位及时报道大陆各项惠台政策,及时报道大陆对台重要宣示,也要善于及时报道台湾对大陆的善意善举。媒体的强大力量,往往可以迅速放大舆论,达到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笔者以为,随着两岸对话和交流的大门徐徐打开,大陆媒体可能面对更多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大陆媒体也应该因势利导,应该不拘一格、突破常规,在报道角度和报道数量上大胆创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台湾同胞表现了大爱,不分政党、没有蓝绿、无论官民,纷纷向大陆施以援手。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致函胡锦涛总书记,表示了对大陆灾区的慰问,台湾佛教界、红十字会派员来大陆参加救灾,企业界积极向大陆捐款,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王金平等岛内泛蓝阵营代表人物带头纷纷捐款,连战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一万套羽绒服(价值一百万元人民币),同时再捐赠二百五十万元人民币。

绿营代表人物陈水扁、谢长廷、吕秀莲也分别捐款20万元台币。陈水扁也表示,大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伤亡与灾损,他要表达最深切的关切与慰问之意。他并呼吁台湾相关团体及各方民间力量踊跃捐输,尽力协助大陆赈灾救援及重建工作,期盼能将伤亡情况降至最低,同时祝福大陆能在最短时间内从灾害的创伤中迅速恢复。

对于岛内政治人物的捐款义举,我们只能从《参考消息》和网络媒体上看到相关文章,而在大陆主要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上,基本没有相关报道。笔者认为,媒体报道台湾方面对大陆捐款的善举,非但不会与大陆的政策相违背,反而是提升大陆媒体对台感召力的重要契机。

2008年台湾当选领导人马英九则在第一时间内呼吁岛内各界慷慨解囊,并捐20万元新台币抛砖引玉。他说,捐款赈灾是人道考虑,也是基于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关怀,当前救灾工作因交通断开可能来不及,但至少希望在重建、安置方面,可表达台湾的关心。

马英九的表态就是一则颇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信息,对马英九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大陆媒体应在第一时间、在适当版面及时报道,同样可惜的是,这条新闻大多只能见诸于网络媒体。

2008年5月18日晚,大陆举行“爱的奉献”大型赈灾义演,这场大陆1949年以来的最大规模义演取得成功,一共募得捐款15.1429亿元人民币。其实,就在大陆举行义演的同一天,台湾地区也有一场名为“把爱传出去”的赈灾义演,很多艺人慷慨献歌,现场还开放123条电话线路,马英九夫妇到现场担任接听电话义工。

但是,关于马英九担任赈灾义工和台湾地区同时举行义演的消息,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大陆平面媒体几乎没有报道。2008年5月19日,《新京报》的A26版是“赈灾义演专版”,上面有央视的赈灾晚会,有香港TVB、湖南卫视、深圳卫视、重庆卫视,不见台湾赈灾义演的图片报道甚至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文章都没有。笔者以为,在就任台湾领导人的前两天,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赈灾义演的义工,表明马英九对大陆同胞的爱心,充分展现了他的善意,大陆媒体应该给予适当关注并作及时报道,因为马英九和台湾民众所表现的不仅是人类善性的光辉,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长期以来,大陆媒体在报道台海问题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有过一些惨痛的教训。媒体的台海问题报道,往往不敢越雷池半步,宁可不报,就怕出错。在应对一些诸如大陆对台重大政策宣示或突发事件等问题时,特别是大陆对台报道时,由于新闻工作者不太善于把握报道口径、不太注意关注最新的政策变动,即使面对好的报道素材,也可能漏报、迟报或错报。

笔者以为,大陆媒体一面要坚决贯彻政府的政策,保证报道立场与中央对台政策高度一致,一面要在报道新闻时引入“自由裁量权”理念。

自由裁量的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在法定范围、幅度、方式、数量的限度内,依据合理原则自由裁量、决定的职权,依自由裁量权作出的行政行为,称自由裁量行为。自由裁量权的大致涵义可为:合法合理地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力。

大陆媒体不是行政机构,自然不能拥有法定的“自由裁量权”。但是,比照自由裁量权的含义,在不违背大陆对台政策的前提下,大陆媒体可以按照新闻规律要求,在公正、客观的基础上报道台海问题。

今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在追求国家统一的道路上,在与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的较量中,大陆媒体还会继续碰到类似棘手问题。大陆媒体不仅要积极响应、配合党和政府的政策,也要善于理解和把握党和政府的政策,尽最大可能产生正面效应,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多“栽花”,善“栽花”,还要少“种刺”,善“拔刺”,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效应给祖国统一大业带来的干扰。

同类推荐
  •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修正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热门推荐
  • 无华王座

    无华王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星宇无方,念到所长。彼岸无华,且行且相望。生又何妨,死亦无常。此行经年,不知可否归乡。
  • 净土随学

    净土随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或将成就不朽

    我或将成就不朽

    我是一名普通的快递员,直到我死之前一直都是。……我现在的脑子有些乱,等我先把这条断掉的手臂接回去再和你们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神血统

    半神血统

    许久以前,神来到地球,散播下神的血脉。企图将其神力据为己有的人类对神的子嗣展开追捕与屠杀。长达数万年的角逐与对峙……1977年早春,在人类的灭神实验中仅存的,完美继承了神力的人类少女,和从21世纪阴差阳错被神的“巴别塔”——金字塔传送回去的诈欺青年,加入了这场前路不明的末日之战……
  • 我的老公是凡人

    我的老公是凡人

    “孟婕,这次下凡你的任务繁重,回来后准备接手天伯事项”“得嘞老爸!我才不想下凡,绝对早去早回!”十年过去后“孟婕事情该办完了吧!快些回来!我等着你接任呢!”“老爸,我忙着给你养孙子呢!你不就想着接手你好和我妈去浪迹天涯嘛!”“小兔崽子!你!你说什么?给我滚上天来!你什么时候给我生的孙子?不认!凡间谁能配得上你!”两日后“哎!乖孙真棒!乖孙真听话!孟婕还不过来给我乖孙喂饭!”
  • 观自在菩萨阿么齿来法

    观自在菩萨阿么齿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邂逅,或是一次对决

    邂逅,或是一次对决

    本书着重于品酒的感受,从品酒前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到品酒时感官上的感受、精神上的感受。葡萄酒的品尝不仅只是喝,更像是透过嗅觉与味觉所进行的审美体验,通过感官的感受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感悟。收入饮酒态度、感官、诗意、葡萄酒的哲学、品酒笔记四个门类。本书系资深葡萄酒品鉴专家、葡萄酒专栏作家百尝介绍普及葡萄酒知识的文章合集,让初接触葡萄酒的读者对葡萄酒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 我家师尊又显灵了

    我家师尊又显灵了

    一道天雷降下,师父貌似被劈死……啊呸呸呸,是渡劫失败了,于是出于孝义,她亲手将师父埋了。哪成想,自那以后,师父夜夜都从地底下跑上来作妖!(主修仙,赠cp,撒花撒花~)
  • 请允许我一个人仰望

    请允许我一个人仰望

    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人因为一次班级活动而相互认识。从那时,梅小清便开始了对任远漫长的暗恋,但始终未曾开口。她为他整理抽屉,他生病时给他送药,一直以朋友的身份关心着他。最后,任远以高考状元身份进入一流大学,而梅小清只考上了本市的三流大学,两人渐行渐远……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