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200000056

第56章 突发事件报道(5)

三、时效性与准确性兼顾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为了比拼发稿速度,抢“第一时间”、“第一声音”,一些新闻媒体犯了不少错误。准确性始终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媒体认为错了不要紧,只要后续报道及时更正就好。实际上,公众对初次接受的信息记忆尤为深刻,新闻报道出错后再想澄清是极其困难的。一条虚假信息,不但给媒体自身造成损害,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危害。因此,突发事件报道不仅要快,更要准,决不能错误地把时效性置于真实性之上。

(一)与事发地媒体寻求合作

事发地的媒体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它们通常比外来的驻地记者或临时的派出记者更熟悉本地情况,渠道更多、网络更广、关系更深。因此,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赶往现场的路上,应尽快与当地媒体取得联系,充分借助它们的采访资源,包括租用采编设备、聘请记者作为临时雇员等。由于共同的新闻追求,当地媒体记者一般不会拒绝合作。有时,由于他们掌握的一些情况不能公开报道,会很乐意提供给外来的新闻同行。

当前,国内一些电视媒体不断加强合作。2008年12月21日,中央电视台牵头成立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成员包括中央电视台和34家省级电视台、15家城市电视台,成员单位可以共享直播设备、选题、队伍等资源。

对于在事发地遇到的其他外来记者,不要吝啬向对方提供帮助。新闻同行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越是重大的突发事件,面对极端复杂甚至带有危险性的工作环境,仅仅依靠一家媒体、几名记者很难成行。记者要建立强大的人脉关系,这次我们帮助他,下次可能是他帮助我们。而与其他媒体记者通过合作或交换的稿件、线索等,也是核实信息的重要渠道。参加海地地震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党琦说:“我们跟前方的央视记者,虽然我们有竞争,但是我们在前方更多的时候是相互帮助,央视的冀老师(冀惠彦)如果出去看到好题目都会特别地提醒我,说新华社这个可以做文字,还把辛苦拍来的视频播放给我看。”

(二)尽快到达新闻现场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记者来说,现场就是战场,只有在现场才能掌握第一手素材,发现最生动的事实、最典型的细节,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还原事件真相。尽可能创造条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应该成为记者的职业本能,这点至关重要。

识别信息真假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和高智力的脑力劳动。记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现场的当事人和目击者在接受采访时,可能因惊慌失措或者个人偏见而夸大新闻事实,这时记者就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判断,防止听信一面之辞,妄下结论。

还要注意“霍桑效应”。20世纪30年代,研究者对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的调查发现,当答应给女工以假期、提前下班和在工作期间供应一餐熟食时,她们的产量增加了。后来取消这些待遇后,她们的产量继续增加。研究者后来认识到,这是由于女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霍桑效应”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表现是,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会引起异常反应,如担心自己的话语会带来某些影响,考虑形象曝光后会影响正常生活等。这就需要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减少压力,尽可能降低“霍桑效应”的影响,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三)采访权威人物,多方求证

权威人物是新闻准确性的最大保证。面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判断好谁是权威人物或者权威部门,然后尽可能采访这样的人物或者部门。重要的数据、事实要向权威部门核实确认。还要向多个有关部门了解和核实情况,采访多方当事人,通过多种来源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美国游客在北京市鼓楼遇袭,一些外国媒体担心这是“针对美国人的政治谋杀”。国内媒体援引国际刑警组织认定的结论,明确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不是针对美国人的谋杀,迅速消解了各种无端猜测和炒作。

要注意那些“万金油专家”、“万能博士”。现在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跨领域的专家。实际上,跨领域后,这些专家的认识水平可能还不及一个普通人。有些专家在本领域也不权威、不专业。这就要求记者平时要了解一些领域的学科分类、主要专家情况和联系方式等。比如心理学。在香港,临床心理师要接受临床心理学的专业训练,而心理咨询师是社工经过培训就可以担任,这些和心理学专家是非常不同的。心理学专家和精神病学专家在香港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需要接受不同的训练。现在一些电视节目中邀请的心理学专家,其实很不专业。

采访权威人物有一个时间过程。在掌握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可以先对确认的事实进行报道,并动态跟踪最新了解的情况,但报道的事实本身必须准确无误。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报道中,更要注意数据准确、用词严谨,对一些基本概念要有科学的解释,防止受众产生误解。

(四)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对立统一

时效性和准确性似乎是矛盾的。为了拼抢时效,往往需要牺牲一定的准确性;而要保证准确性,又要丧失宝贵的时效性。在这种情况下,二者是对立的。

1986年11月7日,“***遇刺身亡”的惊人消息传遍世界。日本共同社虽然对消息的真实性有所怀疑,但在抢发独家新闻思想的驱动下,冒险发了快讯。20分钟后,共同社驻北京的记者给总部打电话说,***主席健在。共同社只能又发快讯“***健在”,这一正一误的消息使共同社的信誉受到影响。

这就说明,时效性和准确性共同决定成效。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要突出一个“快”字,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放松这个前提要求,就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在这个意义上,二者又是统一的。这就要求记者:

1.擅长用真实的统计数字说话,把突发事件的时事报道透明化,让公众准确知道事件的严重程度。

2.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数字是不断更新的。面对各种顾忌,记者一开始要取比较小和保守的数字,然后在后续报道中进行修正,避免夸大事实的严重程度,这更能让人信服。

3.尽可能公开信息源。如果遭遇信息源欺骗,应让公众明白是什么人设置了陷阱。这既是准确报道的需要,也是必要的自我保护。

第四节 积极主动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积极主动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在第一时间向受众提供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是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公众会对抢先报道的媒体和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这又是成就媒体和名记者的关键。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如何处置、媒体如何报道,则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

一、抢先报道的重要性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抢先报道是新闻传播的最基本常识。不但突发事件报道要抢先,一般性的日常报道也要抢先,即使是时效性不是很强的深度报道也要抢先。在深度报道中,一定要有同时期其他报道所不具备的新信息、新观点、新结论,否则就成了拾人牙慧、陈词滥调,很难引起社会反响。因此,新闻界一直有新闻姓“新”、“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的提法,都说明了抢先报道的极端重要性。

(一)第一时间制造第一印象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发现,人们接受信息具有“优先效应”和“首因效应”: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决定人们的基本认识。在信息接受顺序中,初次接受的信息记忆尤为深刻,比之后接受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如同荒芜大地上的第一个建筑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没有更强有力的反向信息很难改变第一印象。

同时,人们对信息的不断接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点,人们更多地接受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信息,下意识地过滤掉与第一印象相反的信息。在信息理解方面,人们往往根据较早接收的信息对较后信息进行解释,对信息的前后矛盾和不一致,更倾向于较早信息,而认为较后信息是偶然的、不代表本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不惜一切代价抢夺新闻的首发权,原因就在于此。

(二)争取主动,防止被动

失语就是失职,迟到就是被动。在新闻大战中,新闻媒体要努力抢占第一落点,这既是新闻媒体竞争的要求,也是提高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和传播力的需要。

1.什么是第一落点

第一落点就是第一时间发出报道,第一时间分析评论,在社会舆论中设置第一议题,在公众头脑中形成第一概念,进而影响舆论的走势,掌握引导的主动权。从新闻传播角度看,抢占第一落点包含两层含义:

(1)与事件同步或在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发出报道,向受众告知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变化,并先于其他媒体到达受众,形成受众对事件的第一印象和基本判断。这里强调的是第一时间。

(2)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洞察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本质,进而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判断。站在领先于其他媒体和社会公众的高度,主动设置议题,引领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这里强调的是第一高度,见别人所未见、识别人所未识。

2.第一落点带来二次传播

第一落点的受众是普通民众和新闻媒体。由于财务负担、人员短缺或其他原因,绝大多数新闻媒体无法到达事发地现场。对于它们来说,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的媒体往往成为获取后续信息的首选对象。这就是第一落点引发的二次传播现象。

广泛的二次传播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某家新闻媒体播发的报道,如果转发率或采用率很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报道主动权,其他新闻媒体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为这家媒体的拓展和延伸。由此带来的不仅有社会影响,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阿富汗战争报道中,由于半岛电视台有大量的独家新闻,CNN和BBC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每分钟的电视画面要价2万美元。在伊拉克战争后仅几天,半岛电视台在欧洲的订户猛增了一倍。

第一落点如果把握得当,则将产生强有力的正面引导作用;反之,产生的危害也将十分巨大。特别是面对复杂局面,在内容选择、时机把握、分析评论上要格外注意。

3.第一落点的把握

(1)第一落点体现在对事实的选择中。在大量可供报道的信息中,选择的事实和角度体现出新闻媒体的立场和倾向,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事件的基本判断,决定后续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方向。“9·11”事件发生后,飞机撞击世贸中心的画面震撼人心。但在一两天之后,这一画面几乎从美国各大媒体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总统的讲话、军方的表态、消防员救人的壮举,这就是事实选择的结果。

(2)第一落点体现在对时机的把握上。把握时机实际上是一种全局观,就是要把握哪些热点应该降温,哪些热点应该放大,什么时间推出什么主题的报道,什么时间应该淡化人们对某一类事件的关注。这体现出不同媒体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对社会心理状况的掌握。

(3)第一落点体现在深度报道和分析评论中。事实的力量是最强有力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力量。实现第一落点,要向受众告知事件是什么、为什么,结果是什么,通过不断的递进报道,步步深入进行解析,展示事件本质。特别是有些突发事件涉及专业领域,新闻媒体要了解事件的知识背景,对报道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做出准确解释,避免公众在理解中产生歧义,引发不必要的新问题。

4.第一落点的首发性和滚动性

抢占第一落点是连续的动态过程,不只是抢占一个首发点,而是主导整个事件的舆论进程。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具备持续主导舆论的能力。只抢首发点,不顾后续点,同样等于拱手让出领先优势和主导权。

同类推荐
  • 学校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

    本书讲述以往乃至今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没有把人作为“工具”或“手段”的情况呢?毋庸讳言,是有的。我们曾把教育当作“市场”做;我们仍把“两全”的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窄化为分数、升学率,然后将之与自己的“面子”“位子”等所谓“绩效”紧密挂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误区的“纠偏”,是对教育本质功能的理性回归。
  •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本书是作者就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话题包括房价、教育、食品安全、城市交通、名牌与驰名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假日经济、慈善与公益事业等。
  •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是德育专家张万祥从引导审美、关注青春期、排解苦闷、疏导“早恋”、注重安全、疏导心理、化解叛逆、提升修养八个方面,精选了100个女生教育的智慧妙招,帮助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巧妙地解决女生教育中的各种难题,在保护女生身心、培养女生气质的同时,也提升自己教育事业的价值。
  • 公共人的衰落(睿文馆)

    公共人的衰落(睿文馆)

    本书主要探讨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失衡以及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桑内特对众多历史材料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他恢恢乎游刃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完美地解答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何以人们会把陌生人视为威胁?为什么时至今日,普通人参与公众生活的惟一方式和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而这些反过来又给人们的精神性格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共人的衰落。该书在海外声誉卓著,是历史社会学、社会生活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情牵断恋之暮帘夕阳

    情牵断恋之暮帘夕阳

    他以爱为名,破她身,伤她心,毁她家族,杀她家人,甚至对她肚子的孩子也不曾放过,在她心死自杀之际却挺他说爱她?自杀未死,重生到云国,却做了和亲工具,还遇见了他……傲娇如他怎可能轻易说爱,倔强她怎可轻易放下仇恨说爱他?两人命运的魔轮又该如何转动?面对着几世纠葛他们能否放下一切重新相爱?他说过:“你若敢离开我,我便让他们都给你陪葬”:“你只是本王的女人,还不快回到本王身边她说过:“我们来世不要再相遇了”“对不起,我还是没办法骗自己”他说“只要你幸福,我都可以不要这条命”用生命去爱的人,心如何纠葛……
  • 豪门弟弟惹人怜

    豪门弟弟惹人怜

    盛夏之太阳,如巨大的火球发出烈烈的光焰。大地上冒着灼人的气息,吱吱升腾地气息如沸腾了一般灼烤着踏在地面上的人们。滚滚热浪令人窒息。尚海市的大街小巷里,熙熙攘攘,但行人匆匆,都期待着快一些离开这炎热的气浪,或钻进商场,或回到家中那清凉的空调里,再舒缓地喘出一口气来。在一条繁华街道的一个大型商场的外面,站着一个穿着红色体恤,白色长裤,白色球鞋的女孩,怀里抱着一叠彩色的广告纸,不断地向每一个经过的行人……
  • 教育可以更美好

    教育可以更美好

    这本书是汤勇老师2018年的全新力作,作者从教育的留白、阅读、学校、孩子和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一一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可以更美好的意义和方向。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相遇、一种唤醒、一种成长、一种成全……而只要方向对了,就永远不要怕路途的遥远。这是一本读懂理解教育、读懂教育的图书。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现今教育的急功近利,却让这种目标粉末倒置了。好似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就只是为了“长大”,而“长大”前的“童年”“青少年”都没有意义一样。本书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班主任阅读和培训,也适合教育局长和其他关注教育的人阅读。
  • 经典躺着读(先秦—元明卷)

    经典躺着读(先秦—元明卷)

    全书叙述分析从先秦至明代,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从《诗经》中男女咏歌言情到先秦老庄,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王安石与苏东坡,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小说,以汤显祖达到中国古典戏剧高峰的《牡丹亭》作结,三十一篇文章或侧重作家或侧重作品,尽现中国古文化及文人的不同姿态,展现中国古代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自我完善历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周先生愿你一切安好

    周先生愿你一切安好

    这是一个两个普通人的故事,也是两种不同灵魂碰撞的旅程。对于沈温言来说,遇到他之前,她的世界是白色的,单调,且没有波澜。放弃所忠爱的领域,只为追随他。沈温言没有一丝怨言。对于周浩来说,遇到沈温言之前,他的生活得过且过。拼劲全力,只为能够与她并肩。“你还能找到比温言更爱你的人吗?”“不会了。”“那你为什么放弃她?”“太累了。放过她,也放过我。”
  • 末日之梦境

    末日之梦境

    一次梦境让林凡知道末日会在3年之后到来,但是只有自己相信。准备了三年,末日终于来了(无系统,末日文)
  • 浪百九

    浪百九

    天生异变,类人出现,高武没落,科技兴起,那些生存在这时代的侠客武士,该何去何从,是屈服,还是抗争,是成为命运的奴隶,还是成为命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