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17

第17章 调研(2)

所以,搁置根本意识形态本身的争议,新闻执行“宣传”功能本身并无不妥,并且在一个国家顺畅运行中是必需的,这和新闻的本质是信息并无冲突,两者是载体和部分目的的关系。对于一个全国平均收视率达到26%、具有独特属性的栏目来说,评价《新闻联播》的工作绩效,不应该仅仅停留它的到达率上,那是广告招标时最重视的数据。高收视率的背后,不能只归因于各省市台被要求统一转播,还因为它是政治中心公开发布政令的第一管道。但是这也不是它唯一需要承担的职能,更重要的在于“入眼”之后是否“入心”,就是考察它“宣传”之名下意识形态建构和信息的政治沟通效果如何。这将是指导此类栏目改革的依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美化形式吸引观众的收视兴趣上,对于《新闻联播》而言,仅注重形式的评价很可能忽视观众收看时“买椟还珠”般的结果。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对《新闻联播》的观众做宣传效果的抽样调查,这确实是课题组的遗憾。但是,有两个结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一是央视自己对《新闻联播》观众群的调查,呈现出《新闻联播》观众的三个基本特征:青年观众少、中老年观众多;干部观众在群体中比例高而群众比例低;北方观众比例高而南方观众比例低。另外一种方法是倒推法,即如果已有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建构在现实人群中遭遇普遍障碍,那么作为26%的《新闻联播》观众也应是如此。这也反证《新闻联播》的宣传效果并不成功,并且也揭示出这种不成功是宣传技巧不足造成的,还是内容本身弱势这样更为根本性的症结造成的。

针对传播内容本身提出考察要求,似乎是多此一举。但是如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修建更好的管道,而不在乎管道中流的是油还是水,那么无论把多大的力气用在提高管道的密闭性上,那么最终输送的液体也不一定被庄稼吸收。同样,如果在研究中回避问题,要么会成为不负责任的妄言玄思,要么变成用“假语言”研究“假问题”。而把意识形态建构和新闻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已有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的传播就是政治社会化,即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而在家庭、组织、大众传媒三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结构中,大众传媒起着重要作用。汤森(James R Townsend)在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时认为,大众传媒具有如下社会化特征:信息资源的国家化;独特的语言系统;教育性风格。更有文章明确指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履行以下功能:传播、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成为群众的普遍信仰;宣传、解释国家政策,让更多的人来支持政策的施行。可见,将《新闻联播》和意识形态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非毫无依据。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从结构上来看由三个层次构成: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其中共产主义是其内核,它是整个社会与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人民越来越重视“当世”的即时报偿,这一内核的凝聚作用确实在下降:

市场经济多元化格局促进了利益需求多元化和物质消费多样化发展,诱导了人们政治文化、政治道德、政治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非理性选择……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及就业就学途径发生了变化,从前所获取的政治信仰、追求、观念、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嬗变,与其感知的社会现实反差太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和全民共识,它的合法性得以确立本身,便无言宣告了意识形态神话的终结。

这样的论断不一定准确,但它作为一种担忧确实存在,早在前苏共崩溃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苏共解散时党员的冷漠反应就很有感触,并在许多场合经常讲:为什么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时,苏共的党员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而不是为了维护党的存在而抗争?这样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对中共党员政治状况的担忧。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了全国30万名党员思想状况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一直没有全面公布。这种担忧影响了后来的党建指导思想,从2000年起,“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全党同志都要增强党的意识”的提法开始出现;针对党员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策,该活动于2003年展开试点,2005年全面展开。

而集体主义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上的一种价值形态。它的维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国家垄断社会资源;二是平均主义的资源分配制度。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后者才能让社会成员摒弃一己之私。但是,这两个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已不复存在,经济转轨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深陷于政治制度中,导致统一意识形态建构遭遇了强大的离心力。“强调不平等和抵制等级制无处不在,这种矛盾根源于复杂社会制度中固有的价值观”。

惟有民族主义,在强敌环伺的国际环境中近年来一支独大,但意识形态处于弱势地位已经明显。如果不加调整,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看似控制着传播的主渠道,继续着你听我说的状态,而实际上话语权已经悄然旁落。国外对“隐藏文本”的研究提醒我们:公开的官方文本如果没有真实地反映弱者、从属者与支配者的关系,那么对现有权力的公开承认往往是一个伪装。前苏联意识形态的崩溃和“文革”结束时看似几乎一夜之间的民心向背已经一再证明了这点。也许这才是摆在《新闻联播》类栏目面前难以承担的真正挑战。这一方面再次说明新闻改革是一个多因素关联、放眼全局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也说明新闻改革的不确定和被动局面,即改革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更为根本的制约因素和评价标准,并且这些因素又非新闻领域力所能及。

而对于《新闻联播》的另外一个目的——政治沟通,因为只强调“上传下达”,而忽视了“下传上达”,信息单通道的结果是“政府喉舌”与“民众呼声”在音量上不对称,导致联播类节目的功能非常狭窄,受众多有不满。作为这一局面的反证,开创时追求信息“自下而上”特色的《焦点访谈》,其早期受观众热烈欢迎证明了这一信息需求。

4.2乏力的监督者:《焦点访谈》、《新闻纵横》、《阳光热线》

“《焦点访谈》——只有污点,没有焦点;只有名栏目,没有名记者;只有政策思维,没有媒介立场;只重社会责任,鲜见专业理想”。“技术治理手段”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焦点访谈》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开发体制内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其间一些节目给人或是题材“焦点”不热、或是分析戛然而止、或是方式简单粗放的感觉了,而对于事件的内在因素与整体模本、事件背后的社会发展体系这样触及社会问题背后潜在的根源问题,以及提升公众的思考能力方面却乏善可陈的原因所在。

1994年4月1日19∶38《焦点访谈》的开播,将电视新闻人的职业荣誉推到了顶峰。在创办人的设想中,它“不以反对派、在野党之身份或持不同政见者之目光来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采访事件、制作节目;更不能‘过把瘾就死’”。这样的心理准备,使得尽管监督类节目的比例一降再降,“命题作文”一加再加,但它依然走过了十多年。即使是在2004年8月中央要求规范舆论监督时,依然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栏目被特别批准为可做“批评报道”类题材的两大中央级广电栏目。《新闻纵横》比《焦点访谈》晚开播半年,同样是一档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的深度报道节目,也是中国广播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评论节目之一,一年曾经拿到3000万的广告,这在广播界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之声频率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栏目,并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

《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之所以诞生于同一时期,获得同样的报道“特权”,根源于其成长的社会背景。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经济改革再次启动,而推动改革的一个关键动力就是来自于权力的下放。“解集权化”唤起了各地方、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方和各部门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利益取向,现有体制在利益协调上遭遇挑战,中央开始被迫与地方、部门之间讨价还价,才能使各种重要的政令得到执行。尤其是地方的独立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地方主义,使得中央甚至陷入了一场“国家能力”不足的危机。现实中“中央屡次强调指出”的句式,正说明了屡禁不止的无奈。这种现象实际上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持续受到政治学研究者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而《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中往往“大快人心”的节目样式,正是揭露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弊政、劣行,虽然这对先于之前播出的《新闻联播》、《全国新闻联播》中的某些内容产生了一定的解构效果,但决策者依然承担了这一点,并且通过规定比例、“命题作文”的形式加以弥补。于是,《焦点访谈》等在“用事实说话”的过程中,被中央政府通过嘉奖、领导题词、特许令等形式吸纳了,成为“说话”的“御史”、“言官”、“钦差”这一“新型的行政治理技术手段”。正是这样的隐性身份,根本保证了《焦点访谈》等在地方政府、官员中的威慑力和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焦点访谈》、《新闻纵横》和《新闻联播》、《全国新闻联播》一样,本身就是中央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所以,《焦点访谈》类栏目承担的功能,本质上是舆论监督下的政治沟通,这是它与各省市小“焦点”的根本不同之处。而地方小“焦点”在蓬勃兴起之后的声势渐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并不需要这样的“御史”角色。得不到政府支持、部门利益打架的结果,使它们很难播出有分量的监督类选题,诸多小“焦点”也不得不另觅生路,比如转走“民生新闻”。以下我们分别摘录课题组2004~2005年对中国北方、南方和西部的省级同类栏目制片人的访谈记录。他们热切的话语,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侧面感知地方台舆论监督节目的困惑与障碍:

从社会的收视期待来看,从理论界的研究方向来看,都是把你定位到舆论监督这个范畴里,似乎你存在的价值就是这个。但事实上,你不可能按照这个定位来运行。我想《焦点访谈》在这方面没有省台的困惑大,中央台报道一些小的市、县,不大容易受干扰,就是指那种说情啊!省市里就很容易,因为彼此的距离太近。这种情况经常碰到,有一些说情毫无道理,完全不讲原则;而有一些题材、人物和领域你也是很难涉及的……今年上半年批评报道出了几件纠纷,领导过问的时候,我们给他们算得细,说有的叫曝光类,有的叫思考类。领导说什么叫思考类!就是曝光。都给算起来,4月份就达到60%。于是在导向上就产生了些问题。舆论监督节目就是处在这么一个状态当中,不是很明确的一种节目类型,定位也存在一些模糊。

老虎不能打,即使是死老虎也难打;苍蝇又打不着,因为它会飞。要说监督到哪一级,除了个别地厅级死老虎能打之外,有时候一般的村委会干部都打不着,更不要说镇、县一级领导了。

目前舆论环境的宽松不是体现在力度上,可能是体现在报道的范围上、数量上。但力度不是体现在有这么一件不好的事情上,还要体现在通过这件事情的尖锐性和深刻性上。当前舆论监督环境只不过是宽松了,就是说某些东西我们可以往外报了,某些东西不是那么强烈地受到限制了。我期望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定位应该是在后者,就是要在加强力度上。来自课题组对多个省级台舆论监督类节目主要负责人的访谈。

当然,一个结果的背后原因往往是多重甚至矛盾的,中央政府担心基层政权权威丧失而失去执政链条的控制力,也可能是地方“焦点”难以得到高层官方支持而丧失生存机会的原因。

不可否认,《焦点访谈》的影响力和收视期待近年来有所下降,收视率自黄金时期1998年的27%降到现在的不足10%。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节目样式、内容“十多年来如一日”造成的收视疲劳,但近年来地方大员以“破坏基层政府形象,影响执政能力”的强烈反弹也是《焦点访谈》题材趋软、失去收视吸引力的更重要原因,但因为具备中央治理手段的本质,使它目前依然执掌着其他栏目难以企及的权威,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评论节目。因此,评价这样一个栏目的过去和将来,应该把它放到政治沟通这一更深、更远的视野中审视。

同类推荐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本书站在时代高点,总揽新世纪传媒领域出现的新案例、新技术、新理念,荟萃高端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领域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加以系统归纳,进行趋势研究,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理论体系集大成之作。
  •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互联网使舆情研究成为中国的一项显学。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姜胜洪副研究员的这部专著,从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入手,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借鉴了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找到了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与措施。可以说,这部著作顺应时势,为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作出了新的贡献。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数学小姐的明星先生

    数学小姐的明星先生

    夏洛漓,某人微信中备注的数学小姐,国际青年天才数学家,老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肤白貌美家世好,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偏还有才华。颜值协会高级会员,善良的外貌下隐藏着狡猾的性格,爱挖坑,但是不负责埋。肖晨若,夏洛漓微信中的明星先生,当红流量级艺人,拥有无数粉丝,男人口中的情敌,万千少女口中的老公。有颜有身材,能歌善舞演技好温柔体贴脾气好。两条原本不想交的平行线,却偶然的碰撞到了一起。当科学界碰上了娱乐圈,是犹如火星撞地球,还是两者水乳交融?看娱乐圈可盐可甜小哥哥花式宠耿直天才数学家小姐姐。看科学界爱挖坑的小姐姐如何科学的疼爱可霸道可萌可娇羞的小哥哥。建了一个读书群:809154333有空来聊聊天吧
  • 樱花泪湮

    樱花泪湮

    他又看见了她于朝云溪水旁。她仍是一身粉白,裙摆满是樱花。她在前边踮起脚一步又一步地走着,在她身后那只麒麟紧紧地跟在他身后。他落在后面,不由得心中一紧。“落儿。”他唤住她。她像听见了,转身回过头来,远远地看着他那双眸子充满着绝望。“你头发乱了,过来。”他朝他招手,示意他过来,出乎意料的是,可她却没有过来,而是一步一步地往后退,离自己越来越远。他蹙着眉头,心中莫名地慌张,像是很宝贵的东西从他的心中流逝一样。!他看着她的嘴像在说着什么,却没有半点儿声音只是唇在动,脸上笑容依旧……“难道师兄又忘了吗?我没有声音了,不能说话了。”他看懂了这个口型,他蓦然停下脚步,一切都随在消失。睁开眼,落入眸子的是无尽的黑暗……修长白皙的手抚过那颗挂在眼角的泪珠,像以前他抚过她的乱蓬蓬的头发。这是第几次梦见她了?——他也不记得了。
  • 魔方

    魔方

    或许可以说,没有什么问题比素食更加让大家众说纷纭。它好比—个转来转去的魔方,能拼凑出各种任意组合但很难统一的平面来。宗教学家说它是宗教问题——因为素食源自宗教信仰,无论佛经、圣经、古兰经都有劝诫人们斋食的篇章。生态学家说它是生态问题——因为素食可缓解地球的承载与再生能力,在人口爆炸的当今尤其需要提倡。仅就将成为人类最大恐慌的水资源而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集约型畜牧业发达地区,地下水源已经因行业性超标准使用而日渐干涸。美国《新闻周刊》对养牛业的耗水量有过一个生动描述:“一千磅肉牛身上所用过的水,足以浮起一艘驱逐舰。
  • 催眠王妃,晚安摄政王

    催眠王妃,晚安摄政王

    这年头怪事特别多,公鸡也能当人使。可男人=公鸡?"锦哗!给我滚过来!""王妃,何事?""听说你是公鸡?"某妃媚眼轻挑。萧锦哗的脸绿了,一个猛扑上前,咬牙切齿道:"是人是鸡,试试便知。"某妃拽着他的衣领,翻身坐在身上,邪笑道:"既然是鸡,自当本妃在上,你在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着系统闯异界

    带着系统闯异界

    完结撒花ing!睁开眼,身边是玉体横陈衣衫不整的美男一枚,廉胥君第一反应是——上!了!他!我会告诉你我的系统自带空间吗?我会告诉你有了系统炼丹什么的我只要单击一下就合成完毕吗?高手寂寞,就缺个压寨相公了,哎哎哎那谁,你老不好好穿衣服怎么回事?等会儿!把腰带放下!裤子穿上!嘶——要不你还是保持刚刚那样吧!书友裙半缘修道半缘君群号1,2,7,3,0,7,1,5,有缘千里来相会,另有完结文求宠幸,新文快穿逆袭:娇妻黑化ing等待翻牌,么么哒
  • 都市奇谈之黑皮书

    都市奇谈之黑皮书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恭喜,“它们”正跟在身后,奉劝一句,别睡觉……
  • 万道初仙录

    万道初仙录

    少年天骄,身死消亡之际,却得仙人传承。眼泛紫芒的孤傲少年,从苍州跳脱而出,闯向广泛无垠的大世界。苍茫大地,万域洪荒。异族万千,出没自如报家仇,收魔神,夺造化,固涅槃,握九凤。一剑灭魔帝,不惧天上十万仙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儒道至圣

    儒道至圣

    这是一个读书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此时,圣院把持文位,国君掌官位,十国相争,蛮族虎视,群妖作乱。此时,无唐诗大兴,无宋词鼎盛,无创新文章,百年无新圣。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弟,被人砸破头后,挟传世诗词,书惊圣文章,踏上至圣之路。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