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09

第9章 理析(7)

2.2.2宪政民主形式的失与得:当代新闻功能扩张成果谨慎期待

我们承认新闻功能、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三者的互动作用,但若从阶段性的历史经验看,三者无疑是一个“三明治”式的结构:经济基础为新闻功能提供立足的基础,政治体制决定新闻功能实现的高度。考察英、法、美、日、德,以及自晚清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历史经验,可以发现,结果的不同取决于这样一个区别:政治权力安排体制是否为宪政形式。

从世界宪法史看,大致说来,有三种类型的宪法:“革命宪法”,创制于夺取政权的革命时期,旨在从法律上确认和巩固革命成果;“改革宪法”,出现于因国家的形势和任务发生很大变化而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广泛领域推行大幅度改革的时期,旨在确认和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改革所需的秩序;“宪政宪法”,出现于革命或改革已基本完成并确立宪政体制和法治原则之后。宪政宪法的理论渊源之一就是对人性的预设:人性是不完善的,有自私和滥用权力的倾向。宪政主义名著《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毫无疑问,依靠人民是对政府的主要控制;但是经验教导人们,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

因而,宪政主义警告人们不要盲目相信那些信誓旦旦的政客,而要使他们受制于宪法和公民的宪法权利,以降低政治风险。宪政就是基于对人性弱点的认识,通过法律化的政治程序,来限定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因此,要使全体公民明白: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权力是有限的,即“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只限于宪法和法律明确赋予的范围,宪法和法律无明确规定的权力,政府绝对不可以行使,否则就是越权、违法、违宪。对于违宪行为,必须要有一整套的司法审查制度加以制止,否则宪法就会流于形式。

宪政形式之所以对新闻改革重要,是因为在其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增进公共福利、实现社会公正四项精义中,前两项作用至关重要。在公民权利中,公认的包括生命权、自由权(特别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人身自由和迁徙自由),也包括民主权利、涉及法治和司法行政的权利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权利。而在限制公共权力中,宪政主义基于保护人权和人的自由的基本立场,高度警惕政治权力的动向,尤其是集中掌握政治权力的政府的动向。为了防止和制止滥用权力、损害权利的现象出现,宪政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宪法和法制约束公共权力,认为只有在宪政民主的体制架构中,在全社会确立宪法与法制的权威,施行法治,对权力的使用作出明确的规范,对掌握权力的人进行制度化、法制化的监督与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权力异化,切实地保障公民权利。

反观新闻功能扩张史,以及当时政治权力安排体制:西方国家虽然经历了市民社会的二元对立到国家加强对市民社会的干预逐渐强化的进路,但是从总体上说,西方国家中的市民社会的内在调整机制是比较完善的,因而宪政形成较早。而新闻功能在扩张之后能够摆脱政治权力的随意控制,最终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相对而言,中国的市民社会则未能充分发育成长,中国社会在封建制时代就一直以超经济强制和中央集权为典型的社会治理特征。清王朝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只顾眼前利益,对政治改革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历史主动,一再错失政治改革的良机。而其后连绵不断的战争、动乱,营造的是对暴力、权力、英雄和个人的崇拜,这构成了建设宪政的第一大障碍。加上缺乏宽容的政治文化和环境,统治者和政治精英的愚民思想,使宪政始终未能成行。新中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模式并未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公民的一切法律上的权利都带有国家恩赏的烙印,公民的权利主体意识并不成熟。所以,在下缺民众积极有力的呼应,上无宪政形式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的情况下,历次新闻功能扩张在挣扎之后无一不受制于拥有无限权力的政治权力中心。

好在历经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在正处于宪政建设的最好时期,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推动宪政治国。一些学者指出,我国正处于宪政民主的入口。反映在新闻方面的可喜变化包括“孙志刚案”、“孙大午案”、“沈阳刘涌案”、“湖南嘉禾拆迁案”等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媒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和公民权利的保护。另外,2005年4月1日,《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在全国率先明确规定了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舆论监督权,规定新闻媒体依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进行采访、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条例》还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造成恶劣影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主管部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方面印证了前文我们的分析,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市民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时,新闻功能的扩张将成为自在自为,并被法律稳固为社会普遍约束;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有理由对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命运表示谨慎的乐观。

可见,新闻的功能是一个历时的分蘖过程,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竞争、合作中寻求动态平衡。当代新闻改革的动力机制和此前有质的不同,改革的进程将渐行渐远,也许速度会很慢,但这一次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宪政民主新的历史契机,为当代新闻改革实现监督权力、民主参与的功能扩张提供了可以期许的理由。

【第三章】定格: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新闻功能扩张

作为社会总体中的一个子系统,新闻在被经济、政治形式决定的同时,又存在着强烈的反作用。对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而言,新闻反作用的正效、负效有泾渭分明的部分,比如经济信息的自由流通。但更多的状况是,如同一味良药,治病和副作用往往如藤缠树,共存共生,比如监督权力带来的政府权威受制,民主参与带来的政见分裂、思想混乱。

因此,这决定了新闻改革的两个基本要求:一、必须时刻把改革放在对当代中国前进的真正障碍充分了解基础之上的考量、截取;二、必须清楚新闻改革决不是自我小圈子的自说自话,它需要和其他社会子系统一起配套进行,以求对发展症结辩证施治、相互制衡,尽可能地趋利避害。

从更深的层面看,与其说是新闻改革,不如说是政治改革;同样,与其说新闻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是监督权力、民主参与的功能扩张,不如说其实质是与利益相连的权力重新分割。而这种建立在对新闻客观规律认识和国家、民族利益价值取向上的分割,其合理与合法,则是在探讨过改革的性质、潜力之后,新闻改革课题理论部分的重中之重。

2004年,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词是“和谐社会”。虽然任何社会都必定存在裂痕和冲突,但当“和谐”作为主题词出现时,不应当把它仅仅理解为决策层的治国愿望,而更应该是正视现实的政治勇气。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Ulrich Beck)和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最早系统地讨论了现代性或现代化社会所面临的风险。他们指出,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全球化过程和信息化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当发展中国家突破人均产值800~1000美元大关,即进入利益分化、甚至利益冲突的多事之秋。而2004年的中国恰好跨进了这一门槛。由此而言,这一年出现一连串社会冲突新闻,无论是全局性的信访洪峰,还是中西部地区的群体事件,都不应该让人意外:社会发展进入了高风险区域,对“和谐社会”的主题追求,同时反映的是“不和谐”已经凸现。

在这样的一个所有战后高速奔向现代化国家都曾面对的共同困局,许多国家分别驶向了两种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呈现出完全不同国运的历史道路:亚洲四小龙由威权政体适时向民主政体转轨,完成效率与公平及时更迭的惊险一跃;东欧由“极左”向“极右”的不顾社会惯性的急转,以及南美未能把握社会潜在危机,腐败成为政治之癌,政见混乱导致国家动荡的听之任之。可见,在必然出现的“现代化陷阱”面前,留给思考、决策的时间并不多,产生的后果也是云泥之别。而在这个进程中,新闻的监督权力、民主参与功能,更是起到了把握分寸、变革时机不同带来的成败皆萧何的悲喜结局。

3.1社会转型期新闻监督权力功能的扩张

詹姆斯·哈林顿说,“一个政府的腐败意味着另一个政府的诞生。”如果腐败是任何一个、任何一级官僚体系无法依靠本身力量自愈的痼疾。此时,我们就必须重新思考新闻行使监督公权行为时的权力授予和自身定位问题。

从有效监督官僚体系考虑,应该将新闻的管理部门从党委、政府剥离出去,成为隶属于人大之下的相对独立部门。这样的好处在于,既能使新闻远离被监督者的直接干预,又顾及新闻自身规律和负有的特殊社会责任,避免片面迎合市场的无序行为。

有学者认为,“深刻反思改革中的全部难点问题就会发现,成为改革最大阻力的因素就是权力市场化。”更有学者近乎武断地认为,“凡是有组织的地方必定有腐败。”目前,关于因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的组织性腐败,以及因腐败衍生出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认同、整合危机、贫富差距、社会资源配置错置、低效,乃至黄、赌、毒等等可能一触即溃的社会坏疽,无须赘言。纵使有阿Q式的想法认为,腐败可以降低改革成本,但若知道目前国有资产流失到个人口袋的成本大约是7:3,即每流失1万元国有资产,其中有70%的资产要作为掩盖这种流失的“成本”,而余下的30%也还不一定能转化为国内的生产资本时,也许会怅然若失。

权力——腐败——监督,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但如果不详细了解权力滋生腐败的具体机理和利益通道,就不可能为新闻监督权力提供足够的正当性和权力主体定位、对症施治措施。

3.1.1腐败:官僚体系无法自愈的痼疾

当历史上喧闹的政权更迭成为必然,就会有人寻找背后沉默不语的导演。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公共选择理论,为政治、经济两个领域架起了解释的桥梁,其创始人J.M.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也因此获诺贝尔奖。其后依此为理论蓝本的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更是为政治领域的祛魅提供了锋利的手术刀。简而言之,公共选择学派批评了以往研究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割裂的研究方法,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而且,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一个人在经济市场是自利的,而在政治市场是利他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的“善恶二元论”是无法成立的。他们主张:尽管经济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政治家、政客、选民和利益集团,但他们的行为目标并无差别。区别仅在于,在经济市场交易的私人物品,而在政治市场交易的是公共物品;前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为效用和利润的最大化,后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为公共物品利益和政治支持的最大化。

在公共选择理论家眼中,政府不过是个无意识、无偏好的“稻草人”,公共行为和公共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家和官员的动机支配。此外,由于政治市场上,政治家和官员之间的双边垄断,他们在预算规模上的目标一致性,必然导致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由于民主制度下,没有一种选择机制可以称得上是最优选择机制(直接民主面临高成本,而间接民主面临机会主义),公共选择学派为此提供了两种改革思路:一是市场化改革,二是宪法制度改革。

应该看到,公共选择理论脱胎于西方行政体制暴露出的问题,并且,这种近乎残酷的人性判断忽视了理想战胜利益的可能,从而伤及许多以服务大众为职业的公职人员。但更应该看到,对于诊疗腐败这一政治之癌,这种“我不相信”似的心态,确实有扎紧篱笆的作用。现实已经证明,腐败是自古以来世界上所有国家官僚体系的通病。那么,如果公共选择理论具有跨国界、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就会表明:腐败是任何一个、任何一级官僚体系无法依靠本身力量自愈的痼疾。此时,我们就必须重新思考新闻行使监督公权行为时的权力授予和自身定位问题。

同类推荐
  • 京师教育随笔:教育路上行与思

    京师教育随笔:教育路上行与思

    《京师教育随笔:教育路上行与思》内容有开创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采用“3+1”模式,夯实教师队伍基础、把理念硬化为机制——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教育科研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使命、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一环、众雁高飞头雁领——省会城市教育引领作用等。
  •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本书是一本讲解如何治愈未来的书,提出了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作者用理性的语言绘制了一幅地图,帮助我们在网络社会这片陌生土地上行路。为了画出这幅地图,作者行了几十万英里的路——不仅去了几个西欧国家和加州之外的美国许多城市,还从北加州的家飞到遥远的爱沙尼亚、印度、新加坡和俄罗斯。在这些地方作者采访了近百位人士,包括总统、政府部长、技术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大型媒体公司的掌门人、顶级的反垄断和劳动法律师、欧盟专员、风险投资界的领军人物,还有当今世界最能洞见未来的未来学家。这本书里的智慧都是他们的。安德鲁·基恩把地图上的点连起来,而地图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绘制的。最终安德鲁·基恩提出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监管、竞争性创新、社会责任、劳动者和社会者选择,以及教育。
  •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文书教研论文及科技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内容及写作规范,并附上真实的案例,让您即使没写过类似的文书也能轻松上手!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乡愁里的广东

    乡愁里的广东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最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热门推荐
  • 中国式养生

    中国式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与形成也随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纷纷寻求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
  • 农女的锦绣人生

    农女的锦绣人生

    一朝穿越,没有宅斗,没有庶女逆袭,没有复仇,也没有极品亲戚,只有一个小萝卜头的弟弟,和颠沛流离的逃难路,还要面对时不时的离魂。于是穿越后的女主过上了一边赚功德一边享乐的人生。慢慢的竟然变成了人人传颂的大善人……ps:本文有金手指
  • 窗外诗雨

    窗外诗雨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过得很快,一转眼十五年的写作时间“不翼而飞”。现在,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窗外诗雨》。我四处打工,到处漂泊,曾几度想放弃创作,只因心中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又重新提起笔来。如果你也真的喜欢写作,就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的故事发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猫传

    神猫传

    宋末,鼠疫四起,民不聊生,天地愁惨,大劫将至。宋末,一个现代医生,广结好友,悬壶济世,战八方,平四海,肃清貊乡鼠攘,铲尽世间污秽。誓要还天下百姓一个,海清河晏!
  • 现实世界的作弊码

    现实世界的作弊码

    平凡的高中生杨哲被告知自己是个异能者,并由此接触到神秘的异能界。在阴差阳错之下杨哲觉醒了他的异能,空中飘浮着一个只有他能够看见的虚拟键盘。然而他的异能却不同于异能界所有的异能者。输入作弊码,这竟然成为了现实中的能力。另一方面,异能界的巅峰会议上,透露出一个恐怖的预言——人类文明将会在一年之内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神秘组织,上古生物,接下来又会遭遇什么呢……
  • 家庭秋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秋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秋季我们在饮食上要多吃酸类食物,秋天气候干燥,温差不定,身体的肝脏功能需要保护。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侵入。中医认为,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期,气温由热向寒转变,养生也应从“养阳”转向“养阴”。凉爽的秋意慢慢来临。但是健身运动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停歇的。运动专家建议,健身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比较适合在秋冬进行的运动。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 我的师父是棺材

    我的师父是棺材

    那天晚上我走进一个昏暗的路灯下,在一个阴森森的小摊上吃了一碗饭,却吃出了祸来。为了保命,我不得不拜一个奇怪的人为师。命终于保住了,没想到,却背负了更大的诅咒。为了活命,我不得不听从师父的安排,一步步探寻诅咒的源头。诡异的师父,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永远紧闭大门的棺材铺里面,究竟生活着什么人?祸延千年的诅咒,到底是谁种下?六道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随着越来越接近秘密的中心,我越感觉到危险。这件事已经超出我的想象,我想抽身,然而,我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吃过一次鬼饭,一辈子都要靠鬼吃饭。
  • 少年逆袭成神

    少年逆袭成神

    神,万世之神。这是一个少年为了成神,从而踏上了他的成神之路的故事。……永不放弃!这就是我的成神路。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孩子一定要读的感恩书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孩子一定要读的感恩书

    有一种爱让我们震撼,有一种爱让我们流泪,有一种爱让我们成长,有一种爱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坚强……这就是源于血脉亲情、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父爱与母爱。感恩父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具有的美德。当一个孩子,在父爱母爱的沐浴下,能够理解爱,懂得爱,并且学会报答爱,就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本书中讲述了家庭的温暖,见证了父爱和母爱的伟大,记录了你的成长足迹。书中的互动环节让你和爸爸妈妈的心贴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