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200000049

第49章 重大敏感问题报道(7)

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质上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利益要求和发展道路。西方国家推行人权外交,本质上并不是真正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更不是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其真正目的是希望在全世界范围推行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

冷战后,西方盛行一种以捍卫人权、人道主义和民主等西方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等,把人权作为外交工具,对一些国家进行打压,而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国与国之间关系带来困惑,也给各国人民造成了灾难。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及媒体无视认识上的差别与实际情况,频频对我国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以人权问题攻击我国政府,成为他们谋求政治利益的惯用伎俩。

20世纪90年代,美国更是利用人权作为工具,打压中国,不仅在国内将人权和贸易挂钩,而且在国际组织中几乎每年都提出针对中国的人权提案。人权问题一度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敏感话题。

四、如何做好人权问题的对外报道

“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这是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2010年10月在道·琼斯公司北京新办公地开启仪式致辞中的点睛之语。这句话显示了外媒对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中国的关注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飞跃,我国的人权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中国人也越来越自信。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权事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一些西方国家持续在人权领域施压。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人权问题的国际传播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做好人权问题的国际传播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国际传播报道肩负着向世界阐释中国的政策和立场、传递和平友谊信息的使命,在报道人权问题时,必须遵守我国的外交口径,切忌被西方媒体“牵着鼻子走”,间接地充当它们的传声筒。

就人权问题来说,一些西方国家热衷于将国际事务、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引入人权领域进行考量。这是它们一向采用的外交方针,也是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一贯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人权对它们来讲只是个美丽的借口,而在这个借口后面,隐藏着巨大的国家利益。在人权能够为它们带来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候,就大打人权牌;在人权不能给它们带来利益的时候,就将人权问题束之高阁。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它们以人权为幌子的本质目的,在涉及相关报道时,多做研究、勤思考,力求使人权问题的国际传播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外交事业。

(二)明确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声音

人权问题涉及范围极广,原则性强,在报道不同的人权问题时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我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这类报道在我们日常的“人权问题报道”中较为常见,比如中新社的一篇稿件《代表谈人权:中国积极稳步推进绝不盲从照搬》。文章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发表《2009年国别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一事,采访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人大代表,明确传递中国一直积极稳步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绝不盲从照搬西方经验的坚定立场,强调美国热衷于谴责他国人权是无端干涉、借题发挥。

(三)多做解释、分析和说明

对于大多数国外受众而言,他们没来过中国,对我国国情并不了解,加之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又与我们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往往容易听信西方媒体的报道。我们在做相关报道时就要多加入一些背景性的介绍内容,如我国人口、民族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东西部发展差距、人均资源占有量等,使国外受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010年两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参加西藏代表团的审议,并向代表团的两位来自门巴族和珞巴族的代表连连发问,中新社记者就此采写了一篇《胡锦涛对话西藏“少数民族”代表》的特写。该文非常生动,凸显国家领导人心系西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情况,中国政府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文章中还加入了诸如“她俩的民族——门巴和珞巴,分别只有八千和三千多人,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等背景介绍,便于受众更好地理解。

再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写的《中国修改选举法 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的稿件,文章加入解释性的背景介绍:按照中国目前的选举法规定,全国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中,代表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些条款被外界称为“农民1/4选举权”。有了这些介绍,受众理解起来便相对容易,也突出了中国修改选举法,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原则的意义。

为服务受众,我们要多研究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种受众的思维习惯、接受方式、语言体系,积极探索国际新闻传播规律,使我们的国际传播报道能让国外受众看得明白、感兴趣。

(四)尽量使用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标准

做好人权问题的国际传播报道,不仅要让受众理解报道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受众接受报道的观点,最起码也要保持不排斥的态度,这样才能达到国际传播的效果。因此在我们的人权问题报道中,应尽量使用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标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报道并不是去主动迎合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价值观,而是致力于探求东西方受众都可以接受的、人类共性的价值观,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对儿童的保护、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和关爱,等等。

2010年1月19日,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的灵柩搭乘专机回国,国家领导人亲赴机场迎接灵柩,中国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悼念英烈,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引起中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再有,2010年8月15日,为表达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举行全国哀悼活动,中国主要媒体对相关活动予以重点报道。这种体现一个民族对生命敬畏尊重的活动也受到外媒的高度关注,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都就当日中国的悼念活动进行了报道。

(五)注意报道的平衡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历史负担,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决定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各项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方面,中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人权问题的国际传播既要展示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又要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报道更具有可信性。新华社2006年曾发表一篇题为《我国15周岁以上成人文盲人数达1亿人左右》的稿件,这篇文章写道:“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已经在短短10年间给近5000万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而据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15周岁以上的成人文盲人数高达1亿人左右。在剩余的文盲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而其中一大半是女性,扫盲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文章不长,几句简单话语让国外受众感受到中国国民受教育权利取得的进步,也体味到中国并不回避困难和问题,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可信性。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中国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一种经济和政治现象。全世界对中国模式的广泛认同将为中国外交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将巩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地位。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升人权问题的国际报道水平。

案例十三

中国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大规模搜救行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8年5月13日播出,记者:卫宁、王玉清等。

中国四川地震的死亡人数在13日已上升到12000多人,中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在灾区开展大规模搜救行动。下面请听本台的详细报道。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那里虽然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只有100多公里,但由于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阻断了外界通往汶川的道路,救援人员迟迟不能到达那里。今天(13日),本台记者刘涛在赶赴汶川的路上也受阻于都江堰市,他从那里发回了报道:

(音响一,刘涛口播)

刘涛:成都往汶川去,必须要经过都江堰。因为山体滑坡,四川省和国家(支援汶川)的一些救援物资也没办法送过去。本来要用直升飞机往那边送,但是因为昨天(12日)都江堰、成都、汶川一直在下雨,雨量比较大,直升机也没法运送物资。

道路不通,是汶川救灾工作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原计划赶赴汶川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也不得不改变行程,转而在都江堰一带指挥救灾工作。他要求有关方面尽快打通去汶川的道路。

(音响二,温家宝讲话)

温家宝:这次地震比较大,中心地点在汶川。现在路还不通,解放军正派人想办法打通道路,去抢救被压在废墟里的人们。解放军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

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中国军人冒着暴雨徒步从汶川周边地区向汶川进发,其中一支医疗分队和1300多名官兵已经在13日中午进入汶川县映秀镇搜救被困在废墟里的民众。

在中国军方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云说,目前还有大批中国军人正在赶赴四川灾区。

(音响三,李云讲话)

李云:据我们的统计,已经到达灾区的部队大概是16000多人,正在途中的部队是34000多人,(其中)今天(13日)大概能够到达(的有)20000人。为了(让军队)及时赶到,军方调用了11架军用飞机和9架民航飞机,轮班倒(运输军人),现在(军方正)尽最大的努力往那儿送(救灾人员)。

除了派出军队进入灾区开展搜救行动外,中国还从各地调集了大批救援人员驰援灾区。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由于房屋结构不同,幸存者存活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搜救工作因此也会持续较长时间。

(音响四,王振耀讲话)

王振耀:当务之急主要是救人。目前需要大量人员进入灾区实施救援,检查倒塌的房屋中是否有幸存的人,检查是否有遇难的人,集中精力实施大面积搜救。只要有一线希望,(政府)就要保证实施救援。

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中国卫生部已组织了1000多人的医疗应急队伍,随时准备赶赴四川地震灾区。

(音响五,毛群安讲话)

毛群安:现在已经在(地震灾区)现场的医务人员有四五百人。指挥部给我们下达的指令(是),在第一阶段先准备1000多人(的医疗队伍),随时准备派往灾区。我想,只要前方需要,我们一定会从各地派遣满足前方要求的医疗队员去(灾区)。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先生说,从各地调集的救灾物资也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音响六,罗平飞讲话)

罗平飞: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了地震救灾应急资金8.6亿元(人民币),统筹用于各方面的抢险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民政部(也)已向地震灾区调拨救灾帐篷6万多顶和5万床棉被。

为帮助灾区民众渡过难关,中国各界也纷纷采取行动。截至13日18时,中国红十字会已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价值超过1.2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愿意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提供援助。中国民政部官员表示,中国欢迎国际社会对四川地震灾区提供援助,会及时将接受的捐赠款物送达灾区。

这篇报道于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采写,是前后方配合报道的一篇典型作品。

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政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条生命。人的价值被摆在第一位,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本文虽未出现“人权”一词,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人权观念的巨大进步。

同类推荐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民航职业道德建设

    民航职业道德建设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求从民航的实际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理论,提出中国民航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原则和作用,以及民航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运输服务人员、财务人员等职业道德规范和基本要求。书中吸收了行业内外关于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新成果。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
  • 嫡女令

    嫡女令

    【前世】云知为他人而活:放弃理想振兴家业,继承家业的人却是哥哥。哥哥要做心脏移植,上手术台的人有她自己。【今生】云知为自己而活:关于家业,只喜欢种花种草,学宫里避世。关于爱情,只愿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结果】有句话叫:你若盛开蝶自来原来种花种草,进学宫深造,也是振兴家业的一种方式。万花丛中过可以片叶不沾身,却不可避免沾染一身花香,引来狂蜂浪蝶无数。—————————————————————————————————————商业天才云知重生在人均寿命三百岁的古泽大陆,还是十大世族中云族的少主。其他家族就算不是八九代同堂,也算得上是子孙兴盛,独云族只有她一根苗苗?进入学宫深造历,通过重重考核,经过种种考验,终于成功接管家业,逐步解锁谜团,揭开家族人丁衰亡之谜。本文一对一,以闺蜜不反水,亲友给力,炮灰必亡,男一必高冷,男二必暖心,反派必妖孽为原则,走温馨暖文路线。喜之入坑,恶之慎入、绕道、远离。
  • 捡了个租客

    捡了个租客

    酒吧门口碰到个喝醉的,没想到她看起来没什么钱,实际却家财万贯?可你都这么有钱了,干嘛还来租我的小破房?
  • 洞神八帝元变经

    洞神八帝元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我是最强

    末世我是最强

    末世10年,蒋零因一件神秘玉佩被追杀,死后重生至末世来临前3个月,再活一次.......我不会让你们再因我而死……我不会再弱于人后......我一定会成为最强的那个人......找出这末世的真相……
  • 百姓黄河

    百姓黄河

    全唐诗中几乎找不见关于它的一缕文辞,这在一个好山水的文化盛世显得不可思议,向以豪放任侠称、一生决不放过大气象的李白写黄河诗中,壶口已然也是一个空白,这个原因大概真要从地质学的原因上去找。与之相反,距之不远——下游65公里的河津龙门在唐诗里相当出名,但凡言及黄河而必称。更有意思的是,与之并称的同时还有位于更下游——距之二百多公里的砥柱山,砥柱之名连带着驰名中外地理学的三门峡。
  • 入目八分

    入目八分

    其实你们看了就会知道,这也不用多说什么东西。
  • 太阳能:知道这些就够了

    太阳能:知道这些就够了

    全球气候变暖、热浪袭人、PM 2.5高企都警告我们,传统能源的时代必将终结,太阳能等新能源将逐步成为未来能源的主体。如果你正希望大致了解一下太阳能的知识,那这本书正适合你。关于太阳能,书里也会谈得比较深入,假如你已经对太阳能了如指掌了,你也同样能从这本书里得到收获。如果你正想找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太阳能的书,找到这本书你就找对了,现在就下载这本书吧!如果你读到最后,还会得到意外奖品。
  • 重生之食全酒美

    重生之食全酒美

    美食美酒,空间种田。厨艺之巅,谁与争锋。一代酿酒大师凤致穿越到现代,莫名其妙多了个儿子。从此带儿子发家致富,重拾老本行酿酒,没事做做美食,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极品亲戚层出不穷,神秘客人各种难搞,名厨世家轮番上阵,凤致以厨争巅,顺便还遇见了儿子他爹。凤致:儿子我收下了,孩子他爹可以退货吗?孩子爹:不行。凤致:“QAQ”--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耗子赖上小仙女:痴心绝对

    耗子赖上小仙女:痴心绝对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五百年的修炼只为再睹仙姿,五百年来我日夜守候在紫梦湖畔,却意外得知被我咬到的小仙女被贬人间……我到人间寻找小仙女,她就早已被我烙下终于找到了我的小仙女。五百年前一咬定情,五百年后我要以融化你寂寞的仙魂……
  • 无情刀

    无情刀

    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大侠。从古赤楠亲生孩子被偷走的那天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乱世创造人才,乱世又摧毁人才,江湖是后辈的江湖,且看江湖人续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