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600000043

第43章 国际科技报道刍议(2)

系列报道

如果说消息、通讯等是常规武器,以短、频、快著称;那么系列报道是重武器,连续发射的喀秋莎。通过较长时间、多篇幅的报道,来强调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主题。系列报道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很强的指导性。

比如:2001年1月1日起,本报刊登15篇系列报道,介绍各国开发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如何在工业、旅游、金融、商业、教育、交通管理、教育和政府等部门普及和使用信息技术,以提升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2005年1月,本报刊登了国外节水、节电、节油、废物利用以及开发节能技术情况等十篇文章,以配合国内建设节约型社会。

系列报道因为报道文章连续不断地推出、全方位多角度强调一个主题并挂上专门的刊头,所以特别引人注目。需要说明的是,系列报道这种形式不可随意用,一般的报道主题不可用这种形式,所谓“杀鸡焉用牛刀”;其次,主要用于配合国内的改革、发展和科技发展大战略的推出和实施。比如,上面所说的信息技术系列报道,其背景是2000年下半年,中央在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而2001年1月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所以策划了这个系列,介绍国外发展信息技术的情况,为国内提供参考。再如,2006年8月初本报开始推出的“外国提高公民科技素质系列谈”19篇文章,配合了2006年2月中国政府公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提出和实施,介绍了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科普提高本国公民科学素质的举措和经验,中国科普专家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些报道使用第一手材料,具体详实,对国内有借鉴作用。随后,这些系列报道扩编成书,以便进一步发挥作用。

系列报道有其要求,开篇要发编者按,告诉读者为何发这个系列报道,结束时要告诉读者系列报道结束,使系列报道有始有终。每篇报道挂专制的刊头并标明序号。使读者了解这是一个系列报道而不是单篇文章。

“准确性、通俗性、趣味性、贴近性”的统一

国际科技报道要注意“准确性、通俗性、趣味性、贴近性”四性的统一,这是报道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准确性

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国际科技报道也不例外,韩国的黄禹锡造假,克隆人体干细胞的数据和实验均是捏造的,其造假“论文”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分别发表,后被揭露,两杂志名声大为受损,公信力下降。各国报刊杂志纷纷从中汲取教训,采取措施,确保报道来源的准确性,从报道的源头上杜绝错误。此外对一些发明和成果的报道,要准确把握,慎用世界第一、最先进等最高级词汇。一篇报道,要做到事实准确、名字和数字准确、概念准确、科学原理准确。很多人写的稿会出错,科学家也不例外。本人也曾发现专家写的稿件出错。作为编辑,不迷信,不盲从,只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对报纸负责,对读者负责,也是对作者负责,试问一旦见报的文章中有错,专家不丢人吗?在编稿中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是译名问题,译名要标准化,以本报见报和新华社发的稿为准。另外就是科学概念问题。比如,2006年12月18日本报刊登的一篇讲月球探索的科技大观,里面提到在月球建立种子库,把农作物种子以及人类和动物基因存放在上面,以防不测。文中一句话表述为“将人类动植物种子备份存放在月球上,充当“诺亚角色”。当时文章已经发到夜班,后来考虑这句话不妥,植物种子是对的,人类和动物不能说种子,但是分开做两句话说,又觉得累赘,最后请教科学家才解决这个问题。

通俗性

国际科技报道必须通俗。怎么叫通俗?读者能看懂就是通俗。要想读者看懂,作为编辑,你首先要能看懂,你懂了,读者就懂了。科学家写的稿子,涉及科技术语、原理和知识,比较专,难懂,读者来信也说到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约稿时,要反复强调,写科普文章,而不是学术论文,一定要通俗。收到稿子后,在编辑的过程中,将那些难懂的内容“翻译”成读者懂的语言和术语。有时为了“翻译”一个概念或原理,和科学家多次商量,找对应的通俗词语表达。

举一例,近些年来,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突飞猛进,不断取得新成果。2000年6月,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等六国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框架图并予以公布,三年后,比较精确的人类基因组“完成图”绘制完毕,2006年5月,人类最大的染色体、第一号染色体的测序和分析完成,历时16年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终于完成“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这期间,各家媒体发了许多相关报道,但没有介绍什么是“基因组”这个重要的概念,它和碱基对、染色体等是什么关系,读者来信曾问及这个问题。

本人采访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教授后,草就一篇《人类揭启自身奥秘》(2006年5月27日见报)回答这个问题。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找到对应的词语,通俗地进行了比喻:人类基因组就像地球那么大,一个染色体就像一个国家那么大,一个基因就像一幢楼那么大,搞清楚30亿碱基对(核苷酸)就像搞清楚地球上30亿人各姓什么,“制图”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标路标。

这篇文章因为“通俗易懂”获得了本报好新闻奖。

趣味性

国际科技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如果读者因为报道难懂、干巴而不愿意看,报道就失去价值。报道要吸引读者,内容通俗、生动活泼。比如,本报1957年11月5日刊登的《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科普文章,解读同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重大科技新闻。当时,人们还不懂什么是人造地球卫星,文章这样介绍:“自然界的卫星是围绕着某一行星、周期性地转动着的小星体。月球就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人造地球卫星就是和月球相似的人造小星体”;“人们会问,卫星怎样能绕着地球转,既不飞开去,又不掉下来。首先我们看一下月球。月球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每秒一公里(每小时3600公里)。由这样大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正好等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二力平衡,卫星就沿着轨道转动,既不飞开,也不下落。正如用手牵着一根前端系有石子的绳索转圈子的情况一样。这时石子在做环绕运动,有离心力在使石子向外飞;而绳索有拉力,拉着石子不让它飞开,二力平衡,于是石子只能沿着轨道不断地兜圈子。”这篇报道通俗、有趣,读者爱看。

上述三性如能做到,这篇国际科技报道基本是成功的,但如果有贴近性,报道就比较到位、完美。

贴近性

国际科技报道要贴近中国、贴近读者,让读者感到科技不神秘,就在身边。让中国读者感到,国际科技与中国息息相关。比如,2006年2月15日本报一版刊登的全球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公司13日首次承认,其炸薯条含有小麦和乳制品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给那些对这些物质敏感的顾客带来过敏反应,……之所以会引发过敏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其含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蛋白质。这属于食品科学,涉及千百万人的健康问题,见报后读者关心,打电话给本报了解进一步的信息。

中国不断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促进世界的发展、合作和繁荣。中国和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因而,现在,本报很多国内的报道含有国际内容,我们戏称国内报道走向全球化。另外,国际报道涉及更多国内的内容,这是中国开放、参加国际合作的必然结果。国际科技报道贴近中国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些记者善于写科技文章,但是一些记者却不愿写,因为专业知识难懂,外文难翻译,担心出错。其实,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只要肯学习钻研,就会有所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新闻层出不穷,很多政治、经济、文化新闻都有科技含量,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能放弃自己的责任不去报道吗?不懂科技知识的记者不是好记者,你逃不掉、避不开,科技就在你身边。电脑、手机,每天用,这不是科学吗?你吃的食物是绿色食品吗?这涉及食品科学。科技和你息息相关。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好处时,同时要为科技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尽力。

中国科学家和媒体联系要加强,自愿义务做科普工作的专家有,但是不够。而外国,科学家自愿义务从事科普工作已成为常态。如何使科学家走出实验室,来到公众中间,同公众交流,让科学走出高贵的殿堂,同大众亲密接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吴迎春: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同类推荐
  •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治愈未来:数字困境的全球解决方案

    本书是一本讲解如何治愈未来的书,提出了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作者用理性的语言绘制了一幅地图,帮助我们在网络社会这片陌生土地上行路。为了画出这幅地图,作者行了几十万英里的路——不仅去了几个西欧国家和加州之外的美国许多城市,还从北加州的家飞到遥远的爱沙尼亚、印度、新加坡和俄罗斯。在这些地方作者采访了近百位人士,包括总统、政府部长、技术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大型媒体公司的掌门人、顶级的反垄断和劳动法律师、欧盟专员、风险投资界的领军人物,还有当今世界最能洞见未来的未来学家。这本书里的智慧都是他们的。安德鲁·基恩把地图上的点连起来,而地图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绘制的。最终安德鲁·基恩提出治愈未来的五大工具:监管、竞争性创新、社会责任、劳动者和社会者选择,以及教育。
  •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是《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联合全国40多所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征文作品精华集,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也收录了13位辅导员工作专家的精心点评。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以及问题处理技巧。
  •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劳动伦理是马克思思想重要本义的学理论证;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实践形态等。
  •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热门推荐
  • 药女医香

    药女医香

    现代中医林紫芙一穿越就成了小寡妇。心狠的婆婆直接把她扔到了偏远的庄子上自生自灭。发家致富奔小康,种药治病两不误。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作为一个水灵灵的黄花姑娘,门前的是非更是格外的多。可恨的是,偶然救回家的男子,居然是早已死去的夫君。周明齐:“村东头的何云虎给你挑水了?镇上的夜大夫送你回家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的林紫芙怒视周明齐:“再说一遍,我不是你媳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有一个超宇宙

    我有一个超宇宙

    是否有人怀疑过,漫天星辰,真的都是一颗颗真实的星球么?如果……地球以外的一切,都是假象呢!意外来到陌生的星球后,白辰不仅认知到了真正的宇宙,同时也发现了地球的秘密!宇宙,原来竟是这个样子!只是……先等等,穿越却不给记忆是什么操作?这是什么噩梦开局!……PS1:本书系宇宙修炼体系,背景宏大。PS2:本书又名《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有大佬罩着的躺赢人生》等等。PS3:群号309,116,075,大家可以进来聊聊天,没事骂骂作者。
  • 墨少的神医娇妻

    墨少的神医娇妻

    她是仙界唯一大乘期的女仙,渡劫时不幸陨落;她,现代天才少女家境贫寒;当大能女仙遇到天才少女,会有怎样的事发生呢...诸位读者,在看文前希望能够看完小妖这些话。 大家在看文时都能看出小妖是个写文小白,可以说对于写文毫无经验,但小妖也在努力成为更好的人,希望读者能够善待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我。 这个世界不缺乏恶意,甚至有的人连自己写出的词汇含义概括都没弄懂就写在评论里,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作者也会造成伤害,更甚至会因为某些人的言语不当而滋生出舆论,导致作者放弃写文放弃自己的喜爱,而这样的事情也确实发生了很多,所以希望诸位书友拿出你们的善意来看文,谨言来评论。 最后:小妖在没有写文前也很喜欢看文,也看了很多的文,之所以决定自己写文不是因为有多大的理想,或者当做正业来赚钱,小妖的作品有几部,但是一直以来也没有固定的作品风格,更没有随着时下热门题材写文,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小妖只想写自己喜欢看的文,看自己想看的结局。小妖喜欢沉浸在写文的过程中,发表也只是想让大家分享我的喜悦。 至此感谢耐心读完这段话的书友们,小妖无法令所有人满意,所以希望大家拿出善意对待,谨言评论,不喜请绕开。
  • 我不当土匪

    我不当土匪

    重生成土匪头子的儿子,子承父业继续当土匪?李懿文:都穿越了还当土匪,不行,绝对不行,这样会被其他穿越者耻笑!我要当大官!
  • 神级吃货

    神级吃货

    自打贪财捡到一块饕餮狗头金之后,生活就和饕餮一样,变得贪婪无比!吃的太多,把自助火锅天吃破产。还有人说自己是大胃王,一个不小心,差点把对方吃的怀疑人生。网红什么的,我并不想做,奈何……我是吃的太多了。好吧,我承认我是一个吃货,但是能吃出人生新高度。也会……吃到各位怀疑人生。
  • 漂亮朋友(上)

    漂亮朋友(上)

    农民出身的杜洛华胆大妄为,冷酷残忍,凭借漂亮外表独闯巴黎,厮混于巴黎贵夫人的圈内,如鱼得水,演出了一幕幕荒淫的闹剧。而那些戴着绿帽子的丈夫们却争相举荐、提挈他,使他很快步入上流社会,成了一个政治暴发户。小说揭示了上流社会的空虚、荒淫、堕落,展现了资产阶级政客的厚颜无耻,揭露了政治界、新闻界黑暗的内幕,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力地批判。这部小说在世界上有着十分深广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绿姑娘

    绿姑娘

    人生中总有一些人难以忘记,从最初的微笑,到之后的守护,发自内心的爱与纯甄!
  • 龙讯

    龙讯

    用形,废心,合元,化神,仙道,此为人族修仙的五个阶段,仙道尽头便为永生。然而,自古而今,没有人真正永生,但也不是徒劳,那些动辄上千年寿命修行得道之人,倒也是令常人羡慕至极。
  • 甜入心扉之八零小青梅

    甜入心扉之八零小青梅

    十六岁的叶思绵是个通透人,人人都说她是单纯无知小白兔。十六岁的宋瑄长得帅身材好,走到哪都能招来小姑娘们尖叫。叶思绵从小被当做大家闺秀养大。到头来却栽在了宋瑄这又二半吊的小痞子身上。小痞子会害羞,会脸红,会折了花爬到树杈上远远地瞧她。*叶思绵想做个小文青,以后就养着他,宠着他。谁知道当年嘴欠的小痞子,最后居然成了栋梁。*十年前宋瑄一伸胳膊把她挡在大学门前,鎏金大字下阳光正灿,少年意气风发,眉眼夺目又张扬:“叶思绵,我中意你,做我女朋友怎么样?”她推开他。头一回偷笑着红了脸。十年后大漠孤烟直,宋瑄从隧洞深处走来,一身沉稳,硕骨铮铮,锐气不减当年。把她抵在青山石上,他声音低沉又滚烫:“小梧,结婚吧。”她流着眼泪笑弯了唇,一声声地说着好。*曾以为这一生苦涩,却不想甘草熬成糖。*“十年岁月敬誓言,余生温柔只为你。”*对外汉语教师vs研究学者。八十年代的校园到婚纱,把一生岁月谱成行。那些年的一生情长,原来是少年成了伉俪,陪你从日出到夕阳。*【PS:八十年代背景,男女主1V1,身心干净,甜宠无虐,结局HE】
  • 大海商

    大海商

    才子赴京化身幕僚,权力巅峰游刃有余,天子倚重,内有百年皇家隐情。荡倭寇,平海盗,开一代海上丝绸之路,功德无量,令世人敬仰,却有万般艰险,生死两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