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200000028

第28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主题(7)

(三)重塑国家形象的需要

做好与中国有关的全球性议题的报道,也是中国重塑真实国家形象的机会和需要。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国际交往有限和西方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对中国形成的偏见,中国的国家形象遭到主导全球舆论的西方主流媒体的诋毁和贬损,处于“不佳”状态,难以扭转。“不守规则”、“不负责任”、“损人利己”多是西方媒体强加给中国的“代名词”。

由于全球性议题涉及的公共事件牵涉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报道涉华全球性议题便为国际传播媒体创造了一个宣传国家建设成就、推广国家发展理念、进行舆论反击的绝佳机会。例如,借助国际舆论对中国治理环境污染等全球性公共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伺机报道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发展,中国政府积极高效的治理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向海外受众传递中国人民的友好和热情,重塑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中国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如何做好与中国有关的全球性议题的报道

(一)主动设置报道议题,积极争取话语权,形成利己舆论

1.设置议题的意义

在新闻报道中主动设置议题,其实就是先入为主,提前给受众灌输既定的印象,创造利己舆论。按照传播学的定义,就是“主动告诉受众去想什么”的问题。

全球性议题由于涉及面较广,所牵涉的国家、民族、机构利益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需要政府或媒体在其中引导受众对事件进行了解、剖析、判断和反思。

为维护本国利益和民族价值,不同国家的媒体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设置议题的媒体,就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就能先发制人,在解说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评说国际事件,甚至在制定和解释各种国际规则的复杂竞争中增加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媒体由于受到自身实力等影响,在涉华国际问题报道中还不能做到主动设置议题,在国际舆论的较量中较为被动。而在这一点上,长期主导国际舆论走向的西方媒体显然经验丰富,手法娴熟。

例如,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尽管气候问题国国有责,但西方媒体在会前的报道中主动设置议题,有意塑造了“全球各方一致认定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有主要责任,理应发挥更大作用”的假定,为西方国家推卸责任埋下伏笔。2009年12月1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报道中欧领导人峰会时,称双方并未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致,欧盟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绿色和平组织也批评中国制定的减排目标仍然太低。英国广播公司和日本广播协会还利用专访个别参会首脑之机,反复强调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并说服其他发展中国家接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既定印象。

显然,西方媒体设置的议题,配合了本国政府的外交,使中国政府备受压力,必须要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所反应。由此可见,在许多涉华全球性议题的报道上,如果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能够掌握主动,根据自身利益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朝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就会使中国外交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如今,主动设置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视察《人民日报》时强调,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主动设置议题不仅仅是一个新闻媒体维持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一国软实力的重要要求。

2.如何成功设置议题

如何在涉华全球性议题中成功设置议题?国际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并从这些国际性公共事件中发掘出值得决策者和广大受众高度重视的信息。为此,国际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充实各领域知识,培养全球发展意识和人类责任意识,能够敏锐地发现带有全球性意义的重大议题,对之进行深入的、领先一步的研究,以中国视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影响和说服海外受众,将之转变为全球性议程。

成功设置议题,要求国际新闻工作者重视政策考量,认真解读国内相关政策和法规,通晓所设议题牵涉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掌握报道口径,维护自身利益。不考虑政策因素而盲目跟风,或简单根据轰动效应设置议题,容易被竞争媒体不当利用,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外交战略的顺利实施,导致国家形象受损,政府外交陷于被动。

进入21世纪,在各国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全球油价飙升的情况下,围绕中国的能源问题特别是石油问题,一些国内媒体先后发表了《中国全球范围开展抢油大战,触角已伸向美国地盘》、《美国人惊呼:哪里有石油哪里就冒出中国人》、《缺油之痛在中国蔓延》、《中国石油的“海外路线图”》等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报道文章。这些报道很快引起国际舆论关注,并被部分人恶意引用作为指责“中国能源威胁论”的重要论据,使中国成为油价上涨的“替罪羊”。这种失败的议题设置就是因为媒体报道没有考虑政策因素。

成功设置议题,还要求国际传播媒体在报道中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考虑海外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做到“主动告诉受众想什么”很容易,但“让受众按照你的引导去想”则相当具有挑战性。全球性议题牵涉利益众多,其中包括受众的自身利益。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在报道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受众需求,尊重受众感情,报道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又不失责任意识,才能被受众所接受和信服。如果不改变过去简单摘取政府文件,只关注自身利益、不考虑他人的做法,或者动辄说教、不摆事实的报道手法,必然会损害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从而影响议题的设置能力。

案例六

“人民时评”:一个中国公民致哥本哈根的信

刊载于《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1日,作者:詹勇。

气候变暖的代价,究竟该怎样由地球上的60亿人分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差别巨大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应该像世袭制一样代代相传?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各国代表:

你们好。这些天来,你们在开着世界上最重要也最难熬的会。你们的争吵,我们都听到了。

我是一个出身农民家庭的普通中国人,刚刚过上比上辈人更好些的日子。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在我的老家,农民们买电器、盖房子,希望到大城市去转转。在我居住的城市,空调越来越多,汽车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为一个稍稍宽敞些的家而奋斗。

然而我们不幸生活在一个尴尬的时代。很多人刚想把他们羡慕的欧美式生活从银幕上搬进生活,就被断然喝止。我在农村的父母还没来得及在越来越热的夏天买一台冰箱、装一台空调,听说这些产品就要被征收碳排放税。我同学上班的工厂前些天刚刚倒闭,因为它更换不起符合环保标准的设备。那些生活在岛国的外国朋友就更可怜,据说地球只要再升温1.5度,他们的国家就没了。

我和我周围的人,当然希望有一个更清洁、更凉爽、更少气候灾难的环境,并为此付出我们能够承受的代价。但我困惑的是,这个代价究竟该怎样由地球上的60亿人分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差别巨大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应该永远穷国的归穷国,富国的归富国,像世袭制一样代代相传?假如是这样,我们为未来奋斗的动力在哪里?

我去过中国西南、西北的一些贫困地区。那里的一些人生活还相当艰难,有的人还在为温饱奋斗。但他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天气更恶劣,风沙更凶猛,灾害更频繁。它们吞食着世界快速发展留下的苦果,而种下这苦果的人和他们的后辈,很多却在万里之外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对后发展起来的人说“到此为止”,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装不下这么多幸福。

“到此为止”——作为一个进城不久的乡下人,摸着自己的良心,我说不出这样的话。我没有权利要求我的乡亲用自己的落后去支撑他人的幸福,正像我没有权利要求所有富人扔掉别墅、停开房车一样。我能做的,只是人走灯灭、使用节能电器、洗澡时少用点水、穿简朴的衣服……过简单而不失快乐的生活。

好在我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加入这一行列。他们不仅自己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还自发去贫困地区推广沼气和太阳能,去干旱地区帮助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去泥石流滑坡地区促改梯田,帮助当地百姓应对气候变化。更有一些人参加环保民间组织,监督企业排放,优化城市规划,维护民众环境权益。低碳、减碳、碳足迹这些新名词,在中国人眼里变得越来越熟悉。

“我们并非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对世界负责,对子孙负责。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获得回报,即使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会留下深深的足迹。

哥本哈根的会议,本意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而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发达国家拿出诚意,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发展中国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这是我,一个普通中国公民,对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理解,也是我对这次会议的期待。

必须承认,仅凭一篇报道,尚不能够实现成功设置议题、进而形成公共性议程的目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篇立意明确又让人动容的出色报道。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且十分准确地找到了全球气候谈判的症结所在,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该谁让步”的争论。报道配合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立场和主张,以一名中国农民的视角,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思考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报道还充分考虑了海外受众“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心理特点。全文文字朴实无华,毫无政治色彩,仅以一名普通人的普通经历和对生活的朴素渴望,讲述了不同的人对气候变化问题解决方案的不同期待,不失为一篇能打动人心、引起广泛思考的出色报道。

(二)针对对华攻击性报道组织回击,澄清误解,维护形象

主动设置议题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主动出击”,营造利我舆论。但在现实中,在国际传媒“西强东弱”的背景下,在涉华全球性议题的纷争中,中国总是陷于被西方媒体各种不实报道、恶意诽谤围攻的“被动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能否“迅速反应,果断回击,变被动为主动,后发制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能在有关不实报道和恶意诽谤刚刚出现之际,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报道,严厉驳斥和揭露造谣者的险恶用心,适度披露相关材料,让事实说话,及时遏止有关猜测、疑虑和恐慌,则有助于配合中国外交,澄清误解,扭转偏见,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

针对对华攻击性报道进行回击,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改变过去委婉含蓄、留有余地的报道风格,在报道中直截了当、一语中的。全球性议题牵涉各国利益,每个国家都在其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承担一定的义务,中国也不例外。因此,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在报道中无需回避自身利益和责任,更没有必要掩饰国家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危害我国利益的做法,国际传播媒体更应该直言不讳、据理力争,坦然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舆论面前树立中国不卑不亢、坦荡率直的国家形象。

针对对华攻击性报道进行回击,还要求中国媒体走出报道误区,主动触及全球公共事件中的涉华利益因素、敏感问题和疑点问题。既要给受众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又要坚持平衡报道,既不“厚己薄彼”,也不“报喜藏忧”。过去,在报道与中国有关的全球公共事件时,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常常是:凡是敏感的、容易惹起争议的题材一律不报;凡是中国官方参与的全球性事务与活动,一律等待政府文件。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自我禁区和舆论缺位,还给西方媒体创造了可乘之机。

要知道,全球性议题由于具有全球影响,必然深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当其中牵涉中国因素时,最接近事实、最了解真相的中国媒体却采取“回避”、“漠视”和“集体失声”的报道态度,只会引发其他国家媒体和广大受众的怀疑、猜测、迷茫和反感。这种情况一旦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所利用,借题发挥,就会给中国外交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例如,2009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西方媒体为本国政府推卸责任,指责中国在会议上抵制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尽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0日专门就此回答了有关记者的提问,对相关问题和质疑进行了澄清,但由于中国媒体报道的弱势,使英国广播公司在22日的报道中称,“面对外界的指责,三天来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回应”。类似报道将会议未达成预期效果的责任推卸给中国,并勾勒出一幅中国理屈词穷的默认情景。

从中可以看出,国际传播媒体主动触及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直接阐明中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理念意图、决策选择、实施成效等,勇于维护国家主权和自身利益,往往更能争取到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同情,从而有效掌控局势发展。

同类推荐
  • 联合国常识

    联合国常识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有关联合国的各类知识,内容包括:“联合国: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战火中诞生的靠前组织”、“联合国大楼巡礼”、“安全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等。
  •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类重点课题“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机制设计”(10AMZ004)的最终成果形式。本书将机制设计概念运用于族际政治研究领域,从制度机制设计的角度对各国处理族际关系的政治实践展开研究,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包容族际差异、协调利益和认同分歧的制度机制及其设计主旨和过程的分析,探索这些制度机制的社会效果及其联系。从中发掘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具有普遍价值的制度、方法和途径,促进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增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问道新闻

    问道新闻

    王存政著的《问道新闻》是一本新闻作品集,汇编了作者自2006年起至2015年12月这十年间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些会议发言、为报刊的新栏目新专栏而写的开栏语、在会上的讲话、参与采写的新闻稿件,还有部分论文和单位管理方面的文字。全书分为随谈、感言、唠叨、口传、论调、说道共六个大辑,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可以看到作者十年来的变化发展以及行走在“新闻”这条路上的履痕。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书:魂飞魄散

    魔书:魂飞魄散

    围绕着寻找魔书,引发了一连串离奇古怪的事件,人类与鬼界展开了斗智斗勇,最终人类战胜了鬼蜮。作品充满了现时的文学娱乐精神,极具可读性。
  • 带着农场混异界

    带着农场混异界

    他横任他横,我自种我田,若要来惹我,过不了明年。宅男赵海带着QQ农场穿越到了异界,附身到了一个落迫的小贵族身上,他的封地是一片种不出东西的黑土地,而最主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无比强势的未婚妻,他的未婚妻竟然是一个公国的继承人,未来的女大公!最最主要的是,他还是一个魔武废材,不能学魔法,不能学武技,废的十分彻底。我不能学魔法,但是我有农场,你敢攻打我?我放虫子吃光你的军粮,吃光你的庄稼,把你们的水源都下上杀虫剂,除草剂,给你的地上都种上杂草,我看你还敢来攻打我。什么?你要请杀手来暗杀我?嘿嘿嘿,我躲在自己农场的小屋里,看你怎么打我,等你走了,我就让你们国家的粮食绝产,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起来造你的反,看你还敢来杀我。切看一个有点腹黑的宅男,怎么用他的QQ农场,在那个剑与魔法的世界里,成为让天下所有人一听到都会做恶梦的存在。
  • 妙手良膳

    妙手良膳

    前有后妈典范的王妃添阻,后有虎视眈眈的皇子添堵。好在楚良娆有随身空间傍身,厨艺在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滴水之仇当滚水相报。顺便在这名门宅院中谋个锦绣良缘。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暖阳里的拉斐尔

    暖阳里的拉斐尔

    经过努力终于考上彩虹学院的苏若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卷入了一场学校风暴,不得不收拾烂摊子的她气愤地在随手捡到的体验报告上打了差评,结果却搞砸了来自“人间愿望司”的柏圣琦的工作,自己神奇地被他变成了“拇指公主”。得到教训的苏若暖不得不躲着他,谁知道因为差评的事情圣琦被上司责罚,不得不求她重新修改评价,苏若暖又翻身做了主人,跟他签订了协议。原来苏若暖考上彩虹学院是为了找到当初那个保护了她家的人,阴差阳错之下她认定了财阀少年林晨就是自己要寻找的人。可是林晨只以为她是为了钱而倒贴的女生,利用苏若暖的感情给她出了很多难题,甚至想间接让她退学。就在危机关头,是黑着脸的圣琦出现救了她……
  •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全方位忠告你生活中的健康危害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全方位忠告你生活中的健康危害

    本书对保健问题进行介绍,全面阐述了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危害,饮食误区对健康的危害,运动不当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 灵君圣临

    灵君圣临

    天地万物,生于天,存于地。吸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始开灵智,灵智高者为之灵,灵智弱者即为物。万物以气铸其身,以灵修其智。寻其道,得其理,窃天机,而谋天道。破身体之限,得天地之大道。度千难万险,历生死之劫,终成万物之主。从此与寿元相绝,超脱世俗羁绊,遨游于天地之间,是为修仙。张氏一族为何被灭?仇人又是谁?到底谁是敌人,谁又是朋友?且看张天兆又是如何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里,一路坎坷成为一方强者的。
  • 巴黎飞鱼(职场浮世绘)

    巴黎飞鱼(职场浮世绘)

    苏童推荐的“白领后成长”故事,描绘了几个在欧洲一流商学院学习的中国MBA学生,试图挑战自身局限性的努力与挣扎:陈香墨,中国式的个人观点和欧美思想方式产生了多重冲突;徐斌,一个多才多金的特殊学生,执著于征服欧美佳丽的芳心,浓重体现出许多中国男性对亚洲男性魅力在西方文化中弱化乃至缺失的焦虑;王林,一个新经济秩序下的金钱动物,快速富裕是他对个人生存意义的注解。主人公们一个试图在保持文化自尊的前提下找到光明前途,一个内心将两性关系异化成自我肯定的准绳,另一个认定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于是,文化自尊、异族两性关系中的征服欲和古老的金钱魔力,一起赋予了小说有关“鱼学飞”的寓义……
  • 剑道入圣

    剑道入圣

    一人,一剑,一白衣。一诗,一笔,一葫芦。ps:原谅我不会写简介。