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800000017

第17章 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具体案例(5)

(3)面对中国政府严正警告,扮演美国政府的“辩护者”。

美国政府同意李登辉到访,必然要引起中国的强烈抗议,这时候美国媒体就自觉扮演了“政府代言人”的角色,替美国政府“减压”。就在美国政府同意李登辉到访的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5月23日题为《台湾领导人在政策转变中获得签证,私人访美打破16年禁令》的文章中就做了辩解: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yesterday gave in to intense pressure from Congress and announced it would grant a visa to the president of Taiwan,a step that many experts believe could damage relations with China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political leaders.

Senior U.S. officials had previously opposed any change in the 16-year-old policy of barring Taiwanese leade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on the grounds that it would antagonize mainland China and conflict with the administration's long-standing “one China” position. Only last week,the State Department issued a statement criticizing a 97 to 1 Senate resolution to grant a visa to President Lee Teng-hui,saying that such a step would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U.S. foreign policy.”

Explaining the turnaround,a senior U.S. official said the administration allowed the American-educated Lee to attend an alumni ceremony at Cornell University,his alma mater,because it feared that Congress might adopt binding legislation that could be much more damaging to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A bill is pending in the Senate,calling for President Lee to be received on an official level as a head of state “with all appropriate courtesies.”

译文:

克林顿政府迫于国会的压力,昨天宣布同意向台湾“总统”颁发签证。许多专家认为此举将损害美国同正处在领导人交替过程中的中国的双边关系。

因为担心会引起和中国方面以及政府长期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的冲突,美国高层过去一直反对对已经存在16年的禁止台湾领导人访美的政策做任何修改。就在上一周,美国国务院还发表一项声明,批评国会以97票对1票通过的敦促政府向李登辉“总统”颁发签证的决议。国务院认为此举将会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严重影响。

在解释美方这一立场转变的原因时,一位美方高级官员说道,美国政府之所以允许在美国接受教育的李登辉到美国参加其母校康奈尔大学举办的同学聚会,是认为如若不这样做,美国国会可能会进一步采取立法程序促成李登辉此行,这样将会更加损害中美两国关系。与此同时,在美国参议院内部,一项要求允许李登辉“总统”像其他国家领导人一样以官方身份访问美国的法案尚未付诸表决。

《华盛顿邮报》把美国政府的决定说成是“被迫的”,在公开替政府辩解后,该报又借“美方高级官员”之口,说明如果不让李登辉访美,那么国会将会介入,届时后果就更加严重了。一句话,在《华盛顿邮报》看来,美国政府是“无辜”的,美方决定是“正确”的。

2.对中国军演相关报道

李登辉访美激起了大陆的愤怒,为了打击李登辉、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两个中国”图谋的决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95年7月和8月在东海和南海进行了军事演习。美国媒体冷观我军军演,充当裁判员角色。

首先,美国媒体对军演的性质进行了“定位”,即军演是大陆应对台湾寻求国际认可的必然反应。

1995年7月24日,《纽约时报》在题为《台湾报道:中国在台湾附近海域发射四枚实验性导弹》的文章里说:“据台湾军方机构消息,中国于本周五和周六在东南海域发射了四枚实验性导弹,射程达到台湾以北85英里。”“中国军方上周宣布的此次导弹试验,看起来是对台湾最近为了获取国际认可行为做出的反应之一。”《华盛顿邮报》在1995年8月16日A21版报道了大陆在东海军演的消息,认定军演的目标就是李登辉:“今天,中国在离台湾海岸90米的海域进行导弹和炮火演习。但是,根据华盛顿和台北的分析家称,这场演习真正的目标是李登辉。这位主张台独的‘台湾总统’,他的好斗的外交政策已经激怒了大陆并让其使身心交疲。”1995年8月19日的《纽约时报》在头版刊登《中国的战争游戏被视为对台湾施压的策略》的文章:“中国启动今夏第二场在台湾附近的军事演习,美国军事官员与外交官员表示,这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海军,空军,以及导弹部队的军事演习旨在迫使台湾领导层就范。” “中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正逐步倾向于军事选择,李登辉‘总统’正在为台湾在国际上争取更明显的独立地位,中国领导人断定,这场军事演习将削弱李登辉‘总统’的政治势力,然而许多分析家认为这样的论断是错误的。”

其次,美国媒体对军演的后果做了评判,认为军演不至于升级、李登辉是大陆对台军演的获益者,这与后来事态发展基本吻合。

1995年8月23日,《纽约时报》在第12版刊文指出:“中国举行如此强大军事力量的演习是‘前所未有’的。”“但西方大使们相信,如果能够逼迫台北或华盛顿做出一些让步,中国不会诉诸武力。”

1995年8月29日,《纽约时报》在A2版题为《台湾开始自卫》一文里指出:“尽管台湾‘总统’在岛内的支持减少,但是大陆威胁性的军事演习使得几百万台湾人站到他这边”。同日,该报头版一篇标题为《对华强硬立场为台湾领导人增势》的文章,通过对一名台湾自行车店主的采访,得出李登辉会因大陆军演而得到民众支持的结论。文章说:

Mention President Lee Teng-hui to Jimmy Lin,a bicycle shop owner,and he will begin gesturing with a wrench,or whatever is in his hand,saying: “He has been President too long,already eight years. Now he wants four more years——we can't call this a democracy.”

But mention mainland China's anger over Mr. Lee's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June and the military muscle-flexing that has followed,and Mr. Lin will switch gears to defend President Lee's policy of seeking greater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for Taiwan——even if Beijing mistakes this for a strategy to declare the island's independence.

“We are so rich,but we have no voice,” Mr. Lin said,“Our voice is so low that no one can hear it”.

Mainland China's campaign of military intimidation against Taiwan,which it regards as a renegade province,is causing millions of people on this island who otherwise were ambivalent——or opposed——to extending Mr. Lee's rule to come to his defense.

译文:

吉米·林,一个台湾自行车店主,谈到李登辉“总统”时,他挥动起手中的扳手,说道:“他已经当了八年‘总统’,太久了,现在他还想再当四年,这个肯定不是民主。”

但是,谈到中国对于李登辉六月访美的愤怒,以及接下来举行的军事演习,林开始转而为“总统”的政策辩护:李登辉“总统”只是想为台湾谋求更广泛的国际认可,而北京将这一政策误读为台湾要谋求独立。

“我们如此富有,但却没有自己的声音”,林说,“我们的声音这样渺小,根本没有人能听见” 。

台湾岛内的几百万人原本会犹豫或反对李登辉连任,但大陆针对台湾的威慑性军事演习,使得民众转而维护李登辉。

由上述内容分析可知1995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两家主流媒体在台海问题上的关注重点和立场倾向,两报在李登辉访美过程中扮演了吹鼓手角色,在中国军演的过程担任了裁判员角色。

第三节 对1996年台海问题相关报道

一、新闻背景

自1995年李登辉实现访美后,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深受鼓舞,充分认识到美国台海政策的“双轨”性质,要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就需要把美国拉下水。

1996年1月26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美国航空母舰“尼米兹”号曾于1995年12月19日以原航路“天气恶劣”为由,改从台湾海峡穿行。对此,美国进行辩解,防止将此事炒热。此事过后,台湾当局实施一系列军事演习,挑起两岸关系的紧张气氛。台湾当局除军事演习外,还加强了扩军备战的步伐,加大军事采购的力度,并重新确立以大陆为假想敌的作战方针。

面对台湾当局恶化两岸关系、提升两岸敌意的举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将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引向深入。1996年3月8日至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和南海进行实弹军事演习。3月18日至25日,我军再次举行军演。由于3月23日台湾将举行“总统”选举,在美国反华议员和媒体的鼓动下,美国“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航母编队随后开赴台湾附近海域,由此中美在台湾海峡军事对峙,军事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3月2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应帮助保卫台湾”决议案。为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3月22日,中国宣布取消国防部长迟浩田计划中的对美访问。

5月1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华盛顿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时重申:美国坚持认为,必须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之间的问题。美国重申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的关系必须由它们之间解决。克氏的演讲对美国介入台海危机进行了总结,也为美国对中国“全面接触”定了调。

1996年的台海危机使美国充分认识到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底线,促使美国努力修复受损的中美关系。11月24日,中美元首出席在马尼拉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敲定两国元首互访事宜。围绕台海危机,中美关系得以缓和。

二、报道关键词

1996年,《纽约时报》涉台报道共279篇,《华盛顿邮报》是145篇。从标题可知,1996年两报对台湾选举和大陆军演的报道几乎占报道总量一半以上。

涉及台湾的关键词是“不安”(tension)和“民主”(democratic)。面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台湾是“不安”的。而台湾进行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民主选举,两报都突出了“民主”的基调。

涉及大陆时用的关键词是“警告”(warn)和“挑衅”(provocation)。大陆警告的对象不仅包括台湾当局,也包括美国。美国媒体在1996年揭下了“客观公正”的面具,对大陆的正义行动横加指责。

标题里涉及美国时用的关键词是“派遣”(dispatch)和“监视”(monitor)。美国派出两支航母编队,在台湾海峡游弋,在美国媒体眼里,航母编队是用来监视中国的军事挑衅,确保台湾能够进行“公正”、“自由”的选举。

同类推荐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凡事都强调实用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也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有没有直接用途?能否直接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许多人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教育史给人们带来的疑惑和惊讶可想而知,此书在申请立项资助时几经磨难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幸亏最终有人慧眼识珠,我们才能读到这本倾注了作者近五年心血的力作。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独家温暖系

    独家温暖系

    谁能想到冷漠如第七策的人,是个实打实的“妹控”?她笑,由他宠。她哭,由他哄。她的成长必然伴着他细心呵护。大概是老天爷看妒了眼,一场意外将妹妹带走。他痛。也再听不到她软糯的撒娇声。……灰心之际,老天又将欧阳清霜送到他面前。第七策不信命,这分明是他失去的珍宝。即使她已经失去了从前的记忆,他的心却从未变过。如今他是她老板。见面头一天。欧阳清霜:“第总,我不上班。”“好。”“我想出去玩。”“好。”“给我加工资。”“好”他爽快得让欧阳清霜都怀疑人生。除了亲生哥哥欧阳青枫,没有谁会这么无条件信任她。更何况她在他面前还是个未知的谜。可第七策说他愿意等。愿意等她所有的谜团解开。愿意等到头发花白。他始终会陪着她。
  • 冲天卡灵王

    冲天卡灵王

    【爱情版】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你是我永远不倒的旗帜。答应我,让我爱你,像爱生命一样。【基情版】邪灵当道,青释...我说过要带你杀回灵界的!一张祖传黑卡,启动系统,重生未来世界。全新卡片流世界,超灵体战斗体系。在这个时代,我没有任何遗憾,我要冲天而起!(向多年前热爱的动漫:《游戏王》致敬之作!)【书友群】:535969371
  • 意遇之美景

    意遇之美景

    好不容易飞过来了得好好生活(吃喝玩乐样样得有)她,小心的拥着他,泪儿止不住(不然会被打屎滴!)他艰难地抬手轻轻为她抹去潸(娇)然(柔)泪(造)下(作)地泪水,声音有些嘶哑开口说:“竟然答应你报恩……我就绝不会食言。”她点点头粉唇轻挑,想扬起一个的“甜甜”的笑,(内心澎湃道:你还是挂了吧,我就说说,不用当真啊!QAQ)似是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头微微一撇昏了过去,他的所有重量都压在了她的身上……接下来……只省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喂,你大爷的!别晕啊,这是非常时期啊,这么重你死了也就罢了别拽上我啊我一个人本来是可以跑出去的,你来干什么啊喂,,,”某女暴怒值+10不论她在身边怎么喊,也没有丝毫的反应。他们之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动神记

    动神记

    “驾!驾!”远处大街上尘土飞扬,一个公子骑着一头妖兽向着这边狂奔而来,周围的人见到全都不由变色,纷纷躲闪,即使是如此还是有几人被妖兽长长的尾巴击中,瞬间飞向了天空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间猎人

    时间猎人

    当有一天,你遇到一个宣称自己是来自未来的人之后,如果可以的话,请对她避而远之,不然接下来你的人生将会和过往再无勾连
  • 不向阳的向日葵

    不向阳的向日葵

    翻找东西的时候,发现外婆的遗物里有一个相册,相册里面是一个陌生男生的五张照片,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按相片上的时间来看应该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家里人都不认识,为何一个陌生的人会出现在我外婆的遗物里。
  • 江城名迹

    江城名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念吴彺

    念念吴彺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想那叶小龙,年芳不过二八。平丐帮,烧青楼;斗江主,灭薛门。降聚壹,削济慈;斩亲姊,轼其师。有如天仙之手,将原本平静的江湖搅得怨声载道鸡犬不宁。更可怕的是,你竟挑不出她一丝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