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800000024

第24章 美国主流报纸在台海问题报道中的角色(2)

第二节 大陆的尖锐批评者

纵观1992年以来的10多年,美国媒体在台海问题上的报道,字里行间很难看到对大陆的正面评价,负面报道却俯拾皆是。

美国媒体对两岸关系高度关注,任何风吹草动都不会放过。大陆领导人的表态,美国媒体视为对台湾的“威胁”;大陆出台新的政策,美国媒体视为对台湾的“威胁”;大陆军事调动,美国媒体还认为是“威胁”。在两岸问题上,美国媒体对大陆总是摆出“指责”、“批评”、“教训”的口吻。一言以蔽之——美国媒体“逢大陆必批”。

一、以关键用词看美国报纸的报道立场

1992年以来的10多年间,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出现在美国主流媒体上频率最多的词汇大致是:“威胁”(threat)、“警告”(warning)、“袭击”(attack)、“恐怖”(terrorism)、“危险”(danger)。

以下是1996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里多篇文章的语句:

例1:

By firing missiles into the waters off Taiwan,Communist China is committing open,deliberate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of enormous danger.

译文:通过在台湾水域的导弹演习,中国正制造公开的、有预谋的国际恐怖主义,使该地区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例2:

With China test-firing missiles into the seas around Taiwan's main ports and American warships patrolling the Taiwan Straits in response,the United States remains deliberately vague about the depth of its commitment to defend Taiwan from attack.

译文:中国对台湾主要港口所在海域实施军演,美国舰队作出的反应是在台湾海峡巡逻,美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以保护台湾免遭大陆袭击的立场模糊。

例3:

Every week seems to bring a new Chinese challenge to President Clinton's stewardship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here have been Chinese military threats against Taiwan……

译文:似乎每一周中国都在挑战克林顿的外交政策。中国对台湾构成军事威胁是确凿无疑的……

例4:

China's foreign minister warned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against intervening in Beijing's escalating dispute with Taiwan and blamed Taiwan's leaders for heightened tensions in the area.

译文:中国外长今天警告美国不要介入两岸的冲突,并指责台湾领导人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气氛。

例5:

After steering his people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and facing down military threats from the Communist mainland,Taiwanese President Lee Teng-hui used his inaugural address today to make a bold peacemaking gesture to ease the host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an offer of a summit meeting with China's leadership.

译文:带领他的人民从独裁走向民主,同时要面对共产主义大陆的威胁,李登辉在今天他的就职演说中摆出和平姿态以缓和两岸的紧张关系——他提出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二、从不同年份看美国报纸的报道立场

1995年5月,克林顿政府允许李登辉到美进行“私人访问”。6月9日,李登辉在母校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把一场原先定调为“非实质性”的演说变成制造“两个中国”的“台独”表演。6月10日的《纽约时报》在A4版形象地报道了李登辉的“表演”,从《台湾“总统”在康奈尔大学小心翼翼谈政治》的标题就可见一斑。李登辉在演说中,16次使用“‘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公然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引发大陆的怒潮。1995年7月23日至26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联合署名,连续4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抨击李登辉。同时,中国决定于7月和8月两次在东海进行导弹发射演习。对于中国人民的正义之举,美国媒体不分缘由迅速展开攻击。1995年8月19日,《纽约时报》在A1版刊登《中国的战争游戏被视为对台湾施压的策略》的文章:

With its second military exercise near Taiwan this summer under way,China is preparing an escalating series of naval,air and missile force maneuvers intended to bring Taiwan's political leadership to heel,American military officials and foreign diplomats say.

Plans for the new exercises over the coming weeks and months have broad support among Chinese military and civilian officials and represent a distinct turn away from a resumption of dialogue with Taiwan,which China believes is forsaking its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 of “one China” and pursuing world recognition as an independent nation.

China is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military options because its leaders have concluded——wrongly in the view of many analysts——that President Lee Teng-hui,who has pursued a more visible and independent global role for Taiwan,can be weakened politically by such a campaign.

译文:

中国启动今夏第二场在台湾附近的军事演习,美国军事官员与外交官员表示,这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海军,空军,以及导弹部队的军事演习旨在迫使台湾领导层就范。

即将举行的这场军事演习,得到了中国军方及政府官员的广泛支持,也意味着中国明显回绝与台湾重启对话。中国认为台湾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意图使国际社会认可其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

中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正逐步倾向于军事选择,因为李登辉“总统”正在为台湾在国际上争取更明显的独立地位。中国领导人断定,这场军事演习将削弱李登辉“总统”的政治影响,然而许多分析家认为这样的论断是错误的。

紧接着,在8月22日和23日,《纽约时报》先后刊出《恐吓台湾》、《东亚的喧嚣与愤怒》两篇文章,批评大陆的“武力挑衅”。《纽约时报》又于8月26日在“读者意见”栏目有选择地刊登题为《北京政府从未统治过台湾》的文章,批评大陆“误导国际社会”。

《华盛顿邮报》加入对中国批评者的行列稍晚一些。该报7月27题为《大陆结束对台导弹演习》的文章指出:“大陆方面于昨日结束了对台导弹演习,但声明若李登辉作出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的行动,必将采取军事行动”,“大陆政府声称此次演习获得了巨大成功,所有的导弹都击中其预定目标,这也代表中国已做好使用武力捍卫国家统一的准备。”8月17日的《华盛顿邮报》在社论版提到:“通过中国在台湾附近的海域继续导弹试验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想要胁迫台湾人,同样也是想要警告其他国家,那就是美国,置身这场争端之外。台湾和美国都对此保持低调的反应。”

以2000年为例:美国媒体在这一年的台湾“大选”前后,推出多篇报道提到大陆对台湾的“威胁”。大选前的2月22日,《纽约时报》刊文《中国说台湾不可以继续拖延谈判》;2月23日,《纽约时报》说“台湾上方出现新的紧张局面”;2月23日,《纽约时报》在题为《台湾的大选,中国的未来》中提到“在北京,今日的红脸将军们在谈论着战争。台湾开始选举‘总统’,中国的国务院发表了一个白皮书威胁说,如果台湾不准备开始统一谈判,将对台湾动用武力”;3月16日,《华盛顿邮报》在A1版,刊文《中国威胁台湾选民;大选在即,总理发出警告》。

在选举结果揭晓后,这种报道基调在很长时间内还是没有变化。2000年4月28日,《华盛顿邮报》又载文《中国对台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警告台湾新“总统”接受这一和谈的前提准则》:“中国今日在以强硬态度谈判的同时也抛出了橄榄枝,警告台湾新当选‘总统’如若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他将因此招致灾难。同时也称,如果陈水扁接受该原则,台湾将在以后的谈判中被以同等地位对待。”

以2004年为例:在2004年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中,陈水扁凭借两颗子弹,以0.2%的微弱得票优势侥幸连任,美国媒体继续报道大陆对陈水扁的批评。5月17日,《华盛顿邮报》刊登文章《中国向台湾发出双面警告》,“中国政府周一警告台湾‘总统’陈水扁,要求他放弃台独的危险言论,否则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5月20日,在陈水扁就职当天,《纽约时报》在第11版《中国猛烈批评台湾领导人》中提到:“自‘台湾总统’陈水扁星期四获得连任以来,中国持续对其进行抨击并警告说,即使面对国际社会的制裁和巨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中国也将使用武力保持台湾仍是中国的一部分”。

以2005年为例:在2005年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前后,美国媒体更是大张旗鼓地批评大陆,认为大陆通过该法是“对台湾自由的威胁”,是“恐吓”,是“敌对行动”。2005年3月14日,《华盛顿邮报》在 A01版刊登题为《中国将对台威胁合法化,此举给两岸转好关系泼上冷水》的文章批评中国:

China enacted a law Monday authorizing the use of force against Taiwan if it moves toward formal independence,codifying its long-standing threat to attack the island. The measure could provoke a popular backlash in Taiwan and quickly unravel recent progress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the ruling Communist Party's rubber-stamp parliament,approved the anti-secession law by a vote of 2,896 to 0,with two abstentions,defying U.S. appeals for restraint and strong protests by Taiwanese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as well as some of his political rivals.

译文:

中国于周一通过法案,即台湾若走向正式独立,中国将付诸武力。这就将长期以来确立的对台威胁写入法典。此举必将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应,并会迅速破坏近期缓解的两岸关系。

尽管美国制止,陈水扁和反对党一些人士也表示强烈反对,执政的共产党的“橡皮图章”、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是以2890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8日,《华盛顿邮报》又刊文《台湾海峡的紧张浪潮;台湾对〈反分裂国家法〉既怒且慎》,说该法通过使得“两岸紧张局势骤然上升,激发了台北的对立情绪,也使两岸直航等实质性问题的进展得以无限期搁浅”。美国媒体还集中报道了台湾民众的游行、抗议,陈水扁的愤怒,台湾所谓“朝野”对中国的同声谴责,表明对大陆高票通过该法律的不满。

综上可以看出,在台海问题上,大陆的形象在美国主流报纸上基本是消极和负面的,好战和敌意的,尽管年份不同、事由不同,但是美国两大主流报纸对大陆的批评是从未停歇,只不过是两报的报道量多少有别而已,语气轻重有别而已。

同类推荐
  • 后改革时代中国城市收入的不平等

    后改革时代中国城市收入的不平等

    作者谢宇在本文中阐述了其在多年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收入差距以及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他认为目前中国仍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政府的家长化角色仍很显著。地区差异、教育回报率、性别差异、单位制度等都造成了收入的不平等。同时,他认为中国社会的不平等源于集体制度、传统的中国政治化以及政治宣传的隐患。本文结合了作者多年的调查经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同时兼具文学性。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本书收录文章系作者近年对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文中观点多从质疑教育现象得出,角度比较新颖,论述重视逻辑性。因为日常教育随记,故亦不乏轻松幽默之笔。本书对日常教育现象多有批判性思考,对学校教育、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长指导和学生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性作用,适合教师、家长等教育管理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妖语

    乱世妖语

    战国乱世,群妖涌动……她一身极寒,却是南野赤云谷的伏妖巫师,在一次诛魅行动邂逅了酒醉的南妖界掌执。一番误斗,一人一妖互为欣赏,携手匡正,震慑乱妖。乱妖阴谋,同门算计,她的寒病之谜也随之拨开云雾.....
  • 小胖子的穿梭戒指

    小胖子的穿梭戒指

    一个穷困潦倒的小胖子,被一枚从天而降的陨石砸的头破血流。然而福祸相依,伴随陨石而来的还有一枚戒指,从此小胖子踏上了成为野生主角的穿越之路
  • 小事成就大事

    小事成就大事

    世界一流企业的杰出员工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好小事,能够抓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饶有哲理的故事,向读者表明了一个关键的人生和工作准则: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之前必须做好小事!
  • 非文记

    非文记

    20岁要送给自己的礼物,毕竟人如硝烟,记忆如土。快速的时代充斥着空间、朋友圈、微博等等。每天要做的就是刷刷刷,看着手机上的好友,90%不联系,10%不经常聊天。原来这20年来遇见过那么多人,于是脱口而出:“我想写一本书,关于路过我生命的人。”有人说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陪伴你身边的人在换,不是因为散了,而是每个生命阶层都要遇见我们彼此相陪的人,未来不管如何,但属于我们的那个时间世界里,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 掌司大人,你媳妇又作妖了!

    掌司大人,你媳妇又作妖了!

    初入降妖司,有暖心的师姐,可爱的师兄,没想到竟然还有一个腹黑的掌司大人……自从来了降妖司,顾寻安就日日夜夜接受自家掌司大人心灵上的折磨,顾寻安表示小心脏接受不了……“降妖司天赋异禀的大有人在,不差你一个,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下次整理好仪容再来见我。”“你还想降妖,不被妖降就不错了。”看她如何从新手变为天才降妖师,如何让腹黑掌司大人变成贴心小奶狗(人设崩塌)。
  • 乱入魔王

    乱入魔王

    他和父母美好的生活,在一个凄惨的夜晚被打破。那一晚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便一夜求魔。一生成魔。从此背负诸多坏名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修仙路。
  • 气场决定格局

    气场决定格局

    记得行内有这么一个说法:“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机制,三流企业靠人才。”已经形成气场的企业,对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极强的同化作用。通过营造企业气场对经营进行管理的方法,我们一般称之为情境管理,也叫情境领导。的气场是一个人的存在感和吸引力之所在,是他身上无与伦比的光环。
  •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清晰、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规范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细节都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科学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我们深知企业管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应该是昕有成功企业必须研究的第一课题!
  • 娇妻不可外扬

    娇妻不可外扬

    夏娇娇逞英雄时把小命搭进去了,再次醒来时发现被丢在荒郊野岭,接着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打扮怪里怪气的男人,二话不说就对着她施暴……五年后,为了养活家里的小包子,她不得不女扮男装混进药庄当起制药师,唯一的念头就是赚够银子送小包子上学堂,然后再给小包子找个姑娘,她就可以安度晚年了。天有不测风云,药庄的老先生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